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5 2020-03

    信阳罗山县:不负春光 捂紧“米袋子”“菜篮子”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好时节。罗山县在稳定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抢抓农时,有序开展春耕春种,全力守好全县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 在该县周党镇莲花农机农艺合作社生产车间里,村民们正在育秧大棚内紧张作业,垫土、撒种、覆土……不一会儿,一张张育秧盘就被整齐安放在温室大棚。“大棚里温度高,再过个三四天就能长出秧苗,你们要随时注意观测温度和秧苗生长情况。”该镇区域站长高级农艺师沈霖正在温室棚里现场指导农户育秧。 “今年春上虽然遇上了肺炎疫情,但乡里、村里提前就帮我们备好了种子和肥料,技术员经常还来给我们作指导,再加上现在都是这‘高科技’大棚工厂化育出来的秧苗根足、苗壮,我约摸着今年的秧苗比往年差不了!”该合作社负责人包乃勇告诉记者。 “民以食为天,稳产保供是当前‘三农’的头等大事。为确保我县涉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我们开通了农业生产物资和生鲜农产品绿色通道,为春耕生产提供充足的物资和政策保障。全县10个乡镇区域站100名基层农技人员率先复工,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田间管理,科学追施肥、病虫草害防治,为春耕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我们还在全县范围内抽检蔬果27批次,500多个样本,在守好老百姓‘米袋子’和‘菜篮子’的同时,保障大家舌尖上的安全。”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世运向记者介绍。 截止三月中旬,该县111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0个农业专业示范合作社,132家示范家庭农场已全部复工复产。全县优质小麦42万亩,再生稻工厂化育秧5万亩,油菜种植20万亩、蔬菜种植10万亩,品种齐全,长势喜人,全县蔬菜在田面积产量将轻松满足各大超市需求,有效扩大“米袋子”和“菜篮子”的供应保障。

    [更多详情]
  • 25 2020-03

    河南光山:春季西瓜种植忙

    2020年3月24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南向店乡何畈村鑫磊合作社社员正在西瓜大棚种植基地里进行移栽西瓜苗。该合作社以“基地十合作社十贫困户”的种植模式,今春引进种植87亩优良品种西瓜,预计亩均收入可达到8500多元,合作社通过种植西瓜并吸纳周围30余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致富增收。

    [更多详情]
  • 25 2020-03

    鲁山县:樱花增彩脱贫路

    “咱们这批樱花呀,花期长、花形美,预计三月底就能开花了,到时候咱这条樱花长廊肯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3月23日,记者在鲁山县尧山镇下沟村看到,支部书记王金民正带领大家在环村公路两边热火朝天地栽种樱花树。 尧山镇下沟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村北部与G311国道相连,周边有墨子古街、尧山花海、画眉谷等众多旅游景点。为发挥好区位优势,利用好周边旅游资源,下沟村独辟蹊径, 2019年在帮扶单位省邮政公司的资助下购置了2.3万棵果树,建设特色采摘园,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为丰富游客体验感,增强旅游竞争力,2020年下沟村委与驻村工作队研究后决定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购置一批樱花树,与特色采摘园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发展高质量农家乐,全力打造下沟村旅游新亮点,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经过几天的忙碌,下沟村1500棵樱花树整齐地矗立在了环村公路两边。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等到天暖花开的时候,就是咱们村发展大放光彩的时候了。”下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崔永剑望着樱花树动情地说。

    [更多详情]
  • 24 2020-03

    河南商城:“小茶叶”托起富民强县“大产业”

    “大家注意,种植时茶苗入土15-20公分,栽了以后往上提一下,茶苗的根会往下坠,幼苗的成活率会大大提高。”日前,在河南省商城县伏山乡伏山村,正在荒山上指导村民种植茶苗的赵凡国说:“今年我将新发展茶园100亩,帮助周边农户发展茶园300亩。” 赵凡国是商城县黄柏山茶叶合作社负责人,一位与茶叶结下三十多年之缘的“茶痴”。1987年他开始学习炒茶,1995年开始承包茶园,2008年成立商城县黄柏山茶叶合作社,之后他又成立了商城县赵凡国茶叶有限公司,茶产业越做越大。目前该企业拥有加工场地6亩,自有茶园500亩,带动农户发展茶园3000亩,创制的“黄柏山雪芽”、“黄柏山红茶王”、“黄柏山野生茶”、“苦丁茶”先后获得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新产品奖。 事业蒸蒸日上,致富不忘乡邻。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以资金入股分红、鲜叶加工分红、鲜叶销售分红、茶叶代销分红、劳务用工分红等形式,带动农户通过发展茶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赵理事长无偿为我们免费平整茶园100亩,无偿提供优质茶苗、肥料,手把手地教会我们种茶技术,还承诺帮助解决销路,如今茶园收益加上在合作社务工收入,现在我们每户有3-6万的固定收入,茶叶再生长两年时间,就到了丰产期,我们的收入就会成倍增加。”谈及赵凡国的帮助,伏山乡伏山村的苗幼国、冯克俊等7户村民感动不已。 “去年,我们生产的茶叶供不应求。下一步,我想发展优质茶园,优化茶叶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做大做强‘黄柏山’品牌,把茶叶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上来,帮助更多的老百姓增收致富。”对于今后的发展,赵凡国信心满怀。 商城县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上,山地、丘陵、垄岗等不同地形广布,过渡特点明显,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宜茶树生长的。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高效”的工作思路,把培育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品牌效应,努力打造生产有标准、质量有保障、产品有认证、包装有标志的现代化茶企业,其鹏、滴翠湖、黄柏山、子安贡、莲雾山等一大批茶企如雨后春笋涌现。 截至目前,该县茶园总面积达到20.6万亩,开采面积18.2万亩,全年干茶总产量400余万公斤,综合产值超5亿元,有茶叶加工厂460余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45家,其中国家级、省级示范茶叶专业合作社各1家、市级示范茶叶专业合作社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茶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茶企业3家,茶产业呈现出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态势,成为富民强县的大产业,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更多详情]
  • 24 2020-03

    河南鲁山:“三林经济”让荒坡变成“聚宝盆”

    3月23日,记者在河南省鲁山县仓头乡刘河村看到,曾经的荒坡地被整理出来,乡政府出动洒水车运输水源,50余名村民在栽植“仙源枣”猕猴桃,大家挥动铁锹,栽种幼苗,干得热火朝天。 “通过发展猕猴桃种植,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等到猕猴桃成熟的时候,可以吸引游客前来采摘,既有水果销售收入,又有旅游服务收入,同时也改善了环境质量,现在村民栽植果树的热情高涨。”刘河村党支部书记王翠高兴地说。 据悉,仓头乡立足丰富的坡地资源,积极谋划产业发展链条,引进龙头企业河南省农垦集团,发展特色三林经济,种植“仙源枣”猕猴桃,套种品种紫薯和香芋南瓜,带动贫困户上产业的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已在刘河等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3月18日种植全面启动,现已栽种8000余棵。 王翠介绍,下步农垦集团将采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流转土地,集中连片种植,以刘河村为中心,在黄楝树、薄坪村等周边几个村继续扩大“仙源枣”猕猴桃、品种红薯和香芋南瓜的种植规模。预计种植规模将达到5000余亩,辐射带动分散种植,形成特色三林经济带。 “我们依托荒坡资源,发展林果种植,带动发展‘三林经济’,走特色生态经济型林果发展道路,既能得到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可获得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让荒坡变成群众的‘聚宝盆’。”该乡乡长杨向科说。

    [更多详情]
  • 24 2020-03

    大风降温天气来袭 果树和设施农业要严防“倒春寒”

    3月23日,记者从省气象台获悉,3月25日夜间至28日,全省将先后出现降雨和大风降温天气过程。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此次较强冷空气过程降温幅度大,农民朋友应注意防范低温对已进入花期果树造成的伤害,同时关注大风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根据预报,25日夜里至27日,全省有小雨,南部、西南部有中雨,部分地区大雨,全省大部地区累积降水量2毫米~10毫米,南部、西南部10毫米~25毫米(南部局部50毫米左右)。27日和28日全省大部地区最高气温降至11℃~15℃,较前期下降8℃~10℃,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左右。28日凌晨最低气温较低,西部和西北部山区降至0℃~2℃,达到寒潮标准。 气象专家分析,此次冷空气过程,先降雨后降温,对我省冬小麦生产影响有限,且降水可有效改善土壤墒情,利于冬小麦春季生长,同时还可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但北部和西部山区果树已进入和即将进入花期的地区,应注意防范低温对花期造成的伤害。 气象部门建议,各地要及时做好冬小麦田间管理,过程结束后缺肥田块应适当补肥,土壤偏湿地块应尽快排湿降渍,做好小麦病虫害动态监测与综合防治工作。果树和设施生产提前做好防冻防风准备,已进入花期的地区可采取提前灌溉或喷洒防冻剂等措施,应及时检修加固温棚设施。

    [更多详情]
  • 24 2020-03

    河南舞钢:新时代菜农躬耕蔬菜地 种菜种出好生活

    3月18日,在河南省舞钢市八台镇彦张村,“菜农”郭广伟依然在自家的大棚里给番茄打茬,即将挂果的茄苗在棚内一字排开、郁郁葱葱。由于天气转暖,塑料大棚里的温度比外边高出不少,忙碌了大半天的郭广伟已是满头大汗。 彦张村位于舞钢市八台镇北部平原区,是传统的蔬菜种植大村,全村蔬菜种植面积520余亩,建有大棚220余座,是舞钢市有名的超市“菜篮子”、城市“后菜园”。 郭广伟是彦张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建有大棚11座、95亩菜地种植的多数是番茄、芹菜、莴笋等大众菜,“建一座大棚1万多块钱,后期菜地的施肥、管理以及大棚的管护,成本不小;菜地里的活儿不比种粮食轻松,搭工搭料费周折,一座大棚一季能见七八千块钱,两年三年头上能回本见利,咱农民干啥都不容易。”种菜4年之久,为便于生产、管理和看护,郭广伟和家人大部分时间就住在菜地边的简易房里。提及当了4年“菜农”的感受,他只说一句“苦辣酸甜”,感触良多。 18日当天,气象部门发布大风蓝色预警,该市出现4-5级的偏西风、阵风达到6-7级。“蔬菜大棚冬天怕雪压,其他季节最怕的就是刮大风,干这一行可是不清闲呢。”为了应对大风天气,中午顾不得吃饭,50多岁的菜农张德兴和家人在自家的菜地里加固大棚。张德兴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来守着二亩地秋麦两季种粮食,收入不好,后来响应政府号召,跟着种菜大户学种菜,年收入达到五六万元,家里盖了新房,孩子大学毕业,于2015年光荣脱贫。“原本种有4座大棚,因为缺人手忙不过来,再加上流转的地额外增加了成本,年里拆了两座,剩下俩大棚里种有茄瓜、芹菜等。”张德兴说,“种菜收入比种粮食高,但大棚菜种着太费事,腾出来的地准备根据季节种点时令菜,时间上就不会太赶忙了。”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受交通管制、卡点防控等影响,彦张村的蔬菜一度遭遇销售难题。眼见满地的蔬菜就要烂在地里,村组干部及“菜农”向政府部门发出求助。八台镇党员干部利用各自的渠道资源,积极对接商超、菜市等,并将蔬菜滞销的信息发至该市的“物资保障微信群”,大家齐心奔走呼吁找销路。最终,一个个电话打进来,一辆辆菜车运出去,“彦张菜”由滞销变畅销,甚至到最后一度脱销、“一菜难求”,笼罩在菜农脸上多日的愁容散去变笑容,“最多时,俺一天曾经卖了1500多公斤菜,全村疫情防控期间累计出售蔬菜50多吨,一棵也没糟蹋,也借助这次机会,还建立很多稳定的供货渠道。”郭广伟说。 “人勤春来早”,对于从事蔬菜种植的村民们来说,“勤”与“早”前都应该加一个“更”字。“算来算去,一年到头也就过年那两三天能歇歇,剩下的一年到头几乎不是田间就是地头、不是棚里就是棚外,咱农民也就这点本职活儿。”郭广伟说,“别的营生咱也不会,只有寄希望于种菜这条路能增加收入、改变生活,但愿以后风调雨顺、市场行情好转,‘菜农’的日子就会好过点。”

    [更多详情]
  • 24 2020-03

    辉县市西平罗乡中药材种出脱贫“良方”

    3月20日,在辉县市西平罗乡南平罗村8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村民正在种植中药材。 “要想脱贫致富,光靠传统农业不行,得寻找新的出路。”西平罗乡党委书记郎广彬说,西平罗乡在农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根据当地地理特征和土壤结构,引进黄芩、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引导群众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从而实现景观、经济“双收益”。 “黄芩是大众药材,功效是清毒祛火,更是好多中成药加工的原料,不愁销路,每亩收益在2000元左右。”中药材合作社负责人崔建新说。 “我村种了100亩七桃树,现在正计划在林下种植黄芩、白芍等中药材。”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常文安坚信,中药材种植产业不仅能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还能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红火。

    [更多详情]
  • 23 2020-03

    汝州:摘草莓赏桃花 生态富民“钱” 景好

    “这段时间,因为疫情不能出门,在家两个月都快憋坏了,今天来这儿吃着优质草莓,赏着千亩桃花,孩子们都特别开心!”。3月22日上午,正在参加汝州市汝南街道首届桃花节的游客王婉璐笑着说。 在开幕式现场,有“穿越”而来的古筝表演、绘画表演、汉服展示等传统古典文化单元,共同绘就出一幅幅现实的桃源水墨画,引得路人驻足流连,为广大游客们带来“人在画中游”的独特文化体验感。 汝南街道虎头村位于美丽的汝河南岸,紧邻新207国道,距离市中心5公里,占地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50亩,人口1308人。近年来,虎头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一村一品”作为富民兴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让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据了解,虎头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根据虎头村的碑文、史志,最早可查是在明朝。村名在明代为瓦窑店,清代为虎摇头、仙虎寨,民国解放初,称之瓦头街,解放后人们才简称“虎头”村。该村土地肥沃、果蔬丰富。目前,已发展种植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9家,种植桃树1100余亩,葡萄种植180余亩,草莓种植130亩,芦笋及蔬菜种植150亩,林果年产值达800万元。依托果树种植,进行果汁、果干等产业链延伸和电商、民宿等多业态发展,将汝河南岸的虎头村打造为一个高品质的生态农庄。 “虎头村举办首届桃花节以‘赏千亩桃花,品优质草莓’为主题,以花为媒,以节会友。同时,依托社交平台塑造虎头果蔬业品牌,打造一村一品产业联合体,开启农村电商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落地生根。”汝南街道驻虎头村第一书记李闯国给记者介绍。

    [更多详情]
  • 23 2020-03

    警惕!小麦条锈病十年来最重 威胁产量

    2020年,中国重大病虫害形势严峻,威胁粮食安全。 从今年的国际形势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农业贸易造成很大影响,从病虫害角度看,沙漠蝗、草地贪夜蛾等灾害严重,对非洲、亚洲的粮食生产都带来很大影响,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使全球粮食供给向短缺转化。中国是人口大国,不能单纯依靠粮食进口,必须保证好本国粮食安全。 当下小麦条锈病十年来最重 虫口夺粮,今年中国病虫害防治、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据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调查,预测2020年中国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将达1亿亩左右,呈重发生态势。 此外,今年的沙漠蝗灾已肆虐多国,给多国农业造成重创。目前中国的邻国巴基斯坦蝗灾已十分严峻,农业大省旁遮普省姜县油菜、小麦现已受灾2.8万公顷。 除了两大虫害,今年中国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流行风险高,水稻稻瘟病形势也不容乐观。 据各地调查,截至3月17日,小麦条锈病在西南、汉水流域和黄淮南部等麦区9个省72个市303个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1028万亩,比上周分别增加1个省、13个市、45个县和58.9%;发生面积比2017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增加64.7%和4.3倍,是近10年来同期发生面积最大、程度最重的一年。 春季偏暖 小麦病虫害将偏重发生 2019/2020年冬季,我国偏暖气候使多种农业病虫害越冬基数显着增加,中央气象台18日发布的全国农业气象影响预报与评估称,春季气候偏暖,小麦条锈病和草地贪夜蛾等多种病虫害偏重发生气象风险高,可能影响夏粮和春播生产。 气象专家预计,2020年春季(3月至5月),四川盆地、贵州、湖北、山东南部、河南南部麦区气温高、降水偏多,暖湿气候适宜小麦条锈病进一步扩散蔓延,小麦产量形成将受到不利影响,农业损失将可能重于2019年,各地需加强监测预警,将病虫害防控关口前移,确保粮食和生态安全。 湖北省处于快速流行期,是该省有记录以来同期发生面积最大、程度最重的一年。发生面积达675.6万亩,比2017年同期和上周分别增加2.1倍和69.9%,平均病田率为43.1%,比上周增加17.7个百分点;一般病叶率为3%-16.7%,重发田块发病中心病叶率达100%。 陕西省发生面积61.2万亩,比2017年同期和上周分别增加80.8%和31.2%。陕南、关中平均病田率分别为13.1%、9.1%,陕南局部普发田块平均病叶率为1.6%,最高病叶率、严重度分别为10%、40%,是2010年以来同期发生县数最多、面积最大、病情最重的一年。 黄淮江淮麦区病害扩散明显加快,局部病情较重。河南省已扩展至南阳、信阳、平顶山、周口、驻马店、漯河、许昌7个市30个县(市、区),北扩至沙河以北,比2017年提前近1个月。全省发生面积44.6万亩,发生县数和面积比上周分别增加17个县和5.2倍。南阳市平均病田率为4.1%,最高达25%,平均严重度为20%,最高达100%。 安徽省阜南县3月10日始见,较常年偏早10天以上,目前沿淮、沿江5个市7个县(市、区)发生面积为45.3亩,多为零星见病,病叶率一般为0.07%-0.45%。西南麦区进入发生流行盛期,大部麦区平均病叶率为4.8%-7.0%,局部重发田块最高病叶率达60%-100%,四川省平均病叶率为7.0%,比去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 西北麦区零星见病,甘肃省陇南、天水2个市6个县(市、区)发生面积1.03万亩。陇南文县多为点片发生,发病田平均病叶率为0.01%,平均严重度为10%。 天气及病虫害炒作将成为小麦市场焦点 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一旦市场上出现异常天气和病虫害炒作,容易引起恐慌上涨。 小麦条锈病一旦大面积流行势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当前,该病在西南、汉水流域及黄淮南部等麦区发生早,扩散流行快,局部危害重,对东部主产区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由于田间菌源分布广、数量大,小麦主栽品种抗性差,中后期气候条件适宜,病害偏重发生态势明显,汉水流域、黄淮南部等麦区呈大发生之势。 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报,未来10天(3月18-27日),西南东部、江淮、江汉、西北东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局地有强对流天气,十分有利于小麦条锈病扩散流行。西南、汉水流域及黄淮等麦区要加强条锈病监测,全面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报预警,指导科学防控。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