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7 2020-03

    万冢镇种植蒲公英助农增收

    “由于疫情,在家2个月没有出门了,现在形势越来越好,带着家人和孩子出来转转,正好村里蒲公英开花,拍几张照片留个纪念。”一村民说。 河南广进缘科技健康有限公司平舆分公司坚持以“绿色有机、回归自然、拥抱健康”为发展理念,带领家乡群众致富,走农业产业化之路。该公司采用“合作社+工厂+农户”的模式,与当地及周边农民签订种植收购协议,并为种植户提供种子、技术指导,由合作社统一回收、生产、加工、销售,让蒲公英销售面向全国各地。 目前,该公司已与34户贫困户签订了协议。

    [更多详情]
  • 27 2020-03

    河南郏县多举措力促粮食稳产高产

    “前几天镇上派来挖掘机把这沟渠垃圾清了,今天是通水第三天,浇麦子省事还省电,比以前强太多了。”近日,河南省郏县薛店镇青杨庙村村民张青苗家利用引来的水灌溉小麦,看着汩汩清泉直奔田间,滋润着麦苗,张青苗高兴地说。 近年来,郏县把稳粮强农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加强科技为农力度、大力发展农业机械等措施,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2月18日全县农村水系连通综合整治工程启动以来,该县召开现场会、动员会、座谈会、观摩会和推进会30余场次,出动机械1500余台班,3600多人次,恢复新建农村坑塘29座、堰坝35座,清理河道12条156公里。预计沿线地下水位可提升3~5米。 近年来,郏县水利争取项目资金2400万元,改造、扩建了恒压灌区,使灌溉面积扩大了近5倍,覆盖面积达到3.3万亩,灌区粮食亩产由过去的200~250公斤增至500公斤左右,综合经济效益达2.6亿元,累计为群众供水4000多万立方米,节水2700万立方米。修复机井48眼,维修泵站2座,更新离心泵32台,维修出水口500个,铺设田间管网130多公里,全县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达51.75万亩,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5%。 加强科技为农力度。2019年以来,郏县投资8550多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5.5万亩,拨出专款200万元用于小麦、玉米保险和病虫害防治。组织农技人员一线开展技术指导8000余次,印发资料、明白卡10万余份;开展新型科技示范主体、骨干农民主推技术现场观摩会、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培训50多场次。针对小麦赤霉病、草地贪夜蛾高发态势开展调查30次,召开防治现场会13场次,培训农户32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000余份。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行为,去年以来共查处立案各类违法案件17起;参与农资纠纷调解7起,为农户挽回经济损失10万元。2019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94万亩,小麦单产达395公斤,产量18.2万吨。秋粮亩产366公斤,产量17.4万吨。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近年来,郏县把大力发展农业机械作为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抓手,持续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按照“缩范围、控定额、促敞开”政策导向,对农业生产机具加大敞开补贴力度,2019年共争取中央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57万元,补贴购置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具1125台,受益农户987户。在补贴政策带动下,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19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40.1万千瓦,拖拉机及配套机械达到33680台,各种粮食作物收获机械达到1190台,种植机械达到21620台,排灌机械达到19420台,田间管理机械达到810台。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5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6家。

    [更多详情]
  • 27 2020-03

    6亿立方米黄河水为灌区小麦“解渴”

    入春以来,河南41座引黄涵闸陆续开闸放水,为沿黄灌区小麦返青“解渴”。3月24日,记者从黄河水利委员会获悉,截至目前,黄河河南干流累计引水6.0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600万亩,补源面积238万亩,有力保障了河南沿黄灌区小麦等农作物生长用水需求,为保障河南夏粮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撑。 随着气温回升,沿黄灌区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用水量迅速增加。河南黄河河务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春灌用水保障,召开远程视频会议,对引黄春灌工作及时做出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河南各级河务部门密切跟踪了解灌区墒情、农情、雨情,结合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主动与灌区管理单位沟通,了解春灌用水需求,科学制定引水方案,将引水计划细化到月、旬、周,强化实时调度,切实保障水资源高效节约集约利用。各级河务部门还按照《2020年河南引黄工程防淤减淤实施方案》,指导灌区管理单位及时开展渠道清淤,累计投入水陆挖掘机、清淤泵等清淤设备51台(套),确保引渠畅通,最大限度满足沿黄灌区用水需求。

    [更多详情]
  • 26 2020-03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督导重大病虫害防控

    3月25日,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赴河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等5省(市)开展督导调研,重点调查了解小麦条锈病和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督促指导各地落实监测防控措施,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对策建议。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调查监测和专家会商,结合主要病虫害越冬基数、作物布局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分析,今年我国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程度重于上年。当前,正是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压实防控责任,工作再加紧,措施再加强,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去冬今春以来,农业农村部突出抓“早”抓“实”,提早制定防控预案、下拨防控资金、部署防控工作,启动草地贪夜蛾和小麦条锈病周报制度,有力有序推进防控措施落实。前期,为贯彻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农业农村部已按照就近就地原则,组派由技术推广单位和科研院校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加强11个省疫情防控期间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

    [更多详情]
  • 26 2020-03

    鲁山县:“电商+直播”让农特产品“走出去”

    “蒲公英清热消炎、护肝解毒,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鲁山县这里的蒲公英受温度、湿度、土壤等地理优势影响,长势好,品质优良。希望大家支持我们的产品,帮助贫困户增收。”3月24日上午,鲁山县副县长王金刚在该县举办的“电商+直播”宣传活动现场,向直播间的网友介绍道。 在当天的活动中,该县商务局组织10余名西瓜视频、抖音、快手等平台网红主播,在该县瓦屋镇上竹园寺村的蒲公英种植基地进行现场直播。副县长王金刚走进活动现场直播间,与网红一起直播推介,详细讲解了蒲公英茶的作用和功效。并为直播间粉丝介绍了鲁山县大年沟血桃、库区蓝莓、张良姜、董周酥梨、鲁山花瓷等其它众多农特产品,与直播间粉丝互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在1个多小时的直播活动中,销售产品4000余单。 据了解,瓦屋镇处于山区,野生的蒲公英居多。该镇返业创业青年雷德华通过科学嫁接技术,使种植的蒲公英具有和野生蒲公英一样的功效,并且大大提高了一年收割的次数,提升了蒲公英的产量。他于2017年成立了河南绿源中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种植蒲公英,并加工生产蒲公英代用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取得了喜人的销售成绩。同时,该公司与5名贫困户签定长期就业合同,聘用30名贫困户作为临时用工,为全村脱贫攻坚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鲁山县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农产品。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开拓农产品销售新渠道,我们借助‘直播+电商’带货模式,与网友线上互动,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让鲁山农特产品真正‘走出去’。”王金刚说。

    [更多详情]
  • 26 2020-03

    河南光山: 种植苗木花卉富全村

    2020年3月25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十里镇杨湾村村民正在苗木花卉基地劳作。近年来,该村积极走种植特色苗木花卉之路,促进农业增效村民増收,引进银杏、雪松、金叶女贞等200多个高品味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2200余亩,年产值5000多万元。全村465户农户,家家种植苗木花卉,户户卖苗木花卉,户均年增收4.2万元,通过种植苗木花卉加快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更多详情]
  • 26 2020-03

    临颍县:雨量不小 小麦喝饱

    “这场雨下得真好,小麦旱情彻底解除了。”3月25日,在临颍县台陈镇王曲村,村民张新颖等人正在地里给小麦施肥。 据了解,3月24日20时至3月25日8时,我市两县和市区的降水量分别为:舞阳25.8毫米,临颍66.6毫米,市区21毫米。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专家乔德喜说,目前正是小麦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需水量大。前段时间我市虽然出现了几次降雨,但雨量都不大。这场及时雨,能提供小麦生长所需水分、补充土壤墒情。广大农民可趁此次降雨施“拔节肥”,为小麦孕穗提供充足养料。同时,也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更多详情]
  • 26 2020-03

    种下1500亩油葡萄只因葡萄籽榨油效益可观

    3月23日,温泉镇南刘村,30余名村民正忙着栽种三四十厘米高的油葡萄树苗。经旋耕耙犁过的土地,像栽红薯苗一样起了垄。村民们两人一组,一人挖坑,一人放苗。来自东均田村的王庆学告诉记者,栽一株苗6分钱,一个人一天可以栽1700株,能挣100元左右的工资。 正在田间指导栽种的郑海泉说,油葡萄属木本油料植物,树干可以长到3米高,一般栽种5年即可挂果,7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果实1500公斤左右,“葡萄籽油的营养价值可与高端食用橄榄油媲美”。 目前,河南四满农林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在南刘村引进育苗油葡萄200万株、1500亩,到明年霜降之后,可移栽4万亩。该公司计划2021年育苗800万株,到2022年力争实现育苗1000万株,可以种植20万亩。油葡萄在汝州大面积推广种植,不仅可以大大提升造林面积,而且可以提升农业种植效益。 温泉镇休闲园区党总支书记王小伟说,近年来,温泉镇高度重视特色农业发展,在全镇范围内启动“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布局。目前,休闲农业园区已发展高油酸花生2000多亩、楸树育苗基地1000多亩、海棠观光园700多亩,南刘村的1500亩油葡萄将在一个月内栽种结束。

    [更多详情]
  • 25 2020-03

    河南倒春寒天气来了 今晚起预计有大风降温

    3月24日,记者从河南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据天气预报,受较强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预计25日夜里至28日全省将先后出现降雨和大风降温天气过程。25日夜里到26日,全省有阵雨、雷阵雨,其中西部、东南部部分地区有中雨,局部有大雨;27日南部、东南部小到中雨停止转阴天,其它地区阴天转多云。26 日下午至 27 日全省自北向南转偏北风5级左右、阵风7~8 级。27和28日全省大部地区最高气温降至11~15℃,较前期下降8~10℃,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 12℃左右。28日凌晨气温降到最低点,西部和西北部山区降至0~2℃,其它地区3~6℃。 倒春寒天气可谓有利有弊。此次降温、降水过程可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但对已进入或即将进入花期的果树及设施温棚安全有一定不利影响,另外小麦群体偏大的地区,降水过后小麦病害易发生和蔓延。 气象资料显示,1961年以来,我省出现在3月下旬的区域性冷空气过程共11次,平均5.4年一遇,最强过程为2019年3月22日,最低气温最大降幅达14.9℃,也是近十年来我省唯一出现在3月下旬的区域性冷空气过程。此次冷空气过程虽较2019年3月22日冷空气过程略偏弱,但其对我省农业和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仍不容小觑。 为此,河南省应急管厅提醒: 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气象部门要加强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报和会商研判,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提前发布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做好预警信息精准发布。 加强农作物管理减轻低温冻害影响。北部和西部山区果树已进入花期的地区可采取提前灌溉或喷洒防冻剂等措施;设施农业要及时检修加固温棚设施;缺肥的冬小麦田块要适当补肥,土壤偏湿地块应尽快排湿降渍,做好小麦病虫害动态监测与综合防治工作。 加强交通管理。交通部门需防范道路湿滑、低能见度天气对交通运输、城市运行和防疫工作的不利影响。

    [更多详情]
  • 25 2020-03

    西华黄桥:桃园装上“千里眼” 科学种桃更挣钱

    “桃园装上了‘千里眼’,用上了大数据,桃园里缺水缺肥都一目了然,感谢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为俺办了件大好事。”3月24日,西华县合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合盛说。 3月份以来,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给西华县黄桥乡万亩桃园安装上了“千里眼”,让桃农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科学种桃,帮助桃农增加收入。过去凭经验种地的黄桥乡桃农,如今用上了大数据、“千里眼”、云计算。这些看似遥远的高科技,在黄桥乡万亩桃园都成了现实。 黄桥乡政府建有万亩桃园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坐在屏幕前就可以了解万亩桃园开花、管理、结果的数据,桃农用手机下载“智慧农业”软件,可实时观测到自家桃园的各项数据。缺水、缺肥、病虫害不用怕,通过大数据就可以知道如何解决。黄桥乡万亩桃园从传统的种植模式一下跃升为智慧桃园。桃子产量丰收了,品质上去了,桃农种植的水蜜桃也更值钱了。“这两天,外地客商看到我们桃园安装上了‘千里眼’,实时对桃园进行监控,都说品质一定有保证,桃花刚开,订单就来了,都争着预订俺合作社的水蜜桃。”和合盛说。 据西华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勇介绍,河南经贸学院投资300多万元,帮助黄桥乡万亩桃园发展物联网智慧农业,为黄桥乡万亩桃园装上了“千里眼”,建立了网上数据档案,让黄桥乡万亩桃园从土壤、浇水、施肥、管理、开花、结果都可看、可查、可追溯,加上利用短视频直播电商营销,为订单农业护航,预计桃农的收入将大大增加。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