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2 2020-04

    河南确山:“瓦岗红薯姐”直播间里“淘真金”

    “直播间的朋友们,今天我推荐的这款红薯条,是我们倒蒸出来的,这种独特技艺的前段时间刚被评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好吃的不要不要的...”在河南省确山县瓦岗镇香来美扶贫车间里,总经理白军敏每天都“变身”一名主播在淘宝上直播销售瓦岗红薯产品,让瓦岗红薯这个国家地理产品标准的牌子更加响亮。 日前,白经理也从一名生疏的直播“小白”,到现在熟练地为网络上全国的观众讲解着瓦岗红薯产品优势的“红薯姐”,她用小小的直播台,通过一条“新路”撑起了瓦岗红薯的大品牌,拓宽了脱贫攻坚的新渠道。 近年来,瓦岗镇在特色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着力打造属于瓦岗自己的“三宝”品牌,用品牌优势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瓦岗镇党委为了拉长红薯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销售收益,申请扶贫资金160万元为香来美食品有限公司建设了红薯深加工车间。如今,香来美扶贫车间可日产鲜红薯8吨,生产红薯条、红薯干、红薯粉条等红薯深加工产品1万余吨,香来美食品有限公司的“岗杠地”红薯深加工产品在市、县各大商超成为了抢手货。同时,香来美红薯深加工车间每天能够为周边的贫困户提供50-60个岗位,让大家能够在家门口转移就业,提高家庭收入,稳步脱贫小康。 “要想富,先修路。”过去我们修的是有形的公路,如今我们搭建的是无形的“网路”。香来美的“直播带货”为瓦岗镇脱贫攻坚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瓦岗镇党委将及时转变思维、跟上形势,通过规范化、特色化,让直播在扶贫领域拥有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

    [更多详情]
  • 02 2020-04

    首届“鲁山县杜鹃花节”将于4月18日盛大开幕

    人间最美四月天,四棵树乡看杜鹃。4月2日,记者从鲁山县四棵树乡了解到,首届“鲁山县杜鹃花节”将于4月18日盛大开幕,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稳步推进。 鲁山县四棵树乡气候宜人、光照充足,是当地杜鹃花的主要产地。每年四月中旬,漫山遍野杜鹃花争相怒放,犹如胭脂层染,回看桃李无色,映得芙蓉非花。尤其是该乡平沟村杜鹃岭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到此赏花,已然成为当地旅游的新名片。 近年来,四棵树乡坚持旅游兴乡总体思路,积极争创全域旅游示范乡,着力以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打牢乡村振兴基础。本次杜鹃花节是四棵树乡争创全域旅游示范乡的重要一环,意在全面展示当地旅游形象,推介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和农副产品,推动当地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据了解,本次“杜鹃花节”开幕式将于4月18日上午在鲁山县四棵树乡平沟村举行,杜鹃花节期间还将组织“特色美食节”“旅游产品及特色农产品推介洽谈”“杜鹃摄影大赛”“杜鹃节征文大赛”等一系列文化、旅游及商贸洽谈活动,整个“杜鹃花节”将持续至5月6日。 “我们将以本次杜鹃花节的举办为契机,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杜鹃花节筹备工作,确保让游客享受到高品质的旅游体验,争取将杜鹃花节打造成为撬动全乡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支柱、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引擎、展示鲁山旅游形象的新窗口。”四棵树乡党委书记唐海燕说。

    [更多详情]
  • 02 2020-04

    伊川“硒椒”挂果 田间管理跟上

    30日下午,河南省伊川县鸦岭镇王庄村花椒地里,一位农妇正在为花椒树间除草。周边的椒农有的在用布条固定花椒树,有的在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 据河南省伊川县鸦岭镇副镇长张莉讲,目前的花椒都已经“坐果”,也是病虫害易发期。椒农们正在积极加强田间管理,争取有个好收成。 近年来,河南省伊川县鸦岭镇大打“岭上硒薯”和“岭上硒椒”两张牌。在全镇34个行政村种植花椒5.3万余亩,共有8000余户群众参与花椒种植,其中贫困户1300余户,户均增收超过2万元。王庄村贫困户董囤,家里5口人,全家种植花椒10亩,2018年收入超过2万元,2019年收入超过3万元,仅花椒一项收入就能够顺利脱贫。当地椒农每年亩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一个好项目。

    [更多详情]
  • 01 2020-04

    近期低温影响河南省小麦生产注意防范

    上周末较强寒潮过程,对我省已进入花期果树和设施农业有较大不利影响。3月30日,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农民朋友,目前河南省大部地区冬小麦处于拔节孕穗期,根据预报,本周有较明显冷空气影响我省,建议有条件的地区提前进行一次灌溉,以预防低温对冬小麦的影响。 据悉,本周我省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少,周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根据当前墒情和作物需水状况,预计从现在至4月5日,豫北、豫中的个别县(市)土壤墒情不足,为轻度干旱;其他大部地区土壤墒情适宜。 省农业气象专家表示,各地要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冬小麦统防统治工作,严防重大病虫害扩散蔓延。

    [更多详情]
  • 01 2020-04

    河南汝阳:紫罗村的柴鸡养殖业

    3月30日,在河南省汝阳县小店镇紫罗村西山,山岭上奔跑、散步、嬉戏的柴鸡与桃花、老宅子形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尚园旗今年43岁,是小店镇紫罗村党支部书记,2015年,他利用家乡资源优势尝试散养柴鸡,从刚开始的1000只到如今的20000只鸡,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能手。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已有12户村民靠养鸡走上致富路。 脱贫户徐章法今年60岁,2019年已脱贫,目前养鸡6000只。“我最应该感谢的是俺村支部书记尚园旗,要不是他带头养鸡成功见效益,说啥俺也不会养鸡。”徐章法说。 下一步,尚园旗打算利用村里几公里的山林和水库资源,来打造美丽乡村生态游,让村民过上更加富裕的好日子。

    [更多详情]
  • 01 2020-04

    驻马店市驿城区香椿带来好日子

    3月31日,记者走进驻马店市驿城区胡庙乡吴楼村的香椿扶贫产业基地,一簇簇香椿嫩芽挂满枝头,村民正忙着采摘。 眼下,是香椿集中上市的大好时节,受疫情影响,今年的香椿市场需求不稳,有滞销的风险。为此,驿城区胡庙乡吴楼村乡村两级未雨绸缪,精准施策,解销售难题,千方百计守住农民“钱袋子”不受损。 “复工复产后,乡村两级干部主动上门为俺服务,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网销’,几天收入了一万多块钱。”看着一把把刚采摘下的香椿芽,准备打包上网销售的种植大户马秀云乐得合不拢嘴。 吴楼村被国家林科院认定为三大优质纯天然香椿种植基地之一。这里盛产的谷雨前椿芽以色鲜、味美、无丝、脆嫩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胡庙乡吴楼村依托当地山区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红香椿种植产业,成立了“富森香椿种植合作社”,引导农户入股合作社,让农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靠种香椿走上富裕路。 “今年,气候温度适宜,香椿芽生产较多,品质佳。复工复产后,周末有不少市民到园里采摘,再加上网上销售,这几天香椿价格一路上涨,头茬椿芽更是供不应求。”胡庙乡扶贫办负责人说。

    [更多详情]
  • 01 2020-04

    南召:贫困群众搭乘特色产业“快车”致富

    3月30日,在南召县云阳镇唐庄村的万亩桃园种植基地里,放眼望去是一片花的海洋,一排排整齐的桃树萌发新芽。县“产业发展指导员”、阳光创业带头人马根芳正在为几个贫困群众“传经送宝”,解决桃树种植的春季管理“难题”。 唐庄村依靠县里扶持农业特色产业的“政策东风”,因势利导,构建了“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模式,几年的时间,品种桃的面积增加到11000亩,辐射了周边7个行政村,昔日贫困村已变成人人向往的“桃花源”,特色种植让这里的贫困群众搭上了致富“快车”。 如今,唐庄村的万亩桃园种植基地只是该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辐射带贫模式的“一面旗帜”。南召县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基地,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生态产业已成为当地贫困群众开启致富大门 “金钥匙”。 南召县立足于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和长远发展,围绕酵素、食用菌、苗木花卉、柞蚕、中药材、艾草等6个特色产业作为该县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采取“公司+基地+技术+农户”的经营模式,实施规模化种植、区域抱团发展。据统计,全县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6家,合作社累计达到1555家,直接带动1.5万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入股分红、务工就业和流转土地实现增收,户均年增收5000元,让贫困群众端起“金饭碗”、吃上“生态饭”、鼓起“钱袋子”,实现了育一个基地、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的目的。 唱“山歌”,念“林经”。南召县对全县贫困人口集中在深山区的实际,提出了“出路在山,希望在林”的主攻方向,探索发展“林+N”生态扶贫模式,确定以林业产业发展为核心,精心谋求“林苗、林药、林菌、林蚕、林游、林禽”等产业发展,发挥林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优质林果、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与康养等绿色富民产业,让贫困村、贫困户从绿色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目前,中药材产业实施规模化种植,已带动贫困户1165户,每户每年增收在4000元以上;食用菌产业已打造20个智能标准化香菇种植示范基地,可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南召县探索的示范基地辐射带贫模式被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推介为农业产业扶贫十大典型模式。 玉兰是南召林业的独特优势。在脱贫攻坚战略实施过程中,该县按照“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理念,通过“园区引领、品牌创建、龙头带动、科技创新、政策激励”等措施,集中力量打造玉兰生态园、国际化花木城、锦宇园林、万万树生态园、紫金园林、德仓园林等十大花木精品示范园,采取“园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领玉兰花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至目前,全县以玉兰为主的花木面积达到38万亩,位居南阳市第一、河南省前列,十大花木精品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就业、合作经营、入股分红模式带动贫困群众9000多人,托起了贫困群众致富梦。 为加强对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南召县根据制定了《南召县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在全县102个贫困村选聘408名农业产业发展指导员,指导贫困户7111户,覆盖行政村146个、贫困村102个。目前,这些产业发展指导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为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更多详情]
  • 01 2020-04

    河南鲁山:牡丹芍药美了生态、强了产业

    “牡丹芍药花节是俺们仓头乡的特色旅游亮点,现在,开的这白色的花是芍药,到4月中下旬牡丹花开,五颜六色,好看的很。前来观赏的人一批接着一批,那几天总是人山人海,可热闹啦!”3月30日,仓头乡薄坪村贫困户陈粉说。 近日,鲁山县仓头乡为确保牡丹、芍药开花质量和数量,提前安排部署,宣传田间管理知识,组织群众开展锄草、苗木管护等工作。 “俺就想着能在家门口找个活儿干,方便照顾孩子,这不村里通知让来这基地锄草,活儿也不重,一天60块钱,俺就赶紧过来了。”陈粉高兴地说道。 据悉,该乡自2016年开始种植牡丹、芍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如今已成为该乡特有的旅游种植产业,繁花期可观赏带动旅游,籽可榨油增加产业收益。目前,该乡种植覆盖面积超过2000亩,其中,贫困户土地200余亩,每年向贫困户支付土地租金12余万元。牡丹、芍药基地每年可带动群众就业近500人次,其中,贫困户37户、126人,平均月收入可达1500元。同时,该基地盛花期接待游客10000余人次,可带动餐饮、商贸、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我们依托党支部积极发动,农民合作组织实施,通过盘活土地,打造集中连片种植基地,带动群众踊跃参与,形成了特有的旅游种植产业,既能生态美,又能产业强。”该乡党委书记陈强说道。

    [更多详情]
  • 31 2020-03

    河南光山:种植茶叶富全村

    2020年3月30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晏河乡付店村茶农正在茶园里采摘新茶。近年来,该村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等茶叶种植面积达3868亩,年销售干茶1.58万公斤、年产值3700多万元,人均年茶叶增收超过6000元,实现了“小茶叶”向“大产业、为村民们脱贫致的支柱产业。

    [更多详情]
  • 31 2020-03

    洛阳西工区牡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洛阳市西工区全年科学谋划重点项目248个,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快项目建设工作,使一批具有品牌文化价值和独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快速推进。 洛阳牡丹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是今年西工区重点项目之一。项目由洛阳祥和牡丹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5亿元建设,将建成总面积为7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和微生物实验室。 项目企业负责人詹建国介绍,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集牡丹深加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公司生产的牡丹花茶、牡丹全花茶、牡丹鲜花饼等特色产品,以牡丹花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并把产品与地方文化、牡丹文化和现代养生理念进行融合,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得到了充分提升,其产品商标“武皇牡丹”也获得了河南省著名商标称号。 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詹建国说:“今年,企业将开发生产牡丹鲜花饼,让大家在享用这款美食的同时,闻得出牡丹香味,品得出牡丹神韵。”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