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9 2020-04

    河南:10亿立方米返青水为小麦“解渴”

    4月8日,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2月份以来,我省69个大中型灌区陆续开闸引水超10亿立方米,满足农民浇灌小麦返青水的需求,助力我省夏粮丰收。 省水利厅农水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春节过后到清明节前后,是我省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各地十分重视小麦生产,各大中型灌区积极征集农民用水需求,组织春季灌溉,确保夏粮丰收。 2月中旬以后,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连续加大,为黄河下游春灌提供充足水源。省水利厅发出通知指出,各级水利部门要严格强化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不误农时抓好春季农业灌溉,保障夏粮丰收;各大中型引黄灌区要密切关注黄河流量变化,优化配置水资源,全力保障冬小麦春灌用水。 据省水利厅统计,截至目前,全省27个大型灌区、42个中型灌区相继开闸放水,累计引水超过10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近1000万亩,补源面积500多万亩。近期,各地小麦陆续进入拔节期,我省各大中型灌区将根据各地墒情,结合种粮农民需求,继续保障农业生产用水,为夏粮丰收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更多详情]
  • 09 2020-04

    鄢陵“美丽经济”拓宽富民路

    4月6日,工作人员在鄢陵县建业绿色基地荷兰红掌花圃内劳作。近年来,鄢陵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以花卉苗木种植、销售及旅游为特色的生态休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目前,该县花木面积已发展到近70万亩,花木企业达1147家,带动了1500余户贫困户增收。

    [更多详情]
  • 09 2020-04

    开封尉氏:促脱贫防返贫助增收

    4月8日,尉氏县邢庄乡坡里王村村民在特色蔬果产业扶贫基地采收莴笋。近年来,邢庄乡采取“支部+扶贫产业园+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务工和分红的模式,带动贫困家庭增收。

    [更多详情]
  • 08 2020-04

    修武电商“快车”让滞销果变致富果

    “多亏了咱家门口的电商平台,我大棚里的蒜苗和草莓都顺利找到了买家。”4月3日,在修武县绿棵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白黎明向记者介绍,短短10天时间,就卖出了500多份蒜苗,收入2000多元。 春节期间,原本是蔬菜和水果的销售旺季,准备大干一场的白黎明却因突发的疫情傻了眼,眼看着大棚里精心打理的草莓一天天红了,蒜苗一天天长高,却没有一个顾客,原本预定好蔬菜的商家,也因临时的关门通知而退了单子。 绿棵家庭农场占地320余亩,建设有38座日光大棚,主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面对这次危机,白黎明“冒险”开车进了一趟城,到各个农贸市场和蔬菜批发店转了一圈,紧闭的大门让他彻底绝望了,白黎明开始在心里默默盘算这次疫情造成的损失。 天无绝人之路。2月14日,一筹莫展的白黎明偶然在小区门口见到了一则广告:县电商中心利用“电靓修武”电商平台帮助农户和消费者架起产销桥梁,同心抗疫,共度时艰……有了!白黎明眼前一亮,迅速拨通了电商平台的电话。很顺利,当天,修武县绿棵家庭农场的产品就“上线”了,平台首页置顶位置还出现了“欢迎绿棵家庭农场入驻”的公告。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电靓修武”电商平台是修武县电商中心为了在疫情期间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供给,联合河南中辰广益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开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城区范围内开展日用百货、生鲜肉类、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线上配送服务。运营方还严格实施疫情管控措施,对货物包装、配送人员、运送车辆等环节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让群众在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确保“菜篮子”的安全。 手机下单,即刻取货。很快,白黎明就感受到了电商的速度,手机客户端“嘀嘀”一声,他就马上开始准备打包,有时候一个人忙不过来,还招呼着家人过来帮忙,白黎明的农场又重现了生机。 不用找客户,不用谈价钱,不用去送货,就这样,原本有可能要烂在地里的蔬菜、水果,搭乘电商“快车”,变成了实打实的钞票,白黎明的心终于踏实了。

    [更多详情]
  • 08 2020-04

    唐河县桐河乡:欲致鱼者先通水 科技“利器”助脱贫

    “养鸡切记不能为了让鸡长胖,总是大量投食,喂鸡的饲料、麦麸和水,投放量要适中,不可过多,不能吃撑了。” “原来之前一直都在走弯路,以后要注意饲养量”。在桐河乡“科技扶贫专项行动”培训现场,科技特派员王增如的一番讲解让吴庄村贫困群众惠春平醍醐灌顶,知了原因,懂了要领,得了方法,惠春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为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促进富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桐河乡积极发挥科技扶贫“催化剂”作用,组织开展了“科技扶贫专项行动”培训会,邀请两名科技特派员“零距离”指导,通过专题讲座、现场交流的方式,向群众传授技术,拓宽增收渠道和致富门路。科技特派员王增如主要就牛、羊、鸡等畜禽养殖品种选择、饲料配置及疫病防治答疑解惑,科技特派员焦强针对农机生产、维护与保养、当前春耕更好的发挥农机高效作业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据悉,桐河乡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建好一支队伍,拓宽特派农技员来源渠道,从新型职业农民、致富专家、种养能手等群体中挖掘选拔出一批乡土专家,授人以渔,帮助农民掌握致富技能。建立一套机制,详细制订科技服务计划,明确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时间等。打造一批科技示范“标杆兵”。选择本乡内有一定技术基础、展示效果好、服务积极性高、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合作社等建立示范基地,着力科技示范,统一推广、统一培训、统一指导。 “产业扶贫是‘造血’扶贫的关键,科技推广与有效应用则能有效打通产业发展的梗阻,在下一步工作中,扶贫科技培训要坚持‘按需点餐’,贴合产业需求和贫困户意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着力从优化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加强考察学习等方面入手,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切实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乡党委书记崔化杰说道。

    [更多详情]
  • 08 2020-04

    烟叶长得好 “施肥+整地”是个宝

    3月下旬的一个午后,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东明镇峰云村一组59岁的老烟农侯建军,一边和儿子一道配合着为今年预留的最后一块烟田起垄,一边解答着有关优质高效种烟的话题。提起优质高效种烟,他的见解颇有些与众不同:“千关键万关键,施肥+整地最为关键。只有施对了肥,巧施了肥,整好了地,这一季子烟叶才会不辜负期望,结出令人满意的收成来。” 2019年气候独特,不少烟农种植的云烟87烟叶收益不太理想。但是,侯建军种植的18亩云烟87烟叶却表现稳定,共出售烟叶2864公斤,总收入8.5万元,亩均产值4722.22元,上等烟比例达到了79.45%。在那样一个前旱后涝的气候条件下,候建军说他得益的制胜法宝就是施对了肥、整好了地。 提起施肥,不少人都说没啥新颖的,只要按照烟草公司施肥技术手册照做就是了。但候建军却说,施肥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科学,要做好用料用量配比,分步实施,按程序来,施肥用量调配不准不行,施肥次数少一步不行,施肥先后乱程序更不行。他每年都是在把肥料配比好基础上,按照基肥--窝肥—追肥等“三个程序”,分时段进行的。 在施基肥方面:时间掌握在起垄期,定穴前条施。用料为牛羊粪200公斤、芝麻饼肥30公斤、70%的有机无机一体肥,外加6斤废食用植物油和20斤发酵的“大豆糁子”。用量占到亩施肥总量的70%左右。用法为拌在一起搅匀条施。 在施窝肥方面:时间掌握在移栽期,定穴后窝施。用料为30%的有机无机一体肥和50%的钾肥,外加6斤废食用植物油和20斤发酵的“大豆糁子”。用量占到亩施肥总量的20%左右。用法为拌在一起搅匀施入。 在追肥方面:时间掌握在团棵期、旺长期、圆顶期,叶面喷施。用料为磷酸二氢钾、50%的钾肥、1斤“漯效王”和6公斤发酵兑水后的“大豆糁子”。用量占到亩施肥总量的10%左右。用法为:先用50%的钾肥与6公斤发酵后兑500至600公斤水的“大豆糁子”混合肥,在团棵期灌根,以保证烟株进入旺长期的水分需求。并在团棵期、旺长期、圆顶期叶面双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漯效王”。 在整地方面:侯建军说他所在的峰云村,处在县道公路沿线,是全县烟叶定制化生产千亩方示范区,每年都可享受到大拖拉机深翻犁地补贴政策惠顾。别人为图省事省钱,在大拖拉机深翻犁地后直接起垄,而他却用旋耕犁将大土块打碎后再进行起垄。他认为,这样做表面上看可能费时费工费钱,但却深松了烟地,增强了土壤保墒能力,也把地下害虫及病原体翻出来进行了冷冻和晾晒,有效预防了病虫害发生,实在是好处多多。 侯建军说照此配比和程序施入肥料,同时整理好烟田,对严防病害侵袭,增加烟叶油分,提高烟叶质量,多产上等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如今,在候建军家乡,不少烟农都学用他的整地及施肥方法,烟叶种植效益越来越好,种烟积极性越来越高。

    [更多详情]
  • 08 2020-04

    全省已投放储备肉2358.2吨

    据省商务厅检测,目前,全省生产生活秩序加速恢复,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运行平稳。 据监测,4月6日全省水产品38.79元/公斤、鸡蛋6.83元/公斤、食用油14.59元/升、粮食5.06元/公斤、肉类71.75元/公斤,较前一日分别下降2.59%、0.58%、0.48%、0.39%、0.08%;水果15.9元/公斤、禽类18.06元/公斤,较前一日分别上涨3.38%、0.73%;蔬菜5.44元/公斤,与前一日持平。蔬菜、禽类、食用油、水产品、粮食、鸡蛋、肉类均有所下降。从具体品种看,西葫芦、黄瓜、苦瓜、芹菜降幅较大,樱桃、荔枝、葡萄涨幅较大。 省商务厅对猪肉经营样本企业监测数据显示,4月6日超市猪肉精瘦肉零售均价61.35元/公斤,较前一日上涨0.05%。其中驻马店、济源、郑州、南阳价格下降,降幅分别为1.16%、0.88%、0.51%、0.43%;三门峡、信阳、许昌、商丘、洛阳价格上涨,涨幅分别为1.43%、1.16%、0.65%、0.33%、0.17%。农贸市场猪肉精瘦肉零售均价55.74元/公斤,与前一日持平。批发市场猪白条肉批发均价48元/公斤,较前一日下降0.06%。为满足广大居民消费需求,省商务厅积极督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疫情发生以来,多地相继启动了储备肉投放工作。 截至4月5日,全省共投放储备肉2358.2吨,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猪肉市场供应,平抑了价格。

    [更多详情]
  • 08 2020-04

    河南省69灌区引水超10亿立方米助力夏粮丰收

    4月8日,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2月份以来,我省69个大中型灌区陆续开闸引水超10亿立方米,力促小麦返青起身,助力我省夏粮丰收。 省水利厅农水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春节过后,到清明节前后,是我省小麦生长的关键时节,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尤其是我省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各地十分重视小麦生产,我省各大中灌区积极征集农民用水需求,组织春季灌溉,积极浇灌返青水,确保夏粮丰收。 2月中旬以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连续加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为黄河下游春灌提供充足水源。河南省水利厅也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水利部门严格强化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不误农时抓好春季农业灌溉,保障夏粮丰收;各大中型引黄灌区密切关注黄河流量变化,优化配置水资源,全力保障冬小麦春灌用水,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据省水利厅统计,截至目前,全省27个大型灌区、42个中型灌区相继开闸放水,累计引水超过10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近1000万亩,补源面积500多万亩。其中,46个引黄灌区开闸引水,引水量8亿多立方米,灌溉面积800万亩,补源面积400多万亩;其中,17个大型灌区引水量6亿多立方米。 近期,各地小麦陆续进入拔节期,我省各大中灌区将根据各地墒情,结合种粮农民需求,继续保障农业生产用水,为我省夏粮丰收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更多详情]
  • 07 2020-04

    驻马店这个村有茶园 800亩!

    茶园,是驻马店市驿城区胡庙乡林业村山坡上的一道亮景。 连日来,来自林业村附近的乡亲们,正在山坡上的青风园茶园里忙着采茶。“茶园面积800多亩,去年出春茶3000多斤。”茶园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天,正是春茶采摘最忙碌的时候。清明过后,气温进一步升高,雨水也渐渐增多,茶叶开始不受控制,一不注意就“飞”了(嫩芽长成嫩叶)。 茶园,是林业村的扶贫产业,是确保村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一个抓手。林业村发挥山地面积大的优势,发展茶叶种植和加工,成立于2014年的驻马店市驿城区青风园种植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在林业村山坡上种植的茶树现已成规模,茶叶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村民们在茶园里务工,成为农闲增加家庭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更多详情]
  • 07 2020-04

    “山药女神”王瑶 俩月帮种植户网销山药 20万斤

    “多亏了‘山药女神’帮我们在网上做宣传、找销路,不然今年的山药非要烂在手里。”4月1日,温县铁棍山药种植户侯冰感激地说,疫情期间,“山药女神”帮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了20多亩的山药,销售量达4万多斤。 侯冰口中的“山药女神”名叫王瑶,是温县当地特色跨境电商——怀之瑶商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是一名“85后”。从2月初到4月初,王瑶和其电商团队不断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社区群团购,发动微商进行卖货,帮助20多户山药种植户销售温县铁棍山药20万斤。 侯冰向记者介绍,每年的春节前后,是该县铁棍山药销量最大的时候。然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各地相继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给当地的铁棍山药销售带来很大影响。 疫情期间,侯冰望着自己50亩的山药地,眉头紧锁。他向记者介绍,铁棍山药必须轮耕种植,种植过山药的土地必须休耕长达5年至10年,而且种植山药前期投入巨大,这也意味着,没有销量,这些土地将长达5年至10年的时间没有收入。 由于没有销路,当地许多山药种植户像侯冰一样,只能无助地看守着山药,一发现腐烂变质的山药就立刻挑出。山药保存极其不易,年前怕冻,年后怕热,农民大多会将山药保存在住房内。 急于寻找销路的农户,将希望放在了当地的电商企业。王瑶向记者介绍,今年农历大年初十,她在温县山药微信群里看到了侯冰发出的求助信息,就在群里表示可以帮助农户销售山药。 怀之瑶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2015年联合当地村民成立温县国瑞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温县来金种植专业合作社,从起初的几个合作成员发展到50多家,贫困种植户15家。该公司从最初的一个人发展到现在20多人的专业电商团队。鲜山药销售从第一年的几千斤到现在的上百万斤。王瑶被网友和村民亲切地称为“山药女神”。 3月31日,王瑶的电商团队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条《40万斤垆土铁棍山药滞销,这是他们救命的山药,他们养家糊口的山药!5斤仅售39.9元!》信息,在当地朋友圈刷屏,许多热心网友纷纷采购。 王瑶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农产品品牌化,促进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帮助农民持续增收,研发山药全品类深加工产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打造首家山药产业跨境电商。”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