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3 2020-04

    上蔡农民焦长江:种出“芦笋王”一棵卖出300元

    “没来参赛时,我就觉得我这棵芦笋能称王称霸,好芦笋是花功夫花心思种出来的。”4月12日,上蔡县东洪镇举办寻找“芦笋王”活动,榆社村芦笋种植大户焦长江精选的芦笋以116克的单棵重量成为上蔡县的“芦笋王”,说起自己的芦笋时焦长江感觉特别荣光。 东洪镇是上蔡县的芦笋种植大镇,全镇种植芦笋1000多亩,带动41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更多地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当地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增产增收,上蔡县东洪镇决定在芦笋采摘旺季开展寻找“芦笋王”活动,鼓励广大芦笋种植户挑选出最大、最美、最优质的芦笋参赛,带动全镇芦笋种植业大发展大繁荣。 在东洪镇的时光小镇(又称洪福社区)的大广场上,参赛的30多名芦笋种植户把自己地里“挑兵挑将”一样挑出来的芦笋“大将军”们一字排开,按报名先后接受主办方的现场称重报数,单棵重量100克以上的就有近10株,“两棵芦笋一盘菜”这句话,在这里一点也不显得夸张。通过现场拍卖,焦长江的“芦笋王”卖出了单棵300元的好价钱。 焦长江说,他家种植芦笋80多亩,种植面积大,也是他能夺取“芦笋王”称号的有利优势。更让他高兴的是今年自家的芦笋亩产能达两三千斤,按订货商长期合同约定的每斤3元的保底价(现在本地售价4元左右),他1亩的纯收益在五六千元,一年下来他家就是半个“百万元户”了。

    [更多详情]
  • 13 2020-04

    种甘蔗种西瓜……叶县这个村敢想敢做

    4月11日,记者走进河南省叶县辛店镇中邢村西瓜种植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景象,有挖坑的、有培土的、有浇水的……“可别小看了西瓜的种植,起垄、挖坑、施肥、散苗、培土、浇水、封土、盖膜,一道工序都不能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长才说。 中邢村地处叶县东南,当地农民长期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村里缺乏产业。针对集体经济薄弱的实际,村“两委”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流转土地60余亩,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采取与本村能人合作的模式,引导村民以土地、技术等形式入股合作杜,通过统一规划、连片种植,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019年,该村利用第一书记的专项扶贫资金发展了4座草莓大棚,目前运营良好。同时,还与村内种植大户徐建国、徐彦辉合作,试种了西瓜和甘蔗,都成功了。“他们俩有种植经验,也懂技术,去年种的西瓜和甘蔗都成功了。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我们干劲十足,除了种西瓜和甘蔗,还打算套种豆角、菠菜。”李长才说。 “我平时在这干些除草、施肥的活,活也不重,一天能挣五、六十块钱呢,靠着这份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了。”该村贫困户马海潮说。 “村里尝到集体经济的甜头儿,打算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把路两边的土地都流转过来。以后村里有钱了,不仅能改善基础设施,还能给村民分红,真正惠及全体村民。”谈起未来,李长才信心满满。

    [更多详情]
  • 13 2020-04

    民权县:忙春管 保丰产

    4月12日,民权县王桥镇返乡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内,技术人员在管理葡萄。近日,天气回暖,民权县农民紧抓农时忙春管,确保各类作物丰产丰收。

    [更多详情]
  • 10 2020-04

    河南鹿邑:万亩蒲公英开始采收

    4月8日,河南省鹿邑县杨湖口镇赵河滩村,村民赵文灿和家人在采收蒲公英。 据了解,鹿邑县杨湖口镇积极发展蒲公英特色种植产业,全镇种植面积一万亩。通过农民种、公司收、电商销售,把耕、种、管、收、销环节打通,把优质农产品变成商品,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更多详情]
  • 10 2020-04

    河南尉氏:温室大棚瓜果飘香

    农忙四月天,在尉氏县产业集聚区西区尚王村农业大棚里,翠绿色的枝叶下面掩映着一个个绿澄澄的小甜瓜,10余名农户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管理。 “这个‘博洋九号’是园区专门从山东引进来的,含糖高、口感好,果肉脆甜,今年头一年种,很快就该上市了。”4月8日,种植户王天福熟练地整枝、理顺瓜蔓,满脸喜悦。 去年以来,尉氏县产业集聚区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一乡一业一园区,一村一景一基地”的发展思路,在枣朱村、尚王村、陈村三个试点村有效利用集体土地建设连片大棚30座,共占地60余亩,总投资150万元。 该区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自筹方+村集体+园区+贫困户”的模式运作,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目前,大棚主要以种植甜瓜为主,春、秋一茬瓜、冬季一茬菜,每棚年收入4万元以上,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注入了不竭动力。

    [更多详情]
  • 10 2020-04

    武国定:全力推进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

    4月8日,副省长武国定到驻马店市实地调研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中花粮油、克明面业、今麦郎食品、思念食品等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并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 武国定指出,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是推进农业“三链同构”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把产业园建设当作关乎未来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来抓,紧盯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采用省市联动、定向招商的办法,招引一批高质量项目,发挥示范引领效应。省直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统筹解决好项目用地、审批、融资等关键问题,着力为产业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确保产业园建设早日见到成效。 武国定还到宿鸭湖水库清淤扩容工程现场进行了调研。

    [更多详情]
  • 10 2020-04

    河南: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偏早偏重发生

    据河南省植保机构监测和气象部门预测,当前抽穗扬花期的阴雨天气极易导致小麦赤霉病暴发流行,小麦条锈病在河南扩展蔓延速度明显加快。 据河南发布通知显示,河南植保部门已在南阳、信阳、驻马店等10个市53个县(市、区)发现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达81万亩,比一周前增加了一倍,是近年来同期发生最为严重的一年。 另外,随着外地菌源持续大量传入,加之3月下旬至5月上旬我省气温适宜、降雨偏多,小麦赤霉病是典型气候型病害,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极易导致暴发流行。据河南省气候中心预报,4月上中旬我省有多次全省性降雨过程,与豫南小麦扬花期高度吻合,专家会商预测,小麦赤霉病今年在豫南、豫东南呈偏重发生趋势。 据了解,农业厅要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植保、农技、种子、土肥、乡镇区域站等农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采取单位包乡(镇)、技术人员包村的方式,进行网格化监测,力争7天之内将所有麦田普查一遍。 另外,河南省财政日前已安排1.9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小麦赤霉病、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并要求市、县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等渠道,进一步加大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防控工作的支持力度。

    [更多详情]
  • 10 2020-04

    河南潢川:土地里刨出“金疙瘩”

    看到屋里培育的种姜开始发芽了,老高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眼下过了清明节,又到新一年种植州姜的黄金时节了,州姜种植是老高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 老高叫高贤友,是卜塔集镇高湾村高南组脱贫户,去年在驻村扶贫干部的鼓励引导下,他在自家花木林下种植了1亩多州姜,面临天气干旱的生存环境,仍收获了1500斤生姜,卖了7000多元。 “真是地里刨出了‘金疙瘩’,不仅俺种州姜挣了钱,连李老头在家门口随便种点,都赚了1000多块”。老高高兴地合不拢嘴。 李老头是该村苏店组贫困户李发顺,去年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自家门前的菜地里种植了100多平方米州姜,年底收了近200斤。尝到甜头的李发顺,今年扩大了种植面积,以期获得更多的收益。 州姜也称“光州姜”,因产于古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而得名。州姜皮薄肉嫩,色泽黄亮,辣香甘美,容易贮存,拥有超高的姜辣素和挥发油含量、极低的总灰分含量,据说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奖。 为扩大州姜种植面积,卜塔集镇举办了多期州姜种植技术培训班,召开了州姜产业发展推进会,印发了1000余份州姜产业发展倡议书及种植技术资料。预计今年新增种植面积500亩以上,可帮助数百农户增收近千万元。 “我镇是全国有名的‘花木之乡’,也是州姜种植的原产地。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助力群众增收,我们对农户种植州姜每亩补贴300元以上,并在各村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签订合同,免费服务,托底收购,让所有种植的农户都能在土地里刨出个‘金疙瘩’”。卜塔集镇镇长谈昌国面带微笑的说。

    [更多详情]
  • 09 2020-04

    河南光山:小龙虾撬动富民大产业

    2020年4月8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张楼村青龙河合作社社员正在稻田捕获小龙虾。该县青山秀水、生态环境优越,依托水资源丰富优势,引导农民发展稻虾共作。今年,该县稻虾共作面积达到14.7万亩, 共有合作社、农场和种田大户等60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稻虾共作,形成了苗种繁育、成虾养殖、成品销售等为一体化小龙虾产业链,引导全县12000多名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更多详情]
  • 09 2020-04

    河南:超1亿元补助金为粮油企业“加油”

    4月8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助力粮油加工企业复工复产,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省财政厅,拟对2019年度5家“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省级示范企业和64家河南好粮油加工企业的银行贷款、购置设备和品牌宣传费用进行补助,预计补助金额超过1亿元,并将于近日下拨。 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在国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名单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地方名单,进入名单的企业可以享受财政贴息的央行专项再贷款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目前,我省已有89家粮油加工企业获得专项再贷款授信额度40.74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短期流通资金压力。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积极协调解决企业货物运输、防疫物资、生产用工等难题,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