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5 2020-01

    籽粒村长出“花经济”

    一株玫瑰花能带来多大的收益?在上蔡县邵店镇籽粒村,象征着爱情的玫瑰花成了一个新产业,给村民、村集体带来了财富。 1月9日,记者来到籽粒村,室外天寒地冻,河南省友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玫瑰花产品展厅内人声鼎沸,挤满了前来订货的客商。自上次参加第一书记产品推荐会、上蔡特色农产品郑州展示会后,公司生产的玫瑰花系列产品销路一直不愁,很多顾客专门从外地开车来村里买货。 “咋想起来种植玫瑰花呢?”记者问道。 “玫瑰花深受女孩喜欢,受众面比较广,耐寒,对土壤和水分要求不高,更重要的是市场价值高。”老板朱大勇是个80后,短头发、眉宇间透着一股敢想敢干的精气神。 种植玫瑰花做深加工的想法虽好,但要落地生根,离不开省发改委派驻上蔡县籽粒村第一书记孙文生的帮助。“孙书记帮我协调用地,用第一书记专项资金支持我建设标准化玫瑰花生产车间,还帮我协调办企业的相关事项,我只管安心生产就行了。”朱大勇话语中充满了感激。 有了厂房和资金,朱大勇说干就干。流转了贫困户200亩地种植玫瑰,从山东引来了成套的技术和设备迅速投入生产。玫瑰花瓣虽小,里里外外都是宝。深加工后,1亩地能产100-150斤干花,每斤干花能卖到600-700元。玫瑰花瓣蒸馏出来的水可制成玫瑰鲜花液,1瓶能卖80多元,再提取的纯露可做成化妆品,有美白淡斑抗过敏的功效。残花败花也不浪费,可加工成玫瑰酱、玫瑰酒等系列产品。 玫瑰花“吃干榨净”,效益立竿见影。去年产值400万元,上交村集体4万元,贫困户也得到了收益。“公司除安排本村十几个技术工种外,剩下十多个岗位全部安排贫困户,他们每年不仅有近千元的土地租金,还可以到种植基地采摘、锄草,一年下来务工挣个七八千元不成问题。”朱大勇说。 风起花落,触地生根,同样借助第一书记的专项资金,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刘振坤建设了400平方米的蒲公英制茶车间。“一亩地一年可收获五茬蒲公英,一茬2000斤左右,如果只当药材卖,一斤只能卖两三元。但制成蒲公英茶后,一斤却可卖150元。”说起蒲公英的增值“密码”,刘振坤说得头头是道。去年11月,500平方米的蒲公英包装车间已经投产,年销售额将达800万元。 玫瑰花和蒲公英都是籽粒村“美丽经济”的缩影,一朵花、一杯茶铺就了籽粒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之路。第一书记孙文生驻村以来,在单位支持下,制定振兴规划,建强班子队伍,发展扶贫产业,培育文明乡风,建设四美乡村,籽粒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村集体经济收益达40余万元,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底的3.2%降到了目前的0.72%,群众满意度达到了100%。 做建筑生意的村民张兴国,见证了籽粒村这两年发生的变化:以前路上坑坑洼洼能“窝头牛”、垃圾满天飞,现在各家都建起了小洋楼、楼上楼下Wi-Fi电话,水泥路实现户户通,亭台相依、小桥流水。“这都是孙书记给我们村办的实事,听说他任期马上结束了,我们村里的老少爷们真不想让他走,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派的好书记,我们准备一起去郑州,代表大家强烈要求孙书记留下来。”张兴国说。 “你给村民干一点点事,他们就会千百倍地念你的好。”驻村任期临近结束,孙文生还要帮朱大勇协调一件“大事”,玫瑰种植基地距离上蔡和汝南县城比较近,下一步要以玫瑰庄园为依托,发展婚纱摄影、旅游观光和劳动实践研学基地,“再帮他协调废旧火车客车改造成景点,下次来你们就可以坐在火车里赏玫瑰美景了。”孙文生说。

    [更多详情]
  • 15 2020-01

    政府储备肉投放市场

    1月14日,郑州市华润万家超市内,顾客在选购春节储备肉。1月14日—21日,郑州市政府储备猪肉通过240多个商超、便利店进行投放。此次投放的储备猪肉均为冷鲜肉,以保障春节期间市场供应。另外,1月17日—21日(农历腊月二十三至二十七),郑州市还将向市场投放新鲜鸡蛋和蔬菜。

    [更多详情]
  • 15 2020-01

    淅川县上集镇:小龙虾助脱贫 大闸蟹奔小康

    初冬时节,走进上集镇燕山南路山根村,只见一个个标准化养殖塘依河而建,水面波光粼粼。 一大早,龚振红就来到池塘边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投喂饲料,不一会,水里的大闸蟹就嗅到了香味,一个个生龙活虎地游到岸边觅食。 龚振红是山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8口人挤在两间土坯房里艰难度日,2017年他借助D级危房改造政策,这才住进了安全舒适的砖混房。住房问题解决了,一家人生活的担子还要挑起,一边照顾身体欠佳的母亲,一边又要招呼三个刚上小学的孩子,想要外出务工但脱不开身。 2018年,全县大力推广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厚的产业奖补政策。在镇村两级的动员下,龚振红动了心,但前期挖塘及买虾苗费用不低,这让他犯了愁。在村两委的协助下,上集信用社向他发放了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他立即着手挖建了12亩池塘,投放了1200斤虾苗,正式开启了养殖之路。 虾苗投放了,但硕大的池塘里几乎见不到几个,初入行的龚振红急了。镇小龙虾专班临塘指导时告诉他,小龙虾喜阴,都藏在水草下或钻洞里了,不用担心。针对这一问题,镇党委政府邀请水产养殖专家,组织了多场养殖技术培训会或现场会,并建立镇水产养殖微信群,老龚遇到问题只需在微信群里发上一段文字或一张照片,很快就能得到群内技术指导的答疑解惑。当年夏天,老龚养殖的小龙虾迎来上市,凭借优质水源和流动水的优势,他养殖的小龙虾不仅个大,虾体还干净,商贩纷纷上门收购,当年就卖出了4万多元,除去1.8万元虾苗钱、5千元饲料钱,赚了近2万元,老龚对水产养殖行业有了信心。 大闸蟹不是新生事物,但全县养殖面积不是很大,龚振红决定尝试。今年三月,他大胆投放2万块蟹苗开始养殖。养蟹不同于养虾,龚振红通过实践加上向技术员请教,逐渐摸透了大闸蟹习性。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大半年悉心饲养,螃蟹一天天长大,到了金秋收获的季节,塘里的大闸蟹最大的达到了半斤重。龚振红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利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抖音进行宣传,很快奏效,每天都有市民到基地看热闹并购买尝鲜,仅一个月就在基地售出上千斤大闸蟹,收入超5万元。吃过这里大闸蟹的人们评价都很高,本村新开的农家乐将老龚的大闸蟹作为招牌菜推介,得到前来品尝的外国友人连连点赞。谈起今年的收入,龚振红十分满意,他说明年将扩大养殖数量,争取更大效益。 民无信不立,赚到钱的龚振红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还银行贷款,尽管贷款还有一个月才到期。“村里帮我完善资料、信用社快速给我放款已经给我帮了大忙,咱不能不讲诚信”,龚振红迅速到信用社把五万元贷款还清。 扶贫不是扶懒,致富还得勤干。在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龚振红因家庭负担一直精神不振、一度堕落。现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各项好政策下,一家人住上了新房、孩子们尽享“两免一补”、母亲每月治疗糖尿病药钱得以报销,还被签约医生持续关注,自己则通过发展水产养殖摆脱贫困面貌、稳定脱贫,美好生活未来可期。

    [更多详情]
  • 14 2020-01

    烤红薯、脆黄瓜、现熬小米粥……多个县官来卖货,卖出最浓河南味儿

    由大河报特别策划的“我为河南两会来‘带货’”活动于12日晚开播,来自我省的多个县官儿带着本县特产为农户们直播带货。 12日晚,由大河报、淘宝直播联合举行的2020河南省两会大河报特别策划“我为河南两会来‘带货’”现场直播活动,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现场开播,新县香油、封丘金银花、确山大米、淇县缠丝鸭蛋……各种当地特产“扶贫价”开抢! 这些特产均是当地商务部门精心挑选的扶贫项目,带给网友的是浓浓的河南味儿,而带给农户的则是满满的小康年。省人大代表、确山县县长彭广峰,淇县副县长阙民歆,封丘县副县长赵庆君等县领导及省人大代表赵霞、郑海鸥、刘根福等来到现场,跟“网红”们一起来“带货”。 现场 香!这边真吃那边看饿,2小时卖出17万多 香!如果用一个字概括12日的现场活动,那就是,香。现烤的确山红薯,香甜软糯;蛋心亮黄的淇县缠丝鸭蛋,香到流油;新县四季香香油拌出来的新鲜黄瓜片,香气扑鼻;再混合着确山黑猪肉、胳膊牛肉;淇县现熬小米粥、酸辣粉;封丘县的树莓汁、芹菜面;南阳的香菇拌饭菜等各式各样的“河南味儿”,让到场的记者直接看饿。 看饿的不仅仅是现场的人,还有无数屏幕背后天南海北的网友。 “这个红薯口感好,颜值高,欢迎朋友们来买货!”省人大代表、确山县县长彭广峰对着镜头推荐确山“三宝”之一的红薯。 “彭县长,什么价格?”旁边有人问起来。“扶贫价格!”彭广峰表示。 省人大代表、南阳黄金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海鸥跟着主播一起直播卖货,她带来了南阳当地的特产,其中,脆生生的水果黄瓜、香甜有营养的梨膏、好吃的香菇酱,郑海鸥变身“欧姐”,与主播“农民二黑哥”一起现场为老乡“带货”。 “这个梨膏,是由我们南阳方城博望坡当地的黄金梨加工而成的,零添加,不含糖、不含蜂蜜,半斤装的梨膏,需要一二十斤梨熬制而成。”郑海鸥说,在镜头前,她吃完梨膏吃黄瓜、吃完黄瓜又吃起了香菇酱拌出来的面条,十分投入。 “这个鸭蛋的横切面,看到了吗?就像树的年轮一样。”面对一个小小的手机,阙民歆在“网红”主播“戴草帽的85后”的带动下,举起了手中的鸭蛋,热情地讲起鸭蛋的故事。看似讲鸭蛋,实则讲的是淇县的好环境。 “我们这个树莓汁,喝了美容养颜!”封丘县副县长赵庆君积极向网友推荐。 “我刚下单了两袋小米!”“入了花生和果汁”“助力赵大姐”“助力新野”……直播间的留言区,不一会儿便被购买力强悍的淘友攻占。 记者了解到,活动持续2个小时,淘宝吸引了超过192万人次观看,引导成交额17.16万元,用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专访 省人大代表、确山县县长彭广峰:要靠产业扶贫支撑脱贫攻坚 “我为河南两会来‘带货’活动”现场,彭广峰带来了确山“三宝”,分别是“一红(瓦岗红薯)”、“一黑(确山黑猪)”、“一白(留庄大米)”。彭广峰介绍,瓦岗红薯口感品质俱佳,生吃脆甜可口,蒸吃香甜粉糯,烤吃柔甜蜜润,富含蛋白质、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被誉为“长寿食品”。“去年跨年直播中,瓦房‘岗杆地红薯干’上架3秒钟卖了2万单,直接脱销。”彭广峰说。 彭广峰介绍,除了红薯黑猪大米,确山特色农产品还有很多,比如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的西瓜、板栗,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二的夏枯草等等。“确山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当做头等大事,发展特色农业,靠产业扶贫支撑脱贫攻坚。”彭广峰说。 省人大代表郑海鸥:变身“欧姐”,为农民“代言” 活动现场,省人大代表、南阳黄金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海鸥跟着主播一起直播卖货,她带来了南阳当地的特产,其中,脆生生的水果黄瓜、香甜有营养的梨膏、好吃的香菇酱,郑海鸥变身“欧姐”,与主播“农民二黑哥”一起现场为老乡“带货”。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直播带货。”郑海鸥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青年代表,她平时主要是做供应链的。“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二代’,我希望能为农民尤其是新兴职业农民这个群体代言。”郑海鸥认为,新兴职业农民并不仅仅是教他们如何种好地,更应该从思维上做出改变,发掘农村好的产品,通过培训、包装、物流等,让更多网友可以认识到这些好产品,真正打通果园基地到消费者餐桌之间的通道,让更多的农户提高收入,实现小康。 省人大代表赵霞:思维方式一变,天地就宽阔了 “直播带货,不只是有勇气即可,要想在新时代造福一方百姓,更重要的是要有互联网意识呀!”下了直播,看到观看数已突破33万时,赵霞感叹道,“只有连接上新时代的WIFI,抢先把观念升级,才能看到最新的广阔天地!” 赵霞告诉记者,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农民来说,是重大福音,“作为具体从事农业生产的代表来说,我认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只有产业做好了,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了,啥事就好办了。产业要做好,我们最大的难题就是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不信任,销售是最大的难题。” 手机,正成为农民的“新农具”。赵霞称,发展电子商务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措施,现在不管是城市、农村的消费者都希望吃到放心的食品,通过开设网店、直播的方式把我们的种植方式、管理过程、产品制作等全景性、真实性地展示给消费者,让他们在购买的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甄别有了更多的选择。 省人大代表刘根福:小小夏枯草成大山里的“脱贫草” “别小看这小小的夏枯草,3年多来已帮助我们这里176户贫困户成功脱贫致富。”活动现场,省人大代表、确山县天源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根福接着彭广峰的话,讲起了夏枯草。王老吉、加多宝每年60%的夏枯草原料都产自这个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 如何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是刘根福一直思考的问题,扶贫更要扶志。刘根福说,公司坚持把精准扶贫的重点放在提升贫困户的自我增收能力和自我脱贫能力上,消除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把扶贫济困与订单扶贫、技术扶贫、岗位扶贫结合起来,目前已举办9期贫困户专题技术培训班,发放化肥38吨。 同时,公司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供种,长成后,按每斤高于市场价2元钱的价格回收,每亩地可增收4000元。3年多来,已帮17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由于剪夏枯草劳动强度不高,还可以带动一些年老体弱的乡亲就业。 淇县副县长阙民歆:成立“孵化室”助力农户链接“互联网+” 作为淇县副县长,为何要来“带货”?阙民歆告诉记者,为了参加这天的活动,他特意从淇县带来了四款农特产品,原材料均产自淇县的贫困乡村。近年来,淇县积极探索“电商+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与贫困户签订种植订单合同,实现产销一体化,成功地解决了当地农民“不种怕穷,种了怕卖”的难题,也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也发展了当地的扶贫产业。 阙民歆介绍,淇县是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近年来,淇县将电子商务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阙民歆说,2019年淇县农产品网上交易额突破了亿元大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难点,比如专业人才缺乏、缺少一线大V等。下一步,淇县要致力于攻克这些难点,争取让更多消费者尝到产自大山深处的原生态农产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14 2020-01

    做强“中原菜篮子”建成河南“小菜园”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也给扶沟指明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升级之路。” 作为全国果蔬十强县,我们扶沟县素有“中原菜篮子”的美誉。前些年,县里非常重视对蔬菜销售市场的培育,先后在全国115个大中城市设立了蔬菜直销窗口,现在平均每天有6000吨新鲜蔬菜从扶沟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大家也送了我一个“卖菜县长”的称号。 这几天,我很激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也给扶沟指明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升级之路。在和其他代表委员交流时,我们都觉得这是摆在面前的发展新机遇,一定要牢牢抓住。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在以蔬菜产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路上,我们优势多、基础牢。扶沟有区位优势,位于我国“南菜北运、北菜南下”的最佳过渡带;有可观规模,目前全县蔬菜播种面积52万亩,年均产量370万吨,是全省蔬菜生产第一大县;还有较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支撑和“大集群+小农户”的成熟模式。 但是,对比山东寿光、云南元谋等果蔬强县,扶沟在平台、载体、品牌、气候、劳动力等方面也存在“短板”。如何找到扶沟蔬菜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近年来一直是我们苦苦思索的重点。 令人兴奋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使我们在做强“一县一业”的方向上,进一步打开了思路。 要打好蔬菜特色牌,我们就要立足品质建品牌,全力做强“扶沟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着力打造5个区域优势品牌、国内蔬菜名牌,用蔬菜产业品牌优势,引领全县农业由规模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把泥饭碗变成金饭碗。 我们要立足规模赢市场,依托正在运营的黄淮大程国际农贸中心和正在建设的“中央厨房”项目,完善蔬菜产业链物流的配送功能,让蔬菜走得动、走出去、走得远,把好酒卖出深巷子。 我们还要立足技术补链条,持续推进大数据生产、流通、加工领域全产业链的运用,提供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信息化优质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抢占蔬菜科技制高点,把科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下一步,除了继续做强“中原菜篮子”,我们还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引导消费方式由单纯的买菜向蔬菜旅游、蔬菜康养延伸,以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把扶沟建设成河南的“小菜园”。 以后每逢周末,利用便捷的高铁、高速,郑州及周边城市的市民可以来扶沟种种菜、尝尝鲜,多好!

    [更多详情]
  • 14 2020-01

    洛阳第五届陆浑开渔节举行

    “一二三,起!一二三,起!”1月10日,伴随渔民整齐响亮的号子声,洛阳第五届陆浑开渔节“新年第一网”成功收网。 陆浑水库位于黄河二级支流伊河流域嵩县境内,作为洛阳市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它不仅是郑州重要的水源地,更是洛阳市重要的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自2016年首办以来,陆浑开渔节已成当地著名节庆之一,成为嵩县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嵩县通过科学投放、合理捕捞滤食性鱼类,全面发展“保水渔业”,通过“生物治污”“放鱼养水”“以鱼抑藻”“以鱼净水”,每年增殖放流滤水性花白鲢鱼种300余吨,扩种、引种银鱼卵5亿粒,选育伊河鲂鱼200万尾,渔业年产量在1300吨左右,实现了“好鱼养好水”。 “好水出好鱼!陆浑水库水质纯净,为国家地表‖类饮用水。这里的鱼是‘人放天养’,自然成长,肉质鲜美劲道。伊河鲂鱼、陆浑银鱼、有机花鲢被称为‘陆浑三宝’,全部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洛阳陆浑盈源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国辉告诉记者。

    [更多详情]
  • 14 2020-01

    遂平县:扶贫车间生产忙

    1月13日,遂平县领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忙着清洗包装箬叶,赶制订单。该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公司,2019年实现利润3000多万元,带动周边群众10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员300多人。 为进一步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问题,近年来,遂平县积极创新扶贫举措,打造以就业扶贫车间为载体的扶贫模式,鼓励贫困户就近就业,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更多详情]
  • 14 2020-01

    司马光油茶园智慧产业园投产

    1月12日,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联兴智慧产业园油茶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标志着该县油茶种植、加工、销售实现一体化,油茶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深入了解光山县发展油茶产业情况,同正在劳作的村民和管理人员交流,实地察看油茶树种植和挂果情况,询问乡亲们家庭、务工和收入情况。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更加坚定了光山县坚持绿色发展、做大做强油茶生态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该县以此为动力,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推动特色产业全面发展。 据介绍,由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3万吨油茶籽综合深加工厂,占地102亩,位于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总投资3.5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1.7亿元,包括茶籽预处理、冷榨、浸出、精炼、灌装等工艺;二期投资1.8亿元,主要用于精深加工研发,涉及茶皂素提取、日化产品制取、有机农药、高档饲料等核心工艺。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年创产值上亿元。

    [更多详情]
  • 13 2020-01

    河南郏县:香甜火龙果 贫困群众生活更红火

    1月9日上午,游客在郏县茨芭镇天城洼村一火龙果园内采摘。园主张亚可今年31岁,前些年在外从事印刷和快递等工作,后来通过网络学会了火龙果和草莓种植。2017年7月,张亚可返乡创业,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3座大棚,种植红心火龙果和草莓。由于全程绿色种植,所产果实口感纯正、品质优良,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有很多游客前来采摘。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还为本村近10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更多详情]
  • 13 2020-01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打好河南“粮食王牌”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河南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是国家对河南的重托,也是河南对国家的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河南考察调研,对粮食安全、“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省委十届十次全会明确要求,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一起来,努力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做好“三农”工作,提高粮食生产核心竞争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月12日,两会代表委员就河南粮食生产等问题纷纷建言献策。 多产粮产好粮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作为重要的农业大省、产粮大省,河南粮食产量一直保持稳定增产的势头。2004年以来,我省粮食产量连续迈上了1000亿斤、1100亿斤、1200亿斤和1300亿斤四个新台阶,2019年达到1339.08亿斤,这是连续第14年保持在1000亿斤以上,连续3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作为河南的一名农民,我们要让河南‘粮食王牌’响当当。”省人大代表樊秋红说,如今提起“河南粮”,心中满满的骄傲。 樊秋红说,近年来我省各地紧紧围绕“四优四化”发展战略,在推进“优粮优产”上做文章。粮食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形成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订单粮食”“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优质粮源基地,粮食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河南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圆满完成年度考核任务,被国家评定为2018年度“优秀”省份。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粮以土为本,土以质为先。严守耕地红线是粮食安全的根基,河南要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提高粮食核心竞争力,耕地健康至关重要。 “耕地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农副产品质量的好坏,要牢牢抓住耕地保护这个根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省政协委员李明煜的心中,严守耕地红线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 李明煜表示,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必须强化地方政府耕地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防死守耕地红线,确保“农地姓农,农地农用”。 省人大代表王洪伟说:“从长远看,单纯依靠扩大面积、单项技术突破等方式增加粮食产量的道路走不通,必须加快转变粮食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藏粮于技,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动河南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这样的转变已经深入人心。在如今的时代下,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就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一起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观念从以前只关注农产品产量,到如今也注重农产品的质量,百姓更希望吃到的是健康、放心、可溯源的农产品。”省人大代表徐建敏说,农业供给侧改革核心就是让农产品符合大众需求,为农民增收作出新贡献。 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力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 省政协委员郭天财深有感触:“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食产业链实现优化、延伸。我省应该发挥粮食资源的优势,把粮食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更高质量的粮食供求平衡,更有效地保障粮食安全。”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