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5 2023-08

    汝州产的火龙果,您拿拿味儿?

       在学习种植火龙果前,陈小杰没有和土地打过交道。因当年那个很热门的“水果忍者”游戏,玩到最后时才会出现一个罕见的火龙果,陈小杰被深深吸引,进而选择了在汝州种植火龙果创业。     8月22日傍晚,汝州市骑岭乡马庙村南4亩多大棚里,陈小杰颇为开心,捧着一个切开的“红水晶”津津有味地介绍着,前后一排翠绿的枝头上,挂满了火龙果。同一时间,在距离大棚不到1000米的风穴路口,小陈正在帮妈妈守摊儿,卖火龙果和带秧的花生。     在2020年投身火龙果种植前,陈小杰和妻子在汝州城区的步行街开服装店,生意一般。谈到为啥在汝州种火龙果时,陈小杰说,是“水果忍者”游戏最后出现的那个罕见的火龙果,在他心底播下了种子。     一款游戏,竟促使一个人选择了一项事业,听起来很不靠谱,但这就成了事实,那个游戏火龙果的苗子,在陈小杰心里开始疯长。经过学习,他了解到火龙果可以在北方种植,也就是“南果北种”,新苗插枝的话,一般需要悉心养护三年以上才可以结果。     “今年是你种火龙果第三年,看着丰收的果子,说说你的感受?”面对提问,陈小杰转过身,看看枝条上挂着的沉甸甸的果子,声音融在阳光里,清晰响亮,“看着果子成熟很开心,但又很忐忑,面临着困境,感觉致富的路,不好走啊。”     陈小杰今年38岁,眼下遭遇的困境,马富昌也深有感触。马富昌今年50岁,是汝州市纸坊镇唐街村人,去年投资9万多元建设了一座大棚,种了一亩火龙果,还种了几亩猕猴桃。二人面临的困境,一是这几年气候变化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种植业投资大、回报慢,再加上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资金难以为继。     近年来,种植火龙果取得的巨大收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光。南方种植的火龙果成熟早,通过冷藏运输,挤占了几乎全国的市场,大型商超甚至街边水果店,随处可见“红心火龙果10元3个”的牌子。像陈小杰、马富昌一样的“南果北种”的火龙果种植户,种植成本投入大、种植规模小,在产品上市、销售渠道及价格上都没有优势,生存空间遭受多方挤压,但他们仍在坚持。     以陈小杰为例,这几年和朋友陆续种了5亩火龙果,在等待挂果的3年里,朋友陆续离开,只有他和妻子继续在火龙果大棚里忙着。为了贴补生活,陈小杰还种了草莓、豆角等多种蔬菜,并将蔬菜卖到了汝州市一高等多个单位,读小学的一双儿女,抽时间帮着爸妈卖菜,在晚上火龙果开花时实施人工授粉。     马富昌种的是老苗,一年就挂果了,今年是第二年。“大部分来自助采摘的都是本村、邻村或城里来的人,六七元一斤都不敢说,顾客嫌贵就走了。”马富昌说,尽管他说得很清楚,本地的火龙果是熟了再采摘,口味是那些经过长途运输来的火龙果不能比的。     陈小杰也很了解自家种植的火龙果的优势,一般要长50天左右才会采摘,口感绵密、酸甜可口,而那些经过长途运输来到本地的果子,长了30天就被采摘了。     陈小杰、马富昌都在网上开通了视频号,发一些火龙果的种植经验也叫卖自家的火龙果,靠着老顾客的口口相传,卖得都还不错。     “今年的第一批火龙果已经全部售完,第二批果子在新老顾客的支持下也卖完了,挣得有个万把块钱,另外两个棚的火龙果明年也会陆续挂果了。”陈小杰说,种火龙果这些年,有苦也有甜,但总算是快要苦尽甘来了。     如果您对汝州种植火龙果有兴趣,请联系陈小杰15037538260、马富昌18903756637。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我就是鲜衣怒马的丝瓜姐”

        “除了鹅蛋样的脸形轮廓,其他和抖音里的你,看着怎么不像啊?”     “嘿,你不知道抖音的美颜提高了多少级吗?”竹帘子里边,“丝瓜姐”杨丽霞一边往脸上补防晒霜,一边“抢答”道,没有迟疑。     8月23日,农历处暑节气,尽管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但“丝瓜姐”仍像以往一样,带着大家趁着清晨的凉意来到地里摘丝瓜。     “丝瓜姐”今年50岁,走到屋外时再打量,她的确没有抖音里那么年轻、白净和俊俏,但浑身上下洋溢的那股聪颖、豁达和利落劲儿,与抖音里别无二致。     “丝瓜姐”是汝州市夏店镇陈庄村人,7年前还守在平顶山市区的一个蔬菜市场,一边批发零售蔬菜,一边售卖自家在陈庄村种植的20个大棚里的20亩平菇,由于心眼好、与人为善、宽以待人,被同行和客户称为“黑妮”。     “丝瓜姐”的雅号始于2016年夏季的一个转折。那天,杨丽霞稍感不适,便嘱其丈夫陈清现去市场,找一个洛阳客商批发丝瓜。或许是那天丝瓜紧俏,只认“黑妮”的洛阳客商,给陈清现吃了“闭门羹”。陈清现由此很气愤,回去见着妻子便嚷着干脆自己种丝瓜,不再受别人的气。     真是听者有意,经过深入了解,杨丽霞决定种丝瓜。说来也巧,当时正值汝州市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搭建平台,在这个背景下,时任陈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红军肩负着全村人的期待,到平顶山请杨丽霞和她丈夫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不谋而合的结果是双方一拍即合,2017年春,夏店镇和陈庄村帮助杨丽霞和丈夫又流转了100多亩土地,打了一眼机井,由杨丽霞执掌“帅印”的汝州市清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便鲜衣怒马上阵了。     “丝瓜姐”鲜衣怒马披挂上阵领头种丝瓜,绝非心血来潮,她高中毕业,参加过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眼界开阔,有技术又结下了人脉。     决定种丝瓜后,“丝瓜姐”又几赴省城,到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拜师学艺,盛邀郑州市蔬菜研究所党委书记郭竞、专家崔杏春到陈庄村现场指导,双方签订技术示范推广协议等,为“清现绿鲜”丝瓜申请通过省里的无公害蔬菜认证,亩均年产值8000元~10000元,打下了牢固基础。丝瓜种植户鲁变今年56岁,丈夫外出务工,她一人操持2.7亩丝瓜,去年收入2.8万元。     “晨沐朝阳晚临风,田间地头忙碌影。自驾大厢不停歇,丝瓜运到市场中……”这是2023年7月17日晚,“丝瓜姐”发送的一段抖音视频。第二句的“大厢”,就是“丝瓜姐”的那辆厢式货车。6年来,每年5月至10月间丝瓜采摘期,“丝瓜姐”风雨无阻,每天往返于陈庄村至平顶山市区之间,名头越来越响亮。     不过,“丝瓜姐”没有因声名鹊起而放松产品品质管控,在她看来,丝瓜的“颜值”高低、“形体”修长与否,决定着商品价值。     “感叹时光辗转去,商海里翻云雨。种植行里比高低,品质定输赢,努力争第一。尘世沧桑未更改,浮沉多少名利。闲情诗寄田园里,十年成一梦,举杯敬自己。”在2023年7月6日晚“丝瓜姐”注明原创发布的抖音里,“努力争第一”是“丝瓜姐”孜孜追求的目标。     “丝瓜姐”说,她很喜欢丝瓜棚架上连片的金黄的花,热烈奔放,也是她不改初衷的希望。对于棚架下那一个个发育生长的丝瓜,“丝瓜姐”无一例外的悬吊了“形体坠”,那是装着土的塑料袋。掏出钢卷尺,“丝瓜姐”和丈夫陈清现从包装袋里随手掏出3根丝瓜测量,体长都在30厘米左右,“这一根长得有点儿粗了,商品价值要打折扣,昨天摘,形体和价格会好一些。”     在“丝瓜姐”的抖音里,有一段以野蒜苗为髯口,两根丝瓜做帽翅的“黑老包”唱《铡美案》的短视频,还有“丝瓜姐”手持传统丝瓜的丝瓜瓤,演奏《昨夜的星辰》的短视频。对了,用这种丝瓜瓤,“丝瓜姐”开发了“丝瓜护肤刷”“丝瓜鞋垫”等产品。     在一些人看来,“丝瓜姐”是“女汉子”。“其实我讨厌他们叫我‘女汉子’。我喜欢这样一段话:可强可弱可霸道,可咸可甜可温柔。”杨丽霞说。     “女主外、男主内,也挺好。”陈清现说,他每天要干的就是组织采摘、装袋、装车,不管其他的事儿。说起他和妻子的4个闺女1个儿子,这个在南方当过兵的汉子,脸上荡漾着心满意足。     如果您有意发展丝瓜和其他蔬菜种植,请联系“丝瓜姐”,电话:13837594108,或者抖音@丝瓜姐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武陟县龙泉街道 兜底保障为困难群众撑牢“保护伞”

        “要不是低保、教育、慈善救助等政策,我真不知道这个家怎么撑下去……”近日,武陟县龙泉街道三里庄村73岁的突发困难户何根感慨地说。何根患有慢性病,和上学的孙女相依为命,今年被识别为兜底户。目前,何根家庭每月可领取420元低保金、300元退役军人补贴、123元养老金等,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近年来,龙泉街道办事处落实“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工作要求,精准认定各类救助对象,确保救助对象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为困难群众撑牢“保护伞”。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山城区宝山街道鹿楼社区 人才资源点亮“产业兴旺星”

        “五星”支部创建以来,鹤壁市山城区宝山街道鹿楼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实施以才引财,助力创建“产业兴旺星”。2018年,鹿楼社区成立乡贤家园,在乡贤的带领下,将本地特产与新兴技术整合,通过盘活门面房等闲置资源,提高社区经济效益;流转土地调整种植结构180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两个;联系周边厂矿、企业,安排300余人就业。目前,社区党支部集体收入年平均达100多万元,为产业兴旺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五星”支部创建助推基层有效治理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临颍县三家店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各方力量,立足网格管理、志愿帮扶等,不断引导群众踊跃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小额信贷续贷助脱贫群众增收

      为进一步激发脱贫户的内生动力,推动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持续健康发展,沁阳市西向镇开展了小额信贷续贷活动,确保脱贫户真正把握“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等政策要点,进一步增加脱贫人口收入。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探索发展路径 助力“产业兴旺星”

        近日,临颍县台陈镇召开村集体经济业务培训会,邀请县农业专家崔银周前来传经授宝,帮助各村在土地流转上厘清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明确村集体经济发展任务,科学推动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创建“产业兴旺星”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台陈镇因地制宜挖掘资源,采取集中流转土地的方式,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拓宽了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了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集体增收

        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帮助解决周边困难群众就业,博爱县鸿昌街道计划建设七方村竹编及相关产业培训运营中心项目,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产业规模,预计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左右。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打造“甜蜜经济” 助力农民增收

        沁阳市崇义镇着力培育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打造“甜蜜经济”,建成哈密瓜种植基地、蔬菜大棚、阳光玫瑰葡萄园、四季养生采摘园等各类特色种植园12处,总占地400余亩,提供岗位390余个,年产值可达300余万元,带动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实现业兴人和、富民增收,扎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创“产业兴旺星”。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防返贫

        为进一步履行帮扶责任,提高帮扶实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博爱县鸿昌街道七方村新进驻村工作队开展对全村脱贫户、监测户开展入户走访活动,为下一步做好防返贫监测和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厘清了思路。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