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5 2023-08

    提升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推动我省梨产业发展

         梨作为最为畅销的水果之一,历来是果农们喜欢的果业树种。我省梨产量位列全国第三,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产业带农致富的作用。8月21日~22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组织的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瓜果新品种选育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梨新品种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培训会在新乡市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召开。     河南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李锦辉,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所长方金豹,河南省农科院科研管理处处长张磊,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尚泓泉、副所长王东升及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的4位相关专家,河南省梨主产区有关科研、生产单位、种植大户以及媒体等150余人参加会议。     随着栽培技术的日益成熟、现代化水平的持续提升,绿色优质高效的配套技术,土壤学、栽培学、植保等多学科协同,对果实产量、品质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是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体系的最高层次,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打造创新标杆、形成产业示范。李锦辉说,此次活动的组织形式做了创新和尝试,“通过项目实施,促进课题之间的协同交流”,并对项目实施提出了真挚意见。     张磊表示,活动对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河南省梨产业品种结构改良、提升梨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平,推动河南省梨产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尚泓泉表示,活动加快了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推广应用,全面提升科技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引领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者科学种养技能水平,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高效、绿色增产、生态安全。     会议还进行了培训和观摩。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养分管理岗位专家徐阳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西洋梨品种改良岗位专家杨健,山西农业大学果树所植保研究室主任、博士、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岗位团队专家赵龙龙等,分别就梨园土肥水管理技术、梨低效园改造技术、梨园虫害生态防控技术、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进行专题讲座。培训会后,在郑州综合试验站核心示范园现场观摩了新品种与新技术。     王东升表示,会议取得圆满的成功,受到了与会领导、技术人员与果农的高度评价。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加强田间管理 助力秋粮丰收

     近日,卫辉市柳庄乡积极推动秋粮单产提升,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该乡通过广泛宣传培训,提早成立农机检修组,做好技术指导,全面落实水肥调控、一喷多促等单产提升关键技术措施,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聚焦政策落实 逐村入户排查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武陟县木城街道办事处乡村振兴办召开工作推进会,压实责任,围绕“政策落实情况核查”任务,组织各帮扶责任人、村街负责人逐村入户,深入了解帮扶家庭情况,对脱贫户、监测对象是否办理慢性病卡、是否享受低保政策、有无金融帮扶、是否有应享未享情况、残疾补贴是否发放到位等方面进行全面核查。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三个一”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现在不少牌子都清理掉了,墙面看起来简洁美观,村干部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群众服务。”8月23日,说起近期的基层减负效果,漯河市西城区阴阳赵镇戴庄村党支部书记戴建云满脸笑容。     今年以来,西城区以开展“学思想、转作风、重实干、比贡献”活动为抓手,落实“三个一”举措,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     形成一套规范明路径。紧盯村级事务管理具体问题,按照“统一规范、权责一致、精简高效、便民利民”的原则,制订《西城区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工作方案》,明确四个指导目录,梳理准入事项清单114项,负面事项清单50项,打破村(社区)“万能章”模式,推动规范化运行。     整改一批问题治顽疾。采取“联合专班+片区负责”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逐村排查、逐村验收”专项行动,对目前村级正在出具的婚育状况、计划生育等3项应取消证明和不符合挂牌标准的16种179块牌子进行“一刀切”,同时统一规范标识标牌313块,确保村级组织“轻装”上阵。     扎紧一个入口促长效。建立村级组织机制挂牌准入制度,区组织、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将“联审关口”前置,对党群服务中心悬挂标识标牌和上墙资料实行“一事一议”;对已经挂牌的条线部门,每年由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评议,将“有名无实”的牌子末位淘汰,把评价权、选择权交给基层。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水果红薯”喜丰收 品牌赋能农民乐

         8月24日,在汝阳县城关镇杨庄社区海德家庭农场的千亩红薯种植基地,一台红薯收获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随着掀土、抖动,一个个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     “我今年种植红薯1000多亩,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采用高起垄、覆盖地膜、微喷灌等技术,提早种植,错峰销售,效益可观。”海德家庭农场负责人张重举介绍。     近年来,该县坚持以富民为导向,持续夯基础、延链条、树品牌,与知名科研院所合作,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培育出了“汝阳水果红薯”品牌。     目前,该县有3万余农户参与红薯生产,红薯种植面积16万亩,有专业组织55个,红薯年加工量约4500万公斤。从育苗研发、规模种植,到储藏保鲜、加工升级,再到品牌建设、产销对接,汝阳已形成上中下游深度融合的红薯产业体系。     “下一步,县农业农村局将加大服务力度,引导农户不断提升红薯品质,从资源整合、品种培育、标准化生产、品牌打造、精深加工等方面入手,持续拉长产业链,做强价值链,叫响‘汝阳水果红薯’品牌,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汝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东升说。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手机成为新“农具”“云端”架起对接桥

         8月24日,在鲁山县尧山广场上,鲁山酥梨、鲁山花瓷、丝绸制品、野生葡萄酒、富硒鸡蛋等特色产品摆满了一个个摊位,网络主播们在直播间里不遗余力地推介,游客在一个个摊位前驻足观看、品尝、购买。     当日,平顶山市电商“促消费 助振兴”暨产销对接系列活动鲁山县第一届电商大会在此举行。大会以“强电商促消费助振兴”为主题,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旨在培育壮大电子商务和直播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启动仪式上,与会嘉宾为前期评选出的“十佳自媒体”进行颁奖,为“十大品牌农产品”企业颁发奖牌,还与阿里、京东等四家电商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框架协议)。     据介绍,近年来,鲁山县抢抓“互联网+”机遇,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促消费、助振兴的重要着力点,构建农村电商生态链,全县涌现出各类新型电商主体1000多家,各类网商总数4848家,累计电子商务交易额72.34亿元,网络零售额23.45亿元,电子商务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鲁山县四棵树乡 “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8月22日,虽不是节假日,但鲁山县四棵树乡张沟村依然车流涌动,游人如织。农家院飘出酱焖鸡的鲜香,民宿里充满欢声笑语,一化柞蚕展馆精美的丝绸手工制品吸引着顾客的眼球。     张沟村是平顶山市第一家农家乐的诞生地。近二十年来,该村一直围绕“生态”探索发展,靠着一方青山绿水,每年吸引顾客2万多人次,户均年收入9万元以上,走出了一条青山巍巍绿水流、村强民富田园美的生态发展之路。     张沟村的华美“蝶变”,是四棵树乡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谱绿色曲调     四棵树乡依托生态优势,把守护“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确定为兴乡“宝典”,引导党员干部坚守生态保护底线。     该乡以人居环境整治、“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干群齐抓、全民参与,围绕山、水、林、田、湖、路,定期开展“植绿护绿、美化家园”行动,推动所有村庄净起来、美起来、绿起来、亮起来。     守山护水,强化护林造林,四棵树乡五年间累计新造林873亩、复垦耕地115亩,分别划定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和林区保护用地9.75公顷、1.13万公顷,全乡森林覆盖面积由85%增至90.25%,被评为市级森林特色小镇。     推动乡村基层治理,谱治理新篇     四棵树乡坚持党建统领,深入探索自治、法治、德治、共治的“四治融合”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支部牵头、定期会商,发动群众参与。党员“先锋队”、群众“志愿红”两支队伍成了乡间道路上的一道风景线,示范岗、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等载体,凝聚起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强大合力。路长、河长、林长,成为“网格+治理+督查”模式的关键节点。“门前五包”、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季奖惩等机制,让生态和环境优先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     今年以来,全乡共评选“五美庭院”60户,其中市级4户、县级6户。乡级主引、村级主干、干群主攻、全民参与,共同守护碧水、蓝天和净土,使爱绿护绿成为常态。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谱产业华章     如何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四棵树乡始终坚持“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     念好山字经,发展生态农业。四棵树乡确定水稻、中药材,柞蚕、山蜂及牛腿山羊养殖等优势产业,培育特色,做大做强。     中药材集聚成势。在四棵树乡土楼村小林农业有限公司厂房内,10余名女工忙着分拣蝉蜕。该公司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改良、采收、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公司,目前已构建起以土楼村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中草药种植产业集群,成为鲁山县最大的中药材收购和初加工企业。     “这几年,我们引进了矮化辛夷新品种,发展辛夷种植1000余亩,年均收购辛夷花蕾2000吨、山茱萸1000吨、蝉蜕20吨,产品远销日韩,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该公司负责人郭春青说。     山果深加工做成品牌。位于该乡车场村的坤泰野生葡萄酒厂,年收购山果200余吨,研发生产的“德秀”牌野生葡萄酒、猕猴桃果酒、山茱萸保健酒等产品,是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的名牌产品。该酒厂构建起集山果采摘、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带动村民采摘山果年增收数十万元。在张沟村,当地群众种植果桑和茶桑,年产桑葚3万斤、桑叶茶8000斤、桑葚原汁酒9000瓶,受到游客青睐。     食用菌、水稻、柞蚕、牛腿山羊、山蜂等产品特色显著。该乡以南营、沃沟、彭庄、合庄、车场等村为主,打造以207国道为中轴的特色食用菌产业带。整合水田资源,发展高品质生态水稻种植示范带。张沟村一化柞蚕茧丝绸产业基地集柞蚕养殖、古法织绸、蚕品研发、民俗体验于一体,产品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年产值达200万元以上。合庄、平沟等村的山蜂、牛腿山羊养殖初具规模,年产值达6000万元以上。     打好生态牌,推动文旅融合。四棵树乡以“生态+旅游”“生态+文化”为导向,形成207国道、石林路为主线的3条文旅融合示范带:以黄沟民宿、张沟果桑种植园为主体,打造以休闲度假、民宿康养、地方美食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带;以杜鹃岭、龙潭沟、神仙沟徒步廊道及平沟自驾车营地为重点,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带;以楚长城、白莲教遗址、土楼传统村落、棋盘山考古、文殊庙会、柞蚕节为依托,打造文化旅游示范带。美景连点成线,带动民宿、农家乐蓬勃发展。四棵树乡被评定为“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车场、张沟、黄沟、沃沟等村被评定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平沟村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殊荣。     夯实民生保障基础,谱民生乐曲     生活环境优美。群众生活在富氧之地、绿水之源、青山之境,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卫生文明习惯,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该乡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乡镇、省级文明乡镇。     基础建设提升。实施207国道改造和石林路升级改造工程,景区道路通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加大旅游线路综合整治建设力度,设置途中观景停车场3处,新建、改建旅游公厕4处,实施廊道绿化4.5公里。规划二广高速四棵树出口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全乡交通及接待条件。     生态红利释放。守着青山绿水,全乡2700余户群众从事食用菌、生态水稻、辛夷特色种植和柞蚕、山蜂、牛腿山羊养殖业,在家门口就能增收。中草药厂、葡萄酒厂、果桑基地等提供务工岗位近百个,户均年增收2万元。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群众开办民宿、农家乐160家,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每年四五月份的杜鹃花节期间,一天能接五六十桌游客,全年营业额可达20万余元。”平沟村陈家民宿老板陈鲁伟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践行‘两山’理论,不断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继续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焕发绿水青山活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四棵树乡党委书记朱康说。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村民动手 村庄亮颜

          “现在俺这村里变化真是太大了,哪儿都整得漂漂亮亮,柏油路平坦坦地通到各家各户,家里用的是天然气、水冲式厕所,出门就有小公园、小游园,得劲!”8月21日,汤阴县韩庄镇羑河村村民武俊英高兴地说道。     今年以来,羑河村以“五星”支部创建为统领,全村群众掀起了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行动热潮。在村“两委”干部的示范引领下,全村对房前屋后垃圾、墙面乱涂乱画、垃圾清运不及时等进行彻底整治。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志愿者发动沿街商户、村民一起对主干道两侧、路边等区域乱堆放的杂物、生活垃圾、农田杂草等进行清理。同时,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注重宣传,提升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保护的意识,并通过清洁家园、“美丽庭院”评选等活动,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和美乡村建设中来,营造了人居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     截至目前,羑河村已评选出“美丽庭院”8户,“星级文明户”10户。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就业饭碗 端稳端牢

         “以前从事家电维修,收入不高,听朋友说焊工工资很高,早就想学,就参加了前几天区里组织的培训。”8月22日,参加了许昌市建安区“1+3+N”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第一批高质量就业(焊工)培训班的黄岗垒说,掌握了新技能,就能提高工资收入了。     当天,在位于许昌市的许继技工学校电焊学习现场,近30名来自建安区椹涧乡的学员围着专业老师,认真学习焊接技能。他们丝毫不能放松,需要把老师传授的每一个焊接要领熟记在心,用电焊焊出属于他们的烟火。     为加强全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区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建安区人社局按照“企业缺少什么岗位、群众想学什么技能、人社培训什么人才”的原则,积极探索实施“结业即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一个培训班就是一场招聘会”的模式,真正实现技能培训与求职招聘无缝衔接。     “目前,我们制订了《建安区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暨‘1+3+N’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打造技能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保障。”建安区人社局局长蔡丽萍表示,该局将充分发挥部门职能,重点围绕农村转移劳动力、失地农民等劳动群体的务工需求,广泛开展覆盖城乡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更多劳动力通过技能提升实现技能就业和技能增收。

    [更多详情]
  • 25 2023-08

    特色林果 致富金果

        “我从2003年就开始种植桃子、梨子、油桃,从当初的3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亩,一年收入能有20多万元。”8月22日,泌阳县马谷田镇河南村的一片果园里,种植大户余中德正忙着为前来游玩的游客采摘丰水梨。     余中德的果园只是马谷田镇万亩果园的一部分。据了解,该镇的万亩果园主要生产优质梨、桃、杏、李、柿等水果,有9大系列36个品种,100多万株,年产水果600多万公斤,产值1800万元。其中,万亩果园以优质梨为主,共种植优质梨树70多万株,年产量500多万公斤,产值1300多万元。因其所产的优质梨具有醇香、松酥、甘甜等特点,马谷田镇也赢得了“瓢梨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该镇万亩果园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群众在依托种植果树致富的同时,还利用万亩果园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现在,全镇构建了贯穿果园的环形道路,发展农家乐70多家,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多万元,推动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镇党委书记武芳民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