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7 2019-11

    2020年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预算616亿元已提前下达

    11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意见》吹风会。财政部农业农村司负责人许留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做好资金保障,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至关重要。 一方面,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整合完善中央财政投入机制,会同农业农村部整合设立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及农田水利建设。2019年,中央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85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农田建设补助资金694亿元,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生产发展专项165亿元。今年10月,中央财政已提前下达2020年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预算616亿元。二是鼓励地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兼顾各级财政承受能力和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要求,筹集投入更多资金,提高项目建设水平。三是鼓励引导多渠道资金投入。鼓励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受益对象和农村集体筹资投劳,鼓励采取投资补助、贴息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 另一方面,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和全过程绩效管理。一是加强资金管理。今年5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提出了按照“政策目标明确、分配办法科学、支出方向协调、绩效结果导向”的原则,分配、使用和管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二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今年5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建立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管全过程绩效管理运行机制,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许留庆指出,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建设难度日益增大。同时,由于近年来人工和材料费用的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不断升高,迫切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为此,《意见》明确要建立健全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一是各地要通过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合理保障财政资金的投入。二是发挥政府投入引导和撬动作用,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地方政府有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鼓励地方政府在债务限额内,发行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四是完善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使用机制,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益按规定用于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省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优先用于农田建设再投入和债券偿还、贴息等。

    [更多详情]
  • 27 2019-11

    遂平县:洋葱移栽忙 增收新希望

    眼下,正是洋葱移栽的大好时节,在遂平县嵖岈山镇周楼村村民银乃群的洋葱种植基地,50多名工人正忙着起垄、覆膜、定位、移栽。据种植户银乃群介绍,今年种植洋葱100多亩,每亩栽植1.9万棵洋葱苗,预计明年收益每亩在1万元以上。

    [更多详情]
  • 27 2019-11

    汝阳县:引导发展特色产业促脱贫

    11月25日,吴学东在村集体经济养鸽厂了解鸽子的长势。 汝阳县王坪乡孟村是该县南部深山区的深度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住房保障和房产服务中心驻该村第一书记吴学东在单位党支部的支持下,鼓励、扶持农民发展养鸭、养鸽,种植天麻、黑木耳等,使山区农民依靠特色产业走上致富路。

    [更多详情]
  • 27 2019-11

    柘城芹菜助增收

    11月26日,柘城县胡襄镇胡芹村村民在收割芹菜。近年来,胡芹村芹菜种植产业通过“农创+品牌”的引领,不断推进芹菜农业品牌建设,促进芹菜产业发展与脱贫致富融合,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种植芹菜,走出了一条特色种植致富路。

    [更多详情]
  • 26 2019-11

    孟州市:科技特派员成为助农增收好推手

    2018年6月以来,孟州市科技部门响应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启动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先后选派科技特派员11名。工程实施以来,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科技服务170余次,培训群众1700人次,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余项,推动了良种繁育、葡萄种植、山药种植和大棚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的提质增效,成为助农增收好推手。 针对贫困村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脱贫攻坚技术需求,孟州市科技部门组织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两委、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逐一对接,共同研究制定了科技服务计划,明确了服务产业、服务方式、服务时间等,并采取送技术上门、网络通讯指导、现场咨询、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累计在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11次,为大棚蔬菜、黄花菜、大樱桃、软籽石榴等产业扶贫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 河南先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秋霞,是孟州市科技特派员的优秀代表。多年来,扎根农业,潜心科研,精心培育小麦、玉米、花生优良新品种,主持研发了6个孟麦小麦新品种,3个农丰系列玉米新品种,2个孟花系列花生新品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开展订单生产,每年的基地面积在2万亩以上,为农民年增加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通过良种繁育推广带动一方农民群众走上致富路。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于秋霞在带动农民致富的同时,每年还要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和现场指导等不同方式,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种植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下一步,科工局将联合组织部门,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和政策环境,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把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贡献科技力量。

    [更多详情]
  • 26 2019-11

    2020年起,除中药外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市

    根据有关规定和部署,为维护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农业农村部决定停止生产、进口、经营、使用部分药物饲料添加剂,并对相关管理政策作出调整。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兽药生产企业停止生产、进口兽药代理商停止进口相应兽药产品,同时注销相应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和进口兽药注册证书。此前已生产、进口的相应兽药产品可流通至2020年6月30日。 二、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此前已生产的商品饲料可流通使用至2020年12月31日。 三、2020年1月1日前,组织完成既有促生长又有防治用途品种的质量标准修订工作,删除促生长用途,仅保留防治用途。 四、改变抗球虫和中药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管理方式,不再核发“兽药添字”批准文号,改为“兽药字”批准文号,可在商品饲料和养殖过程中使用。2020年1月1日前,组织完成抗球虫和中药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质量标准和标签说明书修订工作。 五、2020年7月1日前,完成相应兽药产品“兽药添字”转为“兽药字”批准文号变更工作。

    [更多详情]
  • 26 2019-11

    河南:做好小麦冬管搭好丰产架子

    “小雪”已过,随着天气和气温的变化,我省小麦已进入冬前生长管理的关键时期。日前,省农技推广总站组织有关专家针对今年气候、播种特点与当前苗情,研究制定了《河南省2019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广大农民科学管理。 据悉,今年麦播,我省天气条件有利,播种质量高,出苗质量好。根据今年小麦播种和出苗基础,各地在确保苗全、苗齐、苗匀基础上,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 《意见》指出,冬前是麦田化学除草有利时机,要及时开展病虫防治,保护小麦壮苗越冬。重点防除野燕麦、看麦娘、节节麦、雀麦以及双子叶杂草等。要选择日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的晴天进行。 越冬水浇灌要因苗因墒,若土壤墒情充足,可不浇越冬水;若土壤墒情较差,要适时进行冬灌。晚播麦田,一般不进行冬灌,特别是单根独苗田块避免浇水。但对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且冬前未进行浇水的麦田必须冬灌,以踏实土壤,促进小麦盘根和大蘖发育,保苗安全越冬。冬灌的时间一般在日平均气温3摄氏度左右时进行,在封冻前完成,一般每亩浇水量为40立方米,禁止大水漫灌,浇后及时划锄松土。 专家提醒广大农民朋友,我省小麦生产遭遇冻害频率较高、威胁较大,尤其是播种偏早、播量偏大出现旺长趋势的麦田和部分播种偏晚、长势偏弱的麦田遇到强降温天气极易发生冻害。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小麦冻害预案,一旦冻害发生,要分苗情、分灾情、分区域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更多详情]
  • 26 2019-11

    220万农民合作社在升级

    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社正处于从数量增长迈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期。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20.7万家、联合社达到1万多家。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为重点,农民合作社成为引领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成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在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千企万品助增收”的庆祝活动现场,河北省安国市老锄头山药合作社理事长李锋的摊位前挤满了人。他戴着一顶草帽,扛着一把老锄头道具,不停地吆喝着合作社的小白嘴牌白山药。 目前,我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20.7万家、联合社达到1万多家,合作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社产业类型日趋多样,成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现在,我国农民合作社正处于从数量增长迈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期。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为重点,农民合作社已成为引领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经国务院同意,中央农办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供给。 聚焦服务带动,强化能力提升 服务带动是合作社的初心。“先要服务农民,才能带动农民,带动农村发展。”提升合作社服务带动能力,是李定顺的开心事。 今年52岁的李定顺是北京密云区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蜂产业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稳步推进,辐射带动了河北承德市的丰宁和滦平两县。目前,合作社拥有标准化养殖基地140余个,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蜂场83个,绿色蜂产品基地16个,授粉蜂繁育示范场2个,年产蜂蜜2000余吨,产值近5000万元。 聚焦服务带动,强化能力提升,成为当前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强化能力提升,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和改善制度供给。《意见》围绕乡村产业、服务功能、乡村建设、利益联结、合作联合等多个方面,引导鼓励农民合作社增强对农户的服务带动能力。 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表示,增强合作社服务功能,要多管齐下,多渠道发力,打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发展乡村产业,就是要鼓励农民合作社开展连片种植、规模饲养,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强化服务功能,就是要鼓励农民合作社加强加工仓储物流等关键环节能力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向产加销一体化拓展。 加强利益联结,就是要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与其成员、周边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愿入社发展生产经营。 今年,我国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以规范提升单体农民合作社、促进联合与合作、增强县域指导服务能力为重点,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县域样板。 农业农村部农业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介绍,今年的试点覆盖范围覆盖31个省份的150个县(市、区)。通过功能建设,安徽省农民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450万户,带动了600万小农户融入大市场。 聚焦试点示范,强化多层级创建示范社 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合作社试点示范,是探索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有效路径和模式的重要手段。 “闯市场,你不知道前面是什么,就像在夜里行走,合作社发展需要灯光。”毕业于重庆大学、现在是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三甲村村委委员兼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助理的蔡晓东说。梅屿合作社以周围乡镇的蔬菜专业户、购销户为主体,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从最初的单一生产服务发展到产加销全产业链服务,走上了集生产、供销、信用合作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合作发展之路。 经过18年发展,这家合作社的成员从最初的94户发展到762户,服务范围从1个乡镇9个行政村发展到4个乡镇41个行政村,带动成员农户4500户,年销售收入从2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 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社在全国已经风起云涌,不断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率,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但是,示范社的发展数量还不够多,发展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韩俊说,按照《意见》要求,当前,要从发展目标导向上加强合作社试点示范引领。 首先,扎实开展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创建一批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其次,深入推进示范社创建。完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评定指标体系,推进国家、省、市、县级示范社四级联创。再次,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总结各地整县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和示范社创建的经验做法,树立一批制度健全、运行规范的典型。 目前,国家级示范社有近8500家,县级以上示范社超过18万家。截至目前,安徽省各级示范合作社达到10127个。浙江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新型农业合作体系构想,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农合联1057个,会员达到6万多个,形成了以农合联为平台的大合作、大服务、大产业的新格局。 聚焦姓农属农为农,强化规范管理清理 合作社坚持姓农属农为农,这是农业合作社的根本,也是农民尝到农业发展甜头不变的坚守。 “决不能偏离航向,合作社不务农、不种地,是行不通的!”河南省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杰说。正是坚持用产业化理念种粮,打造农业生产要素车间,新田地合作社加快发展。 起初,新田地合作社由6家农户发起,近20年的发展,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条高产增收的道路。通过全程托管强筋小麦和角质化玉米,合作社现有成员203户,辐射带动周边5个乡镇60个行政村的1.2万户农民,统一种植强筋小麦4万亩;在巩义、兰考等6个县成立了新田地合作社分社,种植强筋小麦6万余亩,带动农户1.4万户。 从合作社发展的全局上看,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国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但是,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起步晚、时间短,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与广大农民的期盼还有差距,面临运行不够规范、与成员联结不够紧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扶持服务。 从全国情况看,农民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空壳社”,主要表现在无农民成员实际参与、无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因经营不善停止运行,有的甚至打着农民合作社的名义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为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管理,2019年2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11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方案》,对“空壳社”专项清理作出了具体安排。 目前,我国正在进一步推进“空壳社”专项清理。中央农办组织各地全面摸底排查,按照清理整顿一批、规范提升一批、扶持壮大一批的办法,指导各地做好分类处置。 合作社规范提升,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发展质量。截至目前,各地入列清理范围的农民合作社共计47.77万家,自今年6月起,全国农民合作社数量减少的省份逐月增加。

    [更多详情]
  • 26 2019-11

    宁陵县:金丝皇菊成了“致富花”

    11月20日,在宁陵县刘楼乡陈庄村300余亩菊园里,村民正在采摘金丝皇菊。近年来,该村建起了菊花种植基地,大力发展菊花种植和加工,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小菊花成了村民的“致富花”。

    [更多详情]
  • 26 2019-11

    柘城常小翠科学养鸡年入10万元

    11月24日,柘城县安平镇大史村村民常小翠为饲养的蛋鸡录制视频准备在网上销售。今年34岁的常小翠和丈夫史国磊10年前开始养鸡,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科学养鸡经验,现在存栏蛋鸡达1.2万多只,年收入达10万多元。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