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6 2019-11

    息县:杭白菊为村民增“金”添“银”

    “年纪大了也干不动重活了,基地赶上采菊期,我就过来了。”11月14日,息县东岳镇石菜园村富林金菊种植基地里,该镇街村76岁的李秀珍趁着好天气采摘杭白菊,“采摘一斤菊花4毛钱,1个小时能采10多斤,一天也能挣不少。” 看着地里的工人们正熟练地采摘、分拣、称重,富林金菊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张有林喜笑颜开。他种植杭白菊已有四年多了,当年正是看准杭白菊的饮用价值和极高的药用价值,2015年从老家潢川县付店村辗转来到石菜园村流转土地种植杭白菊。 “你看这些花开得很饱满就可以摘了,这种未开的花蕾摘下烘干后就是胎菊,卖价会更高!”张有林说,基地种植规模已达80多亩。“新鲜的菊花不易储藏运输,还卖不上价钱。经过摸索,我们慢慢完善了杀青、成型、烘烤等配套设施进行深加工,菊花就变成了菊花茶,更易保存运输。一亩地能出一吨多鲜花,七斤鲜花烘干后就成了一斤的菊花茶饼,我们再根据品质定价销售,一亩地菊花可以收入4000多元。” 人在花中走,遍地是黄金,每到收获季节,基地的日用工量达几十人,有时候高峰期还能辐射带动周边几个村民组。来打工的多是贫困户、在家带孩子的妇女和上了年纪的村民。 “我在这基地打工都第二个年头了,这在家门口就业也能照顾到孙子孙女上学,一举两得。旺季干下来,也能赚个几千块钱,够日常花销了。”徐大庄村60岁的王中芳说。一旁烘焙房正烧锅的张立山说:“我今年都67岁了,出去打工都找不到活儿了,在这基地里平时除除杂草、烧烧锅,一天70块钱,也能增加点收入,明年我打算把自家地里也种上菊花,这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了。” “下一步,我想扩大种植面积,打造集观赏、采摘于一体的田园风光园,对于想加入种植的村民,免费提供菊苗和种植技术,带动附近村民共同致富。”张有林最后说。

    [更多详情]
  • 26 2019-11

    西峡县:抱上“金娃娃”圆了脱贫梦

    “今年墒好,天麻长得不赖,不愁卖个好价钱。”11月12日,在自家后山沟的林地里,贫困户陈老汉父子俩边挖边说。 陈老汉名叫陈金焕,年逾七旬,是西峡县太平镇下河村的贫困户。居住深山,过着土里“刨食”的生活。儿子陈双喜40多岁了还没有成家,常年窝在家里,这可愁坏了陈老汉。 2016年,陈老汉被识别为贫困户,他首先享受了危房改造资金4万元,在集镇上购置了新房,挪出了“穷窝窝”,过上了新生活。 “又通过加入宛药公司的爱农合作社,老陈享受金融扶贫政策,每年分红3300多元;儿子又安排了生态护林员的公益岗,年收入3600元……”提起帮扶措施,扶贫干部张国华说个不断。 陈老汉有林下种植的习惯。镇村两级责任组按照一户一策,从陈老汉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资金与技术上给予保障,扶持陈老汉发展天麻种植,助其增收致富。 天麻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繁殖力强,药食两用,投资少,见效很快。陈老汉虽有种天麻的经历,但过去都是“小打小闹”,时断时续,没有形成规模。张国华决定扩大陈老汉的种植规模,最终发展天麻500多穴,并享受了到户增收政策补贴4000元。 “目前,从老陈的天麻长势看,能收1000多斤,预计卖两万多元不是问题。”张国华介绍说。 “真想不到,天麻也能变成‘金娃娃’,这都是党的扶贫政策好,俺家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陈老汉乐呵呵的逢人便说。

    [更多详情]
  • 26 2019-11

    温县:铁棍山药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11月15日,国家山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2019温县铁棍山药新闻发布会在温县召开,这标志着我国山药产业将进入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全新阶段。 国家山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是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的重大布局和要求成立的,以解决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为目标,以培育发展优势品种、优质产品、优良品牌、优秀人才和创建互利共赢联合体为落脚点,整合提升我国山药产业水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山药产业。 “联盟将与全国各地的特色优质山药主产区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山药研发基地,为地方山药产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帮助地方培养山药产业技术骨干,推动‘地方特色山药生产技术专线指导体系’的建立,实现全国山药产业技术专家对地方山药产业发展的全程技术支持,为各地的山药产业发展和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国家山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李明军说。 温县县委书记毛文明表示,国家山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的成立,给温县铁棍山药产业的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必将推动该产业步入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快车道。温县将与国家山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密切合作,充分挖掘铁棍山药的营养价值、养生价值和品牌价值,大力发展康养产业。 自2011年起,温县历年召开“温县铁棍山药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及行业专家参加,对温县铁棍山药进行品牌宣传推广。同时,组织怀药企业、合作社参加全国农产品交易会、洽谈会,使铁棍山药身价倍增,同时系列铁棍山药深加工产品也逐步叫响全国。 为让全国人民吃上地道的铁棍山药,温县政府设计了统一的包装箱样式并申请了外观专利,包装箱上的证明商标和二维码防伪标签有“温县铁棍山药”字样和“温县人民政府入网许可”字样,扫描二维码可以查看种植户姓名、地块位置、种植面积、经纬度等信息。只有在温县境内种植的山药经过农业农村部门实地调查、GPS定位和农残检测才能够申请使用二维码标签。 此外,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升级的需求,温县将打造铁棍山药的统产统购统销平台,整合全县种、产、销资源,实现全县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县怀药协会对少部分没有成熟销售渠道的散户、小户进行销售对接和客商引流工作,解决所有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更多详情]
  • 26 2019-11

    商丘冬日温棚忙增收

    11月20日,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乡邢点村菜农邢孝海和妻子韩玉枝在自家的蔬菜棚内忙着采摘鲜辣椒。眼下,豫东大地进入寒冷的冬季,然而在商丘市梁园区一些村庄的温棚内却是一派暖意融融、热火朝天的场面,人们忙碌在棚内、增收在温棚。

    [更多详情]
  • 25 2019-11

    平顶山:规模种植 带动发展

    11月24日,湛河区荆山街道任庄村村民魏秋香在自家大棚内采摘香菇。任庄村现有香菇种植大棚48座,占地面积约150亩,年产香菇近100万公斤,年销售额700万元左右,是市郊最大的香菇种植基地。 近年来,荆山街道引领种植户科学种植,线上线下开拓市场,带动当地100余人从事香菇种植、销售,香菇种植成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更多详情]
  • 25 2019-11

    生猪价格9连降 产能下滑基本见底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8省份出台了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文件。一系列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效果正在显现。在农业农村部日前召开的生猪生产形势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猪产能下滑已基本见底。全国生猪生产整体进入止降回升转折期。从供求角度分析,不支持生猪价格高价位持续运行。此外,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自11月11日起已实现9连降。 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了一揽子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之后,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部和银保监会多个部门全力推进生猪稳产保供各项工作。 各地也都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出台了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文件。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介绍,一些省份大力支持龙头企业扩产增养,建设高标准规模养殖场,增加产能的同时推动产业升级。不少地市级也出台了生猪稳产保供的政策措施,以真刀真枪硬措施支持生猪生产恢复和发展。 “总的看,各项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全国生猪生产整体上进入了止降回升的转折期,生猪存栏环比降幅进一步收窄,能繁母猪存栏开始止降回升,规模养殖场生产恢复进一步加快,各项生产指标都在好转,供需矛盾有所缓解。进入11月份,生猪价格也有所回落。”杨振海说。 更多积极因素正在累积。杨振海介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首次止降回升。10月能繁母猪环比增长0.6%,这是自去年4月以来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首次增长。全国规模养猪场生猪生产持续较快恢复。规模猪场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已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长。全国生猪存栏降幅进一步收窄。 “从这些积极因素判断,当前全国生猪产能下滑已基本见底,年底前存栏有望止降回升,这也是我们的目标。”杨振海说。 不过,杨振海也表示,生猪生产有自身的规律,恢复生产还是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明年上半年的生猪生产来说,主要取决于今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在疫情防控持续推进和疫情稳定的情况下,明年上半年生猪生产将进一步好转。但是,市场供应明显增加可能还要到明年下半年。力争明年底基本恢复到常年80%左右的水平。

    [更多详情]
  • 25 2019-11

    濮阳县:昔日废弃稻草今成增收“金条”

    11月21日,记者一行来到濮阳县习城乡程寨村鸿运稻草加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随着隆隆的机器声,一堆堆杂乱的稻草便被织成了市场急需的草支垫,压缩成块、捆扎铁丝、搬运成型的草支垫,十多名工人忙得不可开交。 “没想到以前最难处理的废弃稻草居然也能卖钱,之前家里种地,这些稻草没什么用,上地不会沤,烧又不能烧,拉到家里还没地方放,现在多亏海峰办了这个稻草加工场,解决了俺老百姓处理稻草的大难题。俺把稻草卖到这,一亩地能卖一两百块,俺还能到这干活,再挣一份工资。”今年38岁的贫困户丁爱花一边工作,一边说到,“平时一天工作八九个小时,能挣一百多块,比出去打工还强呢,况且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上学。”谈起现在的生活,她很知足。 丁爱花所说的海峰,就是程寨村干部刘海峰,也是这家稻草加工场的负责人。程寨村地处黄河岸边水稻种植区,全村以水稻种植为主,看到每年水稻收割后,稻草无法处理,村头、路边到处都是,堆着影响村容,烧掉污染环境,作为村里的一名党员干部,刘海峰便开始琢磨着为废弃稻草寻找出路。通过外出考察,发现了稻草加工这个好项目,2016年,刘海峰利用以前自己养殖蛋鸡积累的资金投资创办了濮阳县鸿运稻草加工有限公司,将昔日弃之无用的稻草转化成可利用的丰富资源,从事稻草加工,既解决了本村及周边村庄稻草无法处理的问题,还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如今,刘海峰的稻草加工场有三台编织机器,年可加工稻草三四千吨,平时用工十二三人,其中贫困户8人,因为是计件工资,干得多拿得多,平均每人一天可以挣到一百余元。农户将稻草卖给加工场,人工收割的成捆的稻草一亩地能卖到二三百元,机械收割的杂乱稻草,一亩地也能卖到一百元,不仅变废为宝,也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一开始我们主要加工草苫草帘,销路不咋好,后来改成了加工草支垫,主要销往包头、太原等地,钢厂对草支垫的需求量大,我们一年四季不停加工还供不应求。下一步我打算再扩大规模,让原来废弃的稻草秸秆变废为宝,成为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金条’。”谈及下一步打算,刘海峰表示。

    [更多详情]
  • 25 2019-11

    获嘉县政府搭台让白菜丰产又丰收

    “告诉你们个好消息,咱家的白菜今年又夺冠了!”11月23日,获嘉县第二届白菜文化节在该县同盟古镇袁家村热闹开幕,获得文化节“菜王争霸赛”冠军的张艳琴,一走下领奖台,就拿起手机给家人报喜。 张艳琴是获嘉县太山镇沙窝营村远近闻名的种白菜大户,也是去年首届白菜节上的“白菜大王”。如今,张艳琴家里的白菜种植面积已经从最初的十几亩发展到了40多亩。“虽然俺种了这么多白菜,但一点儿也不愁销路!”张艳琴告诉记者。 为啥张艳琴这么有底气? “在全省,获嘉大白菜万亩种植面积排在前列,品质当数第一。”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吉庆解答了记者的疑问,获嘉地处北纬35度的黄河北沿,独特的自然条件成就了获嘉大白菜口感甜脆、营养丰富尤其是钙质高的特点。该县还积极与科技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培育大白菜新品种,使获嘉“浑汤白菜”口感更佳,营养更丰富。 “过去白菜虽然也丰收,但缺乏销售渠道,最低时卖到每斤八分钱。这几年,县里牵头帮菜农找出路,今年俺们的白菜毛菜在地头每斤就能卖到一毛五。”张艳琴告诉记者,今年她家产了60多万斤白菜,目前已卖大半,全部卖完销售额能有近10万元。 为了帮助农户更好地卖白菜,获嘉县以白菜文化节为平台,积极与郑州智慧农产品综合服务中心、莲菜网、大河优菜网等建立联系,签订了产品购销协议,帮助获嘉大白菜实现产销对接。 此外,为提升获嘉大白菜的辨识度和传播力度,获嘉县电商中心还以获嘉白菜为雏形、以绿色和米黄色为主色、以憨萌的动作和欢乐的笑脸为形象,为获嘉大白菜量身打造IP卡通形象“获小白”,以及朗朗上口的原创宣传歌曲《我是获小白》。同时发布白菜标准化种植白皮书,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和生产方式转变,让获嘉大白菜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菜”。

    [更多详情]
  • 25 2019-11

    河南:雨雪天气来袭做好设施农业防风加固

    11月24日,记者从省气象台获悉,受强冷空气影响,从24日到30日我省大部地区将出现大风、强降温和雨雪天气,气温持续走低。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农民朋友,各地应做好设施农业的防风加固及保暖工作,要及时做好蔬菜、水果等的防冻措施。 据省气象台预报,11月24日到25日全省气温普遍下降8℃~10℃、部分地区降幅可达10℃~12℃。省农业气象专家建议,大棚蔬菜要及时加强管理,遇有夜间降温天气,把草苫子等覆盖物盖严、压好,同时堵塞各处的缝隙,尽量减少缝隙散热。降温幅度过大时,要适当增加覆盖物。如遇大风雨雪天气,应及时做好大棚的加固工作,及时清扫棚顶积雪,以免压塌大棚。

    [更多详情]
  • 25 2019-11

    河南省将多渠道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

    搭建平台、产销对接、打通物流……近日,省商务厅联合10部门下发《河南省多渠道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营销渠道实施方案》,要求全省上下积极动员引导社会各方力量,让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更加紧密、稳定。 根据《方案》,拓宽特色农产品、农村产品销售渠道,将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原则,聚焦多渠道、聚焦贫困地区,积极搭建各种类型的展示对接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推动全省各类市场主体与贫困地区共同构建便捷、畅通、长期、稳定、紧密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具体来看,包括推动万邦、丹尼斯、永辉、阿里巴巴等大型批发市场超市、电商企业等农产品流通企业深入贫困地区,与具备农业产业发展基础的贫困县(乡、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增收。发挥市场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农产品产销对接方式,支持对贫困户增收有带效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培育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引导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 同时,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活动。推广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扶贫模式,推动学校、医院、机关食堂和交易市场等从贫困地区直接采购农产品。 按照目标要求,到2020年,我省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贫困地区农产品营销渠道,农产品产销对接更加紧密、稳定;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更加健全,畅通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渠道,主要乡镇建成集客、货、邮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服务平台140个,打通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渠道;推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和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逐步完善,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