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5 2019-11

    叶县辛店镇盘活土地资源发展集体经济

    “这是今年刚套种的油菜,那片地是套种的花生。”11月11日,在叶县辛店镇桐树庄村的一片桃树林里,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国跃指着已经发芽的油菜苗说。 桐树庄村位于望夫石山脚下,全村共7个自然村4个村民组550人,耕地面积540亩,林地面积近2万亩,森林覆盖率90%以上。近年来,该村立足传统,结合实际,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流转土地调整种植结构,开启农民增收新思路。 “村民关国华多次表示,想把自家地交给集体管理,方便自己外出打工。有这样想法的村民不止关国华一个,大家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想法是好事,我得带好头。”陈国跃说,去年3月份,他带领30余名村民代表,自费到贵州省塘约村考察学习了6天。回来后,他们连续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每位代表都表态发言,有时候我们能议论到凌晨一两点。”陈国跃介绍,他们最终决定把桐树庄村的5500多亩荒山荒坡归拢集体,用这些地种植果树,每年给村民租金。说干就干,他和桐树庄村民组组长辛国安带头开始了流转土地。 万事开头难。村民王丰春有管理树苗技术,他家种植的苗圃每亩有3000多元的纯收入,不愿意把荒地归公。“我给他承诺,如果集体收入没有你以前的收入高就补钱给你。”辛国安说,还有一些村民种的果树到了挂果期,也不愿意交地,“我积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要只看自家利益,一切要以全村的大局为重。”辛国安不厌其烦地找这些村民讲利害关系,村民代表也去做思想工作,最终说服了不愿交地的村民。 该村与石龙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与桐树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以土地入股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桐树庄分别带来了20万元和30万元的租金,还为贫困户就近提供了就业岗位。 “有了租金,我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底气更足了。目前,桐树庄村民组的1400多亩土地已全部收归集体,统一种植油桃、油菜等作物,农民收入租金和分红。”陈国跃介绍,目前,另外三个村民组也都在效仿这种模式,真正把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在辛店镇,除了桐树庄村,大竹园村、王庄村、柿园村也开始尝试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集体经济,其中柿园村流转了近500亩土地种上了花椒。据了解,截至目前,辛店镇已流转5159亩土地用来种植花椒、花生、优质小麦等作物。

    [更多详情]
  • 15 2019-11

    辉县市吴村镇:烂漫菊花丰收季 扶贫硕果采摘忙

    连日来,位于辉县市吴村镇鲁庄村“竹林古韵-印象吴村”的中草药党建扶贫产业示范基地的百亩菊花相继进入采摘期。千姿百态、黄似流金的菊花不仅引的过往路人和游客流连忘返,更给周边贫困户和辉县市聚宏万亩生态园带来了近30余万元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吴村镇党委政府发挥该镇土地、劳动力等优势,充分利用扶贫产业政策支持,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先后建起鲁庄中药材种地基地、王里草莓冬桃基地、北土高瓜蒌基地、柳湾村中药材等四个扶贫产业基地,带动贫困群众种植菊花、皂角、芍药、紫碗等,组织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增收,让贫困户走上“造血式扶贫”的道路,着力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局面,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互促共赢,共同推进。

    [更多详情]
  • 15 2019-11

    镇平县:小锦鲤“游”出大产业

    11月14日,镇平县长彦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的员工在打捞锦鲤。 近年来,河南省镇平县侯集镇依托传统养殖业优势,大力发展观赏鱼经济,探索出“产业园+电商+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目前,侯集镇年产观赏鱼5亿多尾,活体观赏鱼商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国内各大市场。小锦鲤“游”出的大产业积极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助力当地群众增收。

    [更多详情]
  • 15 2019-11

    汝阳县花庄村:鲜无花果味美营养高 现在尝鲜还不晚

    眼下,汝阳县小店镇花庄村的百亩无花果园一片葱郁,果树上一颗颗乒乓球大小的无花果很饱满。 “鲜无花果不耐放,市面上比较少见,欢迎大家来我们这里采摘,尝尝鲜无花果的味道。”果园负责人王正斌说。 鲜无花果,味美营养高 昨日上午,记者在汝阳县小店镇花庄村的无花果园中看到,村民正忙着采摘无花果。果园里的无花果的外皮是青绿色的。王正斌介绍,这是青皮无花果。 记者掰开一颗青皮无花果,红色的果瓤汁液饱满,咬上一口,一股醇厚的香甜立刻在口中散开。因为在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农药,成熟的无花果可以直接带皮吃。 掰开一个,饱满多汁 无花果喜温暖、不耐寒,在我省少有大规模种植。由于鲜无花果不耐放,不适合长途运输,市民平时在市面上见到的,通常是晾干、烘干或冻干的无花果。 今年年初,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该无花果园的土壤、水源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后,将该园的无花果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返乡务农,带动群众增收 今年40岁的王正斌原本在市区工作,2014年,他决定回家乡发展农业种植,在几番考察后,他从山东威海引进无花果种植。“我们这儿的气温比我市其他地方高一些,自然条件适合无花果种植。”王正斌说。 当年,他就承包了上百亩土地,随后又逐渐扩大规模,如今无花果种植面积已有200多亩,带动周边村民增收。目前,在果园中务工的周边村民有30多人,其中有不少贫困户。贫困户将土地流转给果园,每亩地每年还能获得500元的收益。 现在尝鲜还不晚 如果您想到王正斌的无花果园尝鲜,现在还不晚。 王正斌说,每年8月开始,无花果陆续成熟,一直持续到11月。目前,还有100多亩的青皮无花果树上挂有果实。最近的气温不算太低,在下雪前,市民都可以前往采摘。 “在一些高档的水果商店里,鲜无花果价格达30元一斤,晚报读者来采摘的话,可享15元一斤的优惠价格。”王正斌说。 自驾路线: 1.从市区出发,经宁洛高速、二广高速,在二广高速汝阳站下站后,沿小三线向南约2公里,在道路尽头向东行驶约3.4公里,就能抵达花庄村,全程耗时约1个小时。无花果园离大路边不远,市民到达后可向附近村民打听具体位置。 2.从市区出发,沿王城大道快速路、洛伊快速路、伊川县滨河大道一路向南,在滨河大道与志远路交叉口向东走洛临路,沿洛临路、238省道一路向南至汝州市东车坊村后,向西上325省道,约3公里后,向南上小三线,过小店汝河大桥后,向东约3.4公里可达花庄村。 用餐:在花庄村东边不远的商业街上,有多家饭店,当地的特色美食有焖面、烩羊汤等。 其他游玩项目:在无花果园东边不远的圣王台村,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刹——汝阳观音寺,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汝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在花庄村西南边,车程十一二公里;汝阳云梦山在花庄村西,车程约12公里,山上有个云梦洞。

    [更多详情]
  • 14 2019-11

    叶县龙泉乡北大营村迷迭香喜获丰收

    “你们早十天来还能赶上采摘迷迭香的热闹场景。”11月11日,龙泉乡北大营村党支部书记边永胜对记者说。 据边永胜介绍,他是在去年龙泉乡举行的一场招商引资座谈会上了解到洛阳有迷迭香种植基地,且收益可观。随后,边永胜先后到洛阳、许昌、驻马店等地考察,一圈下来坚定了他种植迷迭香的决心。 迷迭香是一种传统香料植物,其花和叶能够提取优良的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医药、油炸食品、富油食品剂及各类油脂的保鲜保质,提取出的迷迭香精油可用于制作化妆品种类中的清新剂、香水、香皂、空气清新剂等,且国内需求市场庞大。迷迭香一年收割一次,一次种植可稳定收益10年以上。而且,无虫害、耐旱、易管理,种植成活率95%以上。种植第一年可收一茬,往后每两年可收三茬。 去年秋,边永胜流转土地26亩试种迷迭香,并与洛阳迷迭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由该企业负责种苗,提供技术服务,签订回收合同。一年来,边永胜组织村民精耕细作,对迷迭香三次除草、两次灌溉,为了达到增产效果还适用了专用肥料。由于第一年种植缺少经验,针对每亩苗量过多情况,边永胜将多余部分做成盆景出售。 今年秋季是迷迭香收获的季节,10月30日,在北大营村迷迭香种植示范基地里,迷迭香首次收割暨种植技术交流现场会举行……“洛阳公司的车就在地头等着,我们把迷迭香收割后,就直接装车拉走了。”边永胜说,今年的行情不错,洛阳公司以每公斤2.4元的价格回收,运费也是洛阳公司出的。 为了加快收割进度,一天组织30多名群众到地里干活,一直持续到11月3日,北大营村26亩迷迭香总共收获28吨左右,总共收益6.3万元,加上平时出售迷迭香盆景挣了1万多元,这26亩迷迭香总共带来了7.3万元左右的收益,亩均收益近3000元。 边永胜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迷迭香一次种植可稳定收益10年以上,从今年起,以后就不用再购买种苗、雇人种植和支付耕地费用了,到明年再收获时,每亩地至少能比今年多挣1000多元。 今年种植迷迭香的成功,让边永胜有了更大的信心,他说今年还要持续流转土地,再扩大种植240亩迷迭香。而且要推广种植经验,为龙泉乡其他愿意发展迷迭香的村子和村民提供帮助,让迷迭香“飘”满龙泉。

    [更多详情]
  • 14 2019-11

    辣椒丰收了,光工钱俺就付了 100万!

    近日,伊川县富成农业合作社的500亩辣椒进入丰收期。该合作社今年辣椒亩产可达2000公斤,负责人张富成告诉记者,今年,向采摘辣椒的群众支付工钱就超过了100万元。每到采摘日,附近十多个村庄的群众都可以到合作社打短工,采摘辣椒每斤能拿到8毛钱的工钱。图为群众在筛选辣椒。

    [更多详情]
  • 14 2019-11

    农业农村部:1-9月份全国生鲜乳产量同比增长5.2%

    13日上午,农业农村部就奶业振兴成效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表示,1-9月份全国生鲜乳产量同比增长5.2%。 王俊勋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同期乳制品产量增长了8.8%,奶业转型升级加快,全国奶牛平均单产7.8吨,同比提高了400公斤,规模牧场生鲜乳质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奶牛养殖效益回应,近期规模奶牛养殖收益回归到每头牛年均3000元左右,单产9吨的奶牛利润达到4000元左右。乳品消费信心提振,2018年中国液态奶销售额同比增长7.1%,国产婴配粉销售额增速也从14.5%增长到21%,市场占有率进一步的上升。 王俊勋表示,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多项资金,用于继续扩大粮改饲实施范围,将优质苜蓿基地建设规模由50万亩增加到100万亩,改造提升1500个奶牛家庭牧场,增加5000名牧场主和技术骨干培训,开展生鲜乳质量第三方检测试点,据不完全统计,地方财政今年也安排了20多亿元的资金,用于支持奶牛扩群增量,乳制品加工和乳品消费培育,推进实施奶业振兴。

    [更多详情]
  • 14 2019-11

    今年商丘市小麦播种面积936万亩

    11月13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我市小麦播种面积936万亩。其中,种植优质强筋小麦190万亩,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20%。今年我市小麦播种质量高,出苗质量好。 今年全市麦播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墒情好,适期播种比例高。10月初几次明显降雨过程,保证了小麦适期适墒播种;今年小麦96.2%都集中在10月8日至20日最佳播期内播种,期间日平均播种约69万亩;今年小麦品种布局更加合理,主导品种更加突出。积极引导群众选用百农207、周麦27等适宜本地种植的小麦品种。据统计,小麦主导品种使用量在80%以上。 眼下,我市90%以上的小麦已出苗,各地冬前麦田管理已陆续展开。农业专家建议,当前麦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分类田管,促弱控旺,培育壮苗,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在气温适宜的情况下,适时开展化学除草,做好应急减灾措施,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为来年小麦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更多详情]
  • 14 2019-11

    抓好农田水利及高标准农田建设 巩固农业基础

    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11月12日在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要求,总结交流各地经验做法,动员部署今冬明春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农田水利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关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事。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扩大农业有效投资,促进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做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尤其是水毁工程修复各项工作,抓紧开工建设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增强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要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规划布局,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建设,健全农田管护机制。要保障好支农投入,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聚集更大合力,不断巩固农业基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胡春华指出,高标准农田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阵地,要以提高粮食产能为核心,分区域分类型确定建设标准和产粮定额,严把建设质量,加强精准管理,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后全国稳定可靠的粮食产能达到1万亿斤,从而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梳理盘点进展情况,加强达标验收和督导考核,加快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要抓紧开展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强化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治理,加强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着力抓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已批复项目要抓紧开工建设,已开工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积极谋划一批新的重大项目,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和水资源配置能力。要全面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管护,压实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多渠道落实管护经费,确保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更多详情]
  • 14 2019-11

    李红欣种香菇摘掉“贫困帽”

    伏牛山的初冬,寒意袭人。每天的凌晨三点钟,家住西峡县西坪镇皇后村山家岈组的李红欣准时起床,穿好衣服后,提着电灯,蹑手蹑脚从二楼下来,生怕惊醒睡在一楼的母亲。提篮走出大门后,再悄悄地关上门,走向300米开外的香菇大棚,开启了新的一天。 头茬香菇在立冬前开始采摘,他已经连续十多天都在这个时间点起床到菇棚采摘鲜香菇。“要赶在天明之前全部摘完,近万袋香菇要4个小时才能摘完。今年香菇出得稠,菇形也好,价格也比往年高。”李红欣说,“这头茬菇卖完,本钱就能回来,二茬以后都是净赚!” 今年46岁的李红欣1994年12月从部队退役回乡,次年父亲因病故去。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他想通过自己的勤劳让母亲过上好光景。但好景不长,在一次重体力劳动中,他口吐白沫,全身抽搐不止,经确诊患上了癫痫病。李红欣曾有短暂婚姻史,终因健康问题对方离他而去。为了治病和摆脱贫困,1997年到2000年的4年间,李红欣先后到江苏昆山、广州等地打工,但因牵挂孤身在家的老母亲,再加上他时常旧病复发,又重新回到家里。 虽然婚姻挫折和家境贫困,但李红欣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积极寻找脱贫门路。2016年5月,他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帮他制定发展项目、落实到户增收款,村里光伏发电为他家分红,还为他申请了河道保洁管理员的公益岗位。他把5000元到户增收补助款作为铺底资金,又借钱种植了8000袋袋料香菇,2017年年底顺利脱贫。脱贫后,他种植香菇的劲头更大,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都种植了近1万袋,有了稳定收入,他家先后翻建了老宅的房屋,新建了两层的楼房。 天刚亮,李红欣70岁的母亲走进菇棚,母子二人分别挎着已摘满的三竹篮鲜香菇,往院子走去。 “收鲜香菇喽……”香菇收购商正好开车进村。过秤、付款、装车,三篮鲜菇卖了650元。“每天都要卖600多元,即使累点,心里也舒服!”李红欣一边数钱一边高兴地说。 在李红欣家门口的上方,退伍军人“光荣之家”和“十星级文明户”的牌子格外醒目。“他在部队受过锻炼和教育,除了自己脱贫有恒心外,还经常帮助其他人,有求必应,真是个热心肠!”包村干部韩继成说。 65岁的贫困户余金才家和李红欣家是近邻,余金才的子女都不在身边,每到种收香菇时节李红欣就会到他家帮忙。“俺家院子的水泥地是红欣用三轮车帮忙拉来了砂石料,后来又帮忙和水泥打好的。”余金才说。 皇后村是香菇生产专业村,春季里香菇种植,全村用水高峰时不够用、水管破损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李红欣一旦听到有人求助,总是第一个达到现场抢修。 “国家政策这么好,看病吃药能报销,这身体比以前好多了,咱当过兵的人,更要自食其力,决不能给部队丢脸!”李红欣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