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0 2019-09

    邓州李红彦:返乡创业铺富路

    秋日骄阳下,走进邓州市赵集镇桥湾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一个接一个的莲花池里,莲花如同绿盖在微风中摇曳,放眼望去,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田园风景画展现于眼前。 阳光下,一个中年男子正在莲花池中忙碌,他叫李红彦,今年53岁,是邓州市宏昌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以前我在郑州创业,打拼了17年,收入还不错,年轻时觉得能够赚到很多钱、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才算成功,但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长,我还是放不下心中的农村梦,所以我选择回到家乡再次创业,让乡亲们富起来、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李红彦说。 李红彦以前一直在郑州的建筑队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有老乡养奶牛赚了钱,便琢磨着自己创业。1998年,他用自己全部积蓄在郑州租了块地,买了2头奶牛。2010年,李红彦在银行贷款13万元,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奶牛最多时达到120余头,李红彦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企业也成为伊利、蒙牛等乳企的奶源基地,年稳定收入近百万元,在郑州买了房、买了车,成为老家村民们羡慕的“致富明星”。 每逢节假日回到老家赵集镇,李红彦发现家乡的农业始终没有走出传统的种植模式,农民靠天吃饭,农业产值较低。为什么不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呢?乡亲们无不感慨地说,“没有带头人,我们不会种;另外,我们也不敢种啊,怕种了卖不掉,担风险。” 李红彦考虑了很久,他决定放弃郑州的事业,回赵集镇桥湾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父老乡亲一起致富。2015年7月,在赵集镇政府的支持下,李红彦流转1000余亩土地,准备建莲虾共养基地。随着流转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逐步推进,他带回的300余万元资金很快用完。 资金不足怎么办?李红彦一咬牙,卖掉了郑州的房子和车,全部用于基地建设,并成立了邓州市宏昌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红彦种的莲藕非常畅销,他在郑州万邦果蔬批发市场租了固定摊位,莲藕自产自销,保证了质量,赢得了口碑。小龙虾有固定的客户,远销云南、昆明等地,加上莲藕销售,每亩净年利润达100多万元。 今年春季,为充分利用优质的丹江水源,建设以稻虾混养、鱼塘精养等模式的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实现淡水鱼—小龙虾—水稻的共生供养,河南水投丹江源水生态有限公司为其投资500多万元,将项目打造成一产种养、二产加工、三产餐饮服务、休闲旅游、冷链物流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 “项目建成后,能够促进水产养殖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转变养殖模式、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赵集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李红彦介绍说,该项目采用“公司+贫困户务工”“养殖大户+贫困户入股”等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开展生态养殖,带动贫困户参与生产,有效带动脱贫,通过优势互补的生物链条,小龙虾和水稻的品质均可得以提升,能实现“一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 “多亏了合作社,帮助像我这样的贫困户致富脱贫。”冀寨村68岁的五保户冀洪府说。 “从2018年开始,合作社每年资助我们每户贫困户500元;农忙时节,我在合作社务工,每天有七八十元的收入,生活慢慢好起来了。”贫困户刘大爷说。 “岁数大了,也不会啥手艺,还得在家照顾患白血病的孙子,合作社给我提供了就业机会,非常感谢!”正在基地喂龙虾的贫困户杜有名说,他一年能干10个月,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如今,蓬勃发展的合作社带动了周围60余户贫困户就业,帮助桥湾村、冀寨村20余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谈起回乡创业,李红彦说自己当初回家创业的选择是正确的。谈起未来他信心满满地说,“明年准备再流转土地,总面积达到2000亩,把贫困户以及有意愿的其他村民都吸收进来,带领有意向发展生态农业的乡亲们共同致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邓州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更多详情]
  • 10 2019-09

    我国首次发布超强筋小麦品种

    两大排烘焙好的面包摆在长桌上,袋子上写着编号,除了作为对照的是“加西硬红春2号”,哪个面包出自哪个品种都没人知晓。专家们的桌子上,则摆着所有对应编号的面包切片,每人一套。 这可真是个仔细活!专家们细细端详切片的大小、结构、纹理、气孔、弹性等,不时起身再到长桌前观察整个面包的形态、色泽、弹性,从9月7日早上8点半开始,足足进行到10点多。稍事休息,一盘盘同样编了号的馒头和馒头切片又一轮轮端了上来……9月7日~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小麦品种质量鉴评会在山东济南举办,这也是首届黄淮麦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质量鉴评会。9月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赵振东代表大会发布鉴评结果:“新麦26、济麦44、师栾02-1和济麦229被鉴评为超强筋小麦品种。”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发布超强筋小麦品种。这4个品种的理化指标分别达到或超过湿面筋含量≥30%、稳定时间≥20分钟、拉伸能量≥160平方厘米,品质指标和加工指标完全足以媲美国际优质强筋小麦,而且还满足对我国粮食生产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高产性。 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首席专家许为钢表示:“超强筋品种的推出,是我国小麦育种的重大突破,能够作为生产食品专用粉的基础粉,满足大宗制粉业需求,将成为我国在粮食贸易中的一张‘王牌’。”据悉,此次鉴评会由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国家现代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主办。我国小麦主产区黄淮麦区2016年以后审定的及2015年以前审定且年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的27个优质强筋品种尽数参评。所有参评品种分南北片统一种植,统一按当地大田栽培模式管理,收获后统一进行制粉和理化指标测定,鉴评会前,统一由大型食品企业制作面包、面条和馒头样品,最大程度保证参评样品的可比性和科学性。 根据当天发布的鉴评结果,有21个品种被鉴评为面包小麦品种,其中,新麦26、济麦229和师栾02-1与加西硬红春2号面包品质相当,10个品种被鉴评为馒头小麦品种,27个品种均被鉴评为面条小麦品种。

    [更多详情]
  • 10 2019-09

    社交电商带货力是如何炼成的

    社交电商平台可以通过社交分享,实现短时间内冲击大销量。 近日,某社交电商平台以24小时销售596659斤土豆的成绩,成功创造中国首个扶贫助农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时间,有关社交电商带货能力的话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其实,社交电商并非新鲜事物。近年来,从微商到网红,社交电商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且成熟的体系。特别是社交电商、小程序、短视频等电子商务新模式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有效满足了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在激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消费潜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互联网头部企业也纷纷布局社交电商。今年8月份,苏宁易购副总裁顾伟宣布,苏宁将开发“社群带货”新模式,推动线下零售产业变革。“社群很重要,我们已经上线了新一版微店,除了家电还有母婴、酒水、百货等苏宁易购全量产品,这些产品更高频,更有黏性。” 与传统电商相比,社交电商的优势究竟何在? 一直从事农产品电商销售的杨凌双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靳训全坦言,由于传统电商重运营的特性,在各大平台上经营一个店铺,需要会包装、懂设计、能拍照,还要自己负责物流和客服,才能玩得转。“这对于缺人才、缺资金的贫困地区来说,挑战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很少有人能真正坚持做下来。”更重要的是,一方面,随着流量红利的消失,销量下滑严重;另一方面,获取流量的成本大大增加,使很多中小型运营商难以承受。 “传统电商的销售相对分散,销售周期较长,社交电商平台则可以通过社交分享,实现短时间内冲击大销量,更适合对保鲜期有要求的农产品。”河南宁陵果源贡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敏说。 贝店社群线上运营班主任孙俊彦告诉记者,社交电商主要是通过社交分享实现产品销售,天然具有极短时间销量爆发的特性,很好地契合了农产品销售的时令性和潮汐性。正因如此,许多社交电商平台开始将农产品销售结合在一起,全面发力。 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仅通过邮政企业渠道配送进城的农特产品达10.5万吨,同比增长56.6%。 业内专家表示,除了传统的电商平台外,社交电商成为市场新增量,正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未来,随着5G时代的到来,消费购物将更加便捷,消费爆发力将更加惊人。

    [更多详情]
  • 10 2019-09

    灵宝:早熟富士苹果销售旺

    9月8日,在灵宝市五亩乡坡头村苹果收购点,果农正在展示刚刚采摘的早熟富士苹果。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该村周边多个村的果农纷纷开着满载硕果的三轮车前来。记者现场了解到,早熟富士的收购价格达到每公斤7元。

    [更多详情]
  • 10 2019-09

    这87.7万个农业主体更有奔头了

    家庭农场从承包农户中孕育而生并发展壮大,对其他农户的生产经营有带动作用,家庭农场主已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农民。 文件的出台为众多家庭农场吃下了“定心丸”,家庭农场发展从强化用地保障、完善财政税收等多方面迎来了有力扶持。 经国务院同意,9月9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加快培育出一大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到2022年,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能力和带动能力得到巩固提升。 业内普遍认为,家庭农场是最适应农业特点且最有效率的农业主体之一。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元,从事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随着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其经营范围已从主要限于生产环节逐步走向多元化发展。不少地区的家庭农场正从粮经结合、种养结合发展到一二三产业融合。每到周末,江西省上栗县福田镇江洲家庭农场就游人不断,人们充分享受农耕文化的乐趣。当地不断壮大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把家庭农场打造成农产品生产、加工、观光、采摘基地。仅去年,县里就新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8家。 “目前,我国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有2.3亿户,经农业部门认定或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87.7万个。家庭农场从承包农户中孕育而生并发展壮大,对其他农户的生产经营有带动作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说,据此前农业部门对全国3000多户家庭农场的跟踪监测,其年平均纯收入不仅远高于普通农户收入,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家庭农场主已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农民。 记者此前采访了解到,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着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土地方面,农民“惜地”思想仍一定程度存在,不少家庭农场主存在租地难、租地贵等困难。同时,家庭农场对晒场、仓储、机库等用地需求大,但设施用地指标获批较难。资金方面,季节性投入特别是支付租金和购买农机等支出明显增加,不少存在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随着文件出台,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在用地保障方面,文件提出,利用规划和标准引导家庭农场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各地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家庭农场建设仓储、晾晒场、保鲜库、农机库棚等设施用地支持。 在金融服务方面,文件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家庭农场开发专门的信贷产品,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合理确定贷款的额度、利率和期限,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对资信良好、资金周转量大的家庭农场发放信用贷款。 专家认为,文件的出台为众多家庭农场吃下了“定心丸”,从保障土地经营权到强化用地保障,从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到加强金融保险服务,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到健全社会化服务,家庭农场发展迎来了全面的政策扶持。

    [更多详情]
  • 10 2019-09

    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生猪稳产保供

    国家发展改革委9日称,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中央预算内投资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生猪稳产保供工作。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工作的通知》,实施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对2020年底前新建、改扩建种猪场、规模猪场(户),禁养区内规模养猪场(户)异地重建等给予一次性补助,主要支持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和种猪场建设动物防疫、粪污处理、养殖环境控制、自动饲喂等基础设施建设。各省可结合产业发展基础、建设需求等情况,根据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数量,科学设置分档补助标准。中央补助比例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最低不少于50万元,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通知强调,鼓励各地方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安排符合条件的种猪场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投资项目。鼓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大生猪稳产保供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支持生猪生产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

    [更多详情]
  • 10 2019-09

    孟州:“带富能手”带动贫困户致富脱贫显成效

    孟州市民政局驻赵和镇西庄村工作队鼓励和帮助“带富能手”高栓柱,带动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取得显著成效。据了解,该村9户参与菜籽繁育种植的贫困户中已脱贫8户,其中稳定脱贫2户。 西庄村地处偏远丘陵地带,属于省级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40%。 高栓柱,西庄村普通农民,头脑灵活、吃苦耐劳、敢想敢干。2010年,他瞅准菜籽繁育种植项目,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相关技术,并向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积极申请种植。达成协议后,高栓柱带领有致富愿望的几户村民开展菜籽繁育种植,当年每亩地净增收2000元以上。随后几年,他不断申请扩大种植面积。经过努力,高栓柱的家庭经济收入走在全村前列。 2017年7月,正当孟州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思考如何发挥村里土地优势,找对、找准产业扶贫项目,尽快带领村里贫困户脱贫之际,高栓柱主动找到工作队谈了想带动更多贫困户进行菜籽繁育创收致富的想法。 孟州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经过与高栓柱深入沟通交流,鼓励他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帮助其针对扩大种植规模进行密切筹划,一起挑选地理位置达标的地块、上门做贫困户的思想动员工作、邀请种植技术专家传授技术、协商企业上门收购…… 截至2019年,西庄村菜籽繁育面积达200亩,总收入达90万元。其中有9户贫困户参与菜籽繁育,种植面积达81亩,每亩增收3000元以上。 在孟州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和高栓柱的努力下,目前已确定2020年种植季,再加入2户贫困户,占全村贫困户的25%。2019年8月,高栓柱被孟州市委市政府评选为“带富能手”。

    [更多详情]
  • 10 2019-09

    南阳宛城区:发展特色扶贫产业 助推脱贫攻坚

    南阳宛城区金华镇强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紧扣脱贫目标,突出发展农业特色扶贫产业,积极实施土地“三权分置”工作,让贫困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 结合实际走“三权分置”“土地托管”之路。近年来,金华镇通过考察,结合西谢营村实际,同南阳文景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走“三权分置”“土地托管”道路,积极向群众推广土地托管办法,解决贫困户因无资金、无劳力、无技术,想种却种不了地的问题,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用先进技术全力服务新型农业主体。加强与农机部门对接,邀请农机技术员赴现场开展技术指导。依托《保护性耕作》项目,结合土质特点为西谢营村龙跃农业种植合作社量身定制种植技术路线,即“玉米机收(青贮)深松土壤——浅旋保墒——免耕播种——田间管理(化学除草) ——小麦机收”。 积极开展技术展示活动。开展现代化青贮技术、深松技术展示,通过演示使农户感受到在农业生产中用技术手段降低粉尘污染的可行措施,玉米适时青贮有效的减轻了农机生产对大气带来的粉尘污染,坚定的走现代设施农业之路。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项目,进一步提升农业种植技术,依靠特色农业产业项目造福更多群众。

    [更多详情]
  • 10 2019-09

    张玉峰:投身“甜蜜事业” 助力乡邻脱贫

    “蜂箱要垫高一点,及时清除蜂箱周围的杂草和垃圾,避免蚂蚁等的侵害……”近日,在宜阳县张坞镇上龙村的土蜂养殖基地,39岁的张玉峰正在蜂箱旁给村里的贫困户讲解养蜂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张玉峰面前,一排排蜂箱散布在树林间,一群群土蜂飞进飞出,嗡嗡声不绝于耳。这一排排的蜂箱,就是张玉峰的“甜蜜事业”。 张玉峰说话总是乐呵呵的。其实,这个乐观的人,从小就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不到两岁时,张玉峰患上了脊髓灰质炎,导致左腿残疾。27岁那年,他又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击倒。接下来的两年多内,他辗转多处求医,病情才逐渐稳定下来。 虽然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可张玉峰不想闲着。在家养病期间,一则关于土蜂的报道吸引了他的注意。“报道上说,我国土蜂濒临灭绝,已经被列入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张玉峰说,这也侧面传递了一个信号:土蜂较为稀有,市场前景可观。 就这样,张玉峰萌生了保护土蜂、养殖土蜂的创业想法。筹资、找工人、建蜂窝……张玉峰很快行动起来。由于张玉峰行动不便,张玉峰的父亲便和他一起上山收捕土蜂。看着年迈的父亲为了自己挥汗如雨,甚至被土蜂蜇伤,张玉峰暗下决心:“养蜂这件事,我一定要做成!” “养蜂跟养孩子一样,一定要细心照看,不能让它们受委屈。”张玉峰说。为了给土蜂提供优良的居住环境,张玉峰每天早起戴上面纱、手套,拿着扫把,把几十个蜂箱打扫一遍,有时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靠着不断地学习、实践,张玉峰一点点积累了养蜂经验,土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他成立了土蜂仿生态养殖基地,为土蜂繁殖和酿造原生态土蜂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这几年,张玉峰又开始探索种养结合的全新产业模式:在蜂场的空地种植突尼斯软籽石榴、红心猕猴桃等多种果树,土蜂可以采粉酿蜜,植物也可以借蜂传粉,提高果实品质。 目前,张玉峰养殖的土蜂已由起初的几十箱发展到400余箱,遍布200亩田地和周边山坡,每年可为他带来数十万元收入。他的土蜂养殖基地通过了河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他的土蜂蜜注册了商标,并通过互联网平台走出了小山村,远销省内外。 去年,他开始定期举办养蜂技术培训班,并上门为乡亲做技术指导,手把手传授养蜂技术,还通过让村民到农场打工、入股分红、认养发展等模式,带动2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扩大规模,搞深加工,发展旅游产业……”张玉峰给自己的未来规划了蓝图,“甜蜜事业”将越做越大。

    [更多详情]
  • 10 2019-09

    汝阳县:艾叶铺就脱贫路

    近日,在汝阳县陶营镇,工人们正在收割艾草,在位于该镇的河南舒尔康艾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艾草经过深加工及包装,成为即将走向市场的艾绒产品。 近年,汝阳县大力发展投入成本小、产出效益高的艾草产业,扶持陶营、蔡店、城关、十八盘等乡镇种植艾草1万余亩,并延伸产业链,逐步把“小艾叶”发展成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型“大产业”。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