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3 2023-08

    车内财物被盗 民警快速破案

      “本来我都不抱任何希望了,没想到真的把我丢失的钱找了回来,非常感谢项城市公安局民警快速破案,及时挽回了我的损失。”8月10日上午,项城市民董某夫妇专程来到市公安局,将一面印有“热心为民办案神速”的锦旗赠送给该局刑侦大队办案民警,以表达对办案民警的感激之情。     8月1日,项城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董某报警,称其头天停放在御景湾附近的轿车内的现金和物品被盗,总计价值1万余元。接到报案后,刑侦大队迅速组织警力对作案现场展开缜密侦查、科学研判,发现犯罪嫌疑人居住在项城某小区。刑侦大队三中队中队长杨富春带领民警王奥琪、高超经过大量摸排、耐心蹲守后,终于发现嫌疑人赵某某、范某某踪迹,于8月3日下午5时许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经讯问,赵某某、范某某二人均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更多详情]
  • 22 2023-08

    发展湖羊养殖 培育产业振兴“领头羊”

          8月17日,走进位于淮滨县王店乡河南振兴羊业有限公司湖羊养殖基地,一排排整齐的湖羊圈舍宽敞明亮,羊舍内成年湖羊膘肥体壮,新生湖羊活蹦乱跳,工人正开着饲料车,穿梭在羊舍内,给羊喂食。     “目前基地占地80多亩,一期建设31个羊棚,养殖湖羊存栏规模达4000多只,二期工程预计在今年9月开工,将继续建设40个羊棚,二期投产后养殖目标在3万只左右。”养殖基地负责人方卫超说。     据了解,湖羊是我国特有的绵羊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繁殖力强、耐粗饲、耐高温、耐潮湿等优点,可以较好适应当地气候,因主要分布在湖州而得名。该基地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河南振兴羊业有限公司统一配送饲草、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管理模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技术托管、资金融通、订单回购,让湖羊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羊”。据介绍,一只成年湖羊母羊平均年可繁殖3~4只商品羔羊,羔羊育肥至100斤出栏可以卖1250元,除去饲养成本,纯利润可达750元,基地可带动300名劳动力通过务工每人每年增收7000元以上。     “依照目前规模,基地内每天可消耗花生、玉米秸秆4吨左右,一年大概能消耗1500吨,产生的羊粪通过发酵后运往当地果蔬种植基地,按照绿色生态循环模式,形成了秸秆变饲料就地消化、粪便变肥料就地转化、荒地变草场就地绿化的发展格局,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方卫超介绍说。     为带动全乡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王店乡依托河南振兴羊业有限公司发展湖羊养殖全产业链,既盘活当地闲置土地资源,又通过创新“大田托管—秸秆回收—湖羊养殖—有机肥还田”循环农业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该乡桃园村养殖基地工程建设正在筹备中,计划两年内全乡发展湖羊养殖10万只以上,预计每年可转化秸秆2万吨,提供羊粪有机肥2万吨以上,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入链增收,把湖羊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     “王店乡生态环境优越,以水稻、小麦、油菜、紫云英等农作物为主,每年产生大量农作物秸秆,特别适宜湖羊等特色畜牧业的发展。我们将积极支持和推动湖羊养殖基地建设,合理规划养殖规模,积极探索企业与农户合作模式,让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让湖羊养殖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羊’。”王店乡相关负责人表示。

    [更多详情]
  • 22 2023-08

    油桃还在树上 通过订单全部卖完

         “珍珠枣油桃真好吃,联系几次了,还是没有抢上一单货!”面对客户的遗憾,灵宝市故县镇冯家塬村党支部书记陈文生也是满脸的无奈:“真的没有货,7月底,我们的700亩珍珠枣油桃已经全部下了订单!”     果实还长在树上,通过订单就已全部卖完。8月5日,走进冯家塬村珍珠枣油桃基地,只见刚刚成熟的果实个个通红,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收购现场,种植户和客商正忙着分拣、装箱、入库、销售,到处一派繁忙的景象。     冯家塬村海拔600米,土壤肥沃,空气质量好,是果品种植最佳适生区。     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如何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冯家塬村“两委”带领党员干部通过市场考察,再三对比,最终引进栽植了700亩品质优、易管理、效益好的珍珠枣油桃。     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该村进一步突出产业优势,成立了豫塬红农副产业专业合作社。配套建成了5000余平方米的冷库和分拣中心,让村民储存珍珠枣油桃等,打好上市销售时间差,同时增加一定的收入。     冯家塬村珍珠枣油桃之所以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除地理优势外,还在于他们的精细管理,长出的果实爽脆多汁、口感浓甜,颜色好看,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种植大户陈项银说:“这桃好管理在于抗干旱能力强、不套袋、不疏果,关键在施肥上,每年桃子摘完后,就买大量的农家肥进行科学追施,给果实增加一定的甜度。”     品质好,更需要有市场。合作社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陈文生介绍:“这几年合作社帮助群众积极打开市场销路,了解市场行情,不让群众吃市场和客商的亏。”去年,珍珠枣油桃上市前,村干部就先后赴北京、辽宁等地宣传产品,让各大商超知晓珍珠枣油桃,一下子新拓展30多个客户,让村民的销售渠道越来越宽。     今年从7月下旬开始,冯家塬村的头茬珍珠枣油桃就开始相继采摘,主要销往北京、湖北、江苏以及东北等地。     如今,珍珠枣油桃已成为冯家塬村的特色产业品牌。冯家塬村先后建成了便民超市、日间照料中心等便民基础设施,全村环境优美、村庄靓丽、群众生活幸福,成为“五星”支部创建中的一颗耀眼“明星”。

    [更多详情]
  • 22 2023-08

    产业发展夯基垒台 集体经济“开花结果”

         8月18日,在叶县廉村镇闫庄村百亩辣椒田里,一簇簇辣椒缀满枝头。十多名村民穿梭在辣椒田里正在采摘辣椒,编织袋里、箩筐里满是红彤彤的辣椒,大家有说有笑,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今天采摘的是第一茬辣椒,一天能摘百十斤,挣六七十元,俺都可满足。”村民苏军霞笑呵呵地说。     与此同时,在任店镇任四村的平顶山市沁园恒达花卉种植大棚里,玫瑰花、非洲菊争相盛开,村民们正忙着采收鲜花,准备打包销往郑州、北京等地。     “我们正在采摘的玫瑰、非洲菊,都是订单销售,一年下来能收入300多万元。”该花卉种植大棚负责人关国松说。     无论是廉村镇的辣椒,还是任店镇的鲜花,都是近年来叶县大力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叶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创新思路、完善举措,立足土地做文章,聚焦特色育产业,围绕韭菜、中草药、食用菌、辣椒、畜禽养殖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分别以县级干部担任首席服务官,组建工作专班,实行“保姆式”服务,积极招引龙头企业,协助各村集体成立专业合作社,促进更多项目、资本、技术反哺、下沉乡村,将乡村土地、资产、资源等要素融入企业,凝聚各方力量,唱好发展大戏,全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同时,各乡(镇、街道)结合自身优势,按照乡有主导产业、村户有项目的要求,明争暗赛、各显其能,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廉村镇的辣椒种植、任店镇的韭菜种植、辛店镇的杂果种植、邓李乡的葡萄种植、常村镇的艾草种植、洪庄杨镇的“两瓜一菜”等,都已形成规模、凸显特色、创出品牌,特色产业已跨入叶县乡村振兴的“主赛道”,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今年,叶县全力支持天硕农业等社会组织规模化发展富硒小麦,培育壮大富硒系列产品,创建国家级富硒小麦种植示范基地;拓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养殖+种植”的发展模式,扩大生猪、牛羊养殖及加工规模,争创全省肉羊大县培育县;支持常村镇中草药、任店镇青菜、龙泉乡食用菌、田庄乡优质果蔬、马庄回族乡畜产品加工、辛店镇张武岗红薯及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园做大做强;引导扶持创大、豫皓、清月兴等企业提品质、创品牌,促进“产加销”一体发展,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目前,全县554个行政村已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全覆盖,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11个,50万~100万元的村15个,20万~50万元的村69个,10万~20万元的村132个,5万~10万元的村327个。     “叶县将坚持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育特色、抓招商、上项目,扩规模、延链条、树品牌,加速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乡村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基垒台、蓄势赋能。”叶县县委书记徐延杰说。

    [更多详情]
  • 22 2023-08

    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8月15日,在鲁山县库区乡东许庄村,一大片梨园内的树形看起来格外与众不同,从根部发出的两个主干呈60度角向两边伸展,下方是类似于塑料大棚的圆弧形钢结构支撑,一个个套袋的梨子密密麻麻从枝丫间垂下来,很是招人喜爱。     “我们种植的梨树品种叫‘韩国蜜梨’,这种V字树形,是省农科院的专家指导我们修剪的,优点是结果早、通风畅、果子品质优,同时便于人工除草、疏果、套袋、采摘等田间劳动。我们的梨子被河南万邦市场的水果收购商看中,销路不愁。”东许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建有说。     据悉,“韩国蜜梨”也叫秋月梨,是目前最优质的梨品种之一,它无渣、核小、皮薄、水分足、甜度高,平均单果重300~400克,500克以上的优果率占30%以上,深受市场欢迎。     王建有介绍,“韩国蜜梨”幼苗栽种5年后进入盛果期,一般在8月底至9月初陆续成熟,亩产可达8000斤左右,除去各种成本,每亩纯收入在6000元上下。     为保证“韩国蜜梨”的统一标准和质量,东许庄村成立了合作社,注册了“昭平湖蜜梨”商标,从2019年引进“韩国蜜梨”开始,短短几年间,合作社的“韩国蜜梨”面积已发展到今天的500余亩,并且带动附近韩湾村、黑虎石村发展“韩国蜜梨”200多亩。     “东许庄村属于昭平台水库淹没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所以得发展些劳动密集型的特色产业,让留守在家的闲散劳动力有活干,有赚钱。”王建有说。     据了解,10多年前,东许庄村就引进了蓝莓种植,目前鲁山县蓝莓龙头企业豫尧公司在该村发展蓝莓1100余亩,此外,该村还有1000多亩的板栗园、多肉植物园等,加上合作社的500亩蜜梨,一年给该村及附近村庄上千名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年增加劳务收入600多万元。

    [更多详情]
  • 22 2023-08

    黑布李挂满枝头 种植户喜获丰收

         眼下,正是黑布李成熟上市的季节。8月20日,走进上蔡县西洪乡司马村王文选种植园,一个个果大味美的黑布李挂满枝头,微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果香。     穿行在果树林里,一棵棵李子树随风摇曳,紫红色的黑布李让人垂涎欲滴,正在采摘果子的王文选乐呵呵地介绍说:“今年的天气比较好,黑布李挂果多、肉质紧实、口感脆甜,深受市场欢迎,目前种植园里的黑布李已经采收过半。”     好口碑带来好销路,慕名而来采摘的城乡消费者也络绎不绝。“早就听说这儿的黑布李果子好吃,而且黑布李个头很大,现在正好孩子放暑假,就带着孩子来体验采摘的乐趣。”来自上蔡县邵店镇庙王村村民杨贤说。     据了解,种植户王文选在外务工期间,偶然发现黑布李种植市场销路好,而且老家司马村的土壤、气候也适合种植,于是下定决心在2014年流转了10多亩土地,从山东引进黑布李幼苗700多株开始试种,今年已经是黑布李挂果的第6年,预计每亩可采摘黑布李1万斤,总产值将达20多万元。

    [更多详情]
  • 22 2023-08

    黑皮冬瓜丰收 亩产达2万斤

         8月13日,走进沈丘县刘湾镇营坊村黑皮冬瓜种植基地,倒挂藤架的黑皮冬瓜硕大饱满,煞是喜人。20多名村民正在采摘、搬运、装车,忙得不亦乐乎,瓜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黑皮冬瓜是营坊村“一村一品”项目的拳头品牌。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肥沃的土壤和独特的种植技术,出产的黑皮冬瓜肉质雪白,肉纤维甚密,独具浓郁的瓜香。“营坊的黑皮冬瓜有产量高、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采收现场,该村村干部米敏杰说,今年的黑皮冬瓜喜获丰收,最高亩产可达1万公斤以上。     “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尝试种植了50多亩早春黑皮冬瓜,预计总产量能超过50万公斤。按当下每公斤0.6元的订单价计算,收入可达30多万元。”8月11日,该合作社负责人张东朔说,合作社种植有“黑皮396”和“黑皮999”两个优质冬瓜新品种,最大的一个有30多公斤,最小的一个也有20公斤左右。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订单销售,价格随行就市,经济效益可观。     “你瞧,基地里的那两辆大货车正等待装车,这是来自安徽合肥的一批订单,而且他们的订单不设上限,有多少要多少,都是直供蔬菜市场和各大超市的。”张东朔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个冬瓜种植基地采取规模化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让群众不出村就可以有活干、有收入,让村民不出家门就能挣到土地租金和务工两份‘工资’。”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彬说。     近年来,刘湾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村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种植大户流转承包土地,组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大棚西瓜、黑皮冬瓜、葡萄等特色种植,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并通过技术下沉,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累计种植4000亩,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如今,在刘湾镇,越来越多的群众正通过特色产业种植走上增收致富路。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大棚西瓜、辣椒、黑皮冬瓜、葡萄等特色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持续擦亮刘湾镇特色种植‘金名片’,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共奔富路,点燃乡村振兴‘主引擎’。”刘湾镇党委书记吕战新说。

    [更多详情]
  • 22 2023-08

    保鲜,让香菇走得更远

        鲜香菇从六七天的保质期延长到20天,嵩县河南展宏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良如今终于解决了困扰他发展香菇产业的最大问题。     “之前保存的时间太短,会造成20%的浪费,也没有太多提升的空间。”张金良说,“后来通过不断跟专家学习,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近日,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食用菌保鲜与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培训班在嵩县举办,张金良种植的鲜香菇闯过保鲜关,成为前来学习的同行们争相取经的标杆。     鲜香菇水分含量极高,呼吸强度是其他果蔬的数倍且没有果蔬类似的外皮保护,容易失重失鲜,不耐储藏。     “食用菌物流保鲜环节损失较大,先进的保鲜技术设施缺乏,要保持新鲜度,就要降低香菇的呼吸强度,积极进行创新。”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保鲜与加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安建说。     通过进行研发改进,王安建带领团队围绕鲜香菇保鲜设计了一整套技术方案,并创新实施了微气调保鲜袋技术。     在河南展宏菌业有限公司储存香菇的冷库里,放眼望去,收获后的香菇预冷后都已经存放在这些带有无数个微孔的保鲜袋中。王小黑的洛阳福源达食品有限公司也从这项技术中受益。     王小黑算了一笔账,这种保鲜袋每个成本仅为几毛钱,可以装下5公斤的食用菌,使用这项技术后,食用菌减损5%到10%,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保鲜是第一步,这个做好了,我就有信心做更多的产品。”王小黑说,“再加上专家给我们提供加工技术帮助,我们已经开始在香菇深加工上做出成绩。”     在洛阳福源达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条风味菇片生产线飞速运作。鲜香菇经过漂洗、分切、调味、灭菌等工序,成为开袋即食的风味菇片,不久后将运往各地。     “除了能够增加食用菌产品的种类和适应市场变化,每加工1千克菇类,初加工产值可增加2到3倍,深加工可增加10到20倍。”王小黑说。     然而,作为全国重要香菇生产地之一的河南,香菇加工率却不足10%。     “这意味着我省还有很大的潜力等待挖掘。”王安建说,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王小黑的公司业务包括农产品生产、保鲜、初加工、深加工、销售,技术培训等,率先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     “下一步,我们计划把风味菇片做成系列产品,增加一条鲜切菇片生产线,再通过电商平台,把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都打通,让小香菇真正插上腾飞的翅膀。”王小黑说。

    [更多详情]
  • 22 2023-08

    洛阳3.3万高素质农民赋能乡村振兴

         8月16日,“农行杯”洛阳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成功举行。经过激烈角逐,12名农民选手最终分获一、二、三等奖。     “为了进一步检验人才创业创新能力,跟踪服务人才发展,2021年以来,我们为参训学员搭建展示平台,连续举办3届创业创新项目大赛,对优秀农业项目和人才给予支持,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尊重人才的良好生态。”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阮祥鸣介绍道。     近年来,洛阳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工作,围绕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3740余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     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中国农业银行洛阳分行坚持面向“三农”的基本定位,积极探索银政合作促进乡村振兴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方法,促成农行河南省分行与洛阳市成功签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首创了“政银合作、三级推荐、整村授信”工作模式。目前,“整村授信”450个村,已为8500余户农户授信11.2亿元,有效解决了“三农”贷款担保难题。     “参赛选手年龄跨度大,大专以上学历占比79.8%,创富带动能力强。”专家评审组负责人表示,大赛能有效促进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培养激励更多优秀人才立足农业创业兴业,壮大乡村产业振兴“头雁”人才队伍。

    [更多详情]
  • 22 2023-08

    省“四优四化”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会在商丘举办

         为提升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特色水产品绿色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专项示范效应,8月18日,由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商丘市乡村产业发展中心承办的特色水产品绿色高效养殖技术培训观摩会在商丘举办。     在培训会上,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特色水产品绿色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专项池塘底排污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任务负责人冯建新介绍,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发展,鱼塘单产不断提高,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体排泄物、残饵等沉积在塘底越来越厚,底泥大量释放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引起养殖水环境恶化,水产动物疾病频发,养殖效益降低,严重制约渔业高质量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大力推广水产品绿色高效养殖技术,发展以提高池塘水质,改善鱼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保护型池塘养殖模式。     近年来,商丘市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部门支持下,建设骨干基地,推广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新技术,形成“科技+政府+龙头企业+农户”的推广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产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发展影响力明显扩大。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