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9 2019-08

    多地高温不断 黄瓜价格“跳跃性”上涨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虽然今天(8日)已经立秋了,但全国依然有很多地方高温不断,导致蔬菜市场价格不断变化。夏季经常被用来祛暑降温的黄瓜就是其中之一。近段时间,很多市场的黄瓜价格出现了一定上涨,有的地方价格甚至翻了一倍。 在安徽百大周谷堆农产品市场,最近黄瓜价格上涨明显,尤其是来自山东的黄瓜批发价格直逼每斤3元。周谷堆市场分析师王萍告诉记者,价格的上升对成交量没有太大影响。 王萍:目前,我们市场的黄瓜一部分是本地的,还有一部分是山东的,本地的黄瓜价格便宜一点,质量差的批发价1.4元/斤,质量好的2.2元/斤,山东的黄瓜价格比较高,价格在2.4到2.8元/斤。黄瓜属于消暑类瓜果,在我们市场的成交量比较大,高峰时成交量每天200吨以上。 王萍介绍,之所以现在山东的黄瓜比较贵,究其原因,就是俩字儿“天热”。 王萍:上涨了五、六毛钱一斤,跟一个月前相比,但这个价格跟春节比不算高。现在是高温天气,又是长途运输,因为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加棉被、加冰进行保鲜降温,中间成本增加了,所以带动了价格的上升。 黄瓜价格的上涨并非安徽一地。据农业农村部监测,8月6日,国内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监测的60个品种中,黄瓜价格较前一日增幅明显,达到3.6%,位列价格增幅前五。而相较上一周,黄瓜价格也大幅度上涨。 江苏常州凌家塘批发市场分析师江红霞:近期凌家塘市场黄瓜价格涨幅明显,跳跃性上扬,批发平均价由7月底的2元/公斤,8月5日涨到了2.8元/公斤,今日批发价又跳到了3.2元/公斤,价格与去年同期的2.4元/公斤相比,同比有33%的上扬。 江红霞分析,凌家塘市场黄瓜价格的上涨也主要是由于天气炎热造成,由于高温使得当地自己生产的菜少,主要依靠外运,所以造成了供需不平衡。 江红霞:分析原因,主要是供应量少、需求旺盛。7月中下旬后,本地出梅,持续的高温烈日天气,使地产露天蔬菜产量大幅减少,近期市场蔬菜供应主要依赖外来客菜,本地黄瓜也都已落市,市场供应主要以山东黄瓜为主,不仅仅是我市,当前全国黄瓜供应都是以山东黄瓜为主,黄瓜又是一些夏日凉拌菜的必需品,因此供给单一,需求旺盛,价格明显上扬。 而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黄瓜主要来自辽宁。据新发地市场分析师谢磊介绍,短短一周,黄瓜的价格就上涨了30%。 谢磊:8月7日新发地市场黄瓜的价格在1到1.8元,差距比较大,1元是袋装的,1.8元是箱装的,主产区在辽宁。前几天的价格大概在0.9到1.2元左右,一个星期上涨30%。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产地降雨,导致采收包装运输销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发地批发市场的上市量也有所减少,上市量下降了20%左右,预计天气放晴之后价格会有所回落。 对于未来黄瓜价格的走势,业内人士认为,受蔬菜价格稳中趋升影响,近期市场黄瓜价格下跌空间不大。但也有分析师认为,随着伏季结束,黄瓜价格将回到正常水平。 周谷堆市场分析师王萍:随着伏期的结束,也立秋了,天气越来越凉快了,九月到十一月,黄瓜价格应该不会太高,每年正常水平在每斤1.8到2.2元之间。

    [更多详情]
  • 09 2019-08

    猪肉价格上涨?专家解读此乃阶段现象

    猪肉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其价格涨跌也备受消费者关注。近期有消费者向人民网反映北京市场的猪肉价格连续看涨。 猪肉价格的波动情况是否正常,未来走势如何?为此,人民网记者分别走访了北京部分超市及菜市场了解价格情况。记者发现,以猪里脊肉为例,8月份零售价每斤环比就上涨了3元至5元不等。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6、7月份以来,全国生猪价格持续上涨。7月29日至8月4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9.28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2.44%,较去年同期上涨42.39%。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24.62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2.03%,较去年同期上涨36.93%。 由于生猪源头的价格成本传导,市民普遍反应猪肉看涨明显也就不奇怪了。那么,猪肉涨价背后还有什么深层次原因呢? 记者从北京新发地市场获悉,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已连续冲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市场上销售的白条猪主要来自华中、西南地区,上述地区的毛猪价格是国内价格的洼地。北京及北方多地的屠宰厂已经连续一个多月从该区域进货,来抑制北京及北方多地猪肉价格的上涨。 但为何价格抑制不住?在新发地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立秋前后贴秋膘的“节日效应”,是拉动猪肉阶段性上涨的原因之一。该负责人解释,通常的情况下,白条猪的批发价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后都会出现上涨,出现一个阶段性的高点,今年也不会例外。这是因为:北方地区有立秋“贴秋膘”的习俗,在立秋当日多多少少的都要食用一些酱肉、炖肉制品,熟食加工厂也会在立秋之前加工制作大量的熟食肉制品,同时从市场上采购大量的分割肉,拉动大量需求。 此外,该新发地市场人士分析表示,去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疫情是促使猪肉价格上扬的一个大背景原因。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在分析今年上半年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形势时也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生猪和能繁母猪的产能持续下降,猪肉市场供给偏紧的效应近期开始集中显现,预计下半年猪肉供需关系将持续紧俏。 未来猪肉价格趋势如何,有否抑制措施?唐珂建议增加禽肉、鸡蛋、牛奶等畜禽产品产量,加快消费结构调整,保证肉类市场总体供给稳定。 更进一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日前在接受人民日报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猪肉价格上涨,市场供给阶段性偏紧的情况,中央已出台扶持政策,引导鼓励补栏增养。同时,中国正增加猪肉进口,很多国家都有向中国增加猪肉出口的意愿。韩俊认为,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供给有保障,食品价格上涨可控。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主要受制于市场供需关系影响。随着市场的补给供应增加,猪肉价格自然就会回归正常。

    [更多详情]
  • 09 2019-08

    河南信阳:“稻鸭共作”致富忙

    “今年头批‘稻田鸭’是试水,没敢养太多,谁知市场行情很好,5200只鸭子很快就卖完了,一斤能卖到13元呢。”走进商城县李集乡余围孜村时,只看蒋仁山正顶着热辣辣的太阳查看在稻田里觅食的麻鸭。“这是第二批养的8500多只鸭子。等这批长成,说不定市价还要涨呢,发展‘稻鸭共作’真是选对了。” 蒋仁山是今年商城县首届正式评定并被表彰的新型职业农民。今年47岁的他2009年投入资金300万元,在李集乡余围孜村成立了永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搞机械化水稻种植。利用合作社,他一方面为社员提供优质价廉的种子和肥料,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积极为广大社员提供粮食烘干、代存、运输和收储服务,既方便了农户,又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合作社共流转土地1200亩,有社员110人,大中型农业机械35台套,年统一耕作能力在万亩以上。 蒋仁山介绍说,“稻鸭共作”的生产模式优势十分显著。鸭子可消灭稻田里的害虫、杂草,又能松土刺激水稻生长,排出的粪便可为水稻提供营养丰富的全价有机肥料,而稻田则为鸭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食物,保证鸭子的成长。“这样既可保证食品安全无污染,又提高了粮食附加值,真正做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利益共存。以往一亩稻田净赚500元左右,实行‘稻鸭共作’一亩就可增加几百元的收入。” 为扩大产品优势,拓宽市场,蒋仁山还探索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电商”的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电商平台在资源、管理、技术、销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该县农业农村局跟国家电投集团公司、商城县原耕电子商务公司签订了购销协议,借助电商平台打开销售渠道。同时他积极引入农业可视化(溯源)质量体系建设,通过视频溯源,把农产品从田间种养、生长到产品加工,再到运送至消费者手中的环节,全部直观透明地展现出来,极大地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公信力,擦亮了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品牌。据了解,该合作社今年共发展“稻鸭共作”1000余亩、“稻虾(稻渔)共作”50余亩,全年可生产麻鸭3批共2万余只、优质稻米55万公斤、生态再生稻米2万公斤,年产值200多万元。 致富不忘乡邻。蒋仁山一直竭力帮助周边的困难群众,不仅承担了本乡35户贫困户水稻代耕、代种和代收,还无偿帮助其他乡镇的100多户贫困群众脱贫。看着他们逐步脱贫致富,蒋仁山干劲儿也更足了。“今年的‘稻鸭共作’和‘稻虾(稻渔)共作’是个很好的尝试,明年我将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社员共同致富。”他说。

    [更多详情]
  • 09 2019-08

    卢氏县:烟叶香烟农忙

    8月8日,时值立秋,金叶飘香,卢氏县官坡镇沙沟村烟农刘占西早上6点就到烟田采收烟叶。卢氏县今年推广了云烟87等优良品种,加上风调雨顺,全县近8万亩烟叶喜获丰收,烟农普遍已出炕第一炕烟叶。

    [更多详情]
  • 09 2019-08

    产业“扶贫牌”开封打得巧

    眼下,一条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在开封越拓越宽。 开封市扶贫办负责人表示,开封市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融合、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途径,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2018年,全市共完成产业扶贫项目273个,带动贫困户56985户177336人。当年年底,开封市国调队随机抽样显示,全市产业扶贫措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4800元以上。 打造特色产业融合带贫。立足于本地产业发展现状,开封市在一二三产融合方面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特色带贫产业。杞县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大蒜种植,通过大蒜产业“六个对接、六个打通”扶贫带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到大蒜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保障贫困户依托大蒜产业稳定增收,走出了一条大蒜产业化精准扶贫的路子。该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在杞县潘安食品有限公司建成国家级大蒜研发成果转化基地,进一步打破“蒜周期”。目前,潘安食品年深加工处理大蒜3万多吨,其产业扶贫项目已覆盖20个乡镇197个村,带动贫困户1165户3400人,贫困劳动力仅从事大蒜分拣、打包、装卸等务工收入,每人每天200余元。围绕菊花产业发展,开封市完善菊花种植、观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加强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围绕全域旅游打造“旅游扶贫”模式。建立乡村旅游项目库,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休闲观光园区等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在祥符区、鼓楼区探索有利于贫困户参与的旅游扶贫新模式,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2018年,全市乡村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4642人就业。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贫。过去一年,开封市探索龙头企业带贫,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生产基地+贫困户”等多种模式,提高贫困群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全市培育带贫龙头企业31个,覆盖贫困户5240户;挂牌扶贫车间45家,带动贫困户776户903人;培育带贫合作社437个,覆盖贫困户4465户。通许牧原公司通过与通许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签订租用合同,以资产收益方式带动贫困户3000余户增收。 创建平台带贫。创新“扶贫+电商”产业扶贫模式,积极开展电商扶贫培训,培训扶贫干部1万余人次、贫困户2561人次、电商带头人362人次。全市在367个贫困村建设电商服务站,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建设科技扶贫示范基地7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445人,其中贫困户207人,在122个贫困村推广示范新技术、新成果258项,惠及群众近5万人。

    [更多详情]
  • 09 2019-08

    河南社旗:订单收粮带富一方

    “别小看这一两分钱,俺家这5亩多地,一年下来就多收入三百多块钱,宗辉真是给咱贫困户办了一件大好事啊!”近日,在河南省社旗县大冯营镇吕营村,贫困户黄明芬说起返乡创业的村民朱宗辉,不由得伸起了大拇指。 穷苦的孩子早当家。早在2006年,朱宗辉跟随老乡到上海某印花厂打工。他从一个基层普通员工一路摸爬滚打,逐步赢得了领导的赏识,在部门经理的位置上干了5年,工资收入也越来越高,打工生涯算是顺风顺水。 2012年春节,朱宗辉返乡回家过年,了解到家乡群众这几年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浓浓的乡愁牵系下,他最终决定回乡创业。 经过考察发现,朱宗辉了解到地处中原粮食主产区的大冯营镇,随着近年来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和市场上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做粮食购销生意肯定前景不错。于是,他找到村党支部书记朱宗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出门打工不是长法,回来当老板,我支持你。”在朱宗海的帮助下,选场地、建粮仓、购设备,朱宗辉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宗辉粮行风风火火的办了起来。 诚信是经商之本。有时候,由于资金周转不开,朱宗辉就找银行贷款、找朋友转借,从不赊欠老乡的粮款。“宗辉收粮食从不赊账,卖给他心里踏实。”几年下来,宗辉粮行生意格外红火。 随着农村年轻打工族的增多,留守老人卖粮成为难题。朱宗辉就买来运粮货车,带上磅,只要一个电话,免除运费上门收购粮食,粮款当面结清。 “路是自己走的,劲儿是众人拧的。我深信: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英雄三个帮儿。”2014年,脱贫攻坚进入攻坚阶段,朱宗辉决定要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再出一把力。 从那以后,临近几个村的贫困户,只要有意愿,朱宗辉都与村民签订农作物粮食购销合同,以订单农业的模式,以高于市场价格1至2分钱的价钱,敞开收购贫困群众的粮食,让群众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为打开市场,朱宗辉还南下湖北、北上河北与客商们面对面交流,用诚信和执着感动了客商,把家乡的粮食变成了外地客商眼中的“香饽饽”。“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宗辉粮行每年收购小麦玉米均在万吨左右,仅此一项,就为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近400万元。”朱宗海不住地给这个“乡土能人”点赞。

    [更多详情]
  • 09 2019-08

    渑池县举行第二届花椒乡村旅游采摘节

    8月8日上午,渑池县举行第二届花椒乡村旅游采摘节,吸引了周边群众近600人参加活动。本次旅游采摘节分花椒采摘大赛、花椒产业论坛、特色文艺演出、农机植保产品展示、“魅力渑池”图片展等多个环节。

    [更多详情]
  • 09 2019-08

    上半年农产品质量稳定向好 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2%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19年上半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信息。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稳定向好。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2%。 农业农村部表示,今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计划进行了再次调整,扩大监测范围,完善随机抽样程序,加大“三前”(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抽样比例以及增加畜禽和水产品禁用药物参数等,监测工作科学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一级巡视员程金根介绍:“目前,每年按季度对全国31个省份、153个大中城市的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五大类108个日常消费的大宗鲜活农产品进行监测。重点是增加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禁用兽药、抗生素参数,监测参数增至130项。” 上半年,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2%(按照2018年同口径统计,总体合格率为97.6%,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程金根介绍,108个监测品种中,有64个品种的合格率在99%以上。他说:“蔬菜的合格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稳定向好。监测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常规农药残留超标和检出少量兽药残留。针对这些问题,农业农村部要求地方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跟进开展监督抽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开展禽蛋禁用兽药、水产品兽药残留等专项整治。”

    [更多详情]
  • 09 2019-08

    河南夏粮收购:确保农民增产又增收

    “今年是个好年景!亩产一千二三百斤,基本上都是一等麦,十来年都没见过这么好的麦了。”8月6日,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虎岗乡方庄村村民方庆笑着对粮油市场报记者说,他今年种的10亩小麦总产比去年多3000多斤,刚刚出手。 日前,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消息,2019年河南夏粮产量749.08亿斤,其中小麦总产量748.36亿斤,比上年增加27.79亿斤,增长3.9%。国家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人努力、天帮忙,记者在河南多地采访发现,今年河南各地小麦普遍获得大丰收,产量比去年得到了恢复性增长。 “我种的全部是‘新麦26’,因为天气较好,又有农技人员全程指导,亩产达到了1000斤。”谈起优质麦的收成,新乡市原阳县太平镇双楼村种粮大户李利德喜上眉梢,他今年将40多亩小麦以每斤1.2元的价格卖给了附近的面粉厂,每斤比普通小麦多卖8分钱,仅此一项,40多亩小麦就增收近4000元。优质麦价格高又不愁卖,尝到甜头的李利德今年准备继续扩大优质麦种植面积。 为确保农民种粮“卖得出”、好粮卖好价,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前谋划,多措并举,保证夏粮收购平稳顺畅,特别是7月2日托市收购启动以来,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仓充足、人在岗、钱到位”,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规定,有效发挥了政策性收购的托底作用。 8月6日下午3点,周口市沈丘县,太阳炙烤着大地,位于卞路口乡的金麦粮油公司托市收购点,运粮车来来往往、秩序井然,抽检、过磅、入仓、结算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售粮农民在空调屋里吃着西瓜,聊着收成,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结束。 “农民啥时候来,我们啥时候收,坚持‘早开秤、晚收摊’,缩短排队等候时间,利用‘一卡通’结算,做到价格上榜、标准上墙、样品上台,让农民交‘明白粮、放心粮、舒心粮’。”该公司负责人王冬梅告诉记者,此外,公司还利用新建成的产后服务中心,免费为农民提供检化验、称重等服务,帮助售粮农民卖上好价钱,避免了压级压价、缺斤少两等坑农行为。“目前,河南夏粮收购呈现进度快、价趋稳、有序顺畅三个特点。”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储备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省收购量远远大于去年同期。随着托市进度的加快,小麦价格止跌趋稳,基本处于最低收购价水平。另外,由于市场粮源充足、供需宽松,储备粮轮换企业随行就市、按部就班进行轮换,加工企业采取随购随加工的方式,市场化收购形势平稳。 据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统计,截至8月5日,全省累计收购小麦131.74亿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66.03亿公斤;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62.94亿公斤,按市场价收购小麦68.80亿公斤。

    [更多详情]
  • 09 2019-08

    河南光山: 立秋至管田忙

    昨日立秋。随着气温变化,河南省光山县椿树岗村天隆农业蔚蓝合作社社员们正忙着给红薯秧苗打叶肥、除草等田间管理,一派繁忙景象。 据了解,该合作社引进种植了优质品种一点红、西瓜红、紫罗兰、鸡骨香四个品种红薯500多亩,采取“基地十合作社十农户”的种植管理模式,亩产达到4000多元,吸纳当地96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9万元。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