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9 2019-07

    “灵宝苹果”稳居全国县级苹果品牌第一位

    日前,在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上,“灵宝苹果”品牌价值经评估为186.42亿元,品牌排名第14位,比去年前进了7个位次,连年稳居全国县级苹果品牌第一位。据了解,此次参与价值评估的品牌数量达1293家,发布品牌数量为598个,其中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物)110家。 近年来,灵宝市高度重视“灵宝苹果”品牌建设工作,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示的2019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中,“灵宝苹果”成功入选。为高质量发展苹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该市成立领导小组,出台奖补办法,按照品牌建设发展规划,在抓好基地建设、果园管理、品质选优、信息追溯等的同时,积极参加全国高端展会,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有力提升了“灵宝苹果”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更多详情]
  • 18 2019-07

    沈丘县发展畜牧养殖业促贫困户增收

    “家有1头牛,脱贫不言愁。家有10头牛,能住3层楼。”这是沈丘县卞路口乡农民张光新常常挂在嘴边的顺口溜。 张光新今年56岁,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他利用惠农贷款购买了8头肉牛,他不但入股成为沈丘县卞路口乡永博牧业有限公司的一名股东,而且还在公司负责加工饲料。几年下来,他不但摘掉穷帽子,还盖了3层小楼。 “乡村振兴路上牛儿跑,不愁过上好日子!”幸福写在张光新的脸上。 沈丘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畜牧业大县,全县年产农作物秸秆80万吨,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草和饲料资源,为畜牧养殖产业迅猛发展提供了保障。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要把畜牧业养殖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为我们多措并举加快畜牧业养殖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精神动力。”沈丘县县长刘国庆说。 目前,该县建有各类规模养殖场462个、农民畜牧专业合作社262个,其中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6个、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上养殖场8个、年出栏肉羊1000只以上养殖场4个,畜牧产值达到33.8亿元。 从2014年起,该县被河南省畜牧局确定为肉牛扩群增量项目县,今年又被定为“粮改饲”项目试点县。先后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奶牛养殖优势区域优势县、全省肉羊养殖重点县,连续5年被周口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畜牧业生产先进县。 去年以来,沈丘县17个畜牧产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2489户增收。 为让肉牛养殖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拳头产业,为乡村振兴“提速”,今年沈丘县财政投入涉农整合资金500万元,分别在付井镇、纸店镇建设两个存栏肉牛500头的规模养殖场,建成投产后可带动670个农户每户增收2000元以上。

    [更多详情]
  • 18 2019-07

    “奶瓶子”越来越让人放心

    奶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关系着亿万消费者。日前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奶业大会发布了《中国的奶业》白皮书,介绍了奶业发展现状。针对奶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我们采访了与会的行业专家和市场人士。 养殖上规模 质量有保证 从过去排队“凭票订奶”,到如今市场上高温奶、酸奶和奶粉、奶酪等产品种类齐全、供应充足,我国奶业发展迅速。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介绍,我国奶业连续跨越3个千万吨台阶。2018年,全国奶类产量3176.8万吨,人均奶类占有量34.3公斤,比2000年增长了3.1倍。目前,全国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61.4%,奶牛平均单产7.4吨,单产9吨以上的高产奶牛超过200万头。 “奶牛吃的是配方料,喝的是干净水,睡的是‘软卧床’。”多家奶业20强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们,我国已全面普及奶牛人工授精、秸秆青贮、疫病防控等现代技术,全部规模牧场实施机械化挤奶,90%以上规模牧场实现全混合日粮饲喂,部分牧场实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计算机智能牧场管理、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等,整体生产水平明显提高。昔日的畜群杂乱、手工挤奶、秸秆粗放饲喂等落后生产方式已成为了历史。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表示,规模化牧场已成为生产主体。“河北基本在300头以上,宁夏在1000头以上。我国奶牛养殖规模超过了欧洲。我国排名前40位的养殖企业奶牛存栏总量接近190万头,共日产牛奶2.66万吨。”李胜利说,我国奶牛养殖企业的设施装备和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养殖“小散低”局面得到扭转。 伴随规模化养殖,质量安全也得以提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会长李德发介绍,我国生乳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生乳蛋白平均3.2%以上,乳脂肪3.8%以上,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持续下降,质量安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准。数据显示,乳制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连续3年在99%以上,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连续10年零检出。2018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乳制品样品合格率为99.8%,是合格率最高的一类食品。 集中度提升 “做大”到“做强” 上游养殖日益规模化,下游加工集中度也在提升。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刘亚清说,新世纪以来,乳制品工业总体规模增速很快,跨地区、集团化成为明显特征,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587个,主营业务收入3398.9亿元,占食品制造业的18.5%;主营业务收入和增速继续保持第一,并高于食品制造业平均增速。 伊利集团是我国最大乳制品企业,近年来稳居世界乳业10强。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说,伊利通过建立大洋洲生产基地,成立欧洲创新中心,迈向印尼、泰国等国际市场,编织起涵盖资源、创新、市场等领域的全球网络。前不久,还与中国电信签约,首次引入5G技术,探索基于新科技的增长平台。 《中国的奶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全国大中型乳品加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9%;其中6个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排名前3位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国乳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9.8%;排名前2位的企业进入世界乳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10强,分别在亚洲排名第一位、第二位。 在农业农村部推动下,我国奶业20强企业成立了D20企业联盟。目前,D20企业生鲜乳收购量占全国的57%,乳制品销售额占全国的55%。于康震表示,要建立完善创品牌、推品牌、护品牌的机制,使国产奶品牌深入人心。 大门已打开 开放促竞争 如今,中国消费者可以接触到国外品牌乳制品,国外的牧场也迎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2010年起,中国企业在新西兰投资奶业成功后,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布局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厂。截至2018年底,共有17家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奶业。我国乳企多款产品在国际上获奖,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也登陆了国际市场,影响力逐步显现。 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刘成果表示,我国奶业已高度开放。自中国加入WTO和建立双边自贸区后,乳品进口量快速增长。2018年,乳品、改良种用牛和牧草三大类商品进出口总额达110.2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乳品、奶牛和牧草最大进口国和净进口国。其中,乳品进出口总额104.2亿美元,约占中国畜产品贸易总额的29.5%、农产品贸易总额的4.8%。2018年,中国乳品贸易额、进口额首次双双突破1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乳品市场。 成本和价格是中外奶业竞争的关键。监测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生鲜乳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今年前5个月,每公斤牛奶生产成本约为3.29元。目前,欧盟每公斤牛奶生产成本为2.5元,新西兰为2.2元至2.3元。可以看到,我国与奶业发达国家的成本差距较大,需要尽快把生产成本降下来。 刘成果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奶业面临着更大挑战。奶业工作者既要脚踏实地,苦练内功;也要放眼全球,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专家建议,要引导乳品企业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统筹发展液态乳制品和干乳制品。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建设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支持家庭牧场升级改造,开展奶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逐步提高奶业的国际竞争力。 瓶颈如何破 利益要联结 当下,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对奶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李胜利认为,奶业快速发展对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特别是大中型奶牛养殖场,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粪便、尿液、污水等废弃物。 奶业发展的另一个瓶颈是奶荒、奶剩交替发生的现象。多位奶农告诉我们,受进口奶粉冲击以及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过去奶业生产曾多次出现较大波动。国外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大多一体化发展;我国养殖和加工脱节,奶农处于弱势地位,一些乳企在奶少时抢奶、奶多时限收拒收,形成了一个怪圈。 于康震认为,要构建融合协调发展的奶业产业链。支持奶农发展壮大,推动奶农开办乳制品加工试点,采取差异化生产销售模式,分享加工环节红利。支持乳品企业与奶农签订规范稳定的生鲜乳购销协议。鼓励乳品企业通过自建、收购、参股、托管等方式,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提高自有奶源的比例。 李德发表示,解决奶业面临的养殖成本高、利益联结不紧等问题,要重点推进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建设,密切养殖与加工利益联结。同时,倡导行业诚信自律,构建诚信平台,创建诚信体系。

    [更多详情]
  • 18 2019-07

    濮阳县:大白鹅“衔”来百万元丝瓜藤结出“致富果”

    你相信吗?一个地处中原油田腹地的工业强镇,一改农业小镇的落后面貌,用两三年时间竟然发展大棚种植丝瓜4000多亩,年输出优质绿色丝瓜64000多吨,每亩净利润2.8万元,而且这个镇的绿色丝瓜之路蔓延到武汉、广州、郑州、北京、沈阳等多个大城市,开始热销全国。 7月16日,记者应约来到濮阳县文留镇这个豫北最大的丝瓜种植基地。镇长王驰翔对于镇内发展设施农业耳熟能详,他介绍说,文留镇近两年来开展了“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为主题的双带活动,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了丝瓜绿色种植、木耳栽培和药材苗木、红薯育苗种植为主的种植业,大力鼓励养鹅业,鼓励和奖励土地流转1.3万亩,初步发展设施农业1.3万亩,走出了抓党建促脱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 文留镇齐庄村是一个有800多人,耕地只有730亩的小村,别看村小耕地不多,该村却在两三年内奇迹般地建起丝瓜大棚295座,面积2000多亩。村民齐先科告诉记者,2018年年初,他建了两座丝瓜大棚,面积8亩,每亩净收入2.8万元左右,一年净利润20多万元。齐先科是文留镇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在文留镇像齐先科这样的返乡农民工还有30多个。 据了解,为了加强丝瓜种植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障菜农利益,文留镇在齐庄村注册成立了濮阳县慧升农民种植合作社,统一技术规范,育苗、施肥、用药等方面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进行作业。采取“专业合作社+支部+农户”的方式,真正实现了干部带头、党员引领,人才支撑。濮阳县慧升农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齐新峰说,齐庄村的丝瓜种植每年有3000多万元的利润。 踏入胡家庄,在致富带头人管建华的引领下记者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规模,280万棒木耳培养基静静地躺在文留镇文兴锦泽食用菌合作社的120亩大的63座菌棚内,毛茸茸的木耳在菌棒两头探头探脑非常喜人,这560万斤毛茸茸的木耳为村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在刘庄村头的一处20多亩大林地间,村民马红垒在此已有六年的养鹅经验了,他刚刚卖掉了2000多只大白鹅,挣了近四十万元,他告诉记者,今年行情差了点,到年底收入个五六十万元没问题,他笑着说,去年他养鹅5000多只,收入100多万元呢。

    [更多详情]
  • 18 2019-07

    河南林州:“小店李子”走俏网络 铺就果农脱贫致富路

    “去年尝试在网上卖李子,销售情况不错。今年政府牵线搭桥,又通过电商渠道,短短两周时间,足不出户,李子就卖出近4万斤。”河南省林州市桂林镇三井村果农郭全江兴奋地说。 酒香也怕巷子深。“小店李子”虽饱满圆润、酸甜可口,屡获美誉,但由于传统销售渠道单一,营销手段有限,销售一直是困扰果农的难点问题。为拓宽李子的销售渠道,从2016年开始,该地举办首届“山水桂林·李园风情”李子采摘节,通过摄影作品展览、果品展示品尝,吸引广大群众争相采摘。今年“林州市第三届电商助农暨黄李网销节”启动仪式在桂林镇三井村举行,进一步助推了“小店李子”销售,短短一个月时间,仅通过电商渠道就销售“小店李子”12万斤,主要销往广东、福建及东北等地,彻底让“小店李子”走俏网络。 近年来,林州抢抓“互联网+”机遇,积极与电商联手,探索“电商+农产品”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精准农业和农村电商,帮助果农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走出了一条具有桂林特色的农产品销售之路。

    [更多详情]
  • 18 2019-07

    平顶山鲁山县姬炳礼:引进“茄子树” 带富“贫困户”

    7月11日,在平顶山鲁山县磙子营乡朴实头村东地,20多个集中连片的茄子大棚格外显眼,一簇簇紫色的茄子长势喜人。“这里面的茄子可不一般,懂这行的人都叫它‘茄子树’,能长3年呢,亩产也相对较高,收入也提高了”,大棚茄子的主人姬炳礼说。 当天,这片“茄子树”的技术顾问,河南省生态农业委员会平顶山地区负责人田国卿也在现场。据他介绍,这种茄子叫做“耀光四号”,属于早熟、高产、抗病、稀植型;营养价值丰富、口感佳;生长周期长、挂果率高;抗黄萎病、青枯病等土传病害;耐储藏、可以长途运输。如果秋后不刨掉老根,它能够在第二年发出新芽,连续三年结出茄子,因此被农民朋友称为“茄子树”。 “村里的贫困户王忠义和何老卯等五六个都在这儿干活,一天50元工钱。这种茄子要经常打杈(即去掉侧芽),平常摘茄子、锄草、施肥、浇水等,杂活不断,他们几个(贫困户)一年下来也能挣个万儿八千的,这‘茄子树’没少让村里的贫困户沾光赚工钱。” 朴实头村党支部书记聂杏介绍说。 这种茄子由于品相好,不愁销路,目前主要销往平顶山和漯河、南阳等地。“你只要采摘下来,人家就来车拉走,比种庄稼强多了。谁要是想种(这种茄子),可以和我联系。”对于推广这种受益不错的“茄子树”,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和群众致富,大棚主人姬炳礼乐此不疲。

    [更多详情]
  • 18 2019-07

    河南濮阳:村民们有了“开心菜园”

    7月17日,在濮阳市华龙区岳村镇岳村集村“开心菜园”里,村民和培革正在精心耕作自己的菜园,他一边浇水,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在这里种了些西红柿、葱、辣椒,家里5口人,吃不完的时候还能送给亲戚朋友,在这里种菜十分充实和开心。”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开心菜园”占地20余亩,基础设施十分完善,田间都是水泥小道,并配备有自动供水系统,一块块菜地被村民们打理得井井有条。 据介绍,岳村集村有2871口人、耕地3100亩,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村的大部分土地都进行了流转,村民吃菜这个原来的“小问题”也渐渐成了“大问题”。2018年4月,通过村党支部换届,巴瑞明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018年9月,巴瑞明个人出资20万元,为村里的党员、群众代表和困难群众建起了“开心菜园”,每户平均一分菜地,让家家户户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 巴瑞明说:“岳村集有巴村、和家、集上三个自然村,面积大,平时党员和群众代表、村民交流沟通不够充分,通过这个小小的菜园,大家每天早上都集中在一起种种菜、聊聊天,既交流了感情,也和解了一些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 “开心菜园”建成后,现在已有80户群众在这里种菜。

    [更多详情]
  • 18 2019-07

    淮滨县龙腾开心农场带动贫困户脱贫

    “这段时间天气不错,吊瓜藤坐果多,瓜大而饱满,收成肯定不错。”7月16日,淮滨县马集镇鲁围子村龙腾开心农场种植园55岁的负责人吴淑芳说。 龙腾开心农场建于2015年,2016年从安徽省临泉县引入100多亩吊瓜藤后开始运作。“目前,我们农场种植了180亩的吊瓜,一亩地栽种有100多棵吊瓜藤,每亩产量在160斤左右。我们请人到农场把瓜子炒制成奶油和椒盐两种口味,供应到市场25元一斤,供不应求。”吴淑芳说。 “俺两口在农场干剪枝、施肥、摘瓜、除草等管理的活,带着4个小孩,吃住都在这里,一年能挣4万多元,比出去打工强多了。”50多岁的工人赵连山说。 “俺丈夫在工地干活伤到了腿,残疾了,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儿子,压力比较大,俺闲了就来这里干活,还能照顾家,一个月1800元。”贫困户刘成秀说。 目前,该农场除了种植吊瓜,还种了花生、玉米,养了鸳鸯、鸵鸟。下一步,该农场准备打造集观光、休闲、美食于一体的农家乐,带动更多贫困家庭脱离贫困,共同实现致富梦想。

    [更多详情]
  • 18 2019-07

    沈丘推出“粮食银行+”模式

    时下,正值夏粮收购高峰期,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沈丘县,群众“存”进粮食收购点的粮食能像钱一样存取自由、保值增值,还可以随时兑换生活物资。群众把这种模式称为“粮食银行+”模式。 7月16日,记者在该县周营镇赵卫华的“粮食银行”前看到,一辆辆装满小麦的大篷车、电动车排起了长队等待过磅、卸车,附近村的群众把收割好的小麦直接拉过来,通过验质、计量等环节,几分钟就可以拿到现金。“今年优质小麦市价1.08元,存进‘粮食银行’,开启‘粮食银行+’模式,可以兑换米、面、油、农资化肥等生活用品和农用物资。如果农户想用钱的话可以随时取钱,如果不取还有利息,1000斤小麦存一年大约可以收到60多元利息。”赵卫华告诉记者。 今年,沈丘县为解决农民粮食储存和交易难题,鼓励粮食收购点在建立“粮食银行”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粮食银行+”模式,将农民种植的小麦、玉米等作物作为存储对象,农民不仅可以自由存取粮食,还可以凭借“粮食存折”随时兑换生活日用品、生产资料,直接提取现金。“粮食银行”按照科学储粮管理方法进行保管,帮助农民解决日常粮食储藏和占地问题。 周营镇“粮食银行”负责人赵卫华介绍说,大家将粮食存到“粮食银行”比农户自己存储每年可减少6%的损耗,一般的农民家庭按一年存粮1100斤算,就可减少损失70多元。周营镇的“粮食银行”每年可以替大家保存粮食200吨左右。据了解,粮食存储类型目前划分了活期型、定期型、定期入股型和分红型。定期存粮的,每月可以使用3%到5%存储量兑换商品;活期型的小麦存入后每斤每月可涨3厘钱的利息,一斤小麦一年可以涨6分钱;兑换商品和存转销时按入价利息计算;分红型的存储方式,价格随行就市,收益三七分成。 截至目前,沈丘县22个乡镇(办)拥有这样的“粮食银行”60多个,吸引农户4500多户,粮食经营量达32000多吨。

    [更多详情]
  • 18 2019-07

    河南省农业品牌扶贫现场会在确山召开

    7月17日,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在确山县召开全省农业品牌扶贫现场会,来自各省辖市农业农村局(农委)、扶贫办、“三品一标”工作机构和贫困县农业农村局的近130名代表参会。 2016年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农业品牌扶贫新理念,实施深度贫困县整县推进,通过扶持引导农业企业依托农业公共品牌培育壮大企业品牌,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带贫增收能力。截至目前,我省发布知名农业品牌共400个,其中贫困地区占41%;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共4429个,其中贫困地区占42%。农业品牌扶贫成为农业农村领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为贫困地区提供了造血新动能。 “农业品牌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突出体现,在实施农业产业扶贫过程中,要把品牌这杆大旗举起来,树立品牌导向。”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说,品牌是质量,品牌是标准,品牌也是效益,要推进品牌与种养加紧密结合,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促进农业质量效益提升,实现贫困户脱贫和稳定增收。申延平强调,农业品牌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切实营造好农业品牌建设环境,发挥好品牌在产业扶贫中的先导作用,加强品牌扶贫协同管理,完善机制,加强宣传,力争培育一批、认出一批、推出一批、带动一方,积极推动农业品牌建设与品牌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使农业品牌在脱贫攻坚乃至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实地观摩了确山县农业品牌扶贫工作,确山县、新蔡县农业农村局、三门峡大爱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分别作典型发言。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