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0 2019-05

    12316三农热线工作简报总第95期

    本月综述 截至2019年4月底,我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总呼叫次数已达到1195万次,专家支撑次数达到622万次,日均呼叫次数在3078人次以上。4月份,技术宝典(种、养殖技术咨询)占比达29.5%,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共占比8.1%,共计占总咨询量的37.6%。 技术方面,本月省内广大农户咨询的问题仍以各类作物春季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主。其中,咨询小麦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共计8985个,占咨询种植技术类电话的36.9%;咨询西甜瓜及各类蔬菜管理技术的共计7427个,占比为30.5%;此外,咨询各类果树种植及管理技术的共计6988个,占比为28.7%。 养殖类热线中,咨询各类畜禽疫病防治热线共计1422个,占养殖类热线的37.4%;咨询养殖技术的热线共计1296个,占比为34.1%。 本期热点 打好小麦赤霉病防治攻坚战 暮春4月,当天气坐上了“过山车”,大自然的作物不得不在春季和夏季模式的频繁切换中,坚强适应天气的任性。 目前我省小麦从南至北陆续进入抽穗扬花和灌浆期,小麦多种病虫害也相继进入发生盛期。早前专家分析预测,今年我省小麦赤霉病呈偏重流行趋势,其他病虫害发生程度也将重于往年,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而4月以来的多次阴雨天气过程,也给赤霉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验证了专家预测的准确性。 对此,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4月9号下发了《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控专家技术指导工作的通知》;派出专家指导小组,周密部署相关工作,将防控小麦赤霉病及其他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作为麦收前的重点工作。而据省气象部门预报,4 月下旬至 5 月初全省仍有两次降雨过程,十分适宜赤霉病菌侵染显症,防控形势依然严峻。4月24日,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麦赤霉病预防工作的紧急通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防控进度,坚决防止赤霉病大面积暴发成灾,为今年再夺小麦丰收做好坚实保障。 热线平台同时也接到省内各地不少农户来电咨询预防小麦赤霉病的相关技术要点。周口淮阳县农业局的粮食作物专家吴天明老师告诉我们: 目前我省豫西南和豫南的小麦已处于抽穗至扬花期,降水会有利于赤霉病发生蔓延。该病只可防不可治,防治需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防治时期。赤霉病防治最佳时期是小麦齐穗至盛花期(4月中至5月初),如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以后再用药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二、选准药剂。一般使用烯唑醇、戊唑醇、氰烯菌酯、多菌灵、咪鲜胺等进行化学预防。可单独使用,也可复配(用量按照说明书使用)。发生地块比较重时,可雨前打一次,5-7天之后再打一次。 三、提高喷雾质量。要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保护穗子不受赤霉病菌侵染。 专家提醒广大农户:1、已开花的麦田应在雨后5天到7天内的晴天补施杀菌剂,未开花的麦田要注意“见花打药”。 2、浇好灌浆水。 3、墒情仍偏差的豫西、豫中、豫东北等地要及时灌溉,减少小花退化。 4、加快春耕播种进度,趁降水尽快整地,及早播种。 典型案例 发红的蒜叶 4月初,周口、商丘、开封陆续有农户反映种的大蒜蒜叶发红、发紫,商丘宁陵县乔楼乡吕庄村的吕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当地益农信息社的管理员,反映当地有不少老百姓咨询是怎么回事,工作人员为他联系了开封通许县的大蒜种植专家王殿君老师。 王老师介绍,今年此种情况相比往年有明显增加。经过实地考察发现,种植地块距离村庄近,或周围有树,环境温度相对高的,叶子发红情况较少。 大面积发红的主要集中在露地种植地块,发红面积占到了四分之一,有些甚至达到三分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气温急剧上升后下降。气温达到28度时,蒜叶细胞会快速生长。如急剧下降,细胞就会遭受冻害,造成叶子发红。 2、浇水量过大。或有些地块存水较多,也容易造成叶子发红发紫。 3、缺少硫酸亚铁。 王老师表示,对于蒜叶发红问题,农户们不必惊慌,因为它不属于病害,危害也不大,只是细胞受冻害的表现,属正常现象。可通过喷施叶面肥(天丰素、芸苔素)加硫酸亚铁,即可帮助植株细胞恢复。 专家还提醒广大农户,大蒜后期管理需注意:1、喷施杀菌剂,防治叶枯病。可用氢氧化铜、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百菌清等,一亩地最少2桶水。老百姓普遍存在用药量大,用水量小的问题,造成药物喷施不均匀。 2、抽完蒜薹后,每亩冲施三元复合肥(即含氮磷钾)15-20公斤,保障营养供给。 3、根据地的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适时浇水。

    [更多详情]
  • 10 2019-05

    12316三农热线工作简报总第94期

    本月综述 截至2019年3月底,我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总呼叫次数已达到1185万次,专家支撑次数达到617万次,日均呼叫次数在3054人次以上。3月份,技术宝典(种、养殖技术咨询)占比达28.8%,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共占比7.9%,共计占总咨询量的34.2%。 技术方面,本月省内广大农户咨询的问题以各类作物春季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主。其中,咨询小麦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共计7469个,占咨询种植技术类电话的35.1%;咨询各类果树种植及管理技术的共计7107个,占比为33.4%;此外,咨询各类蔬菜管理技术的共计6000个,占比为28.2%。 养殖类热线中,咨询各类畜禽疫病防治热线共计1219个,占养殖类热线的36.2%;咨询养殖技术的热线共计1135个,占比为33.7%。 本期热点 春季果蔬这样管 3月初以来,随着气温的回升,省内有不少果农、菜农来电咨询果树和蔬菜的管理技术,以期能通过防御化和精细化的管理保障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就此,我们分别请教了郑州市果树研究所的果树种植专家杨巧云老师和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的大宗蔬菜专家高冠英老师。 果树方面,杨老师介绍,现阶段果树基本处在盛花末期和发芽阶段,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1、保证坐果,提高坐果率。果树坐果后,要加强土壤水肥管理,以满足果实生长需要。目前在开的桃花、梨花,花期需要喷些硼肥,以提高坐果率。不同树种水肥管理时间不一,但基本都是果实坐果后先施肥再浇水。果实膨大期需要水肥量比较大,同时也需适量补充化肥:按照一亩地50斤复合肥加10斤尿素的比例进行配比,先施肥再浇水,以保证所施肥料能被彻底吸收。 2、预防病虫害。盛花末期是采取措施预防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如:梨木虱,桃小食心虫,虫害一旦钻到果实里边,就会导致落果。预防需打杀虫剂和杀菌剂,以杀虫剂为主(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甲维盐)。值得一提的是,葡萄需在刚发芽时防治绿盲蝽:夏黑等早熟品种4月3号到5号左右防治,晚熟品种比如阳光玫瑰等4月7号左右防治,用高效氯氰菊酯即可。桃树则重点防治蚜虫,可用吡虫啉。 3、疏花疏果。如坐果太多,需要做好疏果,保障树体合理的负载,提高品质。这也是最近要做的重点工作。 蔬菜方面,高老师介绍:春季生产重点是土壤管理、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结合我省春季气候特点,需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整地耕种。一般在惊蛰以后3月上旬,犁地、整地、施肥,耕种深度需根据根系的深浅, 深根系的25-30厘米,浅根系的20厘米左右。 2、育苗定植。半耐寒性蔬菜(如:包菜、花菜等)一般在3月20日到月底开始定植;喜温性蔬菜(如:豆角、辣椒等)怕霜,定植时间要比半耐寒性蔬菜晚些,一般在4月前后定植。 3、田间管理。温度相对低时,要浇好、浇透定植水。耕作时强调起垄栽培,有利于提高地温。中后期蔬菜生长旺盛,肥水需求量加大,应及时追肥浇水。需要注意的是,浇水最好在晴天上午进行,以便中午放风时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4、病虫害防治。春季前期病虫害相对少,但中后期需加强病虫害防治,危害大棚蔬菜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叶霉病、灰霉病、病毒病等。在防治上应采用广谱性杀菌剂,做到以防为主。发病初期可视病害发生情况选择专用杀菌剂及时防治。 典型案例 巧防梨木虱 焦作沁阳市崇义镇的冀先生种有5亩梨树,反映梨树叶子上有流水现象,咨询是怎么回事,工作人员为他转接了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的果树栽培技术专家王东升老师。   经进一步沟通后,王老师很肯定的判断冀先生家梨树上的流水现象是因为生了虫害——梨木虱导致的: 受精的梨木虱雌性成虫在杂草、落叶或土缝中越冬,来年3月上花芽露绿期是越冬成虫出蛰的盛期,当4月初梨树花芽膨大时,会大量产卵于短果枝叶或芽腋间,卵期20天左右。 第一代若虫集中出现在4月中下旬落花80%左右,此时也是全年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约一个月后羽化为成虫。如7-8月份遇干旱,为害会更加严重。 梨木虱的若虫是主要的危害,其有群集性,主要吸食汁液并分泌粘液,遇雨后产生黑霉,叶片干枯易早落,并引起果实霉病。如果前期梨木虱控制的好,这一年的梨木虱为害基本上就被控制住了,以后在防治梨小食心虫、红蜘蛛等害虫的同时兼治即可。如果控制的不好,梨木虱各种虫态都有,世代重叠,叶片的粘液较多,给防治造成困难,必须做为重点进行防治。 预防该病害发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树体萌芽前打一遍石硫合剂。 2、花落80%以后打一遍聚酯类药物(如:阿维菌素)。以上两次用药非常关键,打过后虫子可以灭70-80%。3、过20天后再打一遍阿维菌素。 如果园发病严重,可采取以下措施: 1、喷打螺虫乙酯,效果比阿维菌素更明显; 2、秋季中秋节前后,将发病树体的枝干绑上碎布或废纸箱,以诱捕越冬成虫取暖,到元旦或天最冷时,将其揭下来烧毁,可大大减少越冬虫口数量,方便来年管理。 3、冬季虫体是灰褐色且颜色深,长三毫米左右,较好辨别,也可人工捕捉一部分。

    [更多详情]
  • 01 2019-03

    12316三农热线工作简报总第93期

    本月综述 截至2019年2月底,我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总呼叫次数已达到1177万次,专家支撑次数达到613万次,日均呼叫次数在2826人次以上。2月份,技术宝典(种、养殖技术咨询)占比达25.4%,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共占比7.3%,共计占总咨询量的32.7%。 技术方面,本月省内广大农户咨询的问题主要以各类作物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主。其中,咨询小麦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共计6315个,占咨询种植技术类电话的33.7%;咨询各类蔬菜种植及管理技术的共计5284个,占比为28.2%;此外,咨询各类果树管理技术的共计4666个,占比为24.9%。 养殖类热线中,咨询各类畜禽疫病防治热线共计1253个,占养殖类热线的35.5%;咨询养殖技术的热线共计1140个,占比为32.3%。 本期热点 因地制宜,精准春管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目前正值麦田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每年这个时期,小麦各类病虫害防治和高效增产管理办法等都是老百姓关注和咨询的焦点问题。各地反映的问题虽不尽相同,整体来说也都是小麦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受气候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些老地块发生当地从未有过的病虫害类型的新问题。洛阳新安县的陈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陈先生反映当地种植的小麦今年普遍出现干枯死亡的情况,往年没有遇到过,咨询是怎么回事。工作人员立即为他联系了新安县农业局的农技推广专家赵健飞老师。考虑陈先生反映问题不是个例,赵老师第二天一早专程到铁门镇董沟村,实地查看陈先生所说的地块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经深入查看,赵老师最终判断,出现干枯死亡的小麦是春季低温冻害——主要是正月初五、初六两天温度过低造成的。发生冻害的主要为弱春性品种或半冬性品种中,对春季倒春寒敏感,抗倒春寒能力弱的品种。赵老师介绍,当地的倒春寒一般在3月份,主要表现为干尖,从没有出现过干枯死亡的情况。而今年因为倒春寒引起的小麦干枯死亡,可以说是新安县乃至整个洛阳地区历年来的第一次。 赵老师建议:已经出现症状的小麦,抓紧时间每亩追施15斤尿素并进行中耕看是否能恢复;根系没有死亡的,麦苗会在温度升高后慢慢缓过来,但是会影响产量;半个月后还没有恢复过来且面积比较大的,建议改种春玉米或者红薯。 赵老师提醒,要预防冻害发生需提前做好以下几点: 1、选种抗冻品种。下茬播种小麦时尽量采用半冬性品种中抗倒春寒能力强的。 2、培育壮苗,中耕除草,加强冬季麦田管理。 3、低温时使用防冻剂。浇水也可以防冻,但受环境条件影响,新安县旱地较多,可在不下雨、不下雪,土壤温度低时,提前喷施防冻剂(如:碧护、芸苔素内酯),用以保护叶片,免受冻害。 病虫草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每年根据气候环境条件,做好精细春管对后期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省植保站已于近日印发《河南省2019年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指导我省各地开展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控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据农业农村部的通报和专家分析,预测今年我省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程度总体将重于上年,特别是小麦赤霉病存在偏重至大流行的风险,各地需重点做好监测预防,尽可能将病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典型案例 绵羊急性肠毒血症 周口市郸城县的段先生来电反映,几天前发现家中饲养的羊群中有一只羊有些走路不稳、没有精神。段先生当时没太在意,没想到这几天陆续有其他的羊只也出现这种情况。段先生来电直接要找宋献曾老师咨询。工作人员立即为他转接了原巩义市畜牧局的畜牧兽医专家宋献曾老师。 经过详细沟通,宋老师判断段先生家的病羊患的是——绵羊急性肠毒血症。一种发病群体为绵羊的传染病,属梭菌病的一种,系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病体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该病发病急、易死亡,染病多为年轻羊只,老羊发病较少。 患病羊只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腹痛肚胀、离群呆立或卧地 不起,同时伴有腹泻、全身打颤、磨牙、头和脖子抽搐后仰、口鼻流白沫,但是体温不高等症状。该病病程短促,往往来不及治疗。因此,发病羊只多通过灌石灰水进行控制:石灰乳浓度控制在15%左右,根据羊只大小适量灌服,连用3天。同时,未患病羊只也需灌服石灰水预防。 患病羊群预防大面积传播感染需做好以下几点: 1、隔离消毒。圈舍及粪便进行消毒并清理,每天至少消毒一次,两次更好。 2、免疫接种。待急性发病控制好后要做免疫注射,一年一次。一般在每年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注射三联苗或五联苗。连续免疫三年,不再发生可停止免疫。 3、放牧羊群管理注意细节。传染病的发生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传播途径,发现病羊要立即做到:不合群、不买卖、勤消毒、隔病羊,以防不经意间成为病害的传播源头,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更多详情]
  • 11 2019-02

    12316三农热线工作简报总第92期

    本月综述 截至2019年1月底,我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总呼叫次数已达到1168万次,专家支撑次数达到609万次,日均呼叫次数在3082人次以上。1月份,技术宝典(种、养殖技术咨询)占比达27.5%,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共占比7.7%,共计占总咨询量的35.2%。 技术方面,本月省内广大农户咨询的问题仍以各类作物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主。其中,咨询小麦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共计8343个,占咨询种植技术类电话的37.5%;咨询各类蔬菜种植及管理技术的共计6697个,占比为30.1%;此外,咨询各类果树管理技术的共计6586个,占比为29.6%。 养殖类热线中,咨询各类畜禽疫病防治热线共计1510个,占养殖类热线的37.9%;咨询养殖技术的热线共计1403个,占比为35.2%。 本期热点 甜瓜定植需注意 本月以来,省内咨询西甜瓜种植技术的农户较以往有所增加,多集中在定植和管理方面。就此,我们请教了安阳内黄县农业局的甜瓜种植专家杨广军老师。 杨老师介绍,甜瓜定植要求的环境温度较高,地温必须连续3天稳定在12度以上的晴天,以利于甜瓜缓苗。一般在阳历2月中旬定植,早春提前定植的甜瓜必须要提前扣棚升温。在定植前15 天,就应该搭建好棚架后将农膜及早覆盖。当10 厘米地温稳定在13~15℃时即可定植,最低不能低于12℃;否则地温上不来,会影响甜瓜的扎根,易引起根系发育不好,长势差甚至死苗。 定植时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整地。大棚甜瓜复种年数太高,定植前要进行土壤处理:整地前用敌磺钠每亩2公斤,稀释后喷洒地面,然后灌水。 2、合理施肥。甜瓜对氮磷钾大元素需求中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中微量元素中依次为钙、镁、硼、锌等。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进行。待植株坐果像鸡蛋大小一样时,冲施一次膨瓜肥:一定要使用水溶肥,利用率高且不会对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 3、耕作时撒施底肥(一亩200斤)并旋耕。旋耕后暂时闲置地块,待合适的季节进行定植。 4、病虫害防治。定植时用生物菌剂处理定植穴,可防治苗期根腐病害(如枯芽孢杆菌);浇定植水时,随水冲施淡紫拟青霉可防治根结线虫。 5、密度。大型瓜定植密度保持在1700棵,小型瓜保持2200棵左右。 6、严格控温。必须保证膜内温度33度以上,以促进早期缓苗快,扎根快。定植后覆盖薄膜,7天内不能放风,待缓苗继续生长后,视情况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 典型案例 低温环境如何育番茄苗 周口扶沟县大新镇的轩先生打算育番茄苗,当前温度较低,咨询该怎么办。工作人员为他转接了省农科院的大宗蔬菜专家高冠英老师。 高老师介绍,番茄育苗温度最好在12度以上,一般是早春在设施里边定植,需根据棚内设施情况,确定定植时间。单层薄膜阳历3月初才能定植,每加一层薄膜定植期可提前10天(二膜或三膜)。番茄苗龄期一般在60-100天,育苗的设施情况决定苗龄期长短。温室育苗有加温系统苗龄期60天即可;没有系统加温设施,植株会生长缓慢,需要早育苗,苗龄期需100天。   高老师提醒:育苗管理过程中,温度不能长时间低于12度,否则畸形果概率会很高。环境温度低时,需进行: 1、保温。不好天气,注意增加覆盖物,在育苗的拱棚上边增加毡棉。 2、增温。日光灯灯光可转换成热能,可扯灯泡进行临时加温。 3、透光。及时清理,保证育苗的棚膜透光要好。 4、10天左右喷施一次保护性的药物(如:百菌清、多菌灵),同时可添加一些营养的叶面肥。 5、立春后控温。2月上旬棚内温度增高容易旺长,要注意控制好温度。 6、控旺。植株出现旺长,大量营养用在生长时,会造成花芽分化缓慢,营养不足,分化质量下降,导致花芽分化数量少,结果小,出现畸形果,因此,一定做好控旺工作。可喷打高浓度营养肥料磷酸二氢钾,较传统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助壮素(抑制生长的)效果要好。 媒体合作 河南科技报2019年2月份计划出版8期,每周二、周五各一期,预计相关热点内容有:

    [更多详情]
  • 03 2019-01

    12316三农热线工作简报总第91期

    本月综述 截至2018年12月底,我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总呼叫次数已达到1158万次,专家支撑次数达到604万次,日均呼叫次数在3201人次以上。12月份,技术宝典(种、养殖技术咨询)占比达27.4%,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共占比7.7%,共计占总咨询量的35.1%。 技术方面,本月省内广大农户咨询的问题仍以各类作物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主。其中,咨询小麦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共计8487个,占咨询种植技术类电话的38.2%;咨询各类蔬菜种植及管理技术的共计6532个,占比为29.4%;此外,咨询各类果树管理技术的共计6021个,占比为27.1%。 养殖类热线中,咨询各类畜禽疫病防治热线共计1570个,占养殖类热线的38.2%;咨询养殖技术的热线共计1517个,占比为36.9%。 本期热点 冬前小麦控旺正当时 本月以来,省内不少农户来电反映小麦出现旺长,开封杞县甚至有农户反映当地小麦普遍旺长,下雪后出现倒伏的情况。就此,我们请教了周口淮阳县农业局的粮食作物专家吴天明老师。 吴老师介绍,冬前旺长的小麦主要表现为:麦苗生长细嫩、茎数偏多、冬前叶面积系数过大、幼穗提前分化,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冬前拔节。旺长会过多消耗土壤养分,降低抗寒能力,对后期生长发育造成危害。 小麦旺长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播种太早。今年麦播时,有些地块底墒可以,但口墒较差,有些农民为了抢墒播种,造成冬前积温过高,形成冬前旺苗。 2、播量太大。造成冬前群体过大,形成旺苗。 3、水肥过多造成真旺苗。尤其是氮肥用量过多。 4、品种选用不当。一些春性及弱冬性品种播种过早,会导致冬前旺长,且这类旺苗冬季最易受冻。 旺长危害不容忽视: 1、抗寒能力差,易受冻害。麦苗徒长后,由于生长细弱造成抗冻能力低;一旦遇到-10℃、持续5小时左右的低温就会发生冻害。 2、脱肥早衰。前期旺长肥料吸收完,后期容易脱肥;冬前旺长小麦地下根系生长较弱,灌浆后期吸水功能衰减速度快,抗干热风能力明显下降,容易出现早衰。 3、冬前旺长小麦因群体大,内部光照不足,会造成秆壁薄,弹性差,抗风灾能力差,后期极易发生倒伏。 4、冬前旺长小麦密度大,通光透风条件差,导致中、下部湿度高,春季纹枯病、白粉病等常发性病虫害发生较重。 我省冬前小麦控旺的最佳时间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主要有以下措施: 1、镇压。这是小麦控旺的有效措施,但在阴雨、低温、地湿、小麦上冻时不要镇压。可用镇压器进行镇压,也可人工镇压。 2、深耕。适用于水肥多造成的真旺苗,需深耕7-10公分,断根控旺。 3、化控。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喷施控旺药物,如:15%的多效唑(加两桶水)或30%壮丰安。 4、浇越冬水。有条件的可在越冬前浇越冬水,以稳定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帮助小麦安全越冬,且可塌实土壤。 典型案例 核桃树修剪防伤流 驻马店新蔡县龙口镇的朱先生种有五亩的核桃树,发现植株修剪的地方有伤流现象,咨询该怎么办,工作人员为他联系了三门峡渑池县天禾苗木的核桃树种植专家马青林老师。 核桃树在落叶后到第二年开花前的一段时期内,当植株受到修剪、剐蹭、折裂等外伤时,伤口处会流出一定数量的透明液体——伤流液,即为伤流。由于核桃树导管大,根压强,伤流量较其他果树严重。其伤流液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糖、氮素、矿质元素和多种氨基酸,以及少量的酚类物质和微量的核桃醌。一般从11月初开始少量发生,随着浇冻水,到11月中下旬伤流量剧增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少,从12月底到第二年3月中旬伤流减少发生。3月下旬又开始逐渐增多,3月底到4月达到第二次高峰。后期随着果实萌芽生长,伤流会逐渐减少。 伤流过多,会造成养分流失,引起树势衰弱,甚至枝条枯死,因此,日常管理除了要注意保护树体不受外伤,做好修剪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马老师介绍,核桃树一年最多修剪两次,必须是叶子长出来后或没有落叶之前,一般在6月份和9月份修剪为宜: 1、6月份果树开始结果,果实处于膨大期,需要修剪没有坐果的枝条、明条、地下枝、竞争枝和徒长枝等,否则会消耗养分,影响果实品质。修剪后要及时喷打杀虫、杀菌药和叶面肥,以保持树势。 2、9月中旬收获核桃,在果实收获后、树叶未落之前修剪最好。主要修剪干枯枝、病害枝、老弱枝并掐头,以控制树势。修剪完后要彻底清园,将剪掉的枝条清出果园,同时适量喷打杀菌药和杀虫药,预防病虫害;并进行施肥(农家肥:鸡粪)、耕地,以保障来年生产所需养分。 媒体合作 河南科技报2019年1月份计划出版9期,每周二、周五各一期,预计相关热点内容有:

    [更多详情]
  • 04 2018-12

    12316三农热线工作简报总第90期

    本月综述 截至2018年11月底,我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总呼叫次数已达到1149万次,专家支撑次数达到599万次,当月日均呼叫次数在3158人次以上。11月份,技术宝典(种、养殖技术咨询)占比达27.7%,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共占比8.0%,共计占总咨询量的35.7%。 技术方面,本月省内广大农户咨询的问题依然集中在各类作物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上。其中,咨询小麦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共计8493个,占咨询种植技术类电话的37.1%;咨询各类蔬菜种植及管理技术的共计6616个,占比为28.9%;此外,咨询各类果树管理技术的共计5861个,占比为25.6%。 养殖类热线中,咨询各类畜禽疫病防治热线共计1591个,占养殖类热线的37.9%;咨询养殖技术的热线共计1个,占比为36.2%。 本期热点 麦田冬前管理要点 进入11月以后,省内各地咨询麦田能否打除草剂的农户不断增多,如何补苗、控旺、防治病虫害也是农户关心的焦点问题。带着一系列小麦冬前田间管理问题,我们请教了河南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毛凤梧老师。 毛老师介绍,麦田除草有两个关键时期:冬前和春季。但由于冬前杂草出土量在90%以上,年后杂草出土量不足10%,且被麦苗覆盖长势弱,对小麦生长不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冬前化学除草是有效控制麦田杂草的最好方式。 一般来说,每年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平均气温在十度左右时,是麦田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冬前化学除草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 1、杂草苗龄小,耐药性差,因而用药量小,成本较少;麦苗没有覆盖地面,药物容易喷洒在杂草上。 2、环境气温较高,除草剂药物易发挥作用,效果明显。 3、此时喷药和下茬作物间隔时间长,可避免对下茬作物造成药害。 需要注意的是: 1、冬前主要防治禾本科杂草,小麦生长4-5个叶,杂草为2叶。春季则主要防治阔叶杂草,时间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宜早不宜晚,否则防治困难加大且易引起小麦药害。 2、单子叶杂草(如:野燕麦)可用炔草酸、禾草灵等;节节麦可用甲基二磺隆等。双子叶杂草可用苯磺隆等。不管哪种药物,都要严格按照说明安全使用,不能过量。 3、施药选在晴天中午10点以后,下午4点之前。有条件的话最好机械喷药,省工省时,效果较好。 冬前综合管理方面,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定的《河南省  2018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中指出,小麦冬前管理要因苗制宜,分类管理: 1、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出现缺苗断垄的地方,要及早用同一品种的种子开沟补种。 2、整地粗放、坷垃较多、悬空不实的麦田,要及时浇好分蘖水,踏实土壤,保苗正常生长;没有水浇条件的麦田,应做好冬前镇压和中耕划锄保墒。 3、缺肥麦田可趁雨雪天气适量追肥;底肥充足、生长正常、土壤墒情适宜的壮苗麦田,冬前一般不再追肥浇水,只进行中耕划锄,保苗稳健生长。 4、播种偏早、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要及时进行深中耕断根或镇压,也可用化控剂抑制其生长,控旺转壮;晚播麦田,冬前一般不宜追肥浇水,可浅锄松土,增温保墒,促苗早发快长。 典型案例 柿子树上的“小叶”和“圆斑” 新乡原阳靳堂乡娄凤鸣庄村的娄先生种有二百来棵的柿子树,有十二、三年树龄的老树,也有四五年树龄的,其中一部分发生小叶病和圆斑病。虽然今年柿子已经收获,为保障下一年的产量,娄先生想咨询来年该怎么防治,工作人员为他联系了长垣县农业局总农艺师张奇普。 张老师介绍,小叶病是果树常见病害,表现为植株矮小,叶子小又薄,枝芽生长发育慢,严重时还会导致枝叶枯死,果树不能正常开花,或者出现小果实和畸形果实,缺锌和果树修剪不当都会诱发该病发生。 一般来说,不施或少施有机肥会导致缺锌诱发的小叶病。预防病害的发生,在日常管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早春出叶前或秋后落叶后在根系附近施用腐熟的有机肥,通过土壤补充锌元素。 2、减少结果量以恢复和增强树势。 3、天气干旱时随时浇水,阴雨连绵或大雨暴雨天气要注意排水。如有发病,可叶面喷洒0.2-0.3%的硫酸锌水溶液进行补充。 修剪不当造成的小叶病,要注意减少去枝,根据果树生长情况合理修剪,保证通风透光;枝条长、中、短枝搭配合理;冬季修剪尽量避开冻害。 圆斑病由一种叫柿叶球口菌的病原真菌传染引起,主要危害叶片和柿蒂,具有传染性。发病初期叶片上会有中心黄褐色的圆形小斑点,随着病菌危害加深,病斑颜色会逐渐变红。发病严重时,病叶一般在5至7天内就会变红脱落,叶片大量脱落会导致果实缺乏足够的营养,形成大量的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经济收入。 病菌一般在发病病叶上越冬,到下年春天四、五月形成病菌孢子,通过风或雨传播,潮湿环境更容易传播。预防该病害发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秋后彻底清扫果园枯枝落叶和病虫枝,移出园外集中烧毁并深埋(1米以下),以消灭越冬病原菌,减少传播源。 2、加强土肥水管理,增施腐熟有机肥,控制浇水,干旱适量给水,保持树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分两次叶面喷洒1:2:500比例的波尔多液(硫酸铜、石灰和水),以保护叶片,预防病菌传染。 4、一旦发病,可用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等,以600到800倍比例的溶液全树叶面喷洒,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媒体合作 河南科技报2018年12月份计划出版8期,每周二、周五各一期,预计相关热点内容有:

    [更多详情]
  • 02 2018-11

    12316三农热线工作简报总第89期

    本月综述 截至2018年10月底,我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总呼叫次数已达到1139万次,专家支撑次数达到594万次,日均呼叫次数在3308人次以上。10月份,技术宝典(种、养殖技术咨询)占比达28.9%,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共占比8.0%,共计占总咨询量的36.9%。 技术方面,本月省内广大农户咨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各类作物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上。其中,咨询小麦播种及施肥相关技术的共计9106个,占咨询种植技术类电话的37.6%;咨询各类蔬菜种植及管理技术的共计7144个,占比为29.5%;此外,咨询各类果树管理技术的共计6369个,占比为26.3%。 养殖类热线中,咨询各类畜禽疫病防治热线共计1663个,占养殖类热线的37.2%;咨询养殖技术的热线共计1596个,占比为35.7%。 本期热点 精细麦播,夯实基础 9月底至10月初以来,省内各地陆续有不少农户来电咨询小麦播种技术,主要集中在小麦最佳播期、优质选种、包衣拌种、整地施肥等方面。就此,我们请教了周口淮阳县农业局的粮食作物专家吴天明老师。 吴老师表示,品种依据我省各麦区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的即可。 北部麦区:包括豫北的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济源等黄河以北及洛阳、三门峡水浇地,最好选择半冬性高产、优质品种,晚茬种植弱春性品种。 中南部麦区:包括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平顶山及南阳中北部水浇地,最好选择半冬性熟期较早的高产品种,晚茬种植弱春性品种。 东部麦区:包括商丘、周口、开封等市,以半冬性品种为主,晚茬种植弱春性品种。 南部麦区:包括信阳全部与南阳南部,品种选择要以耐湿、耐渍、抗赤霉病及熟期较早的品种为主。 旱作麦区:包括豫西南旱地、中西部旱地和北部旱地,适宜种植耐旱性好、抗锈病及抗黄矮病的品种。 小麦播种时间与气温和品种特性关系密切。综合来说,我省各麦区的适宜播期为:豫北豫西麦区半冬性品种10月5~15日播种,弱春性品种10月13日~20日播种;强筋型品种10月15日~22日播种;豫中、豫东麦区半冬性品种为10月10日~20日播种;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日~25日播种;豫南麦区半冬性品种为10月15日~25日播种,弱春性品种为10月20日~30日播种;弱筋型品种10月24日~31日播种。 播种是小麦生产的基础,想要优质、高产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及时整地,秸秆还田的要粉碎切细、深耕掩埋、耙耱压实,旋耕田块一定要耙实,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一次。注意增施腐熟有机粗肥,并加入适量生防菌。根据土壤肥力检测结果进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 2、足墒适量播种,避免播种过深和播量过大。确保一播全苗,播深以3~5厘米为宜,并选用适宜镇压器普遍进行播后镇压。高水肥每亩播种15~20斤,中水肥每亩控制在20~25斤,晚播麦田每亩可播种30斤;如果播期早,水肥足,墒情好,种子质量好可少播一点;如果墒情差,整地质量差,种子发芽率低,播种又晚则需多播种些。 3、拌种包衣、合理轮作。播种期和冬前是预防和控制小麦多种病虫草害的有利时机,拌种和包衣则是麦播期病虫防控的重中之重,有针对性的选用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可有效预防相应病害的发生及扩散。在全蚀病、孢囊线虫病、黄花叶病、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区,也可轮作水稻、油菜等非寄主作物,减轻病害发生。 典型案例 白菜上的病斑 开封县的高先生种了12亩白菜,来电反映发现白菜上边有斑点,咨询是怎么回事。工作人员为他联系了河南省农科院的大宗蔬菜种植专家高冠英老师。 高老师介绍,很多病害,如:炭疽病、褐斑病、霜霉病或铵中毒等,都会表现为白菜上有斑点,需要进一步区分是什么病引起的。 铵中毒:主要表现为叶片和叶柄表面有粗糙的小黑点和不明显的凸起。原因是氮肥施的太多,氮在植物体内转成铵,产生铵离子中毒。         霜霉病:低等真菌病害。低温冷凉环境下易发生病害,现阶段正是高发期,主要发生在外叶上边,呈水渍状斑块。化学防治用药有霜霉威,银法利,烯酰吗啉等。 炭疽病: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炭疽病和褐斑病都是高等真菌病害,严重时发病部位会出现条形褐色病斑,略微凹陷。化学防治药物有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 炭疽病病原体附着在植株的残体上,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再种的话,病原体会再次出现,通过风、雨等媒介在田间传播。预防该病发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1、土壤清园。把地面的病残体、落叶等清干净,种子用药物消毒。 2、高垄栽培。起垄栽培比平畦栽培发病要轻。 3、选择抗病品种。栽培密度不要太密,浇水不要大水漫灌,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4、发现病害及时喷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白菜、花菜、包菜等蔬菜,发病都在外叶上发病,如果外叶轻度发病,反而有利于外叶的营养往内叶上流转,不影响产量和品质,所以外叶轻度发病不用打药。 媒体合作 河南科技报2018年11月份计划出版9期,每周二、周五各一期,预计相关热点内容有:双影

    [更多详情]
  • 11 2018-10

    12316三农热线工作简报总第88期

    本月综述 截至2018年9月底,我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总呼叫次数已达到1129万次,专家支撑次数达到588万次,日均呼叫次数在3299人次以上。9月份,技术宝典(种、养殖技术咨询)占比达29.6%,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共占比8.4%,共计占总咨询量的38%。 技术方面,本月省内广大农户咨询的问题仍集中在各类作物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上。其中,咨询大豆、花生、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共计9202个,占咨询种植技术类电话的36.7%;咨询西甜瓜及各类蔬菜种植及管理技术的共计7748个,占比为30.9%;此外,咨询各类果树管理技术的共计7171个,占比为28.6%。 养殖类热线中,咨询各类畜禽疫病防治热线共计1951个,占养殖类热线的37.6%;咨询养殖技术的热线共计1910个,占比为36.8%。 本期热点 没有豆粒的大豆 临近秋粮收获的季节,近期却不断有省内各地农户来电反映玉米籽粒很少,大豆有荚无籽的情况,且都怀疑是种子的问题,要投诉索赔。玉米不结籽粒的原因多为夏季授粉期遇高温引起的,大豆有荚却无籽是咋回事呢?难道真的是种子有问题吗?就此,我们请教了省农科院的大豆育种栽培专家李海潮老师。 李老师介绍,今年全省范围内不结豆荚的面积很大,“症青”是出现结荚不鼓粒或瘪荚皱粒、籽粒过小、导致产量下降、商品性差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大豆生长后期营养生长旺盛,叶片变厚,叶色浓绿,茎杆坚硬,长期保持青枝绿叶;并不断抽发新枝或次生分枝,花期长,结荚稀疏。蔓延会导致整株甚至整块地被传染,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该病近年来发生危害较重,也是导致落花、落荚和瘪粒、空荚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导致症青情况出现的原因则是刺吸式害虫吸食豆荚使大豆种子停止发育,进而破坏源库关系,导致茎叶持绿,点蜂缘蝽就是引发此症的“元凶”! 点蜂缘蝽寄生于大豆、蚕豆、豇豆、豌豆、丝瓜、白菜等蔬菜及稻、麦、棉等作物上。成虫和若虫刺吸汁液,在豆类蔬菜开始结实时,往往群集为害,致使蕾、花凋落,果荚不实或形成瘪粒;严重时全株枯死,颗粒无收。 预防该虫害发生有以下几点: 1、清除田园周围的杂草、枯枝落叶,压低越冬虫源基数。其次,及时铲除田边早花早实的野生植物,避免其作为早春过度寄主,减少部分虫源。 2、该虫捕食性天敌有球腹蛛、长螳螂和蜻蜓,以及寄生性天敌黑卵蜂等,可有效控制点蜂缘蝽发生危害。 3、在大豆植株现蕾、开花和初荚期,使用吡虫啉、啶虫脒、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飞虱和豆秆黑潜蝇等虫害也会对大豆生长产生危害,需要同时预防。 此外,也不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大豆空荚: 1、品种原因。高产品种但不适合当地种植,比如:晚熟的品种再加上晚种,在收获的季节因为没有熟就会有很多空荚。 2、播种时间。不同品种种植的时间也不同,要在最佳播种时间播种,再加上精细的后期管理,才会减少大豆空荚情况的出现。 3、肥水不当。过度施用某种肥料,缺少微量元素,天气干旱时浇水不及时,雨季不注意排水、根系长期在水中浸泡等都会导致出现空荚。因此,一定要根据大豆的生长发育情况来浇水施肥。 4、重茬。大豆是不能连续种植的,连年在同一地块种植,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减少,养分不足就会出现空荚。 5、 天气。温度在持续高达38度时,就会停止开花授粉,开花授粉受到影响,就会造成大豆空荚。高温多雨、高温少雨及底温多雨时,大豆都会受到影响不能正常生长。 典型案例 烟草野火病 许昌建安区桂村乡的潘先生种有300亩的烟叶,近期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叶片上有红色的小斑点,咨询该怎么办,工作人员为他联系了平顶山烟叶种植专家王校辉老师。 通过潘先生发来的图片,王老师确定是野火病。野火病是烤烟生产中主要的细菌性病害,全国各烟区都有发生。该病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在短时期内大范围爆发流行,危害严重。苗床期也会发生,大田期第一次发病高峰在团棵旺长期,以底脚叶发病较为严重,遇到暴雨暴晴的天气极易爆发流行,造成严重的损失,对烟叶的品质和产量都有影响,重在预防,一旦发病很难控制。 防治野火病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控制初侵染源:及时烧毁病残株;轮作2—3年并进行深翻地,将病残体翻入土中15cm以下;进行种子和床土消毒。 2、精细管理。合理配施氮磷钾混合肥,叶面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杜绝施用带有病残体的农家肥和粪水;烟田要深耕细耙高取垄,垄高 30厘米以上,有利于排水防涝;实行轮作,中耕除草;发病初期要摘除病叶、脚叶并集中处理,不能扔在田边或水沟里,以免传播流行。 3、药物防治:可用目前生产上最常用的药剂农用链霉素,防治效果较好。此外,波尔多精(6o%可湿性粉剂)、青霉素钾、四环素、硫酸链霉素等也良好的防效。    媒体合作 河南科技报2018年10月份计划出版9期,每周二、周五各一期,预计相关热点内容有:

    [更多详情]
  • 03 2018-09

    12316三农热线工作简报总第87期

    本月综述     截至2018年8月底,我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总呼叫次数已达到1119万次,专家支撑次数达到582万次,日均呼叫次数在3403人次以上。8月份,技术宝典(种、养殖技术咨询)占比达29.9%,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共占比8.5%,共计占总咨询量的38.4%。 技术方面,本月省内广大农户咨询的问题仍集中在各类作物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上。其中,咨询玉米、花生、大豆种植及管理技术的共计9501个,占咨询种植技术类电话的36.2%;咨询西甜瓜及各类蔬菜种植及管理技术的共计8241个,占比为31.4%;此外,咨询各类果树管理技术的共计8030个,占比为30.6%。 养殖类热线中,咨询各类畜禽疫病防治热线共计2023个,占养殖类热线的37.9%;咨询养殖技术的热线共计1949个,占比为36.5%。 本期热点 “温比亚”过后 据气象部门预报,“温比亚”将于8月17日夜到达我省,可能造成农作物倒伏、农田积水等,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对此,省农业厅高度重视,提早部署,立即印发《关于做好今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防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做好技术防范和指导工作。 8月17日夜间至19日上午,我省自西南向东北先后出现强降雨过程。由于降水时间长、雨量大,商丘、驻马店、周口、平顶山、信阳、开封、漯河、安阳、濮阳、许昌等10个省辖市的38个县(市、区),以及省直管永城市、固始县、滑县、长垣、汝州市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台风引发我省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已导致340.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01.9千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面对严重灾情,省农业厅立即派出省级防汛抗灾指导组,深入实地调查核实灾情,指导做好灾后生产,减少灾害损失。 此时,热线平台也接到不少农户来电咨询受灾作物该如何补救,就此,我们请教了热线专家团的相关作物专家: 秋粮作物方面,周口淮阳县农业局粮食作物专家吴天明表示,今年的高温、大风及强降雨天气着实对玉米生长产生很大不利影响。强降水和洪涝过后,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补救: 1、尽快排出积水,降低田间湿度。 2、由于土壤肥力被雨水带走,要及时进行追肥以促使植株恢复生长。可选用尿素0.5%和磷酸二氢钾0.2%,在雨后放晴天进行叶面喷洒追肥,需连续喷洒2次,中间间隔7天。 3、倒伏较轻的玉米,可待其自然恢复;倒伏严重的应及时人工扶直,并根部培土以防再次倒伏;茎折断的玉米要尽快清除出田间,以免其腐烂影响其他正常植株生长。 4、水淹造成大面积绝收的地块,可及时改种短季蔬菜,以减少损失。 蔬菜方面,河南省农科院大宗蔬菜专家高冠英表示,台风过后的菜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紧疏通排水沟渠,必要时可用抽水机将雨水抽走;湿度降低后,及时进行中耕划锄,增加土壤通透性。 2、视根苗损坏,及时进行重种或者补种;冲施促进根系活性的植物刺激素,促进根系恢复生长;根施或喷施用药及时预防病害。 3、腐烂病株及时清除出棚室并烧毁,病穴撒入石灰消毒。 4、雨后出现暴晴天气注意遮阴避免脱水性萎蔫,一旦出现,可喷水补充水分。 5、基本成熟的果实要抓紧采摘,刚摘的果实可以进行表面杀菌剂处理,以防果实溃烂。 果树方面,郑州市果树研究所果树专家杨巧云老师表示灾害过后,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排水,清除淤泥并清理果园,清除地面落叶、落果并挖坑深埋以减少病源。 2、疏松土壤,适当补肥。强降雨过后要散发土壤中过多的水分,改善土壤通透性,恢复根系的生理活动;可视情况适当补肥,帮助恢复树势。 3、及时喷药预防病虫害。很多病害都是通过雨水传播的,最好每隔10-15天喷一次杀菌剂和杀虫剂,连喷2-3次,以预防病菌侵入。 4、及时疏除受伤严重的残次果,以节省养分,尽快恢复树势;晚熟果树套袋被打破的要及时补套,以防雨后暴晴天气发生日灼,并保证果实品质,减少损失。 典型案例 隐形的“杀手” 平顶山市金城区的胡先生反映种植的海棠树,发现树体上有树沫,但找不到其他异常,咨询是怎么回事,工作人员为他联系了当地的绿化苗木专家淡竹林老师。 经过沟通,淡老师判断胡先生家的海棠树应该是有了虫害--天牛。雌虫在产卵前先用上颚咬破树皮形成刻槽,然后在每个刻槽产一枚卵(也有多枚)。当卵孵化出幼虫后,初龄幼虫即蛀入树干,最初在树皮下取食,待龄期增大后,即钻入木质部为害。幼虫在树干内活动,蛀食隧道的形状和长短随种类而异,在一定距离内向树皮上开口作为通气孔,向外推出排泄物和木屑。 专家介绍,夏季是天牛产卵、成虫取食的高峰。天牛虽小,但是其造成的损失却是巨大的:天牛幼虫在树体内蛀食树干和树枝,生存时间最长可达到8个月以上,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使树势衰弱,导致病菌侵入,也易被风折断。受害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主要的防治方法有: 1、保持林内卫生。及时清除衰弱木、风倒木等。 2、饵木诱杀。用天牛喜食的树种作为饵木吸引成虫产卵,待幼虫孵化后尚未蛀入木质部前进行剥皮处理。 3、人工捕杀。根据成虫产卵时所咬的伤痕或刻槽,用小刀或锤子将卵刺死或砸死,用铁丝钩出幼虫,捕捉成虫等。 4、生物防治。利用花绒寄甲、川硬皮肿腿蜂、啄木鸟等天牛的天敌进行防治。 5、化学防治。成虫防治:可天牛成虫羽化始盛期前于树干或大侧枝上喷洒绿色威雷200-300倍液;也可使用菊酯类、毒死蜱、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5-7天喷园1次,喷施部位主要以枝干部为主,每次喷透,使药液沿树干流到根部;或者用上述药剂涂干。卵和幼虫防治:在天牛产卵和幼虫孵化盛期(产卵高峰一般在6-7月),查找产卵刻槽和幼虫危害处(检查树表伤口、蛀孔),采用药剂涂抹、毒棉包扎、毒土粘黏三种方法进行防治。 需要注意的是,蛀道内幼虫防治非常困难:先找到新排粪的蛀虫孔(如有多个选最后1个孔),挖去粪屑,将药塞入或注入蛀道内(可选择樟脑丸、200倍敌敌畏、沾药剂的棉花等),后用湿粘土或湿黄泥将孔口封严,过7~10天检查效果,如有新粪便排出孔应补治。 媒体合作 河南科技报2018年9月份计划出版8期,每周二、周五各一期,预计相关热点内容有:

    [更多详情]
  • 10 2018-08

    12316三农热线工作简报总第86期

    本月综述 截至2018年7月底,我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总呼叫次数已达到1108万次,专家支撑次数达到577万次,日均呼叫次数在3367人次以上。7月份,技术宝典(种、养殖技术咨询)占比达29.8%,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共占比8.7%,共计占总咨询量的38.4%。 技术方面,本月省内广大农户咨询的问题集中在各类作物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上。其中,咨询玉米、花生、大豆种植及管理技术的共计8968个,占咨询种植技术类电话的35.8%;咨询西甜瓜及各类蔬菜种植及管理技术的共计7665个,占比为30.6%;此外,咨询各类果树管理技术的共计7315个,占比为29.2%。 养殖类热线中,咨询各类畜禽疫病防治热线共计1934个,占养殖类热线的38.5%;咨询养殖技术的热线共计1869个,占比为37.2%。 本期热点 玉米分叉要不要掰 本月以来,省内驻马店、漯河、许昌、商丘、周口、新乡等地很多农户反映种植的玉米从根部分叉,咨询会不会影响产量,用不用掰掉?就此,我们请教了周口淮阳县农业局的秋粮专家吴天明老师。 吴老师介绍,玉米植株的根部长出芽子或分叉在植物生理学上叫分蘖。玉米是禾本科作物,禾本科作物本身都有分蘖的能力,除了上部第5-8节不能分叉以外,下部的叶片处都可能会分叉,属于本身特性,不同的品种分叉能力不一样。造成玉米分叉的原因主要有: 1、品种特性。一般情况下,玉米顶端优势强的品种分叉多,顶端优势弱的品种分叉少;另外,受天气环境条件影响,同一品种不同年份分叉情况也会不一样。 2、种植密度。同一品种种植密度小时,容易发生分蘖现象;种植密度大时,不容易发生分蘖现象。 3、营养过剩。土壤肥力较高,幼苗在生长期过于旺盛会有利于玉米分叉。 4、苗期高温干旱。高温干旱的天气条件,会造成玉米主茎上部生长发育障碍,抑制顶端优势发挥,上部长的慢,下部就会发出1-3个叉,这也是今年分叉情况较多的主要原因。 5、病虫害。如苗期病虫害严重,如:粗缩病、蓟马、麦秆蝇、粘虫、玉米螟等,会影响主茎生长刺激产生分叉。 6、苗后除草剂药害。除草剂使用、时间和浓度不当时,药物会抑制顶端优势,造成玉米分叉。 要预防玉米分叉,需做好以下几点: 1、品种选择。选择分蘖性弱或不分蘖的品种。 2、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进行合理密植,防止密度太高或过度稀落导致分蘖发生。 3、人工除蘖。苗期和大喇叭口期产生的分蘖,只能结合中耕利用人工除去:拔除分蘖后进行中耕培土可有效抑制分蘖。 4、科学管理。日常管理时注意采取抗旱措施、科学配方施肥、安全施用除草剂,可有效防止分蘖现象发生,提高玉米产量。 那玉米分叉到底要不要掰掉呢?吴老师表示,玉米分出的叉能增加叶片面积,制造养分,但同时也会消耗土壤营养,要不要掰除需视情况而定: 1、因品种、密度、播期、肥力和气候因素引起的分叉,一般在主茎拔节后抽穗前逐渐萎缩,可以不掰除;用作青储饲料的玉米有分蘖不需要掰除。 2、因病虫害和药物因素刺激产生的分叉,以及其他原因形成的较大分叉,要及时掰除以保证主茎恢复正常生长,减少产量损失。 典型案例 果实上的黑斑 许昌鄢陵县马坊乡的晋先生反映当地有百十亩五年龄的桃树,每年都会出现果实上开始有黑色斑点,之后慢慢黑皮的情况,而且逐年严重。晋先生想咨询专家该怎么办,工作人员为他联系了郑州市果树研究所的专家杨巧云老师。 杨老师介绍,虫子啃食果实表面留下黑色伤疤(如:绿盲蝽)及果树病害防治后留下病斑等都会导致果实上有黑色斑点。虽不影响食用,但会影响外观和商品价值;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可以避免此情况的发生: 1、虫害。不管什么果树(特别是梨树、李子树和桃树),盛花末期都需要打一遍杀虫剂,提前防治虫害。常用的杀虫剂有: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甲维盐等;红蜘蛛属于螨类,需要用杀虫剂三氯杀螨醇、杀螨灵、螨死净等。 2、病害。坐果套袋前是预防病害的关键。目前果实套袋技术应用普遍,是一种隔离措施,不仅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还能保证果品质量。套袋之前通过全园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可将果实表面的病菌和虫卵彻底杀干净。杀虫剂和杀菌剂种类有很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如:戊唑醇、苯甲嘧菌酯、苯醚甲环唑、高效氯氰菊酯、甲维盐等;细菌性病害可用农用链霉素。 果实像小杏那么大,也就是疏果完成之后开始套袋工作。河南省一般在5月中  下旬开始,6月上旬以前套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打药半小时,待药干后可以套袋; 2、晴天最好在早上11点以前,下午3点以后套袋,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避免日灼;阴天可以全天进行套袋; 3、有些病是通过雨水或者露水传播的,因此,喷过药的果实要当天完成套袋以保障效果。 4、日常管理时要注意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树势,提高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媒体合作 河南科技报2018年8月份计划出版9期,每周二、周五各一期,预计相关热点内容有: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