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7 2019-02

    河南孟津:万亩荒山变身“金山银山”

    河南孟津县凤凰山田园综合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平乐镇,其以优美生态和地域文化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休闲农业和休闲旅游为目标,倾资打造凤凰山森林公园,把农业观光、生态休闲与多元旅游有机融合,是河南省第一家注册的田园综合体企业。 凤凰山是洛阳邙山的主峰,从2013年开始,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凤凰山田园综合体流转土地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探索在产业内容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模式升级,带动乡村发展,集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逐步形成了集农林业、旅游业、中医药业、健康养老业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目前,企业已发展生态林3000亩、经济林1500亩、花卉苗木500亩、药用牡丹1500亩等,让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金山银山”。 他们积极打造森林康养基地项目建设,依托森林公园资源优势,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预防疾病、调理身心、促进健康的优美自然环境。鼓励和引导各类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形成“人人创业、人人创新”,达到创业群体高度活跃。积极培育和创新农业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和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大农业品牌建设推广力度,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特色林果等为支撑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农村大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通过产业合作,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林、苗圃等,使田园综合体真正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推动新农村发展的重要载体。

    [更多详情]
  • 26 2019-02

    河南三门峡:建设精品樱桃园 帮助群众增收

    2月21日,义马市东区办事处河口社区的侯矿珍夫妇正在自家樱桃地里耕作。他们家共栽植樱桃2.8亩,由于果树处于挂果初期,预计今年收入超过2万元。目前,河口社区拥有省级示范社“清风山大樱桃合作社”,建设精品樱桃园300亩,已形成知名的豫西樱桃沟,每年可为群众创收100万元。

    [更多详情]
  • 26 2019-02

    光山早春时节茶苗俏销

    2月24日,光山县凉亭乡杨河村唐宋山合作社社员正在茶苗良种繁育基地出圃茶苗。该合作社立春以来共出售安吉白茶、黄金茶等茶苗500万株,满足了全县春季的茶苗需求,创收110多万元。合作社常年吸纳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并带动59个贫困户繁育茶苗,年户均增收8000多元,使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更多详情]
  • 26 2019-02

    睢县:青青芦笋 土里生金

    2月23日,豫东平原笼罩在一片薄雾里。在睢县潮庄镇大刘村的一处大棚里,村民李素英手握农具精耕细作。 “您这种的是啥?”记者好奇地问。 “芦笋,金贵着呢。”李素英笑着回答,手上却不停,“去年俺家种了5亩多,平均下来一亩收1万多元呢!” 收益真有这么高?看出记者有些不相信,“临时向导”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培星赶忙“证明”:芦笋是市场上的“细菜”,价格一直较高,一亩地三茬能收3000多斤,卖1万多元并不稀罕。 “去年价格最高的时候,卖1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呢!”他笑着说。 脱贫攻坚战打响伊始,摆在潮庄镇面前最迫切的难题就是产业发展。“咱这儿是传统农区,老百姓祖祖辈辈种小麦玉米,不从调整种植结构上想办法,就找不到出路。”镇党委书记罗诗勇说,镇党委一班人去山东曹县考察了一个星期,比较来比较去,最后选中了芦笋。 芦笋好在哪儿?罗诗勇道出玄机:一来,这几年芦笋行情稳定,省内种的很少,几乎没有滞销风险;二来管理不难,“田把式”们经过简单培训就能掌握;第三点最关键,种下去第二年就见效益,而且可连续收获15年,既能短期管增收,还能长期管致富。 “刚推广时也有困难,群众相信‘眼见为实’。”赵楼村党支部书记赵龙信说。为了把好事办好,潮庄镇“三管齐下”,一方面积极寻求县里支持,给“敢吃螃蟹”的群众提供免费种苗、试种补贴,另一方面发动干部党员带头种、做示范,还连续8次组织群众代表到山东曹县实地考察、学习。 潮庄人慢慢打消疑虑,开始试种芦笋,经过两年多的摸索提升大获成功,目前全镇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8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芦笋产业摘掉穷帽子、走上致富路。青青芦笋土里生金,让潮庄群众笑开颜,也让当地扶贫干部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虽然单靠种植已收益颇丰,但潮庄人并没有停下脚步。在该镇另外一些村子走访时,记者发现,芦笋茶、芦笋酒、芦笋饮料、芦笋面等衍生产品已经开发出来,“三产融合”初具雏形,大刘村、赵楼村都在考虑发展农业观光游,吸引城里人“回归自然”,体验芦笋生长、生产过程。 “以潮庄镇为中心,全县已发展2万多亩芦笋,形成了‘北笋南椒’的扶贫产业格局。”睢县县委书记吴海燕介绍,“下一步,我们将支持潮庄打造‘芦笋特色小镇’,在全县稳扎稳打扩规模、提效益,带动更多群众走上富裕路。”

    [更多详情]
  • 26 2019-02

    我国多地农村“厕所革命”初见成效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农村的厕所问题是牵动民生的大问题,长期以来,农村厕所脏乱差现象严重,不但成为返乡过年、农村旅游被吐槽最多的事,也成了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的难点。 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推动厕所建设和管理行动,也让许多农村彻底解决了“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的旧面貌。 在吉林省延吉市依兰镇兴农村,村民陈凤云高兴地向记者展示着家里今年新建的室内厕所。跟城里楼房的卫生间一样,厕所扣着吊棚,棚顶上镶有浴霸,四周墙上贴着瓷砖,白瓷便盆,一侧还有洗脸池。陈凤云说,“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的农村旱厕已成为老黄历,如今的厕所为他们老两口带来了很大便利。 陈凤云:我岁数大了,70岁了,这个最好了。以前都是自己去清掏,我老伴身体患病,有点失禁,远了,有时候就赶不及,现在屋里就有,一会就到了。 据延吉市住建局统建办副主任赵佳昕介绍,近几年,延吉市按统一标准为广大村民建造了室内厕所,并采取“分散式”三格式化粪池的处理方式,基本解决了原有农村旱厕带来的异味浓、蚊蝇多等问题。 赵佳昕:室内按照3平方的标准来设立,地面做防水,铺上地砖,墙面贴上墙砖,安上马桶和洗手池,所有上下水管道全部连接上,保证百姓能使用。在房屋外侧挖一个三米深的深基坑,外面安一个三格式玻璃钢一体式化粪池。外面以前是旱厕,容易孳生蚊蝇,孳生细菌。现在室内冲完之后直接进到罐里,粪便可以产生沼气,满了之后,市政府统一清掏,卫生、没有异味,也环保,省里补助每户4千元,不足的部分由市财政配套进行补助。 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视察过的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当地结合实际,采取分散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排污方式,对农村旱厕进行大面积改造。如今,在和龙市光东村,家家户户都有了洁净的卫生间。 据了解,近两年,吉林延边州累计投入改造资金两亿多元,共为两万八千多户农民改造了厕所。延边州住建局总工程师闫瑞鹏表示,今后,延边州将继续围绕满足“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能过冬、造价不高、维护方便、群众能接受”这五大条件,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改厕处理模式,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 闫瑞鹏:全力以赴往前推,争取十三五期间,改造完剩下的20万户。 “小厕所、大民生”,推进农村旱厕清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和乡村振兴战略。地处江西省彭泽县与湖口县交界的彭泽县红光建材总厂累计投入厕改资金16万多元,通过“上门宣传政策、突出厕改重点、资金保障到位及明确厕改要求”四维一体工作模式,扎实推进旱厕清零工作,截至目前,全厂108户旱厕,已完成改扩建、拆除共计103户,完成率95.3%。同时,兴建的一座旅游式公厕也已投入使用。 彭泽县红光建材总厂副厂长崔远兵:主要做法有三点,一是标准统一到位;二是资金保障到位,红光总厂在县政府补助的基础上,对于未享受到新农村改水、改厕的农户和已享受到的农户统一补助300元一户,目前,共投入资金2万多元;三是长效管理到位,针对旱厕改造后续的管理维护,我厂通过加大宣传、常态化的检查,确保农民用上卫生厕。 从原始的土茅坑到如今自动化的抽水马桶,从陈旧的土墙土瓦到如今整洁光亮的六面光室内装潢,村民们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条件。 村民时桂保:以前就是一个坑,环境脏乱差,现在我们用的跟城里人一样,都是抽水马桶,里面的环境干净整洁,比以前好很多。 彭泽县玉禾田环卫公司负责人何英告诉记者,自实施厕所革命以来,彭泽县对城区九间公厕实行公厕管理市场化运作,全面推进公厕精细化管理,确保公厕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何英:每座公厕设置了专职保洁人员,确保十六个小时保洁时间,不间断对公厕进行彻底清洗和保洁,在监管程序上我们也设置了专职的管理人员,对保洁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监督,并且进行登记和签字,确保所有公厕的环境卫生优质,良好。 2018年开始,彭泽县在全县范围内启动农村厕所革命—旱厕两年清零行动,截至目前共累计拆除旱厕和新建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28009座。不仅如此,彭泽县还借助公厕互联网大数据创建公厕云数据平台APP,通过这一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寻找环卫公厕,确保厕改工作顺利进行,真正惠及全县广大群众。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对此表示,厕所改造,关乎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 郑风田:小厕所、大文明,村庄是不是真正的进入小康阶段,这是很主要的标志,这个问题是农村人居环境的牛鼻子。 民生无小事,“一厕”也关情。除了吉林、江西,近几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都在尝试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农民的如厕问题。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中央农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按照“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基本思路,先试点示范、后面上推广、再整体提升,推动农村厕所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维市场化、监督社会化,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如厕和卫生习惯,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更多详情]
  • 26 2019-02

    郑州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基金设立

    近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河南省郑州市首支支持乡村振兴、专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郑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基金已正式设立。 该基金首期规模两亿元,由市财政出资1亿元,郑州航空港兴港投资集团旗下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基金管理机构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1亿元。目前,该基金已完成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并实现项目投资落地。 据了解,该基金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现代化农业,是财政性涉农资金基金化改革的大胆探索。作为中原航港基金管理的第9支私募基金,该基金将通过股权投资和专业基金管理团队市场化运作,提高资金投放精准性,重点投向未上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畜牧业企业、农业流通类企业、农业电商企业等。

    [更多详情]
  • 26 2019-02

    洛阳播种用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小麦长势良好

    2月25日,在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枣园村一处麦田里,洛阳市鑫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淑玲与技术人员,在查看使用该公司生产的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种植的小麦返青期的表现。经检测,采用这种机械播种的小麦深浅一致、无缺苗断垄现象,小麦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分蘖率达8~10头,有力地促进了小麦的增产、农民的增收。

    [更多详情]
  • 26 2019-02

    河南沈丘:大棚西瓜移栽忙

    2月24日,沈丘县周营镇一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基地,瓜农正忙着把穴盘上的瓜苗,轻轻放入已打好的钵坑内。据了解,今年该镇大棚连片订单生态西瓜种植面积1200亩左右。这几天天气晴好,瓜农们纷纷抢抓时机移栽瓜苗。预计四月下旬瓜熟上市销售,经济效益可观。

    [更多详情]
  • 26 2019-02

    河南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初战告捷 已造林211万亩

    记者从河南省林业局获悉,截至2月25日,河南省去冬今春已造林211万亩,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初战告捷,森林河南建设开局良好。 在2018年11月13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动员大会上,各省辖市向省委省政府递交的森林河南生态建设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年度目标为新造林360.7万亩、森林抚育450.3万亩。其中,全省新造林任务超过国家级和省级计划任务111.7万亩。据初步统计,截至2月25日,全省已完成新造林211万亩,造林任务已完成超过一半。 生态廊道绿化是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的重中之重,在211万亩造林面积中,68.6万亩为廊道绿化。郑州市对廊道绿化每亩奖补1万~1.5万元,有力推动造林质量大幅提升。平顶山市规划在铁路、公路、河道两旁造林22.68万亩,搭建长度2128公里的生态廊道网络,到2019年年底建成覆盖全域的生态廊道体系。 分区域看,南阳市、信阳市、三门峡市、平顶山市造林面积均超过15万亩。 信阳市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省下达27.04万亩造林计划任务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拟新造林44.16万亩。该市去年10月就开始土地流转工作,谋划早,动手快,春节假期不停歇,截至2月25日,该市已完成造林27万亩。 鹤壁市快速推进“全域植绿绿满鹤壁”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春节前已完成冬季造林绿化9.35万亩,占去冬今春造林绿化任务12.7万亩的73.6%。 据介绍,全省各地在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中,注重针叶林与阔叶林、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乡土树种与珍贵树种混交搭配,新造林质量明显提升。信阳市新造林中乡土树种、混交林比例达到80%以上,廊道绿化苗木规格要求米径全部在5厘米以上。

    [更多详情]
  • 26 2019-02

    “2019中国三农发展大会”在京召开

    2月24日,由农民日报社和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共同主办的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暨“2019年中国三农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副局长、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祝卫东出席会议并对一号文件进行了详细解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问题,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发出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信号,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集中体现。祝卫东在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时指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六个突出特点,即突出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突出围绕硬任务抓落实,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突出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 祝卫东指出,去年,我国粮食生产有所下降,但减幅不大,仍处于高位水平,属于丰收年景,产量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是充裕的,但我们粮食安全形势并非高枕无忧,保障粮食供给的压力依然很大。在应对国内外形势复杂深刻变化、防范重大风险的背景下,要守住“三农”战略后院,首先是要守住粮食安全不出问题。祝卫东同时强调,在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今年一号文件释放的重农抓粮信号是最明确最强烈的。 本次会议还举行了“2019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排行榜”发布仪式,“2018中国乡村振兴先锋榜”“2018中国农村新闻人物”“2018中国三农创新榜”颁奖典礼。据了解,中国三农发展大会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使命,倡导“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三农”领域高端话语平台。大会自2016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