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2 2018-12

    河南孟津县梁凹村冬季袖珍西瓜试种成功

    在位于河南孟津县送庄镇梁凹村的果蔬温室大棚里,今年56岁的农艺师黄明发看着瓜藤上颜色不同的毛线,有选择地摘下吊挂的袖珍西瓜。经过一年的试种,他用心栽培的一个大棚的袖珍西瓜已陆续成熟,冬天里大家也可以“围着火炉吃西瓜”了,而这瓜还是咱们洛阳本地产的袖珍西瓜。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袖珍西瓜和春、夏季成熟的袖珍西瓜并没有太大区别,每个重2.5斤至3斤,含糖量比夏季瓜略低,但仍比市面上一般的西瓜要甜。 黄明发说,冬季瓜在9月栽种,比夏季瓜生长期延长了10天,因为冬季温度低。这批瓜从11月底陆续上市,目前已经快卖完了,供不应求。 在黄明发看来,冬季种袖珍西瓜的最大难题是控温,温差太大瓜容易裂。这个季节种植西瓜也有好处,那就是不用频繁浇水,降低了人力成本。 “我希望能将我的技术分享给大家。”黄明发说,冬季西瓜价格稳定,更耐存储,保质期能达到10天,有较大的推广意义。

    [更多详情]
  • 11 2018-12

    卢氏县淤泥河村桑蚕产业“破茧成蝶”

    卢氏县横涧乡淤泥河村位于县城西南18公里处,因洛河支流淤泥河自南向北穿村而过得名,全村总面积7.8平方公里,辖7个居民组,人口940余人。就是这样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山村,却先后获得“特色文化村”“省级文明村”“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近日,记者走进淤泥河村,一排排农家小院干净整洁,道路宽敞,流水潺潺,尽管村名里面有“淤泥”二字,但实际环境却异常干净且空气极佳。 淤泥河村海拔较高,没有工厂污染,自然环境优越,最重要的是土壤好,比较适合种植桑树。全村一共种了850亩桑树,基本达到人均一亩,全村已形成以植桑养蚕为特色的主导产业,80%以上的农户从事桑蚕业。 2010年之前,村民主要以传统单一的蚕茧养殖为主,面对桑蚕产业市场波动的严峻形势,单一的蚕茧养殖无法应对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为支持村民植桑养蚕的发展,村里专门成立了惠农桑蚕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发展中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立体化养殖模式,实行保护价收购,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大降低了蚕农的风险。全村190余户农民发展植桑养蚕、桑蚕资源综合利用,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年纯收入就增加了3000元以上。 淤泥河村的桑树种植及桑葚生产全程不施用化肥、农药,采用露天种植,走“桑—蚕—菌—茶—果—桑园”综合开发利用的路子,并开发出了桑叶茶、桑葚酒、桑枝菌、桑粉挂面等10个系列产品,以桑蚕产业开发来增加桑蚕产业的综合效益,实现产业有机融合,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在离村口不远处的菌菇大棚里,成排的木架子上放满了菌袋,据种植户介绍,每个菌袋里都掺有修剪下来打碎的桑树枝条,平时不打一点农药,不用施任何肥料,保证大棚里湿度和温度,生长出的桑枝菌营养丰富,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这种废物利用的经济模式正如村党支部书记田宝琏所说的:“要把桑树身上的宝贝榨干用净,保证所有的东西都能用。” “桑园里,好的桑叶做桑茶,一般的用来喂蚕,蚕吐茧,这样就有桑茶、蚕茧两项收入,生态环保,投资小,还见效快,村里妇女在家植桑、养蚕,或是在公司做桑叶茶、桑葚酒,男的则去外地做烟囱滑模工程,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村民的收入越来越多。”村委会主任张玉粉说。 目前,淤泥河村为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桑蚕业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利用电子商务、微商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就业200多人,实现综合收入600余万元。 最近,淤泥河村“两委”正计划以植桑养蚕项目为切入点,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乡村旅游,规划建设特色民俗街区,建特色民宿,集中豫西特色小吃,培育集生态休闲、观光采摘、特色餐饮住宿于一体,打造“公司+电商+乡村旅游”的民宿新模式。 张玉粉说,一系列的产业规划,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淤泥河村集体经济平稳向上发展,打造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经济效果更明显、影响力更广泛的乡村品牌,带领全体村民一起致富。

    [更多详情]
  • 11 2018-12

    商水县林下养殖效益高

    12月9日,商水县平店乡半河桥村“铭轩家庭农场”陈军列、张素娟夫妇正在果林菜地里喂养鸡鸭鹅。前年,他们流转土地100余亩,发展“林果—蔬菜—畜禽”生态绿色循环种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更多详情]
  • 11 2018-12

    社旗县:“立体三种植”亩赚万余元

    社旗县饶良镇吴营移民村利用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探索出“立体三种植”模式,亩均纯收入1.2万元,为当地合理利用土地,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开辟了新路径。 今年3月,该村在青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秀合精心策划和耐心指导下,利用50亩葡萄地进行葡萄、西瓜、丝瓜“立体三种植”模式试种。进入4月下旬,将西瓜按照行距2.5米、株距1米和丝瓜行距5米、株距2米标准进行移栽套种,让西瓜秧向四周拖,使丝瓜秧顺着葡萄架往上爬,使其相互不遮挡阳光。进入6月下旬,西瓜成熟上市,6月底把西瓜秧拔掉耕翻土地使其保墒。进入6月下旬丝瓜开始采摘,7月上旬大量上市。由于所选种的“本土选育油丝瓜”有长相好、油嫩卖相好、不涩口感好、食用口碑好等特点,一上市就成了抢手货,仅附近大小超市就供不应求。 “立体三种植”模式,从经济角度看是相当可观的,一亩西瓜亩产8000斤,除去各种成本,亩纯收入1600元;一亩丝瓜至少产8000斤,按市场每斤均价1元计算,亩收入在8000元左右,除去种子、有机肥、人工、浇灌等开支,亩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一只柴鸡按3斤左右,每斤按13元计算,除去各项成本,每只鸡纯收入在22元左右,亩纯收入在4400元左右。综合算下来亩纯收入在1.2万元左右。 “‘立体三种植’模式,不仅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吸纳80多名农民家门口就业,其中贫困户15户。下步,我镇将对这一种植模式进行推广,使其形成规模,创出品牌,以此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该镇分管农业的人大主席张延龄说。

    [更多详情]
  • 11 2018-12

    济源市瞄准行业开展农牧产业扶贫

    济源市为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日前该市编制了《济源市高效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和《济源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规划》,以产业振兴促进产业扶贫。 粮食产业,发展10万亩优质小麦,划定2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调减籽粒玉米面积,扩大饲用玉米、花生、大豆种植面积,粮食总产再夺丰收。 生态养殖产业,稳猪壮牛扩禽兔,全市奶牛饲养量突破l万头,全年肉、蛋、奶、水产品产量预计分别达到6万吨、1.5万吨、3万吨、2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预计达43%以上。 扶贫特色高效产业,加紧推进《济源市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2)》编制工作,全市蔬菜制种3.5万亩、带动210个贫困户,高山蔬菜2万余亩、带动343个贫困户,“蔬菜制种+高山蔬菜”模式亩均年收入8500元以上;烟草种植8000亩,带动48个贫困户。

    [更多详情]
  • 11 2018-12

    沁阳市南西村特色种养助增收

    12月8日,沁阳市柏香镇南西村47岁的贫困户杨随成一大早就匆忙赶到村头自家的草莓大棚忙碌起来。7亩地6个塑料大棚,草莓已经挂果,长势喜人。“头一回建大棚、种草莓,看着小苗长大、开花、挂果,心里美滋滋的。”杨随成笑着说。 杨随成有两个孩子,均在就学年龄,一家人的生计全压在他一个人肩上。以前,他经常在周边村子打零工,收入不稳定,一家人的生活非常窘迫。去年,扶贫干部多次上门为他讲解扶贫政策,帮助他树立脱贫信心。杨随成终于下定决心拼一把,给这个家谋个出路。 在驻村工作队、村委会的帮助下,杨随成跟着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学习大棚草莓的种植技术和经营技巧,又申请到了扶贫资金5万元。“凭自己的双手和特长脱贫,日子会越来越好!”杨随成说。 “今年,我们村新开展了葡萄种植、蚯蚓养殖、观赏鱼养殖等项目,贫困户你追我赶,通过努力劳动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寿金说。

    [更多详情]
  • 11 2018-12

    上蔡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如何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大量外出务工人员“无人种地”、“谁来种地”问题?上蔡县通过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托管工作新模式,为解决这一难题找到了答案。 上蔡是农业人口大县,全县约有40万人常年在外打工,而直接从事种植业生产的不超过20万人,由于无暇顾及责任田,造成部分土地资源浪费。同时,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大部分贫困户因老弱病残,无力从事农田耕作。 该县农机部门在调研中发现,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托管体系,不仅能让外出务工和创业的农民安心离开土地,大幅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找到了一个有力抓手,更为加速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找到了一个平台。 基于这一认识,上蔡县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托管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服务形式和推进措施,加压增责,强力推进。 为推进工作开展,该县坚持示范带动、梯次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认真抓好试点乡镇农机服务托管工作,通过算账对比、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展示托管服务在增收节支、提高劳动效率等方面的成效,带动更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加入托管服务的行列,促进农机服务托管工作健康顺利开展。 把托管工作与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是该县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中的创新和亮点。该县加大对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和扶持力度,助推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该县明确规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农机服务托管的,由县财政按50元/亩补助金的标准,用于贫困户被托管土地夏秋两季耕、种、收作业费用,补助金纳入县扶贫专项账户。通过实行农机社会化托管服务,切实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老弱病残“无人种地”的问题,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建立农机社会化托管服务公益金提取机制,帮助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上蔡县负责人表示,实行农机社会化服务托管,是培育社会化服务新型主体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农机托管不仅解决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和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贫困户“谁来种地”、“谁能种好地”问题,而且还让合作社得到了发展,真正实现了政府、群众、合作社三方共赢。

    [更多详情]
  • 11 2018-12

    一株辣椒结了7斤7两果

    12月5日,北风凛冽,寒雨如丝,夏邑县太平镇陈庙口村的一处辣椒大棚外却围满了人。 “称称,看有多重!”围观的群众,看着刚从一株辣椒上摘下的51个辣椒果实,急切地想知道重量。“乖乖,不得了,这一株就结了7斤7两,‘亲土1号’太厉害了!”看着电子秤上的数据,围观者羡慕不已。 这是“亲土1号”组织的一次观摩活动,周边的农资经销商和种植户纷纷赶来,想看看“亲土1号”施用后的效果。结果让人大吃一惊,随便选的一株辣椒,整株结果51个(如图),长度为5厘米以上的优品果有6.3斤,整株共结果7.7斤。种植户王公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亲土1号”示范田辣椒亩产7500斤左右,优品果能达80%以上,价格可以卖到每斤1.2元,收入7200元,普通果每斤0.8元,还能再卖个1000多元,这样一亩地收入8200多元,而施用“亲土1号”的成本只增加30多元。他流转土地共26亩,这样算起总账来,王大哥兴奋地表示:“下季,我打算种西瓜,要全部都用上‘亲土1号’”。 王公社今年56岁,从小跟着父亲种西瓜,种植技术在周边小有名气。因为西瓜和辣椒都怕重茬,一片地最多种三年。所以,从去年起,他来到陈庙口村包地。今年辣椒种上后,由于雨太大,辣椒苗被淹了,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辣椒苗都是黄黄的、没精神。他到镇上的李红卫农资销售处找办法。李红卫推荐他用“亲土1号”试试。结果试用后,辣椒苗很快恢复,给了他一个惊喜。等到辣椒成熟上市后,他又获得了一个惊喜。 “有几个收购商,说我这辣椒品相太好,他们收不起,让我去找大收购商卖,价格比其他辣椒一斤高出四五毛钱”。王公社说起这事,有些得意。 土壤是基础,土好一切都好。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化专家陈伟伟介绍,“亲土1号”定位于土壤改良与修复,倡导的是边种地、边养地。“亲土1号”具有四个特点,一是改土养地、自动调节酸碱;二是提质增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三是增产增收,增加作物抗病虫害性;四是减少施肥量,减少成本。种植户施用“亲土1号”后,植株明显增高,叶片发黑增厚,茎秆变粗。此外,产品中还添加了中微量元素,大大提高了蔬果的口感。 太平镇“亲土1号”经销商李红卫说,他最近才开始代理“亲土1号”,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但从示范效果看,用了“亲土1号”土壤改良方案的西瓜、辣椒、草莓、火龙果等经济作物增产增质效果明显。这也给了他销售的信心,“这么好的产品一定要推荐给更多的人用”。

    [更多详情]
  • 11 2018-12

    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 小麦要防旺长促分蘖

    12月10日,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农民朋友:冬小麦要根据苗情和墒情进行分类管理,管理要围绕培育壮苗、控制旺长、促进分蘖进行。晚弱苗要做好防冻管理,尤其是豫北、豫西山区等地的冬小麦要提前做好越冬前的管理。 墒情显示,从现在至12月16日,豫北、豫西北的旱情将基本解除,豫中部分县市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豫东和豫东南部分县市土壤相对湿度在90%以上。各地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设施农业应提前加固棚架和棚膜,大棚蔬菜要注意保温防冻。

    [更多详情]
  • 11 2018-12

    坚决整改“大棚房” 坚守农地姓农底线

    12月4日~5日,全国“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调研组一行对新郑市“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进行调研,对新郑市“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 调研组先后到新郑市新村镇的梦溪庄园、农丰庄园,辛店镇的星源生态农业庄园、郭店镇的拉菲农业公园、薛店镇的郑州伍贰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研,调研组指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思想上不能松懈,要解决好“大棚房”整改后的善后工作,认真总结整治工作经验,解决好整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工作思路上要举一反三,绝不能出现打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脱贫攻坚的名义,继续做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的事情。 调研组强调,一要坚持“大棚房”问题导向,整改要坚决,不能搞变通;二要全面领会“大棚房”的概念和清查范围,坚守农地姓农底线,打消思想顾虑;三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不断完善和强化永久基本农用地用途特殊管制措施,坚决防止侵占农地现象再次发生,各职能部门要强化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设施农业、农用地的长效监管机制。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