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6 2018-11

    农田里的“红”和“绿”

    漫步在崇义镇路崇路上,两边望去尽是绿色,在这满眼的新绿之中,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很是养眼。 “你们拉线,我们定点。你放树,我培土。”大家一起动手,干劲十足,挥锹、培土、浇水,相互协作,默契配合。放眼望去,整片农田仿佛被规划成了网状,一棵棵小树苗均匀整齐的分布在田地里。这就是崇义镇后杨香村党员干部群众自己的造林工程,也是崇义镇开展冬季植树造林,建设农村四好公路的一个缩影。 后杨香村支部书记郝发龙说,“通过党建引领,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动员群众义工团成员积极参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建设“森林焦作”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发动党员干部群众52人,在一天时间内栽植紫薇树750棵。

    [更多详情]
  • 23 2018-11

    确山县:陈磊养鸽带富贫困户

    确山县三里河街道有个“鸽王”,每年养殖鸽子2万多只,还带动两户贫困户增收脱贫。11月19日,记者在三里河街道中店社区赵庄村鸽子养殖扶贫基地看到,“鸽王”陈磊正在有条不紊地打扫鸽笼、喂食。 1981年出生的陈磊,高中毕业后辗转于南方打工,因其父患了结肠癌返回家乡,为给父亲治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2013年陈磊到平顶山学习养鸽技术,在看准市场行情后,在自家地里建起了鸽棚,创办自己的养鸽场。经过3个多月的辛勤努力,他培育的种鸽终于破壳出世。通过精心喂养,20多天后,第一批鸽子获利8000多元,陈磊掘得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如今,陈磊年销售商品鸽子2万多只,最贵的信鸽每只卖到2000元。 随着鸽子养殖规模不断壮大,致富不忘乡亲的陈磊主动带动中店社区的村民张想、张文波两户贫困户养鸽子,手把手地教他们养鸽技术。这两户贫困户每年户均销售成品鸽子3000多只,每只鸽子利润按5元计算,每户净赚1.5万元。 将来陈磊希望将养殖规模扩大,建立“网络+基地+农户”的销售模式,把自己的养鸽技术传授给更多的贫困户,甚至辐射到确山县所有乡镇贫困户,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养鸽走上致富路。

    [更多详情]
  • 23 2018-11

    光山县:肉鸭养殖促增收

    11月19日,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宏运养殖合作社社员正在养殖示范基地喂养樱桃肉鸭。今年春,该合作社投资350多万元建起樱桃肉鸭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年养殖40余万只,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更多详情]
  • 23 2018-11

    中国乳业将迎来黄金10年

    近日,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10年是中国乳业复兴的10年,未来10年中国乳业将迎来黄金10年。 他说,过去10年间,跌入谷底的中国乳业慢慢复兴,如今,已有两家乳企进入世界乳业十强。未来,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和水平,将为中国乳业提供庞大的市场。 “我相信,未来10年中国GDP至少翻一番,人均GDP达到2万美金,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其他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人均GDP从1万美金到2万美金的这段时间,将会诞生一批伟大的消费品企业。这将给中国乳企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卢敏放说。 同时,卢敏放认为,国家战略和利好政策为中国乳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今年国务院发布奶业振兴计划,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心针,“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乳企成为世界级品牌提供历史机遇。 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技术也给中国乳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机遇。他强调,科技创新带动产品升级是乳品行业保持竞争力和活力的源泉,也是中国乳业走上国际舞台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石。 卢敏放说,乳品行业,一要满足基础需求,二要满足高端化、多元化需求。目前,中国人均乳制品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亚洲水平的1/2,牛奶消费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随着中国人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未来,乳企生产健康产品的同时,需要生产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 谈到中国乳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卢敏放说,从上游种养殖到加工销售,乳业产业链长、利益相关方多,中国乳业如何打造一个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共赢的生态圈,这是一个挑战;第二个挑战是重塑中国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的信心;第三个挑战是中国乳业人才基础很薄弱,需要培养一批有国际化眼光和经验的人才。 卢敏放认为,让中国乳业健康发展,维持稳定的奶源自给率是关键。中国种养殖成本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原奶平均收购价格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在这样的状况下,保证稳定的奶源自给率是一个挑战。对此,乳企应该与上游养殖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格局,蒙牛在探索扶持上游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上已采取一系列措施。 谈到发展愿景,卢敏放说,中国乳企要争取奶制品国际市场上价格和标准的话语权,不断提升研发费用比例和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他希望,未来让企业50%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更多详情]
  • 23 2018-11

    河南柘城通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推动辣椒产业发展壮大

    “来柘城投资兴业,就是冲着柘城三樱椒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柘城辣椒地理标志产品这两大品牌来的。”11月14日,在河南省柘城县“中国柘城辣椒大市场”内,河南好日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君福告诉记者。 河南好日子食品有限公司是重庆市吉喀多食品有限公司在河南柘城投资新建的一家辣椒制品深加工生产企业,目前该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据柘城县辣椒产业办公室主任张廷俊介绍,像重庆吉喀多食品公司落户柘城,并和柘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辣椒深加工企业还有香港李锦记、万邦农产品冷链物流、韩邦辣味源、中原吨椒食品、贵州旭阳集团等12家知名企业,年加工辣椒能力15万吨,产品包括8大系列26个品种。 据了解,柘城地处豫东平原,属于典型的黄河冲积平原地区,土质肥沃,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具有发展辣椒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享有中国辣椒之乡的美誉。尤其是柘城三樱椒以其椒形正、着色好、肉质厚、辣味浓、品质优、耐贮运等特点,先后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柘城还先后荣获全国辣椒产业发展功勋县、全国辣椒产业化发展示范县、全国蔬菜产业扶贫突出贡献奖,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今年又被国务院批复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据柘城县政府正县长级干部杨庆贺介绍,柘城辣椒产业之所以红红火火,源于柘城县委、县政府对辣椒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辣椒产业发展领导组,组建辣椒产业协会,出台辣椒产业发展意见及推进辣椒产业发展20项重点工作,明确发展目标,指导产业发展。同时加快土地流转,落实奖补政策,对流转土地种植辣椒面积超过300、500、1000亩(1亩约0.067公顷)的,分别给予每亩100、150、200元补贴。推行辣椒种植保险和价格指数保险,确保了农民种椒路上零风险。强化配套服务,实施“一村一冷库、一乡一个烘干工厂”,提升冷库数量与规模,全县辣椒冷藏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还积极推动辣椒期货上市,通过推进辣椒期货上市,来保障椒农稳定收益,目前大连商品交易所已将辣椒期货上市立项上报证监会待批。到目前为止,该县培育种椒专业村106个,建立千亩良种繁育基地8个,发展万亩辣椒生态示范园区15个。 质量助力,辣椒产业更加红火。为了加强辣椒标准化管理,柘城县政府建立了河南省辣椒及制品质检中心,制定发布了首个省级《三樱椒种植技术标准化体系》,并积极创建“国家有机产品示范区”。强化与中国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商丘科学院、商丘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成立全国特色蔬菜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全国辣椒生产与加工技术交流中心、朝天椒创新基地,建立河南省辣椒新品种研发院士工作站,开展辣椒新品种展示试验、新技术示范推广。建立了“专家团队+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的农技推广机制,成立辣椒生产技术服务专家团,每个乡镇配备两名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重点推广壮苗培育、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化学除草、科学灌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增产技术。目前,全县三樱椒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其中三樱椒质量安全示范区面积达25万亩,年产干椒12万吨,总产值达到20亿元,带动20万人依靠辣椒走向致富之路。 在柘城县河南省北科种业有限公司院内,记者看到,该公司正在对自己研发的辣椒品种提取种子。在该公司辣椒展厅内,红彤彤、金灿灿、形状各异的不同辣椒品种展现在记者的眼前。该公司总经理梁圣尊告诉记者,北科种业是一家集辣椒科研、生产、繁育、销售于一体的现代种子公司,建设有2600亩良种繁育基地,仅辣椒新品种生产试验田就有300亩。不仅为本地椒农提供优质的辣椒品种,还免费举办种椒技术培训班,有效推动了当地辣椒产业的发展。 “辣椒产业目前已真正成为柘城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仅我们公司就带动了1000多名经纪人走向致富路。今年辣椒价格上扬,不仅农民增收,辣椒经纪群体也在不断壮大。”长年从事辣椒生产经营的宇淇食品冷藏有限公司总经理、柘城县辣椒协会会长周修宇自豪地说。 据周修宇介绍,柘城县政府通过积极引导,还实施品牌引领战略,组织市场主体争创一批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著名商标。其中“北科”“吨椒”“骄都”“奥农”等品牌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红满天9号”成为央视上榜品牌。培育出“八月红”“状元红”“吨椒王”等38个优质品种,种子纯度达到99%,在全国6大辣椒主产区推广种植超260万亩,占全国朝天椒市场的40%,柘城辣椒也成为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性品牌。 柘城县委书记梁辉告诉记者,目前,在柘城县“全国辣椒进柘城,柘城辣椒卖全球”的格局已经形成,柘城县委、县政府正在把加快辣椒市场建设作为推动辣椒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的打好“四张牌”和“四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把柘城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辣椒交易集散基地、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价格形成中心。 柘城辣椒正用一抹靓丽的中国红,惊艳着世界、辣美着人间。

    [更多详情]
  • 23 2018-11

    北京市房山区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11月23日发布,北京市房山区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 11月23日9时,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琉璃河镇各一个养殖场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截至目前,青龙湖镇某养殖场存栏生猪1325头,死亡49头;琉璃河镇养殖场存栏生猪429头,死亡37头。 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立即派出督导组赴当地。当地已按照要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对全部病死和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禁止所有生猪及其产品调出封锁区,禁止生猪运入封锁区。目前,上述措施均已落实。

    [更多详情]
  • 23 2018-11

    荥阳城关乡:秋季秸秆全部还田

    截至11月22日,荥阳市城关乡三秋禁烧工作已落下帷幕。记者从城关乡政府获悉,今年该乡通过推广普及,实现了全部农作物秸秆还田肥料化,1.368万吨秋季秸秆利用率达到了100%。 据了解,荥阳市城关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签订责任书;建立了以乡农业服务办公室为主的督察队伍,结合各村巡逻队,每天不定时对各村进行督察。此外,城关乡共安装蓝天卫士摄像头13个,建立监控平台一个,并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手机自动接收火点报警,提高火点的处理效率。

    [更多详情]
  • 23 2018-11

    冬日冷飕飕 育苗“热腾腾”

    立冬之后冷飕飕,大棚育苗“热腾腾”。“今年温室育苗4万多棵,费用满打满算2万多元,要是买人家的得4万多元。”11月20日,内黄县东庄镇南流河村村民桑平军今年刚开始育苗,就已尝到“节本增效”的甜头。 内黄是我省瓜菜种植大县,全县108万亩耕地,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年产量350多万吨,被誉为蔬菜之乡。如何提高瓜菜种植效益?从这两年开始,该县多个乡镇从育苗入手实现增收增效。 张龙乡田达村村民林新玉流转土地100多亩,发展高效大棚瓜菜。他说,通过学习育苗技术,自己育出的苗壮易成活,瓜菜长得快上市早,能提前5至7天销售。“提前上市的西瓜一斤卖到两块多,甜瓜、羊角酥、豆角一斤都卖到四块钱左右。”精明的林新玉说起增收致富头头是道。 眼下,内黄县东庄镇、马上乡、张龙乡等常年种植瓜菜的乡镇,呈现出一派忙碌的育苗景象。东庄镇南流河村兰秀云家投入4700多元建成了能育25000棵瓜菜苗的温室。城关镇真武庙村李学军建起了能育32000多棵苗的温室育西红柿苗,发展高效大棚瓜菜10亩…… 内黄县蔬菜服务中心主任刘海滨说:“尝到甜头的农民,建温室大棚育苗像滚雪球一样发展起来,目前全县温室大棚育苗面积970亩,可移栽种植瓜菜7万多亩。

    [更多详情]
  • 23 2018-11

    郑州:落实“两项责任”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将各方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尤为重要。近年来,结合郑州市实际,全市畜牧工作者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力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畜牧业生产经营涉及畜禽养殖、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兽药生产经营、生鲜乳收购和运输、畜禽屠宰等诸多方面,相关生产经营者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落实好其主体责任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市采取多种举措,督促涉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督导企业建好质量内控体系。督导涉牧企业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质量负责人直接负责、检化验人员具体负责的质量内控组织体系,对照法律法规完善10类涉牧企业100余项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按各项操作规程和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不断强化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从制度上促使主体责任有效落实。 实行企业黑名单制度。郑州市畜牧局制定了《郑州市饲料生产失信企业黑名单管理制度》《郑州市饲料生产失信企业黑名单管理制度》《郑州市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积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企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开展企业主体责任宣传活动。郑州市通过深化“五个一”宣教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诚信守法意识、主体责任意识和行业自律意识。 召开企业履责报告会。多次召开涉牧企业履责报告会,通过企业主要负责人交流经验、查找不足、提出建议等方式,切实让企业认识到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性,增强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 落实好部门的监管责任,对于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不可或缺。近年来,郑州市畜牧部门多个方面入手,履行监管职责,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关。 严把“三关”,确保生猪肉品质量安全。严把畜禽出栏关,对出栏动物进行检疫的同时,按照2%的比例进行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检测;严把畜禽屠宰关,全市生猪屠宰场实行驻场监管,对进入屠宰场的生猪进行严格查证验物、索证索票,并作好入场数量、屠宰数量、检疫记录、“瘦肉精”抽检、屠宰检疫以及无害化处理的记录,严禁无检疫证明、无验讫标志的畜产品出场;严把外埠入郑关。对外地进入郑州的猪肉产品严格按照3%的比例进行“瘦肉精”抽检,并做到批批抽检,对抽检出现阳性的,及时经郑州市畜产品检测中心进行确证,严禁无检疫证明的猪肉产品及抽检存在问题的猪肉产品入郑销售。 开展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监测,为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2017年共完成省、市各类抽检任务2775批次,检测项目9796项。外埠入郑查验点查验车辆1.17万辆、生猪白条42.6万余头、鲜肉产品8172.4吨、冻品186.1吨,瘦肉精抽检600余批次。郑州市畜产品及投入品抽检合格率均达到国家标准。 在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郑州市畜牧部门还组织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如“瘦肉精”专项整治、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专项整治、生猪屠宰监管专项整治、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畜牧业投入品打假专项治理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仅2017年,全市就出动执法人员12315人次,检查各类企业5979家次,发现整改问题20起,立案查处8起,取缔私屠滥宰窝点两个。 由于“两项责任”落实到位,郑州市连续多年未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也进一步促进了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2017年,郑州市牧业总产值73.43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6.7%,养殖环节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为100%。

    [更多详情]
  • 23 2018-11

    梁园区双八镇草莓将在12月中旬成熟

    11月21日,梁园区双八镇王店村果农在草莓大棚里疏花疏果。连日来,在梁园区双八镇的万亩草莓大棚里,一派忙碌的景象。当地种植户采取暗管输水、节水灌溉、自动卷帘等先进生产工艺,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生产模式,所栽植的草莓将在12月中旬相继成熟。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