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9 2018-11

    河南省发展黄河滩区优质饲草产业带

    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河南省黄河滩区将形成优质饲草产业带。记者11月7日获悉,河南省畜牧局近日出台《关于促进黄河滩区优质饲草产业带建设的意见》,提出优化饲草产业布局,优先扶持流转土地3000亩以上、规模种植商品饲草的草业企业发展,通过5年时间在黄河滩区建设10个饲草示范园区。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滩区面积广袤,沿黄区域是河南草食畜牧业特别是奶业发展的传统优势产区。按照《河南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迁建后的滩区地广人稀,地势平坦,发展规模化饲草产业优势突出。 建设黄河滩区优质饲草产业带,河南省将优化饲草产业布局,将饲草产业发展纳入当地黄河滩区生态发展规划,并与“两牛”发展意见、沿黄区域奶业发展专项规划等相衔接,实现生产与生态有机结合,优先扶持流转土地3000亩以上、规模种植商品饲草的草业企业发展,引导其适度集聚、链式发展,建设饲草产业示范园,示范带动全省饲草产业发展,促进全省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

    [更多详情]
  • 08 2018-11

    河南陕州:杨石磊的反季节瓜熟了

    眼下,陕州区的时令水果只有苹果和柿子,可张汴乡西王村地坑院采摘园里的反季节礼品西瓜、香瓜、甜瓜陆续成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地坑院采摘园在陕州地坑院景区南2公里处,这个采摘园其实就是一座高温塑料大棚,它的主人是刘寺村的贫困户杨石磊。 杨石磊今年48岁,有多年大棚果蔬种植经验。2014年,他出资购买了曲村2个塑料大棚。2017年他又贷款买下西王村1个塑料大棚。今年春季3个塑料大棚已经种了一茬瓜。目前这一茬瓜是今年8月种上的,现在陆续成熟。杨石磊的妻子武佩琴说:“我们家的3棚瓜从10月12日开始采摘,陆续要采摘到11月底,现在陕州区市场上仅有我一家本地瓜,稀缺得很。” 走进大棚,温暖如春、空气潮湿。东边十多畦西瓜所剩无几,西边的香瓜藤上结满了香瓜,阵阵香味儿扑鼻而来。 2014年,杨石磊与张湾乡西罐村的武佩琴结婚后,开始发展种植大棚果蔬,向贫困宣战。每年开春种上,5月采摘。采摘后再种一茬西红柿,一年下来能收入几万元。 2017年,杨石磊通过金融扶贫贷款3万元在西王村购买1个塑料大棚,一年种两茬瓜果,由于是反季节瓜果,入棚采摘每斤10元,吸引了不少采摘客。 目前,他们家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上大学二年级,小女儿5岁正在上幼儿园,每年的学费是家庭的主要负担。武佩琴希望通过记者的宣传报道,引起大家的关注,吸引采摘客,尽快将成熟的瓜果销售出去。 “杨石磊为人忠厚、勤劳肯干,种植反季节瓜果致富增收,是个好榜样。”刘寺村村委会主任张苏朝说。

    [更多详情]
  • 08 2018-11

    花椒种出脱贫路上的“金疙瘩”

    11月5日,记者走进汝州市大峪镇西北部的赵楼村,只见这里梯田错落,椒树茂密,一排排迎风招展的花椒树仿佛在接受秋风的检阅,充满希望的花椒基地又被村民誉为脱贫致富路上的“金疙瘩”,和曾经的撂荒地形成鲜明对比。 大峪镇赵楼村位于嵩山南麓,地处浅山区,土层浅薄,可耕地较少,且不具备灌溉条件,基础条件差,荒草丛生,荆棘遍地,辖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51人,低保户77户,低保贫困户33户,残疾人口43人,建档立卡人口16户,在市人武部的帮扶下有了大的变化。汝州市人武部帮扶赵楼村以来,利用荒地资源种植耐干旱、耐贫瘠的经济作物花椒树,增加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该市人武部经过前期考察后,投入5万资金购买花椒树苗。11月1日,在部长梁建文的带领下人武部20名官兵及大峪镇基干民兵30人到赵楼村种植花椒苗25亩。梁建文说,种植花椒有两大优势,一是种植花椒投入成本低,不需要投入过多经济成本就可以见效,一般三年就开始挂果见效益。二是美化森林植被,在缓坡种植花椒树,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或因强降雨天气引发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花椒树根系发达,造林后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水文状况、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非常符合大峪镇赵楼村部分石山地区自然条件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

    [更多详情]
  • 08 2018-11

    中储粮收购启动 国内豆市“曙光”隐现

    本周,东北国储大豆轮换收购开始启动,国标三级豆收购价为3700元/吨,对大豆市场行情将产生明显支撑。中储粮绥棱直属库收购公告显示,11月5日起,按照市场化原则,随行就市收购中央储备国产大豆轮换粮源,当日收购入库价格为1.85元/斤,根据市场及企业经营情况,对挂牌入库价格进行不定期调整。质量标准:国标三等及以上,水分≤13.0%,杂质≤1.0%,完整粒率≥85.0%,损伤粒率≤8.0%。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过4.0筛。超出规定标准均退货。 期货大跌对食品豆影响不大 大豆供应缺口仅是预测,通过增加其他替代源可以得到补充。10月中下旬,豆粕(3198, 30.00, 0.95%)期货大幅反弹并未受需求拉动,纯属对预期恐慌的炒作,此间,关内现货市场已经出现大幅下跌,这种期现背离现象足以体现国内需求的平稳。因此,现货市场对贸易摩擦已经失去敏感性,这次期货大跌,实际上对食品大豆供求和价格影响不大。 关内大豆收购数量明显下降 关内豆市经过回调,行情基本进入正常轨道,但市场观望情绪依然浓厚,而产区豆农惜售心理也较重,形成了“难收难卖”局面,这种僵持短期很难打破。 沿淮地区的河南、安徽两大产区大豆行情曾一度“辉煌”,近段时间河南豆价大幅下跌令“徽派”极度消沉,因许多豆源均来自河南的许昌、周口、漯河,目前“原产地”价格已跌破“移居”安徽的入仓成本。这一现象传导至外围的江苏、山东、河北豆区,各地售价均受到影响。 河南产区大豆价格“涨得快、跌得凶”,其中隐藏许多“玄机”。之前大幅涨价时,很多收购网点均存在抢收现象,水分大的、“泥花”重的均被收入仓内,加上先进的筛选工具当时被“弃用”,这类货源价格升高后,有的存在惜售和赌市情绪,有的欲卖但“徽派”收购商却大批离市。 由于当时产地价格由低向高,其均价多在4000元/吨左右,因此,现在产区卖价“千姿百态”,重新过筛的价格为4200~4300元/吨,现收货源装车价4300~4400元/吨,多以增压比重筛居多。由于产区价格明显下调,豆农余货已严重惜售,产区收购量明显下降。 外围的山东鱼台集散地豆源同样有许多“外来客”收购,作为价格“风向标”,已明显 缺失质量“底气”,装车价4360~4400元/吨走货清淡;河北石家庄地区4200元/吨装车,因筛选设备“老旧”,光顾的客户少之又少,苏北各地价格同步下调100~200元/吨。 受此影响,安徽境内许多来自外围的豆源,经囤积后已出现“起热”现象,在各种费用加高后,欲卖已无优势,且多数仍需二次加工,再赌概率加大。综合分析,关内大豆收购量明显下降,价格将逐渐企稳,各地多以去库存为主。 东北豆市存有潜在看好心理 东北产区国储陈豆本周将停止拍卖,看似对现货市场产生利好,但已拍出的豆源仍处于待转化过程。在豆粕期货价格冲高“折返”后,期现货市场极度恐慌。 东北产区新豆上市后,不同需求主体共同入市,贸易商收购“激情”拉高油用豆价格,优质商品豆也量减价升。同时,前期豆粕期货行情大幅上涨,更加“激励”贸易商后市看涨情绪。 上周,一则令豆农振奋的消息传播开来,黑龙江对2018年大豆的种植补贴为320元/亩,而对玉米(1893, 6.00, 0.32%)的补贴仅为25元/亩,豆农对下年度的种豆信心倍增。贸易商因囤积的货源释放较慢,其收购压力仍难以改变。 至上周末,东北各地大豆价格均稳中趋弱,内蒙古阿荣旗、扎兰屯装车报价多在3680~3740元/吨之间,这类豆源蛋白含量多在39%~40%之间;黑龙江境内商品豆价格多在3640~3700元/吨之间,40%以上蛋白塔选豆价格多在3660~3760元/吨,视运输优劣势有别,塔选分离的大粒型商品豆装车价3860~3960元/吨,部分单收的优质品种3960~4040元/吨。 目前,东北产区许多贸易商有意识下调之前囤积的低价豆源,但因时令即将“入冬”,恐慌为时尚早,对中长期存有潜在的看好心理,因此,东北市场仅表现趋弱,大幅下调概率较低。建议市场理性看待,借机适时补货。 市场集中补货周期或将拉长 关内各地大豆行情下跌,引起市场进一步警觉,近期多以去库存为主,补货情绪明显下降。市场即便有部分商户需要补库,也是多地询价,少进慢补,加之可选择面广,令产区出货更显低微。山东、河北两省近年来大豆生产呈快速发展趋势,由往年的需求市场转变成自供和对外供给产区,致使沿淮大豆流向萎缩。 销区市场大户前期采购的豆源均在低价时入仓,由于品种单一,一些小户改变路径,使得市场上苏、鲁、冀优质品种繁多,各自有各自的主打品种。 目前,长江以南地区市场仍以关内豆源为主,这些地区多以公路和铁路运输。东北豆与关内豆的价差在200~300元/吨之间,其品质和制品需求均优于东北豆,但由于市场各类蔬菜供应充足,豆制品需求仍呈偏弱态势,各地豆源消耗依然偏慢。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境内多以东北豆水运为主,与关内各地豆源的价差明显,多地价差超过300元/吨。 受产区豆价下跌影响,市场为急于去库存,前期纷纷向加工商释放,加工网点的豆源处于待加工过程,市场集中补货的周期将明显拉长。因此,即便产区价格调整到低值,市场仍将观望,但目前产区价格基本趋于稳定,只得“存着气”等待市场慢慢消耗。

    [更多详情]
  • 08 2018-11

    宁陵县有个葫芦专业村 村民的小葫芦做成了大产业

    日前,工人正在工艺葫芦上绘画。宁陵县赵村乡翟楼村是个葫芦专业村,农民翟志伟通过种植、加工、销售葫芦工艺品,带动20多人从事绘画、加工等环节,技师人日均收入约100元,零工一天收入50元左右,直接带动了10多户贫困户就业增收。目前,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们正在努力打造中原葫芦种植基地、交易基地和葫芦画培训基地。

    [更多详情]
  • 08 2018-11

    灵宝:“党建”苹果成“网红”

    11月7日,灵宝市城关镇振宇食品公司工作人员展示“党建”苹果。 今年,振宇食品公司与果农合作,依托自身的互联网销售平台,帮助果农扩大销售。在苹果上色阶段,振宇公司别出心裁地将关于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文字贴在苹果上。“党建”苹果一经推出,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已经预订出1000余箱。

    [更多详情]
  • 08 2018-11

    光山县:立冬日忙农事

    11月7日,立冬。光山县孙铁铺镇郑堂村辉腾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在管理大棚草莓。今年,该合作社种植的法兰地草莓、牛奶草莓等,每亩可收益1.2万元,有效带动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08 2018-11

    村干部兑钱建大棚 贫困户致富信心足

    11月6日凌晨2点,正阳县陡沟镇常闵村村支部书记闵梅就起床了,顾不上洗漱就匆匆赶往村委前的一个院落。打开大门,进入2亩多的蘑菇大棚,闵梅拿起一个大桶开始采摘蘑菇。随后,其他村干部和几个贫困户也陆续赶到,大家开始忙碌起来。 这个蘑菇大棚是今年年初闵梅和村干部闵魁、李三富、闵怀琴、闵广民等5个村干部兑钱建设的蘑菇扶贫大棚。他们请来技术员专门指导,蘑菇扶贫大棚建成后,他们一天几遍到棚里浇水、通风、管理,期待蘑菇“开花”,今年7月蘑菇开始收获,大家兴奋得一夜没睡觉。 “因为我们白天还有村里的工作,所以都是夜晚采摘。”闵梅说。第一次摘蘑菇,他们凌晨两点就不约而同地来到蘑菇棚,把一筐筐的新鲜蘑菇拉到集市上,早上5点,菜贩子就把采摘的蘑菇买走了。数着哗啦啦的票子,他们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扶贫蘑菇大棚有了收入,贫困户来大棚干活的工资有了保障。 “我们天天有活干有钱挣。”正在蘑菇大棚忙碌的贫困户李连富高兴地说,是村干部建的扶贫蘑菇大棚让他月月有工资,用劳动换来体面的生活,再不靠救济度日,饭碗端在了自己手里的感觉真好。他爱人患上了乳腺癌,两个女儿远嫁他乡,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不甘心依靠党和政府的救济,自从村里建了蘑菇扶贫大棚,他到大棚务工,脱贫致富有了希望。 像李连富一样,该村有8户贫困户每天到蘑菇扶贫大棚“上班”,和村干部一起夜晚起来摘蘑菇。村干部用实干激发了他们的干劲,他们挣到了“工资”,树立了信心,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更多详情]
  • 08 2018-11

    河南新乡推进农业种植业普查

    近日,为高质量完成农业种植业入户普查工作,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农林畜牧局农技站克服人员少、工作繁重等困难,精心组织,不等不靠,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订普查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农业种植业入户普查工作。该区农林畜牧局农技站将普查对象划分为蔬菜大棚区、蔬菜水肥一体化区、粮食种植户区、果树黄秋晚梨区等5个区,并逐户进行入户普查工作。 在牧野镇朱庄屯村蔬菜大棚区,普查人员深入农户详细询问使用有机肥、蔬菜冲施肥数量,病虫害防治用药品种和用量,大棚膜使用量,以及蔬菜种植和产量等。在临清店村蔬菜水肥一体化集中使用区,普查人员将该村4户农民自制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全部拍照输入普查软件,详细调查肥料使用量、蔬菜产量、农药使用量。调查发现,这一先进技术的使用,可使菜农在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的情况下,蔬菜亩产比其他种植农户增产20%——40%。 市种植业普查主管部门、市农村能源环保站领导对牧野区普查工作进度快、普查质量高,给予了充分肯定。

    [更多详情]
  • 08 2018-11

    我国多数猕猴桃品种口感风味优于进口品种

    国产猕猴桃和进口猕猴桃,哪种更好吃?近日在郑州召开的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2018年年会上,《国产和进口猕猴桃果品质差异比较分析》报告研究表明,国产猕猴桃的口感和风味多数优于进口品种。 该报告比较了北京、郑州、西安、成都、杭州、武汉等六大城市国产和进口猕猴桃果品品质,共抽取国内样品25份,进口样品7份,涉及品种10个。研究结果显示,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口感风味方面,国内猕猴桃多数品种都优于进口品种。然而在一致性方面与进口品种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且国产猕猴桃多数售价均低于进口品种。 就在年会召开前一天举办的全国优质猕猴桃品鉴会,对全国18省100多家单位的170多份猕猴桃样品进行评比,集中体现出我国猕猴桃的现有水平、质量以及商品性表现,也反映出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猕猴桃属植物的原产地和栽培猕猴桃的源头,品种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猕猴桃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在品种品质、市场竞争力方面仍有较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国产猕猴桃的口感和外形“参差不齐”“五花八门”,有的品种风味好,但果实不耐贮,抗病性差,有的品种产量高,但果实风味酸,货架期短。反观新西兰进口猕猴桃,每一颗都像“复制”出来的,大小、口感都是一致的。 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副所长方金豹研究员告诉记者,优良品种是促进猕猴桃产业稳定发展的保证。猕猴桃产业要有竞争力,必须提升品种竞争力。2010年,新西兰猕猴桃溃疡病爆发,佳沛公司主栽黄肉品种“黄金果”由于抗病性差,遭受损失严重,但很快相继推出的黄肉品种“阳光金果”和“魅力金果”又重新占领市场 ,这也确保了佳沛每年近40%的市场增长。 我国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近年来新品种研发势头强劲,先后推出 “翠香”“金桃”“红阳”“红宝石星”等新品种,形成绿果、黄果、红心以及软枣猕猴桃并存的多样化国内市场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种支撑。但与新西兰等世界一流猕猴桃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总所周知,超市的新西兰佳沛猕猴桃是国产猕猴桃价格的2倍以上。方金豹说,这种现状也要求我国猕猴桃产业要以需求为导向,着力推动品种的品质优化、熟期优化和布局优化,加大良种选育和推广力度,促进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另外,生产栽培管理水平也影响猕猴桃品质。新西兰、意大利等国家猕猴桃的优果率可达到70%,高档果率能达50%。而国内猕猴桃优果率在30%以下,这直接影响影响猕猴桃产品价值的提升和企业品牌的打造。此次品鉴会上,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有限公司来带的的“徐香”“翠香”“瑞玉”三个品种猕猴桃均获得金奖。记者获悉,该公司从2010年开始与新西兰佳沃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栽培管理模式。可见,良种良法配套才能生产美味佳果。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于牵头成立了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旨在围提升我国猕猴桃产业的竞争力。目前,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组成单位已经发展到46家,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地区级科研究院所以及大学、重点企业等。联盟成立一年来,开展了产业现状问题分析和发展战略研究,,聚焦关键问题开展协同攻关,研制了《猕猴桃鲜果分等分级》《猕猴桃溃疡病鉴定及防控技术规程》《猕猴桃品种鉴定标准SSR分子标记法》《猕猴桃苗木繁育技术规程》《猕猴桃良好农业规范》等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促进我国猕猴桃科技和产业水平的提升。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