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9 2018-09

    喜迎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特色瓜果醉金秋

    九月的崤函大地,“红肥绿瘦”,瓜果飘香。 走进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阳店镇,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到处是硕果累累的喜人景象。时值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阳店镇颇具特色的瓜果种植项目吧—— 西水头村:软籽石榴满枝头 从阳店镇政府出发,沿310国道西行约2.5公里,位于国道北侧的一处村庄,掩映在万木葱茏、五彩缤纷的秋色里,这便是西水头村。在村干部建应仓的带领下,沿着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田间道路,向村西南方向步行约10余分钟,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梯田果园,一排排软籽石榴树在和熙的秋风中摇曳着枝桠,仿佛向人们打着招呼。 走进村民建照群的石榴园,一个个硕大的包裹着白色保鲜袋的石榴,将树枝压弯了腰。 在村民建稳业的石榴园,好客的主人随手摘下几个软籽石榴让大家品尝,将一粒粒晶莹剔透、温润如玉的石榴籽捧在手中,一股清香便扑鼻而来,放入口中咀嚼,更是香甜清爽,沁人肺腑。现年70岁的建稳业,家里共栽植了6亩软籽石榴,树龄多为10年的盛果树。谈起石榴园的经济效益,老建乐呵呵地说:“年景好的时候每亩收益5万余元,普通的年景每亩也能有3万元的收入,比种庄稼强多了!” 西水头村现有人口3296人,下设16个村民小组,共有耕地3300余亩。该村地处崤函古道上的铁岭源南端,地形属丘陵地带,坐东朝西的数千亩沟坡地,光照充足,土质松软,特别适宜石榴生长。2005年,该村开始发展软籽石榴种植项目。2017年,村“两委”组织牵头,相继成立了果品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制作了高档礼品箱。目前,全村的石榴种植面积逾700亩,年产优质软籽石榴100余万公斤,产值约300万元。 软籽石榴已成为西水头村的一大支柱产业,也是阳店镇的特色农产品种植项目之一。 羊角寨村:大棚哈密瓜一枝独秀 距阳店镇政府约5公里的羊角寨村,以种植大棚哈密瓜闻名乡里。 日前,笔者来到羊角寨村的大棚哈密瓜种植基地,但见数十座塑料大棚整齐地排列于田野上,在秋日的映照下闪烁着明亮的光芒,透出迷人的气息。在一处哈密瓜的大棚里,村民何有民正在为瓜藤打芽。 何有民家今年种植了1.5亩大棚哈密瓜,约有2200株。他算了一笔账:一株上结一个瓜,每个瓜成熟后可长到3公斤重,整个大棚一茬的产量约6500公斤,每公斤批发价为3.6元,产值约2.3万元。大棚哈密瓜的生长周期为85天,一年种植两茬,预计年收入约4.6万元。扣除成本后每亩的年产值可达到3万元。何有民深有感触地说:“特色农业种植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 据村党支部书记陈富举介绍,哈密瓜种植是羊角寨村近年发展的特色农业项目。目前,村里已培养了一批种植哈密瓜的专业户和骨干技术人员,已经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管理技术与营销经验。全村大棚哈密瓜的种植面积有30余亩,年产值约100万元。 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引导更多的村民加入到大棚哈密瓜的种植项目中来,力争把其打造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项目,打造成为阳店镇的特色农业品牌。 知专农场:冬枣香甜迎客来 经常买水果的人就会发现,冬枣已经不知不觉出现在一些农贸市场和水果超市里了。 俗话说,南荔枝,北冬枣,号称百果王。冬枣口感脆甜,水分十足且令人回味悠长。除了绝妙的口感,冬枣还含有天然冬氨酸、苏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与其他果品相比,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70倍、梨的140倍。另外,冬枣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有防癌、防心脑血管疾病之功效,营养价值非常高。 位于阳店镇西部的知专农场,从2013年开始发展冬枣种植,如今进入丰产期的冬枣种植面积有70余亩,年总产量17.5万斤,总产值近100万元。“近年冬枣的价格一直保持在每斤3元以上,每亩产值约1.3万元。”农场负责人高职专说。 据介绍,近年来在知专农场的带动下,阳店镇种植冬枣的面积已发展到200余亩。该项目既弥补了该镇种植冬枣的空白,还有效地调整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冬枣已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时下,阳店镇的冬枣产品供不应求。山西运城、陕西渭南的客商已经提前下了订单,一些电商亦上门收购刚采摘的鲜冬枣,现场打包发货,销往郑州、西安、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冬枣已成为阳店镇的特色农业产品。 近年来,阳店镇紧紧围绕“果、菌、牧、菜、林”五大支柱产业,按照“连片开发、集约经营、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推进特色产业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特色农业产业已初见成效。

    [更多详情]
  • 18 2018-09

    南召:“雁归凤还”助增收

    9月14日,记者从南召县乔端镇获悉,今年以来,该镇鼓励有志之士回乡创业,推动“雁归凤还”,带动群众创业、增收、脱贫、致富。 今年5月,受乔端镇优美自然风光及优惠政策的吸引,河南成益集团入驻南召县宝天曼,一期投资1.3亿元,完成宝天曼景区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带动周边大批劳动力实现就业。“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回乡创业,看中的是家乡的好政策、好环境。”成益集团董事长李清芳说。 白银沟村李大伟在郑州跑香菇销售多年,如今回到家乡,在镇区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3个香菇分拣车间,充分利用乔端镇丰富的香菇资源进行香菇加工分装,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带动周边80余户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土门村在外面从事雕刻的张旭东,受家乡“筑巢引凤”优惠政策的吸引,带着技术和资金从城市回到家乡,在水晶河村建了一个雕刻车间,从事根雕生产,手把手对贫困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现已有10个贫困户掌握了雕刻技术,月收入5000元以上。 “能人返乡创业,为乔端镇经济发展带来了新鲜强劲活力。”乔端镇党委书记余春来说。

    [更多详情]
  • 18 2018-09

    河南4个村入选“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特色村庄”

    9月23日,我们将迎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13日,农业农村部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活动安排情况。会上透露,农业农村部组织推选的“5个100”的名单已经发布,“100个特色村庄”中,河南省有4个上榜,分别为:信阳市新县泗店乡计河村、濮阳市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长葛市佛耳湖镇岗李村、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卫坡村。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农业农村部组织推选的“5个100”,即100个特色村庄、100个农产品品牌、100个乡村文化活动、100个乡村美食、100个乡村旅游路线。这“5个100”经过自荐、推荐、评选等程序产生,已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官网及微信公众号上发布。 “100个乡村文化活动”名单中,西平县宋集镇朱明村的迎丰收小满传统会、开封市祥符区西姜寨乡的“千人盘鼓”庆丰收、郑州市新郑市薛店镇的中华枣乡风情游(红枣文化节)、孟津县会盟镇李庄村的洛阳会盟新米节入选。 “100个农产品品牌”中,我省有5个品牌,分别为:新乡小麦、郑州黄河鲤鱼、南阳黄牛、信阳毛尖、正阳花生。 据了解,河南省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由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省文明办等13个部门发起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力争将其办成农业的嘉年华、农民的欢乐节、丰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台,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省农业厅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和相关省辖市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分会场活动。考虑到全省地域、民俗、农事特点,特别是农产品收获时间的差异,各地可结合实际,在2018年9月份择机举办相关庆祝活动。

    [更多详情]
  • 18 2018-09

    品牌农产品:丰收时节恰逢“君”

    秋风带来丰收的讯息,也把品牌的魅力传递。在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大幕将启之时,推选发布“100个品牌农产品”,就是要在欢庆丰收、城乡融合的大场景大氛围之中,开启品牌农产品与市场、与消费者真切互动、深度结缘模式,让广大消费者与农业品牌培育者之间从“最熟悉的陌生人”变作彼此“对的人”。通过节日提供的大平台,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帮助生产者和消费者互相发现价值,最终既让农民满意,也让市民满意。 品牌农产品是资源禀赋、品质农业、匠心经营、农耕文明的凝结和升华。农业品牌的成功培育、被市场认可,是农民群众创造的最大最美的丰收果实,也是城乡共享丰收、提高生活品质、提升农业价值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这100个品牌农产品中,不论是长白山人参、高邮鸭蛋、西湖龙井这样的历史名产,还是攀枝花芒果、威海刺参这样的新晋名品,都有着厚实的产业基础、过硬的产品品质、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多年来支持着一方农业经济的发展,引领着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品牌兴农”,就要引导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农业终端产品和品牌,更好地发现品牌价值,促成优质优价。 农产品品牌的价值关乎山水、风物、人文,有生命,有故事,有情感。通过丰收节为媒牵线搭桥,让各界消费者与品牌农产品相遇,在特定的场景里消费,对品牌的内涵、价值就会有更真切的了解。就如同要了解一个人,常要去他家坐坐、跟他的亲戚朋友聊聊天一样。农民丰收节为品牌农产品与市场、与消费者提供了这种“遇见”“牵手”的机缘。丰收节还采取“1+6+N”的方式,引导各地策划各具特色的活动,与阿里、京东等平台打造“丰收购物节”,为产销精准对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互相发现价值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对的时间、对的场景,面向“对的人”,是农民丰收节活动之于品牌农产品推广的最大的意义。让消费者身处瓜果飘香的田野、鸟鸣山幽的林间或者亲切恬静的农家院落,摘一颗带露的果实、尝一口开镰的新米、煮一壶本真的香茶,听一段原生态的歌谣……品牌走下纸面、跃出展厅,在广阔的乡间田野上完成富有生命力的场景传播;借由走进乡间、与农民共享丰收喜悦的他们,在“朋友圈”里完成更具说服力的口碑传播。 一方面消费者观念转变,讲究个性品位和绿色健康;一方面农业提质增效,进入品牌时代。我恰好成熟,你恰好到来,在这个共庆丰收的节日里,遇见彼此,就是收获。

    [更多详情]
  • 18 2018-09

    宁陵县1500万元农机补贴惠及购机农户

    9月12日,在宁陵县黄岗镇路孔村玉米地里,传出轰隆隆的机器声,机手夏清杰正开着一台大机器给乡邻收获玉米。1亩多地的玉米,用了不足30分钟就“解决”了,而且还给玉米棒脱了皮。 夏清杰是路孔村的致富能手,连续多年开着小麦收割机为乡亲们提供农机服务。前几日,眼看玉米采摘要开始了,他一下子采购了两台4YZX-3玉米收获机。“现在越来越现代化了,我买的这款机器,是直接摘穗剥皮,省下不少人工。”夏清杰高兴地说,“县里正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我一下子领取了6.86万元,一台玉米收获机价格是11.5万元,单单补贴就足够买半台机器了。抓住秋收玉米采摘时节,好好干它10来天活儿,也能挣个上万元。” 宁陵县2018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覆盖全县所有乡镇。为充分发挥购机补贴资金效用,该县按照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的操作模式,实行敞开补贴政策。重点支持秸秆还田机、打(压)捆机、青饲料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搂草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购置,支持购买果蔬烘干机等特色农业机械设备,通过在购机补贴政策中突出绿色生态导向,支持购买新型节能环保、精准高效农业机械化技术农机装备。 据了解,今年中央财政下达该县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1500万元。全县第一批购机补贴下发资金117.88万元,补贴各类农业机械49台,使48户农户受益。目前,第二批购机补贴正在结算中,财政补贴使用将近三分之一。县农机部门将进一步简化办理程序,为购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行一次性办结,不让群众多跑路。

    [更多详情]
  • 18 2018-09

    灵宝市:抓住时机 促进特色农业转型升级

    从灵宝市农牧局获悉,今年,灵宝市抓住三秋生产茬口调整时机,抢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块地”整治机遇,以“六优”“六化”为重点,发展高效种养业,促进特色农业转型升级。 抓好优质果品发展。深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推广果品新技术、新品种,引进60多个新优品种,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启动运营“灵宝金苹果”品牌,加强市场对接,发展电商增强市场竞争力;2019年,计划新发展现代矮砧苹果3000亩,更新改造乔化果园5万亩,新建乔化果园提质增效示范园20个;新发展软籽石榴、红啤梨等小杂水果4000亩以上。 抓好优质菌菜发展。完善食用菌企业建设,培育高标准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开展林下香菇设施化改造提升推广,巩固“灵宝香菇”优势;积极发展羊肚菌,推动食用菌大路品种向珍稀品种调整;推行“原料专业化供应+菌包专业化生产+农户专业化出菇”专业化分工模式,开展绿色、有机食用菌产品认证工作,提高菌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今年已完成秋菇栽植1300万袋,2019年,食用菌总规模将达1.25亿袋,产业链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稳步调整,新发展蔬菜1500亩。 抓好优质中药材发展。围绕重点,稳定药材生产,实施“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设2个中药材生产基地,2019年计划新发展中药材2000亩,总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 抓好优质小麦发展,2019年计划发展优质小麦3万亩,优质花生3000亩;抓好优质畜禽发展,2019年计划新增肉鸡300万羽,新增肉牛2600头。抓好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坚持三产联动,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乡村旅游等休闲业态,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打造“春赏花、夏观星、秋品果、冬踏雪”新景观,吸引游客。

    [更多详情]
  • 18 2018-09

    卢氏绿色食品产业阔步发展

    卢氏秋意渐浓。此时亦是核桃收获的季节,在卢氏县的山间或平地,随处可见大片的核桃林以及忙碌着采摘核桃的农民。 卢氏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开发重点县,是河南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该县科学研判,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核桃和花椒产业,目前全县已规模化种植核桃近80万亩、花椒2万余亩,并且拉长产业链条,带动了核桃仁、核桃油等绿色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卢氏县也是开发性金融扶贫示范点,日前,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与卢氏县扶贫开发公司正式签署了国储林项目借款合同3.8亿元,并实现首笔贷款2亿元发放,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该县通过国家开发银行的项目资金支持以及政策扶持,高效集约发展当地优势核桃和花椒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引领全县绿色食品产业升级发展。 该项目是河南省首家利用PPP融资形式实施的国储林项目,项目总投资4.9亿元,融资需求3.8亿元。项目建设规模72348亩,其中新造林27759亩,改培44589亩,项目主要以栽植核桃和花椒,以及核桃改培为主。项目涉及该县东明镇、官道口镇、范里镇、沙河乡、横涧乡、五里川镇、潘河乡、朱阳关镇、官坡镇等15个乡镇。 卢氏县林果办主任焦艳红告诉记者:“该项目落地后,我们县抢抓国储林一期核桃、花椒建设资金投入的历史性机遇,科学调研,确定适合该县生长及市场需求量大的辽核、香玲、西扶、中林四大薄壳优良核桃品种,按照一个园子一个品种的建设原则,通过规模栽植扩大面积、高接换头净化品种、高效管理提质增效三大途径,着力打造县城北岭、东明当家山、东明石龙头、文峪南寺、范里龙岗山五大核桃精品基地和一批示范基地、标准基地,示范带动全县核桃、花椒产业大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项目科学运营,可持续发展,卢氏县积极探索“公司保本收租、农户保底分红、经营实体市场运作”的经营模式,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即:按合同约定,公司拨付给经营实体的资金,前7年项目收益低时以租金形式收回利息,8年后以租金形式分年收回本息,保证了承贷公司按期还款;农户租赁给公司的土地,按年由经营实体支付,并分得经营红利,增强了农户参与意识;经营实体获得建设资金投入和最大经营利润,承担偿还本息、支付地租和红利以及市场风险。同时,积极尝试贫困户优先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增收、经营分红三种形式实现项目带贫。据统计,国储林一期项目土地租金涉及127个行政村12741户45837口人,其中惠及当地15个乡镇29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9717人。 国开行河南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增加卢氏县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助力脱贫攻坚,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该县绿色食品产业阔步发展,为卢氏县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更多详情]
  • 18 2018-09

    三门峡:“紫甜无核”葡萄助农增收

    9月14日,在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阳店镇崤底村“紫甜无核”葡萄园内,园主正在采摘葡萄。“紫甜无核”葡萄因品质优良、色泽艳丽、含糖量高,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浙江绍兴人何利良到该镇崤底村承包土地220亩种植“紫甜无核”葡萄,预计今年产值可达80万元。

    [更多详情]
  • 18 2018-09

    “国欣棉16”一亩省药80元

    我国使用、推广抗虫棉品种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近几年杂交抗虫棉发展势头强劲,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棉区基本上以杂交抗虫棉为当家品种,兼有部分常规抗虫棉品种。如国欣华杂棉H318、国欣棉15、国欣棉16、国欣GK39,创世纪种业的创072、创075、创091,中棉所的系列抗虫棉种,在市场上都有较大的份额,深受农民欢迎。其中国欣棉16上升势头强劲,是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国欣总会)在长江流域棉区最新选育的抗虫中早熟杂交品种,2016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26天。出苗好,长势强,单株结铃29.6个,单铃重6.7克,经过2013-2015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国欣棉16丰产稳产,高抗棉铃虫。 和其他抗虫棉一样,国欣棉16也是转基因抗虫棉。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转基因抗虫棉被研发出来并用于棉花生产。其抗虫机理是将专门破坏棉铃虫消化道的BT蛋白基因植入棉花植株,棉铃虫、红铃虫、棉大卷叶蛾和棉小造桥虫等害虫的幼虫食用后致死。这种基因只针对鳞翅目害虫,对人畜无害。转基因抗虫棉有单价和双价两种,单价抗虫棉是将一种杀虫蛋白基因BT植入棉株体内,双价抗虫棉是将两种抗虫基因(BT+CPTI)同时导入棉花,由于这两种杀虫蛋白功能互补且协同增效,双价抗虫棉不但可以延长单价抗虫棉的抗性,还可增强抗性。 经过生产实践中的比较,抗虫棉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抵御棉铃虫、红铃虫等暴食性害虫的危害,促进棉花增产;二是能在高温天气减轻农户防虫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降低成本;三是能改善棉区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 今年国欣棉16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棉区进行了广泛示范种植,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下,农户们普遍反映较好。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春风港村12组刘明华今年种植了130亩国欣棉16,到9月7日止,亩平已收籽棉75公斤,预计亩平可收籽棉275-300公斤,比同村种植其它品种农户亩平籽棉多收30-50公斤,更重要的是刘明华每亩棉田施用农药花费比种非抗虫棉农户节省开支70-80元。

    [更多详情]
  • 18 2018-09

    本周河南多阴雨 应做好秋作物晾晒和防雨收仓工作

    9月17日,记者从河南省气象台获悉,本周我省多阴雨相间天气,将对已经成熟的夏玉米等秋作物的收晒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当前夏玉米发育进程,9月15日起我省黄河以南大部地区将进入适宜收获期,预计本周的阴雨天气将对已经成熟的夏玉米等秋作物的收晒有一定的影响。省气象台建议,应密切关注近期天气变化,趁有利天气抓紧收获,同时做好收获后的晾晒和防雨收仓工作。 本周前期我省多阴雨天气,其中周三前后全省大部地区有一次小到中雨降水天气过程,周后期全省转入晴好天气。预计全省周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周降水量:北中部8mm~15mm,局部20mm~25mm;其他地区3mm~8mm。 本周无强冷空气影响我省,周内气温起伏不大。预计全省周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周平均气温:西部山区19℃~21℃;其他地区20℃~22℃。周内极端最高气温:全省28℃~30℃。 17日到18日,全省阴天间多云,西部、西北部部分地区有零星小雨或阵雨。19日,全省大部地区有小到中雨,北中部局部有大雨。20日,南部、东南部小雨停止转阴天;其他地区阴天到多云。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