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0 2018-08

    河南省出台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建设粮食经济强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河南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要以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有效解决市场化条件下农民售粮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重点,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到2025年,初步建成适应省情和粮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全省粮油优质品率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92%,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65%以上,粮食产业经济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实现由粮食生产加工大省到粮食产业经济强省的根本性转变。 《意见》明确了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重点任务,指出要壮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和质检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以全产业链为纽带,支持建设粮食产业园区,先行建设郑州、濮阳、周口、南阳、驻马店、信阳等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基地)。 在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方面,将支持粮食企业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推动粮食企业向上游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产销对接和协作,向下游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着力打造绿色、有机的优质粮食供应链。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完善城乡粮油配送供应网络,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实现从产地到超市、从田间到餐桌的“一站式”服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强粮食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全国或区域性名牌粮油产品。积极推进“河南好粮油(主食)”“河南放心粮油(主食)”示范工程,围绕打造“河南好面”“河南好油”,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牌创建与产销对接活动,提升河南粮食品牌的社会美誉度和全国影响力。 在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加快推进“优质粮食工程”,通过开展标准引领、质量测评、品牌培育、试点示范等,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建立完善绿色优质粮食产业体系。扩大主食产业化引领优势,积极开发粮油精深加工新产品,增加专用米、专用粉、专用油、功能性淀粉糖、功能性蛋白,以及保健、化工、医药等产品的有效供给,加快补齐短板。 在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方面,河南省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退城进郊,合理规划、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粮食“五代”(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推广原粮、面粉物流“四散”化、集装化、标准化,在郑州、开封、新乡、许昌、濮阳、周口、信阳、南阳、商丘等地加快建设大型现代粮食物流园区。大力发展铁路班列、内河航运等运输方式,降低物流成本。支持郑州打造成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粮油食品物流中心、加工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和价格中心。支持郑州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建成社会化、综合化、现代化的国际粮食集散地。 《意见》要求,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完善金融保险支持政策,落实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推进本地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或方案,把粮食产业经济纳入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加大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实绩在粮食安全市县长责任制考核中的权重。粮食部门负责协调推进粮食产业发展有关工作,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加强粮食产业经济运行监测。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强化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粮食产业。

    [更多详情]
  • 17 2018-08

    辉县市残疾姑娘“玩转”电商

    阳光,爱笑,喜欢结交朋友,虽然只能靠轮椅行走,但她凭借着一双巧手和辛勤的付出,开网店、做微商、绣十字绣,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她就是辉县市西平罗乡东沙岗村的贫困户崔帅。    崔帅两岁多的时候因病瘫痪在床,这一躺就是20多年,巨额的医药费也击垮了崔帅原本幸福的家。虽然命运给了崔帅残酷一击,但她并没有气馁,并一直乐观地生活着。四年前,原本只能躺在床上的崔帅依靠双臂居然坐了起来,之后,崔帅就坚持绣十字绣、琢磨电商运营。    为了让崔帅看看外面的世界,哥哥为崔帅买来了一台电脑,她很快接受了新事物,在网上开了一个创意潮服店。刚开始一个月也接不了几个订单,但崔帅一直坚持打理,耐心地与顾客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服装店的生意越来越好。“节假日的时候销量高,最多的时候是过年,一天八九单,去年就挣了两万多元。”崔帅告诉记者,“生意不好的时候,我有点儿泄气,也没少哭,但家里人都非常支持,经常鼓励我,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虽然扶贫政策给了我很大帮助,但是人应该自食其力,这样生活才更有意义。”崔帅笑着道。现在,崔帅享受到了残疾补贴,但她并不想一直依靠政府和父母,希望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于是,除了开网店,崔帅还做起了微商,虽然经营时好时坏,但崔帅乐此不疲,也渐渐变得越来越自信。

    [更多详情]
  • 17 2018-08

    农业农村部部署秋粮病虫防控工作

    当前,正值秋粮作物生长的重要时节,也是病虫防控的关键时期。8月16日,农业农村部在湖北省宜都县召开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会。会议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的目标不动摇,立足抗灾夺丰收,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信息,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坚决遏制病虫暴发流行,努力“虫口夺粮”,为夺取秋粮丰收赢得主动。 会议认为,受近期降水偏多、高温高湿天气影响,水稻“两迁”害虫、粘虫、草地螟、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在部分地区呈重发流行态势,对秋粮生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同时,今年台风多发频发,加大了迁飞性害虫扩散危害风险,病虫害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会议强调,要加强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作物,大力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在水稻病虫防控上,重点落实稻飞虱“压前控后”、稻瘟病破口抽穗期预防、稻纵卷叶螟达标防治措施;在玉米病虫防控上,重点落实“一防双减”措施,努力压低病虫基数;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控上,重点加强前期预防和应急防治。     要确保重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力争全国秋粮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率提高到39%左右,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会议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聚焦重点,环环紧扣,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坚决打赢秋粮病虫防控攻坚战。一要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农业部门要把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统筹协调推进,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防控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二要加强监测预警。加密监测,准确掌握重大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各地适时开展应急防控,赢得防治的最佳时间。三要推进统防统治。扶持一批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队伍,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五统一”防控,提高防控效果。四要精准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建立分片包干联系督导制度,对病虫重发区,采取蹲点包片、进村入户等形式,开展督查指导,确保防控措施落实。

    [更多详情]
  • 17 2018-08

    河南叶县:两兄弟农产品e营销风生水起

    8月13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辛店镇中邢村村民张大要在家中挑选黑李,挑出品相不错的装到印有“六福果园”的纸箱中。 “今年刘文祥的黑李已经销售得差不多了,这是最后的一点黑李了,这一季的黑李就算售完了。”张大要擦着汗告诉记者。 张大要家中7口人,母亲患有精神疾病,为了给母亲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了很多外债。张大要的弟弟张二要,为了挣钱补贴家用,2011年外出打工,刚到深圳时在一家电子厂上班,每个月都把一半工资寄回家中。“收入虽然稳定,但二要并不安于现状,他想尽快让家人都过上好生活。”张大要说。 在深圳打工的几年,张二要接触到了“微商”,他发现深圳市民对生活质量要求高,愿意花大价钱购买有机果蔬,这让他看到了商机。于是,他让哥哥张大要购买老家的水果,放到客车上发往深圳,第一批水果到达后,张二要利用微信朋友圈售卖,由于老家的水果品相好、口感佳,很快被抢购一空。他第一次尝到了做“微商”的甜头,这也让他认准了做“微商”卖老家农副产品的致富路。 “刘文祥村种植的黑李、油桃品相、口感都很好,很受当地人的喜欢。”张二要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张二要的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2015年,他投资10余万元在深圳开了一家“六福果园”的水果店,客户遍布全国各地。 由于对家乡水果需求量不断加大,随客车运货已经满足不了需要。2017年,张二要专门从深圳回来,到县城与中通快递商量合作事宜,达成协议后,他在微信上接单,哥哥在家负责把水果装箱发快递。慢慢地他从单纯卖黑李、油桃、毛桃等水果,发展到现在卖红薯、粉条、鸡蛋等农副产品。 趁着张二要回乡谈快递合作事宜的时候,辛店镇水果发展协会邀请他到刘文祥村,为果农讲授微信销售技巧和经验。“我们的果农都是地道的农民,不知道还能够在微信上销售水果,这堂课上得很有必要啊,让果农们掌握了不少微信销售的知识。”辛店镇水果发展协会会长刘洪涛说。 去年,张二要通过微信销售刘文祥村黑李、油桃、毛桃近3万公斤,今年又销售了近两万公斤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自己在收益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家乡果农的收入。 靠着诚信经营、客户为上的营销理念,张二要受到客户普遍好评,有不少人想代理他的水果销售,他便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微商团队,截至目前,他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代理商60余人。 “我能够致富靠的是家乡土特产,我应该带领家乡群众致富,只要他们愿意加入我的微商团队,我大力欢迎,这也是我的心愿。”张二要在电话中说。

    [更多详情]
  • 17 2018-08

    桐柏:黄桃“触网”俏销全国

    8月14日,在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安棚镇朱洼村的果然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桃园里,一个个金黄色的锦绣黄桃挂满枝头,几十名工人在果园里忙碌地采摘、分拣、过称、装箱,然后贴上快递面单,由快递配送车发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在桐柏县“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建设团队——中原蓝奥深入乡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宣讲过程中,果然美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良怀立即想到了果园里优质的锦绣黄桃。双方在通过交流了解情况后,中原蓝奥立刻对锦绣黄桃制订了一套电商营销方案,对销售推广和销售渠道给出了方向:利用“桐柏云商”电商平台的优势,提前进行黄桃的推广宣传,并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进行产品预售。同时,为保证产品质量,中原蓝奥在销售期为合作社提供了黄桃的采摘、分拣、包装和物流运输等一整套完善的服务。 经过前期良好的宣传,短短一周的时间,合作社今年所产的锦绣黄桃即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完毕。“没有接触电商之前,桃子都是通过采摘批发的方式售卖,没想到今年首次‘触网’,效果竟然这么好!”姚良怀惊喜地说,“现在机遇好,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产品电商机遇无限,我要好好把黄桃产业做大做强,扩大种植规模,引进优质品种,争取带动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更多详情]
  • 17 2018-08

    济源:蟹稻立体种养双丰收

    年近七旬的程远宣是济源市五龙口镇西正村村民。近段时间,他每天早上都会沿着一块30多亩的稻田田埂巡查,把一批批白鹭从这里撵开。 “这30亩稻田里放有蟹苗,白鹭吃小鱼小虾和害虫的同时,会把蟹苗也吃了。”程远宣解释,养螃蟹不容易,迫不得已只好赶开白鹭。 五龙口镇地处太行山脚下沁河岸边,山清水秀,风光秀丽,历史上就有种植稻米的传统,这里出产的“五龙精米”曾被视为济源一宝。后来随着水资源日渐短缺,需水量高的水稻被当地农民舍弃。近年来,随着沁河河口村水库的建成蓄水和南太行生态环境的改善,这里又重新具备了种植水稻的条件。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白鹭也日渐增多,在稻田里翩翩飞舞,成为一道美景。 西正村农民贾通车从人们对“五龙精米”的怀念中看到了商机,改种水稻一举成功。为了使产出的水稻更加绿色生态,今年贾通车在上千亩的水稻中,专门辟出30亩尝试循环立体种养,投放了对环境质量要求极高的蟹苗。 贾通车介绍,这种“蟹稻联姻”的立体种养模式,就是水稻为螃蟹遮阴,提供禾花等食物,螃蟹为水稻除草、松泥、吃害虫,蟹粪还可以肥田。今年混养的是螃蟹,以后还会混养泥鳅、小龙虾等,不断提高水稻品质。蟹稻立体混养的地块,预计每亩可产大闸蟹500多只,是纯水稻种植效益的四五倍。 济源市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室主任司清林告诉记者,目前在五龙口一带,已有不少传统水稻种植村恢复了水稻种植,而且都向绿色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发展,既促进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也使土壤得到了修复,生态效益凸显。

    [更多详情]
  • 17 2018-08

    适应新形势 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通过股份合作、订单生产等利益联结形式,形成的关联紧密、分工明确、链条完整、利益共享的紧密型组织联盟。2011年安徽宿州市在成为国家农业改革试验区的时候探索产生首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15年安徽省出台意见,在全省开展联合体培育工作;2017年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了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明确了试点省份,我省是试点之一。    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符合新形势发展农业的内在要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龙头企业对接后端市场,然后与前端合作社、家庭农场层层对接,将产业内的价值链、利益链、供应链进行疏通和捋顺,在实现要素联结、利益联结的同时,改变了农业小、散、乱的发展方式,使其集约优化发展,使分散农户具备组织性,生产盲目性降低,实现新型农业发展,有利于农业提质增效、节约社会资源。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规模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业品牌的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首先要追溯到终端商品上,终端产品符合市场的需求才有市场,有市场才能与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谈联合。我省在这方面有着不错的成绩,我省是第一粮食加工转化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第一肉牛大省,在市场份额本身具有一定基础。在终端市场份额的占领上,规模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有一定话语权,所以我省农业联合体的发展战略应该首先放在规模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业品牌的培育上。    二是加深联结形成成熟可依赖的发展路径。联合体之间通过利益进行黏合,这些利益黏合多涉及资金、技术和社会化服务上。农业的服务能力、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与推广,以及农业效益的增加成为各经营主体之间的联合。有两个层次的联结,一方面是软联结,通过土地资金、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上的要素融通实现软联结;另一方面是用订单、规章制度加深联结。加深这两方面的联结,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联合体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使联合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成熟可依赖的路径,形成有机的体系,实现降本增效。    三积极带动农民增收形成和谐农村发展环境。产业化联合体在推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农业更加规模高效的变化趋势。以往在农业规模化进程中,出现工商资本对农民利益的挤出,造成了农民对资本下乡的不信任的情感,影响资本下乡推动农业发展进程。然而农村贫瘠的发展环境必须是依靠外力才能有所改变,所以产业化联合体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吸取教训,联合体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对农民的带动,在联合体壮大的同时积极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营造出和谐的农村发展环境。

    [更多详情]
  • 17 2018-08

    副省长武国定: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美丽经济”

    8月16日,副省长武国定在长垣县调研乡村振兴时强调,要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美丽经济”,注重环境改造带来的“美丽效益”。 武国定先后到南蒲街道金寨村、芦岗乡浆水李村、城乡生态水系建设项目、丁栾镇上官村、樊相镇创业园、蒲西街道云寨村等地,调研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绿化生态建设、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 武国定指出,要做好清产核资工作,盘活集体资产,搞好股份合作社的规范运作,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持续开展“厕所革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武国定充分肯定了赵堤镇东赵堤村东湖公园坑塘整治工作和大浪口民俗文化村建设工作,指出这就是环境改造带来的“美丽效益”。他强调,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让生态产生效益,让广大农民在“美丽建设”中多多受益。

    [更多详情]
  • 17 2018-08

    小红薯:从“拳头口粮”到养生佳品

    “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薯曾经是国人的主要口粮,“拳头口粮”。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红薯却变成无人问津的小杂粮。而今,被誉为“抗癌食品”的红薯,走上了越来越多百姓的餐桌。 红薯的命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起伏?河南省红薯的种植情况如何?对此,记者进行了探访。 60岁的李花出生在遂平县阳丰镇郑湾村。说起红薯,她是爱恨交织。对红薯有情,是因为红薯救过她的命,“最穷的时候,在公社工作的父亲每天晚上回家,将自己省下的一块红薯带给我。”对红薯恨,是因为过去吃得太多了,至今一吃红薯就恶心。 “上世纪60年代末,河南省红薯种植面积高达1500万亩,红薯也成了农村家庭的主要口粮。”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张振臣说。 红薯的命运在1982年发生巨变。这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迅速推广。李花说:“大锅饭砸了,粮食产量提高了,我们都吃上了白面馍。口粮变了,种红薯的也就少了。” 与此同时,玉米取代红薯成了秋粮的主要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大幅萎缩的红薯,自然也从“拳头口粮”变成了小杂粮。张振臣说:“上世纪末,红薯种植面积大概只有200万亩。而且,种红薯主要是为了打粉做粉条。”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玉米价格不断走低,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同时,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饮食日益重视。红薯这样一种非常普通的食物,因含有丰富的营养、具有抗癌等功效,种植面积出现了回升。 今年64岁的襄城县双庙乡门楼李村村民纪安平,与红薯打了一辈子交道,还与省农科院联合研发了红薯新品种——郑薯20。“我种的红薯口感好,品质高,都是按一斤4元卖出去的,一亩地能挣2万多元。” 像纪安平一样,现在种红薯的越来越多,种植的新品种也越来越广,河南省每年红薯种植面积都保持在500万亩以上。在项城市红旗合作社的栾玉亭看来,鲜食红薯现在很受市场欢迎。“不仅越来越好卖,效益也比直接打粉高出不少,明年我也要多种一部分鲜食红薯。” 如今,喜欢鲜食红薯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种红薯自然也得跟上市场的变化。张振臣告诉记者,“鲜食红薯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多,说明‘小杂粮’的时代过去了,红薯正演变成新的消费品。” “虽然河南省种植的鲜食红薯品种众多,但绝大多数是外省品种,自主研发的品种很少。”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薯类杂粮作物研究室主任杨育峰说,过去红薯品种研发主要追求高产量、高出粉率,这是河南省鲜食红薯品种较少的原因。“目前,我们正加大对鲜食红薯品种的研发,适合中原地区种植、产量高、口感好的红薯新品种指日可待。”

    [更多详情]
  • 17 2018-08

    新郑市畜牧局大力开展全市兽药经营门店执法检查

    为规范兽药市场经营秩序,加强生物制品经营管理,根据新郑市畜牧局安排,由新郑市畜牧兽药综合执法大队队长王长健带领执法队员,分组对全市兽药经营门店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生物制品专项整治活动。 此次行动,主要对全市24家兽药经营门店无生物制品经营许可证经营生物制品行为进行检查,并对所经营的兽药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等进行详细检查,并随机对部分兽药品种进行采样,严厉查处售假兽药和过期兽药行为,规范兽药市场经营,确保我市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 截至目前,新郑市畜牧兽药综合执法大队对辖区内所有兽药经营门店全部进行了检查,出动执法人员62人次,执法车辆12次,打击无证经营门店一家,共抽取兽药样品15个。目前,该批样品正在郑州市畜牧局质量检验监测中心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将书面告知各兽药经营门店,对无证经营和销售假兽药的违法行为将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