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0 2023-08

    “一只小喇叭”带富一方民

        提起“喇叭小镇”,不少人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就是民权县王庄寨镇。     没错!这里已然形成了汽车喇叭、电视机喇叭等配件生产一条龙生产加工体系,生产的喇叭不仅出口越南,还成为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汽车品牌和三星电子的货源生产基地之一。     一个小镇如何撑起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又是如何带富一方百姓的?记者走进王庄寨镇,一探究竟。     8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赈成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声隆隆,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熟练地赶制各种型号的喇叭。     徐基超是赈成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更是王庄寨镇电子产业发展的亲历者。     谈起回乡创业的经历,徐基超感慨万千。2018年,回乡创业的他在王庄寨镇三合楼村创办了裕敏电子有限公司,并逐步发展成为王庄寨镇电子企业的“最佳样本”。该公司一开始做喇叭配件,后来组装整机产品,又陆续发展了赈成电子有限公司、金瑞电子厂、腾跃电子有限公司、普森电子厂等8家企业,产品主攻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汽车品牌和三星电子市场。     王庄寨镇良好的营商环境,给了喇叭产业发展的优良土壤。徐基超说:“公司从最初的作坊式生产,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拥有五大厂区和上千台机器的规模,关键在于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做好亲情服务的成功。”     五年时间,一个不足40平方公里的小镇,已发展到多达10家电子产业公司在这里“安家落户”,成功拉开了以各种汽车喇叭装备和音膜产品零部件为主的中小微电声企业产业园框架。     谈起喇叭产业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57岁的工人陈学兰最有发言权。     车间内,陈学兰一边熟练地组装产品一边感叹着说:“现在风刮不到、雨淋不着,每月有4000多元收入,这就是幸福呀。”     目前,该镇从事电子产业的工人有500多人,普工平均月薪超4000元,技工月赚1万元。     “一个个办在村民家门口的企业,不仅有效解决了本地大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进一步增强了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该镇党委书记潘丽娜说。     如今,王庄寨镇的电子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产业集群已成形成势,带来的群众致富效益也日益凸显。

    [更多详情]
  • 10 2023-08

    我省84所技工院校计划招生 10.7万人

         8月9日,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今年我省共有84所技工院校招生,计划招生10.7万人。     “近年来,我省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十分亮眼,技工院校注重技能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创业形势较好,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有些优势专业就业率达到100%。”省人社厅副厅长李甄说。     技工院校分为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和普通技工学校3类。招生对象广覆盖,凡遵守我国宪法、法律,身体状况符合所学专业需求的初中以上毕业生,均可到校登记入学。今年招生专业涉及机械、电工电子类、信息、交通、服务、财经商贸等15个大类,数控加工、电机电器装配与维修、计算机网络应用、汽车驾驶、烹饪、电子商务等200多个专业(工种)。     记者了解到,技工院校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学生、脱贫家庭和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家庭学生做好“一站式”服务,优先招生,优先选择专业,优先安排在校企合作程度较深的订单定向培养班或企业冠名班,优先落实免学费、助学金、奖学金等助学政策,优先安排实习,优先推荐就业。

    [更多详情]
  • 09 2023-08

    武陟县大封镇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武陟县大封镇扎实落实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将农村路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有效结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今年东岩村申请45万元衔接资金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已修建道路11条,总面积5720平方米,并有专人维护,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更多详情]
  • 09 2023-08

    进位升级 争创五星

        8月1日,记者在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殷庄村了解到,该村以“四全”党建为统领,深化开展党员“亮作树”、干部“联包助”活动,充分发挥村干部和党员代表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殷庄村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共有1501口人,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56名党员。近年来,殷庄村先后荣获省健康村庄、省卫生先进村、市级文明村、新乡市四星党支部、红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据了解,殷庄村依托“民生微实事”“党员联户”等载体,积极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各项工作取得较快进展,群众参与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该村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村党支部开设讲堂,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创建解惑。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活动6次,带动干部群众参与300余人次,同时依托区位优势,通过“特色农业”+“双绑”的方式,将殷庄村打造为集农业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宜居于一体的农业化、现代化、设施化新农村。     该村以“三零”创建为目标,制订各类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分队,多次开展应急讲座,定期进行应急救援宣传和应急演练,通过微信群、发放宣传页等方式进行应急处置宣传。同时,该村按照“开展六清,治理六乱”的标准,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殷庄村还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等场所的集聚效应,打造文化与宣传阵地,大力开展乡村光荣榜、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同时,优化服务事项,制定便民服务清单,大力改善教育保障服务,做好医疗保障服务和养老保障服务,实现医疗、养老保险100%全覆盖。

    [更多详情]
  • 09 2023-08

    暴雨无情 学校有爱

         8月7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省教育厅发出工作提醒,号召高校积极行动、关爱受灾学生。我省高校迅速行动,启动紧急临时困难补助对因灾害天气受影响的学生给予帮扶救助,切实保障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据悉,郑州大学及时开展受灾家庭学生(含2023级新生)专项困难补助工作,资助对象为:家庭受灾而导致生活困难的郑州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资助类别:在校学生临时困难补助,依据受灾情况酌情发放临时困难补助。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可填写《郑州大学学生临时困难补助申请表》,并提供家庭所在地相关部门(村、镇、社区街道办)出具的受损情况证明等作为佐证材料,证明中须体现学生姓名、受损情况(附图片)等。     河南大学补助对象为:家中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害或者重大经济损失,导致个人及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生、研究生(包含2023级新生)。     河南农业大学启动受灾学生(含2023级新生)临时困难补助工作,对因遭受灾害导致家庭经济出现临时困难的学生给予帮扶救助。     此外,我省还有多所高校迅速行动启动紧急临时困难补助。遇到困难,受灾学生可联系自己就读学校寻求帮助。

    [更多详情]
  • 09 2023-08

    “五星工坊” 实现集体村民双增收

         8月1日,夜色降临,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湖滨路街道东太平村路旁灯火通明,“好滋味美食街·五星工坊”人流如织,捞汁小海鲜、铁板烧烤……一个个特色美食摊生意红火,美食的香味和食客的热情营造出浓浓的城市烟火气。     东太平村是该示范区第一个建成的村民安置小区,全村土地基本被征收,村民分房上楼享受城市发展红利的同时,也失去了土地收入。     为破解农村产业、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瓶颈难题,今年起,该示范区开展“五星工坊”建设。东太平村借此东风,利用区位优势,在小区路边建立“好滋味美食街·五星工坊”,划定小吃摊位74个,将游散小推车集中起来,统一规范管理。村民自主创业,入驻小吃摊位30余个,每天总营业额可达2万元,帮助2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在该示范区,这样的“五星工坊”还有很多,如东洼村的特色小吃街工坊等,同时还有叶营村乡土品牌型“珍菌孵产·五星工坊”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不仅帮助村集体增收,也促进了失地村民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09 2023-08

    做儿童的引路人守护人筑梦人

        8月1日,淮滨县妇联组织志愿者走进滨湖街道前楼社区开展“少年儿童心向党关爱守护伴成长”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汇聚各方力量,陪伴孩子度过一个快乐假期,50余名儿童和家长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该县公安局民警就如何预防溺水、自救急救、游泳注意事项等相关安全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还播放了防溺水宣传视频、发放了防溺水宣传折扇,增强了孩子们及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     该县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会副秘书长祁玲为家长和孩子们带来了一堂题为《走觉醒之路建幸福家庭》的课程,并通过现场作画互动等形式,指导孩子暑期合理利用时间,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责任担当意识。     活动中,志愿者们还带领同学们一起参观前楼社区政治生活馆,追寻革命前辈的红色足迹、铭记党的关怀,赓续红色血脉,种下爱党爱国的种子,引导同学们心中铭记红色历史、汲取奋进力量,在成长路上不忘初心、筑梦起航。     该县妇联表示,将继续创新工作思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推动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落地落实,切实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

    [更多详情]
  • 09 2023-08

    兴鹤聚才 智创未来

         8月6日,第二届“鹤壁人才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鹤壁市迎宾花园举行,百余名青年人才代表和清北双一流高校硕博研究生代表参加,充分释放鹤城人才集聚力、产业吸引力、区域影响力。     本届“鹤壁人才节”以“兴鹤聚才智创未来”为主题,将开展会展类、论坛类、招聘类、赛事类、技术需求类等5大类23个市级活动,发布引进挂职博士、博士后、急需紧缺人才等3个需求目录,指导各县区开展分会场系列活动近50个,活动时间持续至今年9月。     仪式上,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2023级博士生陈振兴作为高校研究生代表发言。鹤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艳敏还推介了鹤壁市“1+N”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

    [更多详情]
  • 09 2023-08

    5000亩荒坡花椒椒香麻人

         8月的汝州市寄料镇桑树坪村,红彤彤的花椒漫山遍野,挂满枝头,5000亩花椒迎来采摘期,空气中“椒香麻人”。     “大家在采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划伤。”8月4日,由汝州市商务局和寄料镇政府共同举办的桑树坪村首届“花椒丰收节”暨采摘大赛在该村花椒种植基地拉开序幕,种植户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桑树坪村位于寄料镇西南部,四面环山,多为荒山和坡地,曾是省定贫困村。“村里2010年开始种植花椒,当时因种植技术不成熟、产量低、种植比较分散等原因,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未形成规模。”汝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驻村第一书记杜振东介绍说。     为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开拓群众脱贫致富渠道,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申多次带领村“两委”干部外出学习考察致富门路。2014年,村“两委”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河南绿鑫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当年流转土地2500亩,第二年,又开垦1000亩荒山荒坡,发展花椒种植。     为打消村民顾虑,2017年,绿鑫农林公司牵头购买30万株优质“大红袍”花椒树苗,免费提供给农户种植,同时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实现公司统一提供树苗、统一提供有机肥、统一修建生产道路、统一铺设水利设施、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和统一市场价收购,增强种植户的收益和抗风险能力。     “近几年,优质花椒售价年年提高,收益可观。有钱赚,又有保障,村里几乎户户种。”杜振东说,目前全村种植规模已经突破5000亩,年产值突破200万元,同时带动周边村民300余人就业,花椒种植已成为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今年72岁的张长青和老伴种了10亩花椒,俩人每天摘80斤左右花椒,摘完需要25天。“花椒苗是免费发的,还提供技术,我们摘着也有劲。”张长青说,去年自己种的花椒卖给了小商贩,价格压得低,今年打算让公司统一收购包装后,卖个好价钱。     今年50多岁的郭红伟流转了100余亩坡地种植花椒,在村里算得上种植大户。     郭红伟介绍,桑树坪村的花椒属于“大红袍”品种,是从陕西省韩城市引进过来的,韩城花椒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成熟。当时一同前来的还有韩城当地的技术专家,郭红伟爱钻研,几年下来,自己也出师成了“专家”,指导村里散户搞种植。     “今年我雇了30人采摘花椒,采摘期预计两个月,一斤2元给他们付工钱。”和张长青不一样,郭红伟种的花椒有固定客户,他的花椒经过烘干、色选、大小筛选出的“精品”,主要供应给当地的干菜店和饭店,按照往年市场价,今年的价格能卖到每斤30元。     “我们通过申请上级财政资金,今年又建成了100平方米的储存冷库,打算进一步延伸花椒产业链,提高花椒产业附加值,把花椒种植作为巩固脱贫成果、促进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不仅让荒山有看头,而且让群众有赚头。”杜振东说。

    [更多详情]
  • 09 2023-08

    产业兴带来农民富

       8月7日,尉氏县门楼任乡赵存村裕民种植合作社锦绣黄桃种植基地的员工们正在桃园采摘、分拣黄桃准备外销。近年来,尉氏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特色农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开通果农专线、电商平台等多种形式促进农产品销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