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5 2018-08

    宝丰县:为贫困户送去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8月11日,对宝丰县观音堂林业工作站大石扒村下和平自然村的贫困群众曾要光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   由于他身患残疾,不能到在观音堂林站举办的电商实操培训班,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县商务局邀请电商培训讲师专程到他家中,面对面、一对一进行电商实操培训,为这个不幸家庭送去了打开技能之门的“金钥匙”。   在这个特殊的培训班上,电商培训老师向曾要光全面讲解了电商知识及运营淘宝店铺时的注意事项,并系统地演示了创立淘宝店铺的流程,为曾要光初步建构了从事电商事业的理论框架。   电商培训老师还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曾要光介绍了直播对电商的促进作用,并列举了培训实践中遇到的特殊案例,鼓励曾要光“继续加油,不要放弃,一切都会慢慢好的!”   该县商务局电商项目工作组的人员,还为曾要光带来一套崭新的电脑硬件设备,希望他依靠自己走进电商事业,融入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中,改变家庭的生活现状。   “截至目前,我们已对全县13个乡镇3591户贫困户建立了电商培训名录。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23场,覆盖全县13个乡镇。此外,县商务局还把各乡镇便民服务站站长培训一遍;对其他各类电商培训8场;电商扶贫政策进村入户宣讲活动开展了11场。”宝丰县商务局负责人介绍。

    [更多详情]
  • 14 2018-08

    百泉复合微生物肥让农作物产量节节高

    “辣椒要想产量高,用对肥料最关键。用了百泉复合微生物菌肥,效果顶呱呱。你看我这两亩地土壤多松软、地力多肥沃,辣椒根茎粗壮、叶片浓绿、开花多。辣椒长势这么喜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8月2日,西华县红花镇郭庄村郭纪勇高兴地对围观的辣椒种植户说道。   微生物菌肥如何改良土壤,作物重茬如何改善,西瓜死棵烂根现象怎样根治……8月6日,夏邑县郭庄乡郭村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下乡活动,吸引了该乡十里八村100多名西瓜种植户参加。会上,河南兴发昊利达肥业有限公司高级农技师李国延,用朴实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百泉微生物菌肥促进农作物提质增产的原理,受到众多西瓜种植户的欢迎,现场订肥20余吨。   据了解,百泉复合微生物肥料采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研制的新型有益菌种,富含大量微生物、氨基酸、有机质和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所添加的微生物是搭载“神舟四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飞船和回旋加速处理的优质菌株,具有一肥多效、利用率高、净化土壤、高抗重茬、保水保肥、提高产量等显著功效,一经推向市场,备受众多农民朋友青睐。

    [更多详情]
  • 14 2018-08

    院县精品工程促农增收

    8月10日,院县精品工程·兰考葡萄、梨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观摩会暨葡萄、梨开园仪式在兰考县河南兰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举办。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的果树专家,兰考果树种植企业负责人、合作社社长和种植户等近百人与会。   据了解,院县精品工程由兰考县人民政府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打造。该工程于2017年启动,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果树研究室指导下,示范种植了“阳光玫瑰”“夏黑”等名优葡萄新品种,“黄冠”“秋月”等名优梨品种。去年3月份栽种的葡萄,梨树是带花移植的,仅一年半时间,今年就形成了产量,明年就会进入盛果期。今年葡萄亩收入将达3万元左右,同时还解决几十人在家门口就业。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所长尚泓泉介绍说,院县精品工程是为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精品工程”和“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针对市场对精品化、高档化、优质化、安全化果品的需求,针对兰考县产区技术需求,开展设施园艺高效种植模式集成与示范工作,推广应用了葡萄避雨栽培、梨省工密植模式、花果精细化管理技术、病虫鸟害绿色防控技术、简易肥水一体化技术等先进栽培管理技术,实现了葡萄、梨无公害绿色生产,保证了果品质量安全,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兰考及周边地区葡萄、梨种植技术更新升级提供了观摩学习的示范样板。

    [更多详情]
  • 14 2018-08

    光山养殖蓝孔雀走上致富路

    8月10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砖桥镇李岗村桦昌生态园的饲养员正在给蓝孔雀喂食。该生态园2014年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引进优质种蓝孔雀6000只及养殖技术。目前,该生态园已经发展到拥有蓝孔雀4.2万只,年可繁育蓝孔雀10万只的养殖基地,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可解决62名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并带动村里28户贫困户养殖蓝孔雀,户均年纯收入3.5万元,使贫困户养殖当年就走上致富路。

    [更多详情]
  • 14 2018-08

    中国全方位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近日表示,农业继续扩大开放、主动增加进口,是中国既定的政策,中国将积极、稳妥、有序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其透露的信号显示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将继续按照既定方向前进,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 专家指出,中国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是自身的需要,有助于调优国内农业结构和农产品质量,也利好世界。 中国的农业对外开放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接近2014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9%,其中,进口1258.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也是大豆、食糖、棉花等农产品的全球最大买家。 中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紧张和较低的农业生产率难以满足农产品需求。农业对外开放有利于中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丰富国内的农产品供给,缓解资源的承载压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食品消费结构升级,中国对进口农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在知名电商平台上,进口生鲜销量一路攀升,2018年春节期间,天猫平台进口生鲜成交额几乎是去年同期的四倍。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向中新社记者表示,随着中国中等收入人群不断壮大,中国采取更加主动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进口,实现进口多元化、品种多样化。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举行,这一展会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据了解,在博览会招展过程中,食品和农产品展区参与国家和企业数最多,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千余家企业将展示优质、健康、地道的本国货和土特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进口食品消费市场的火热。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全球农产品总体供给过剩,价格低迷,中国农业扩大开放为全球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将缓解农产品过剩的矛盾。 韩俊指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该出口的农产品要出口,要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增加农民的收入;该进口的要主动进口,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食品、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表示,中国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要通过扩大开放把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引进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根据供需情况常态化扩大进口,按照既定的方针和节奏稳步扩大开放。 今年6月,中国官方提出,要取消或放宽种业等农业领域外资准入。当前,中国农产品贸易便利化举措不断出台,农业扩大对外开放稳步前进。

    [更多详情]
  • 14 2018-08

    内乡县鼓励家庭林场带动扶贫开发

    今年以来,内乡县创新思路,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充分发挥以家庭林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广大家庭林场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   该县结合林果、花卉、食用菌种植等产业类型,鼓励林场主根据自身优势和帮扶对象的资源特色,在贫困村兴办家庭林场,种养新品种,直销农产品,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同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引导贫困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家庭林场,使贫困户增加收益。鼓励贫困户参与经营,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单独或联合创办家庭林场。该县还组织引导家庭林场采取多种形式,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质量。   内乡县充分利用县内大型企业员工数量较多、消费能力强等优势,牵头组织县内扶贫成效好的家庭林场与县内企业签订油桃、核桃、软籽石榴、食用菌等特色林产品定向采购合同,扩大家庭林场销售渠道,实现家庭林场、贫困户等多方共赢。

    [更多详情]
  • 14 2018-08

    渑池县花椒成扶农脱贫“铁杆庄稼”

    8月8日,渑池县天池镇陈沟村田园花椒合作社扶贫基地,社员正在扶贫基地采摘花椒。近年来,渑池县不召寨花椒专业合作社、田园花椒合作社等36个花椒专业合作社,以种苗、专业肥药和种植管护技术作为投入,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和土地投入相结合,采用“共同投入,共同管理,共同收益”的产业带动模式,引领全县栽植花椒1100余万株,面积15.3万亩,亩均收入7000元以上,把花椒种成了扶农脱贫的“铁杆庄稼”。

    [更多详情]
  • 14 2018-08

    罗山县机械化水稻钵体育插秧技术成效显著

     近日,罗山县农机技术人员来到周党镇莲花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按照试验方案要求对处理区域1.79亩再生稻、头季稻测产实收获,推算基本苗数、群体数、有效穗数等数据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进行调查,经在场技术人员评议测评合计湿稻1485公斤,湿稻829.6公斤/亩,实测水稻水分31.4%;烘干后水分含量13.4%,最后归仓计算,829.6公斤/亩,除水分643.78公斤/亩。充分挖掘了再生稻高产潜能。近年来,在县农机局大力支持下,周党镇莲花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带动、效益驱动,走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之路,大力推广再生稻钵体育插秧技术,取得显著成效。   钵体育插秧具有机械载插、体盘育壮秧,秧龄弹性大,载插均匀,移栽无植伤,缓苗时间短,分蘖速度快等优势,有利于水稻高产、超高产栽培,是近年来罗山重点研究并展开示范的一项水稻机插栽培技术。县农机推广人员力争形成“示范一片,成功一片,带动一片”局面。

    [更多详情]
  • 14 2018-08

    大豆结荚偏少农技专家解疑释惑

    8月7日上午,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小宫村村民陆栓柱带着从自家大豆田里拔的植株到许昌市农技站找专家咨询。该市农技站专家袁迎现研究员接待了他。   据该农户介绍,他家种的是荷豆20,目前结荚很少,和邻居家相比差很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袁迎现研究员仔细查看了大豆植株,并详细询问了该农户种植情况,最后指出了结荚少的原因:一是初花期没有及时控旺,植株出现旺长,进而引起营养生长过旺而生殖生长过弱,花荚数减少;二是初花期没有及时防治灰飞虱、蓟马、蚜虫等刺吸式害虫,导致害虫口器刺吸大豆花蕾,影响花荚正常发育;三是前段时间持续高温天气,没有及时浇水,高温导致花粉败育而影响到结荚。   针对目前情况,袁迎现研究员指导该农户要及时进行灌水,并喷施磷酸二氢钾、微肥等叶面肥,可增加后期结荚数。同时建议该农户根据大豆自花授粉特性可以选择适应当地生长、耐高温、抗逆性强、结荚较好的品种进行自留种,以减少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专家提醒,在大豆种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在分枝期或初花期根据长势适时控旺,初花期还要注意防治灰飞虱、蓟马等刺吸式害虫。

    [更多详情]
  • 14 2018-08

    全国专家研讨绿色高效防控小麦赤霉病

       8月9日~10日,由河南农业大学牵头举办的第四届黄河论坛在郑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刘旭、程顺和、赵振东,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谭金芳、农学院院长林同保,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郭天财等出席,来自全国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小麦遗传改良、分子育种、植物病理和小麦栽培的100余名专家围绕“多策并举,低成本绿色高效防控小麦赤霉病”进行了研讨。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近年来,由于秸秆还田、扩大灌溉、气候变化等原因,小麦赤霉病已由长江流域逐渐向北扩展,并成为黄淮冬麦区南片的常发病害。小麦感染赤霉病不仅会造成严重减产,而且感病籽粒产生的赤霉毒素(DON)等多种真菌毒素会造成人畜中毒,直接威胁人类健康,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三级致癌物。基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点,目前单靠抗病品种或化学防治,都难以完全控制其发生流行危害,需要抗病品种、化学防治和栽培管理技术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控。   本届论坛围绕“多策并举,低成本绿色高效防控小麦赤霉病”主题,通过交流国内外小麦赤霉病绿色高效综合防控经验与技术措施,开阔思路,提升水平,推动全国协作攻关的形成,从根本上解决赤霉病对小麦的危害。   论坛举行期间,程顺和、赵振东、郭天财、许为钢、茹振钢、雷振生、肖世和、吉万全、郑天存、崔党群、詹克慧、沈天民、王林生、殷贵鸿、宋玉立、贾继增、张爱民、杨武云、王道文、马传喜等通过主题报告和互动讨论、自由讨论,纵论中国小麦生产面临的挑战,小麦赤霉病及其对粮食生产和人类社会的危害,全国抗赤霉病研究攻关取得的成果,小麦赤霉病绿色高效综合防控理论、经验与技术措施,全程绿色防控的理念,近缘植物抗赤霉病基因的挖掘与利用,赤霉病抗性的遗传改良,赤霉病化学防治,健身栽培、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基因编辑技术在小麦赤霉病抗性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凝聚智慧,提出低成本绿色高效防控小麦赤霉病的策略和技术。   据悉,2015年以来河南农业大学已连续举办四届黄河论坛,第一届主题为“破解育种瓶颈,谋划发展策略”;第二届主题为“小麦赤霉病的抗性遗传改良”;第三届主题为“国际协作,现代农业”;今年是第四届,主题为“多策并举,低成本绿色高效防控小麦赤霉病”。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