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8 2018-08

    太康:无人机洒农药 一分钟一亩地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无人机给玉米打药,真是太方便了。”8月5日,太康县高贤乡刘河村村民杨传军说。当日,太康县农牧局联合县益农信息社、爱心早餐等单位,携带多架无人机为刘河村村民免费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   “无人机一次加药10公斤,一分钟一亩地,一次可打近20亩地。无人机风扇下行压力非常大,植保药剂在风力的推动下,无缝隙喷洒到田间,能让玉米均匀吸收。”太康县益农社负责人张磊说,以前在给农作物打药时只能打表面,现在这种喷洒方式不仅效率高,农作物更容易吸收,两个半小时时间,5架无人机就可以完成600余亩喷洒作业。

    [更多详情]
  • 07 2018-08

    河南驻马店羊角椒“辣”出新高度

     近日从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科院了解到,驻马店市农科院园艺作物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国鉴耐热抗病丰产辣椒新品种‘驻椒19’的选育与推广”获2018年度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科技成果二等奖。   据了解,这种辣椒属于羊角型辣椒,辣味比较重,抗病性比较强,品质比较优良,在整个生产环节用药比较少,符合绿色蔬菜生产标准。驻马店市已种植10余万亩这种辣椒。   目前,该所正在开展“鲜食辣椒杂交优势利用与新品种选育”“茄果类蔬菜综合育种技术研究与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设施番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推广应用”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为全市乃至全省的蔬菜新品种培育及绿色安全高效生产做贡献。

    [更多详情]
  • 07 2018-08

    植保专家:注意防控黏虫等迁飞性害虫

    “近期高温高湿天气持续,三代黏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一些迁飞性害虫局部暴发的风险增加,相关植保专家提醒全省农民注意加强防控,防止暴发危害。”这是记者在近日召开的河南省2018年上半年植保植检工作总结会议上获悉的。   会议期间,安阳市、周口市、信阳市、平舆县、淮阳县和临颍县等地植保站代表分别发言,介绍了小麦重大病虫监测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建设、农药减量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植物检疫工作的新做法、新成效。会议还邀请企业代表介绍了小麦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及重点产品。   会议认为,上半年病虫监测预警及时准确,重大病虫防控成效显著,专业化统防统治明显扩大,农药减量和绿色防控再创佳绩,为保障夏粮取得好收成和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会议要求,下半年要扎实做好病虫害监测预警,全面搞好重大病虫科学防控,加快推广绿色植保技术,积极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依法强化植物检疫,切实抓好秋播病虫防治,坚决打赢下半年病虫防控攻坚战。   会议特别指出,根据省农业厅最近组织的专家分析会商,预测今年河南省三代玉米螟、四代棉铃虫、玉米南方锈病、水稻纹枯病、花生叶斑病、地下害虫等秋作物主要病虫总体将偏重发生;七八月份强对流天气较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高温高湿天气持续,三代黏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一些迁飞性害虫局部暴发的风险增加;东亚飞蝗在黄河滩区、库湖周围也有可能出现局部高密度蝗片。对此,相关植保专家提醒全省农民注意加强防控,并发布相关防控措施。

    [更多详情]
  • 07 2018-08

    灵宝市无人机跨区飞防显神通

     近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前哨农场,来自河南省灵宝市云龙农机专业合作社、飞跃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飞手操控着植保无人机,在碧绿的稻田里腾空翱翔进行飞防作业。   今年以来,灵宝市云龙农机专业合作社和飞跃农机合作社共组织10架植保无人机先后辗转河南、山东、湖南、江西、黑龙江等地进行飞防作业,目前已累计作业10万余亩,取得经济收入60余万元。   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采用超低量喷雾技术,有雾化效果好,防治效果佳,劳动强度低等优点。飞跃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桐介绍:“植保无人机每小时可作业40亩,依每天工作8小时算,可作业面积300多亩,每亩收费10元,每天收入达3000元。操纵无人机的工作人员在地面遥控指挥无人机的高度和方向进行施药,替代人工,灵活实用,又快又划算。植保无人机非常适合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田间植保需要,能够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喷药每亩地的价格比无人机飞防作业便宜2~3元,但无人机作业的效率是人工的40~50倍,人工喷药不仅费时,还对人身体伤害大,长远来看,无人机植保作业是未来农业植保的趋势。”   2017年,灵宝市认真实施河南省农用航空器试验示范项目,对从事植保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农用航空器实行省级财政定额补助,共补助灵宝市云龙、飞跃农机合作社和高山果业集团公司购买植保无人机3架,补助资金12.81万元,促进了植保无人机在灵宝市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灵宝市植保机械化水平。

    [更多详情]
  • 07 2018-08

    渑池现代农业跑出“加速度”

    今年以来,渑池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县发展方向,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积极构建产业、生产、经营三个体系,促进特色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引领现代农业“加速度”发展。上半年,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6292元,同比增长9%。   壮大“双椒一药”,集聚发展成规模。坚持“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深入实施“百千万”(百亩示范片、千亩示范区、万亩产业园)培育工程。上半年,新发展花椒5.1万亩,全县花椒面积达到15.3万亩,形成了以仰韶、坡头、段村、南村等乡镇为主体的北部花椒产业区;种植辣椒5万亩,打造了以天池、果园、英豪等乡镇为主的辣椒产业带;积极探索渑池道地中药材订单农业模式,全县以丹参为主的中药材面积达到7万亩,中药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建成张村丹参特色小镇,土地“长出”了新动能。   培育经营主体,跨界融合显身手。东方希望100万头生猪养殖及肉食加工项目一期投产,从开工到投产仅用4个月时间,创造了国内养殖行业项目建设的奇迹。新培育上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集群3个,总数达到6个;新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总数达到22家;新培育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个,总数达到60个;新发展家庭农场9家,总数达到117家;新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16个,全县达到235个。新发展总投资3.2亿元的奥仓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   创塑农业品牌,价值提升“新引擎”。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建立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机制,全面打造特色现代农业品牌形象,促进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葡萄、桑葚、芫荽等5个无公害农产品成功申报,“南村石榴”通过了绿色食品农产品认证,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45个(其中绿色农产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3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鑫地牧业通过了农业农村部标准化示范场认定,完成了渑池柴胡、渑池红薯、渑池辣椒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前期工作,全县农业品牌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打造景观农业,乡村旅游增收益。李家杏花节、禾盛农业梨花节、美丽柳庄乡村旅游节、赵沟古村风情游等各种农事节会相继成功举办,段村赵沟古村、洪阳柳庄、仁村雪白、张村杜家等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义昌多肉园、禾盛生态园、天沣中药材示范园、水源金银花生态观光园等,以环境为吸引,以产业为支撑,以旅游为助力,全县“景观农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踏青赏花、鲜果采摘、绿色餐饮、体验民俗、休闲垂钓等乡村休闲游,为城里人假日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更多详情]
  • 07 2018-08

    辉县市:合作联社架起“脱贫致富桥”

    “有空的时候,我就来香菇基地这边干点零活儿,不耽误照顾家里,也可以挣点钱补贴家用。”8月1日,在辉县市西平罗乡张庄村的香菇基地,贫困户崔改香正在忙着将损坏的菌菇袋打碎、铺开晒干。   产业帮扶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近年来,辉县市西平罗乡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倡导产业发展,激活“造血”功能,在辉县市率先成立合作联社。“成立合作联社,可以更好地实现产业全覆盖,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该乡党委书记郎广彬说。   2017年6月,西平罗乡开始筹建泽川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现建有张庄和莲花两个基地。由于香菇品种好、销路旺,合作联社吸引了许多贫困户前来打工、入股。目前,泽川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已建成大棚32座,总投资400万元,带动贫困户30余户。   “我们为贫困户提供了多种经营模式。一是实行包工种植模式,平均日工资50至60元;二是贫困户可租赁大棚,由基地提供菌袋、技术和销售服务;三是贫困户、村集体和非贫困户入股,年终参与股份分红。”合作联社负责人杨秋生介绍说。   截至目前,该乡已有20多户贫困户入股合作联社,入股金额15万元。下一步,合作联社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计划利用1至3年时间建成60座大棚的香菇基地,为更多贫困群众架起“脱贫致富桥”。

    [更多详情]
  • 07 2018-08

    许昌市争取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24万元

    今年,许昌市争取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24万元,主要用于农机具累加补贴和农用航空器试验示范推广。   2018年,许昌市对农民购置特定农机具继续实行省级财政累加补贴。累加补贴机具主要有打(压)捆机、谷物烘干机、深松机、花生收获机、青饲料收获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大型动力换挡/换向拖拉机等11个品目机具。购买补贴范围内的11个品目机具,除享受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外,还可享受省级财政累加补贴。累加补贴额度以《河南省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规定的定额补贴标准为基础累加2/3。大型动力换挡/换向拖拉机实行定额累加补贴,4000元~6200元不等。   另外,为加快推进许昌市农业高效植保机械化发展,增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能力,许昌市开展农用航空器试验示范项目。省级定额补助37200元~75000元不等。农用航空器购买补助对象为所在县(市、区)从事植保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主要包括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作业组织、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等,对个人购置农用航空器暂不予补助。购买农用航空器要先由生产企业进行不少于1个月操作技术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申请实施农用航空器的试验示范项目。

    [更多详情]
  • 07 2018-08

    郑州:今年开建田园综合体

    日前,河南省郑州市政府发布田园综合体建设专项工作方案,提出从2018年起在全市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各县(市)建设20个左右田园综合体,各区及开发区建设5个左右具备部分田园综合体功能的农业主题公园或农业主题游园,建设经验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2020年开始在全市全面推广建设田园综合体。   方案提出,田园综合体项目要优先选择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项目交通便利、自然禀赋较好、文化底蕴深厚。项目规模为,各县(市)集中连片的2至5个规划保留村,规划面积4-1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占规划面积的1/2。各区及开发区在环城都市生态产业带区域内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整体发展规划,选择集中连片150亩以上建设农业主题公园,或选择点状分布150亩以下零星地块建设农业主题游园。   方案明确,田园综合体将以各县(市、区)政府为主体开展规划建设。由各县(市、区)采取公开招商的方式,选定拟参与建设项目的经营主体,优先选择具备建设、经营田园综合体经验的上市企业、涉农企业联合建设。   根据方案,田园综合体建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区、生活宜居区、创意观光区、休闲度假区和综合服务区五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各县(市)的重点任务是,打造核心区域、培育特色产业、拓展农业功能、塑造特色风光、开发旅游产业、改革产权制度。各区以及开发区则主要是构建绿色技术体系、农田景观体系、配套保障体系、主导产业体系、科普教育体系。   同时,方案也明确了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工作保障措施。如将成立郑州市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基金,全力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和运营;拿出一部分有市场前景、有盈利空间的建设项目,引入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引入第三方对项目实施进行绩效跟踪评估,将田园综合体建设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同时允许将财政项目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增强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实力,真正让农民分享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发展成果。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对村庄的旅游资产、设施进行统一经营管理。  

    [更多详情]
  • 07 2018-08

    镇平:“简化”田间管理 省时省工效益更高

    进入7月中旬以来,镇平县出现了持续的高温炎热天气,造成大面积干旱缺墒,抗旱浇水保丰收成为种植户的当务之急。   高秆作物玉米怎么浇?当地众多种植户犯了难,找人浇水不好找,找到人了还怕进到密不透风的玉米田里中了暑。当地种植户算了这样一笔账,浇水设备全用上,满负荷运转,每天也只能浇5亩地,不仅效果达不到,每人每天的用工成本却要150元。   同样种植玉米,侯集镇王官营村的陈登科却一点也不发愁。400亩玉米,只要电闸轻轻一推,一天浇地100亩,400亩玉米4天就可浇完。陈登科的玉米田里,水湿透根部,地下有墒地表干,玉米生长健壮,引来众人参观。   一边是浇水难、浇水贵,一边却是省工省时高效率,秘诀是啥?“多亏了省农技总站开展的‘百站包万家活动’,县农技中心的农技人员,把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陈登科介绍说,县农技中心根据种植大户的技术需求,主动联系并给予指导,根据镇平县秋作物种植期间干旱频发的气候特点,推荐了玉米根部铺设滴灌管道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玉米播种时,采用宽窄行种植,玉米苗期在窄行中间铺设滴灌水管,地头铺设输水管道连接水源,安装水肥一体化设备,需要浇水时,机器一开,自动浇水,需要施肥时,肥料通过输液管随水送到玉米根部。   田间管理“简化”了,种植效益也更高了。陈登科介绍说,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常规的浇水施肥相比每亩可节省人工费50元,省工省时。而玉米产量上,他预计每亩最少增产300斤。“除去投资成本,每亩多挣200块,这400亩可就是8万呀。”陈登科说。   百站包万家,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农业科技也来到田间地头。镇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丙俭介绍说,农业科技怎么从实验室、试验田走向农户和农田,是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技人员助农增收致富的关键,主动与农户建立联系,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全力支持,让农户看见技术、见到效益,才能让先进的农业技术不断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更多详情]
  • 07 2018-08

    许昌市争取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24万元

    今年,许昌市争取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24万元,主要用于农机具累加补贴和农用航空器试验示范推广。   2018年,许昌市对农民购置特定农机具继续实行省级财政累加补贴。累加补贴机具主要有打(压)捆机、谷物烘干机、深松机、花生收获机、青饲料收获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大型动力换挡/换向拖拉机等11个品目机具。购买补贴范围内的11个品目机具,除享受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外,还可享受省级财政累加补贴。累加补贴额度以《河南省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规定的定额补贴标准为基础累加2/3。大型动力换挡/换向拖拉机实行定额累加补贴,4000元~6200元不等。   另外,为加快推进许昌市农业高效植保机械化发展,增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能力,许昌市开展农用航空器试验示范项目。省级定额补助37200元~75000元不等。农用航空器购买补助对象为所在县(市、区)从事植保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主要包括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作业组织、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等,对个人购置农用航空器暂不予补助。购买农用航空器要先由生产企业进行不少于1个月操作技术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申请实施农用航空器的试验示范项目。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