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30 2018-07

    邓州孟楼:改革账算出新收成

     7月24日,天气闷热,骄阳似火。在邓州市孟楼镇扶贫产业示范基地,5000亩的红高粱、艾草长势喜人,一眼望不到边。该镇军九村周洼组58岁的周俊建戴着草帽,背着手站在地头,这里有他家流转出去的12亩耕地。   “咱孟楼镇推行的土地‘三权’分置好啊,我可是尝到甜头了,俺家的地都涨了三次价了。”周老汉向省委政研室(改革办)赴南阳市学习调研组的同志伸了三根手指头,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周老汉所说的“三权”分置,就是孟楼镇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把农民的土地通过流转集中起来,依托土地“集中流转——集中整理——集中再流转”模式,形成“大方田”,吸引科技、资本、人才进入农业领域,推动农业发展的“接二连三”,土地收益成倍增值。   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周老汉土地的三次增值。   第一次土地增值是在周老汉手中。   “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大伙儿干劲倍增,但孟楼地势高、土块硬、缺乏灌溉设施,种地全靠望天收。”周老汉说自己当时正是壮劳力,可看着眼前贫瘠的土地,总是唉声叹气。   种地没出路,村里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每年儿子儿媳回来帮我收庄稼的花费远远高于庄稼的收入。”周老汉说,他后来就私下进行土地流转,一亩地一年二三百元钱。   2016年8月孟楼镇开始推行“三权”分置,由政府出资成立了邓州市农村土地开发有限公司,统一流转全镇土地。“把地流转给政府,俺们放心,而且一亩地一年600元,比之前高了三四百元,谁会不乐意呢?”光土地流转费,周老汉一年就多收入近5000元。   第二次土地增值是在邓州市农村土地开发有限公司手中。   改革开放40年了,孟楼开始在土地增值上做文章了。“流转了五六万亩土地,搞什么?怎么搞?一定要规划设计好。”为此,孟庄镇党委书记李爽可没少费心思,最终,确立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孟楼镇农业产业发展作整体规划,全镇规划出休闲农业景观体验区、粮食种植种业繁育产业区、设施农业及林下经济产业区和水产试验展示区四大区域。   随后,他们又整合省市涉农资金一亿多元。有了钱,放手干,引丹工程把水引来了;以方田为主,打破村组界线,大型机械能进了;深耕深松、田间绿化……土地整治后劣地变好地。   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成了“香饽饽”。邓州市农村土地开发有限公司把包括周老汉家在内的土地,再流转给承包者,每亩土地每年的流转费用也涨到了800元左右。   第三次土地增值是在承包者手中。土地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水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想承包的企业蜂拥而至。   “我们的地,不是谁想承包就能承包的。”李爽自豪地说,想来流转土地的必须是符合农业产业规划,且未来能实现“三产融合”、高效绿色生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稻虾混养基地来了。耿营村规划了1000亩地,建成后年产小龙虾160吨、优质水稻490吨。“如果按每亩地来算的话,年收入可达3000元。”耿营村党支部书记周元强说。   襄阳市源盛园农业有限公司来了。他们流转了1.6万亩土地,种植红高粱,每亩地一季的收入可达1500元。   艾草种植项目也来了。荣俊农业有限公司流转了3000亩地种植艾草,每亩地年收入1800元。   ……   土地的价值在不断上升,周老汉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没了土地,他却进了邓州市白楼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工作,“40年前俺以为要在几亩薄地上扒拉一辈子,谁成想如今俺一个老农民,竟然成了一个月月有工资的工人了。”周老汉得意地说。

    [更多详情]
  • 27 2018-07

    葡萄价格总体较好 分析师:近期最好能卖就卖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炎炎夏日,应季水果纷纷上市,在应季水果中,除了西瓜,葡萄也特别的受欢迎。通过调查,记者发现今年露天葡萄的价格挺高,而大棚葡萄的表现却一般,那么,在吃葡萄的时节里,两种栽培方式不同的葡萄为何有着不同的市场表现,葡萄的整体行情又将从何? 水果经销商张丰最近有点小惆怅,他进货的大棚葡萄销量不好,低于预期。 张丰:昨天来的,今天还没有卖完,卖不完的怎么办呢?只能低价处理,一斤亏了一块多。 亏钱的是大棚夏黑葡萄,可同样也是葡萄,摩尔多瓦、巨峰这两种露天栽培的葡萄,价格却非常喜人,偏偏他花钱买进的量却比较少。 大棚葡萄的市场表现不如露天葡萄,张丰遭遇的情况,不是个案,而是今年葡萄市场的普遍表现。湖北公安县种植户王大成说,他们村栽培的露天葡萄价格就很好。 王大成:今年露天葡萄三块一斤。往年价格是一块五,算是涨了一倍。 水果经销商谭山说,目前露天葡萄的价格已经不错了,预计它的价格,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谭山:露天葡萄一定值钱,今年露天葡萄达到一定标准的,价格最低每斤能达到2.6元到3元之间。 都是葡萄,甚至是一样的品种,为何栽培方式的不同导致市场表现截然不同呢?卓创资讯分析师贺坦分析: 贺坦:大棚葡萄上市早,本身是和露天葡萄的上市时间错开的,但是由于这几年大棚葡萄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大,市场供大于求,所以价格跟以往同期相比有了下降,一些种植户进行了改种或者延后销售。很多延后销售的碰上了露天栽培的葡萄,而露天栽培的葡萄由于受到的光照比较充足,糖分积累较好,同时今年露天葡萄的品质普遍不错,就导致了露天栽培的葡萄行情好于大棚葡萄。 今年葡萄上市时间开启后,我国一些主产区遭遇了阴雨天气,水果经销商谭山说,这给了他们调整收购的时间,他们根据市场行情将收购的主要方向转为了露天葡萄,这种转变一方面推高了露天葡萄的价格,另一方面压制了大棚葡萄的销售。 谭山:如果我们这里达到37度高温,今年的葡萄就赚不了多少钱,因为高温以后,所有村庄的人都不出来,因为今年有段时间有连续的阴雨,给我们的葡萄调整带来了时间。 卓创资讯分析师贺坦认为,总体来看,在7、8月份,露天葡萄保持好的价格概率是比较大的,大棚葡萄的表现虽然一般,但基本不会出现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原因是今年葡萄的品质都比较好,而且降雨影响了部分西瓜等应季水果的质量。考虑到近些年很多农户增强了时间差的意识,贺坦的担心是9月份葡萄的价格。 贺坦:9月份是葡萄价格的常规低谷期,今年葡萄是丰产的,预计届时市场上可能还有不少的葡萄存量,虽然国庆节的到来会带动销量,但是一旦出现压价的情况,葡萄的价格很可能会出现下滑。 贺坦建议:当前葡萄的价格总体不错,种植户应该在好的价格下,能卖就卖,不要等待寻找所谓的时间差。此外,根据市场的表现,颗粒大的,果实紧致的,饱满的葡萄是非常受欢迎的,无论何时,种植户都要注意栽培的品质。 贺坦:在管理方面,种植户要严格管理葡萄的变形等影响品质的因素,并且通过市场的表现,选择一些比较好的品种,丰富种植结构,实现品种的多样化。此外,早熟的和中熟的品种搭配一下,管控的比较好的话,整体的品质就会好一些,收益也就会好一些。

    [更多详情]
  • 27 2018-07

    灵宝市特种丝瓜拓富路

    7月25日,河南省灵宝市故县镇赵村村民郭继明在展示特种丝瓜。与普通丝瓜不同,该种丝瓜重量能达15公斤,经加工后可制成宾馆的洗浴用品。去年,郭继明首次从南方引进试种植后效益可观,今年他带动30多户农户种植该品种。

    [更多详情]
  • 27 2018-07

    河南叶县130个扶贫基地站点带贫近万人

    “我的腿有毛病,干不了重活,就多干点轻活。晓鹏可没亏待俺,去年给我发8000块钱。”7月20日,在叶邑镇段庄村博汇林果种植基地,正在田里除草的罗妹妞感激地说。 家住叶邑镇思城村的罗妹妞今年66岁,左腿行动不便,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家中5口人,老伴儿身体不好,孙子、孙女都要上学,全靠儿子一个人养家,生活十分困难,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得知罗妹妞的情况后,博汇林果种植基地负责人郭晓鹏主动将其纳入帮扶对象,让她到基地务工。像罗妹妞一样在博汇林果基地务工的一共23人,每人年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 经过申报、审核,今年该基地被认定为县产业扶贫基地,由于到此务工的贫困群众年收入达到3500元,政府还给每人补贴1000元。 叶县发改委主任杨效会表示,产业扶贫基地站点建设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为目的,为贫困人口就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近稳定就业,减轻贫困人口因外出务工产生的食、宿等额外负担,解决因各种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就业问题,提高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目前,叶县产业扶贫支撑效果明显,光伏扶贫电站、特色种植产业、畜牧养殖业、加工业、电商流通产业、乡村旅游产业六大产业,确保了全县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并且实现多重覆盖。

    [更多详情]
  • 27 2018-07

    河南南召:“田园综合体”成群众致富“火车头”

    7月19日,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崔庄乡马良村河南稻谷田农业开发公司蔬菜大棚基地,一字排开12座温室大棚和39座塑料大棚,每座大棚里有10多个群众在忙碌地采摘瓜果,一行行一人多高的藤蔓间硕果累累。 “我全靠在产业基地务工挣钱养活一家人,这几年稻谷田公司一直帮带我家,每年俺能收入两万多元。有了村里大企业带动,俺家脱贫才有希望啊!”正在采摘蔬菜的王德军说。 河南稻谷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1.8亿元,流转4个行政村群众土地2500亩,建设香菇种植、温室蔬菜、景观苗木、优质果品四大产业基地,形成了一个集高效农业、果实采摘、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这个农业综合体体量大、动能强、容载率高,相当于一艘产业‘航母’,成为带动贫困群众致富的‘火车头’。”崔庄乡党委书记王维元介绍说,“我们推广‘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引导群众流转土地获租金,安置就业领薪金,入股分红赚股金,带动周边群众280余人稳定就业。”   据统计,南召县已建成规模以上新型田园综合体近20个,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吸纳3000名群众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带动1200户贫困群众有业可从、有股可入、有利可获,年户均增收8000元。

    [更多详情]
  • 27 2018-07

    河南唐河崛起高端农机制造产业集群

    眼下正值酷暑,在河南省唐河县产业集聚区农机产业园,一座使用面积12万平方米的厂房拔地而起,建筑工人们正紧张的忙着安装水电、平整道路、外墙装修等工程。这座即将完工的厂房是唐河县农机制造产业集群茁壮成长的有力见证。   唐河县农机局局长张凌介绍,通过五年的努力,唐河农机产业从小小的农机作坊如今打造成管理规范的现代工厂,从生产低端的农机配件到如今世界一流的尖端产品研发,形成了集耕作、播种、管理、收获为一体的农机制造产业集群。   如今,亚澳农机、向阳红农机、大华机械、南商农牧等总投资超20亿元农机生产企业已经落户唐河县,其生产的大型收割机、秸秆打捆机、联合整地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粮食烘干机、无人植保机等多种农机也畅销国内外。   为何有如此多的农机生产企业入驻唐河?“是良好的招商环境彰显了唐河的‘招商诚意’。”唐河县招商局相关负责人一语中的。近年来,唐河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为农机产业园完善修路,配套了电力、天然气、自来水、通信光缆等基础设施。同时,还为农机制造业配套两个年产1万吨的消失模铸造线,两个年产5000吨的沙模铸造线,以及年产2000万只的铝合金活塞和有色金属铸件生产线。   在强化投资环境的同时,唐河县还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大户等专业服务组织,创新合作、运行、利益机制,探索发展多元化、多业态、多模式的社会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形态。培养农机合作社联社、农机租赁公司、农机+农事服务综合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机作业服务联合体等。   唐河县还对积极购置农机的合作社实行政策倾斜,把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土地深松等项目让农机合作社承担实施。张凌介绍,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倾斜,仅去年唐河就新增农机合作社23家,新增部级、省级示范社各1家,市级示范社7家,总量达到220家,呈现出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跨区作业、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联合经营、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服务特色农业、机械化一条龙服务、粮食烘干、高效植保等十大特色类型。   与此同时,唐河县还推行订单作业、联耕联种、一条龙作业、代耕代种、土地托管、承包作业、“互联网+供需对接”等各种作业服务模式。“这样扩展了服务内容,增强了供需对接的有效性、组织调度的精准性、作业保障的可靠性,同时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作业服务效率,增加了经营效益,增强我们农机作业服务活力。”唐河县桐河乡祥宏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焦强高兴地介绍。

    [更多详情]
  • 27 2018-07

    玉米病虫害进入为害盛期

     日前,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和测报人员对全国玉米病虫害进行了综合分析,预计今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为中等发生,三代黏虫、穗期玉米螟、棉铃虫、大斑病、褐斑病局部偏重发生,7月底至8月底为各种病虫为害盛期。   玉米中后期病虫以钻蛀性、食叶性、刺吸性害虫和叶部病害为主,玉米螟、棉铃虫、蚜虫、大斑病、小斑病和褐斑病发生较为普遍、为害较重;叶螨、双斑萤叶甲、弯孢叶斑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纹枯病、茎腐病、穗腐病和灰斑病等在部分地区造成一定危害。预计全国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8.44亿亩次,虫害5.71亿亩次,病害2.74亿亩次。   玉米螟一代在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偏重发生;二代在黑龙江西南部大发生,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辽宁东南部、四川、新疆偏重发生,其他地区中等发生;三代在河北、山西、河南、湖北偏重发生。穗期棉铃虫在黄淮海、西北和东北南部地区中等发生;桃蛀螟在黄淮海地区为害加重。   三代黏虫总体中等发生,东北、华北、西北、黄淮局部会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的区域;二代草地螟在内蒙古东部及其周边地区有偏重发生的可能;双斑萤叶甲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偏重发生。蚜虫在东北、华北、西北、黄淮大部中等发生。   大斑病在东北东部偏重发生,东北中西部、华北北部、西北东部、西南局部中等发生;小斑病在黄淮南部、西南局部中等发生;褐斑病在黄淮海和内蒙古东部中等发生;弯孢叶斑病在黄淮地区及东北南部中等发生;灰斑病在西南山区、东北大部地区中等发生;纹枯病在西南大部、东北局部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南方锈病在黄淮南部等地有偏重发生的可能;茎腐病在黄淮海偏重发生的风险大。

    [更多详情]
  • 27 2018-07

    河南安阳豆公桃网上销量大增

    近日,在河南安阳豆公镇李大晁村农产品上行交易点,村民正冒着炎热摘大桃。河南美淘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工作人员检验过大桃后将其装箱。很快,全国各地的人们就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到豆公大桃。 县商务局以电商产业园为依托,发挥美淘供应链、阿里巴巴资源优势,实施农产品上行兴农扶贫战略,在瓜果收获旺季,深入田间地头“撒网”,持续为贫困户“渔利”。目前,全县已建立了17个乡电商服务站及80个村电商服务点,开设各类网店400余家。 豆公大桃通过电商平台顺畅销售,使电商和农户都得到极大鼓舞。河南美淘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总经理陈平芳说:“凡是当地特产都可以做,比如苹果、花生、葡萄等。谁有合适的资源,都可以和我们对接。”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借助美淘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等网络平台对豆公镇噶拉苹果、中召乡小架葡萄、城关镇沙地花生、后河镇大枣等特色农产品进行推广,打造内黄县网红瓜果,助力贫困户增收。

    [更多详情]
  • 27 2018-07

    河南省电商扶贫现场会召开 博爱县“电商模式”获赞

    7月26日上午,河南省电商扶贫现场会在焦作市召开。"今年以来,焦作市涉农电商交易额达到31.3亿元,同比增长28.9%,通过电商累计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增收10185人,人均年增收1300元以上。目前,焦作市累计脱贫7.6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4.37%下降到1.36%。"会上,焦作市委副书记、焦作市人民政府市长徐衣显向与会嘉宾分享了该市在"电商扶贫"工作上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河南省扶贫办副主任卢东林在讲话时深入分析了河南省扶贫攻坚面临的新形势,就推进电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出了加强统筹谋划,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强化精准脱贫等五项要求。       河南省商务厅厅长张延明在讲话时对焦作市、博爱县的电商扶贫工作给予了肯定,对全省电商扶贫工作提出了四项要求,并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电商扶贫工作明确了方向。

    [更多详情]
  • 27 2018-07

    郏县烟技员为烟农增收“保驾护航”

    “老刘,这常言说得好,‘瓜不熟不甜,烟不熟不香’。你要掌握好成熟采收要领:起黄泡,叶筋白,手摸叶面油乃乃,叶尖下垂角度大,咔嚓一声掰下来……”7月23日,在郏县长桥镇东谷刘村“上六片”烟方里,烟技员吴庆锋正在指导烟农刘振卫采烟。   据烟技员吴庆锋介绍说,今年他分包了3户种烟户的“上六片”烟田共140亩,全部实行盛花期打顶,第一次打顶只打掉花枝、花叶,预留叶数22~24片。打顶后一周左右,除清除底脚叶外,再优化清除打掉下部无采烤价值的烟叶5~6片,合理保留有效采烤叶片数。在采烤第一炕次烟叶后,还要根据烟田肥力和烟株长势,确定是否进行二次打顶,确定有效的采烤叶片数。如果烟田肥力高,烟株长势旺,烟株已经基本圆顶,不再进行二次打顶,保留原来的预留叶数;如果烟田肥力一般,烟株长势正常,烟株不能圆顶,可进行二次打顶,打掉顶叶1~2片,有效留叶数20~22片;如果烟田肥力不高、烟株长势稍差,进行二次打顶,打掉顶叶2~3片,有效留叶数控制在18~20片。打顶后及时抹杈,全面推广化学抑芽技术,但在采收前15天内禁止再使用化学抑芽剂。通过打顶留叶控制的“上六片”烟田株型营养足而不暴、大而不厚,为卷烟工业把好原料生产第一关。   目前,郏县5.4万余亩烟田进入成熟期,为此,县烟草公司12个烟叶工作站日出动256名烟技员,深入全县267个种烟行政村,烟站长包村、烟技员入户,指导烟农根据烟田长势成熟采收,同时,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利用微信群、村级大喇叭及时发布信息,指导烟农采烟时做到“晴天采烟,下午四点;上午采烟,露水全干”,护好烟农钱袋子,为烟农增收保驾护航。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