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5 2018-07

    柘城县特色采摘通富路

    柘城县牛城乡返乡创业青年王蒙,通过流转村民土地,不喷农药不施化肥种植瓜果、不喂饲料散养鸡鹅、建设标准化垂钓鱼塘举行垂钓比赛等途径,四年时间蹚出了一条生态致富路,不但让园区内工作的50多户贫困户直接脱贫,还为农民通过绿色种植和生态养殖实现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王蒙今年32岁,2014年,王蒙回老家创业,之后与人合伙注册了一家合作社,成立了柘城县鹏昆生态农业观光园。四年来,王蒙及合作社一班人不辞辛苦,使观光园里瓜、果、塘各区块逐步成型并生机盎然。   今年,杏园里的杏树上已经挂满了果实,预约采摘的团体和个人已经很多。而鹏昆生态农业观光园里的4个鱼塘,已经申请成为中国钓鱼协会国家级比赛用标准化鱼塘。有机生态餐饮也慢慢地深入人心。鹏昆生态农业观光园里的几个蒙古包现在也成了城里人体验生态游、品尝生态食品的香饽饽。 致富不能忘乡亲。鹏昆生态农业观光园与周边村庄50多户贫困户签了约,带领他们直接脱贫。   王蒙说,下一步,鹏昆生态农业观光园将在生态采摘的基础上,增加生态游的内容。明年,在路边地角上全部种上油菜,园区还规划了30多亩向日葵。成规模的向日葵,不但经济效益可观,全部长出葵盘时,景色也非常壮观。届时,观光园不但会成为柘城人户外采摘、品尝生态食品的好去处,还会成为周末游玩观景的乡村游好景点。

    [更多详情]
  • 24 2018-07

    息县红薯粉丝的致富之道

    “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米饭一半馍。”这是每个息县人打小就能熟记于心的民谚,简短的一句话道出了息县农业的主要种植结构,那就是一半水稻一半小麦。不过,如今的息县,米面之外,更多的农作物开始崭露头角。其中,红薯就是一例,而依托红薯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企业正是河南豫道农业科技发展公司(以下简称“豫道食品公司”)。   “来来来,请大家尝尝我们生产的酸辣粉丝。”近日,在豫道食品公司产品展示区,一位工作人员正一边将早已冲泡完成的一盒酸辣粉丝分装在小碗里,一边对大家招呼着。“嗯,不错!”“是的,味道真好!”品尝之后,大家纷纷点赞。“这就是我们自己生产的红薯粉丝,如今已在全国各地有售。”见时机成熟,该公司总经理王玉中开始了他的讲解。   豫道食品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主营业务为红薯方便粉丝、红薯饮品的生产、销售。主要产品有方便粉丝、非油炸方便面、高档纯红薯淀粉水晶粉、果啤等。据王玉中介绍,豫道食品公司目前在息县当地与15个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且自己建有5个红薯种植基地。豫道食品公司以红薯为原料加工食品,不仅改变了当地的农业种植结构,而且还带动了当地农民走上致富之道。   “2018年,我们公司带动当地农民种植红薯达5万亩。明后两年,我们计划带动种植扩大到20万亩。按照目前每亩2000元来计算,届时农户们将获得更高的收益。”王玉中告诉记者说。   “目前,在以红薯为主的有着完整产业链的行业中,我们公司在全国也可以占据前五的位置。”王玉中说,“不过,我们的目标不是做最大的企业,而是做最好的企业,并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更多详情]
  • 24 2018-07

    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   《通知》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查清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实底,强化依法治理和责任落实,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切实守住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的底线,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安全。   《通知》明确,本次粮食库存大清查遵循“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全面清查,突出重点;先行试点,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压实责任”的清查原则,对各类企业存储的政策性粮食,包括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国家一次性储备粮、地方储备粮,以及存储政策性粮食企业的商品粮数量和质量进行清查。同时,对企业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储备粮轮换管理、政策性粮食库贷挂钩、财政补贴拨付等情况进行同步检查,验证库存粮食的真实可靠性。   《通知》要求,本次粮食库存大清查以2019年3月末(统计结报日)为清查时点,分为准备、自查、普查、抽查、整改五个阶段。纳入清查范围的所有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要实事求是反映粮食库存情况,严格按照粮食库存大清查各项要求逐货位进行自查。省级政府统一组织,各地市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纳入清查范围的承储企业库存粮食逐货位进行全面普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自查和普查情况进行抽查。对粮食库存大清查发现的问题,各地要督促企业狠抓整改落实,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要强化责任,严格落实自查、普查、抽查责任,对清查结果实行责任追究制。   《通知》强调,国家有关部门建立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部际协调机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立由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参与的大清查工作协调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法,严明纪律规矩,加强案件核查,落实经费保障,注重宣传引导。为保证大清查取得预期效果,2018年下半年,在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贵州、陕西、甘肃10个省,每省选择2个市(州)先行开展清查试点。

    [更多详情]
  • 24 2018-07

    伊川县“万亩花椒”助力脱贫攻坚

    7月21日,在伊川县鸦岭镇王庄、楼头、殷沟的沟岭间,笔者看到,青红花椒满坡遍野,成熟的花椒散发出阵阵麻酥酥的清香,当地的群众正在忙着采摘,成为伊川西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伊川县鸦岭镇结合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工作,以王庄、楼头、殷沟、董家沟等为试点村,在全镇41个行政村铺展开来,把花椒种植面积扩大到3.5万亩,逐步推动花椒产业向规模化、高效化发展。  王庄10组村民赵存斌告诉笔者,他家成熟的花椒有五六亩,还有15亩明年就可以挂果。今年他们家光花椒一项就可以卖到3万元以上,平时还不耽误外出打工。  如今,鸦岭镇的花椒已经远近闻名。在鸦岭镇楼头、王庄、殷沟的花椒地头,三三两两的收购商坐在遮阳伞下,喝着饮料,聊着天,等待着村民们前来卖花椒。收购商赵朝功说,这几天天热,摘花椒的人少了,收购价一个劲儿地往上涨,他有点“受不了”。不过,比起在地里流汗摘花椒的村民,他歇着还有利润。  花椒丰收时,沟岭显秀容。鸦岭镇党委书记梁智宇介绍,目前,鸦岭镇的万亩花椒已经进入成熟期,农民可增收3000万元。按照县里统一部署,鸦岭镇正在制定新的种植计划,准备再发展3.8万亩,力争使花椒种植面积达7万亩以上。接下来镇里还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路子,新建集花椒采摘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花椒旅游休闲体验示范园区,不断延伸花椒产业链,全面提升花椒产业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水平,构建起大基地、大品牌、大市场的花椒产业化经营格局。  伊川县副县长姬素娟介绍,当地群众尝到产业结构调整增收“甜头”后,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如今,花椒产业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不仅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而且带动了当地群众和集体经济增收,还大幅改善了生态环境。

    [更多详情]
  • 24 2018-07

    舞阳市三级农技推广体系让合作社尝到“甜头”

    7月12日,位于舞阳县闫湾村的东红农机合作社办公室里,一场座谈会吸引了当地几位种植大户前来,围绕种植技术、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舞阳县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们与种植户互相交流。 舞阳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胡彦奇介绍说,截至目前,舞阳县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已达1000个以上,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农业技术信息匮乏、合作社管理不规范、用工难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土地规模化,缺技术是众多种田能手在开展规模经营后遇到的较大难题。为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舞阳县农技推广中心选拔抽调单位专业农技人才,组建“舞阳县田园110农技专家服务团”,在全县建立7个乡镇级服务站,113个村级服务站,形成县乡镇有专家、村有信息员、户有明白人的三级推广体系。 除了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服务外,舞阳县农技推广中心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增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大练兵、大讲堂活动,给农技人员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农业的水平。

    [更多详情]
  • 24 2018-07

    汝南雪松:四十余年长出万亩“摇钱树”

    雪松,大片大片的雪松。7月23日,记者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东官庄镇采访,汽车穿梭在雪松林地间。   东官庄镇党委书记赖英杰介绍说,汝南是长江以北最大的雪松基地,仅东官庄镇就拥有4万多亩雪松苗圃,每年产值达5.3亿元,这些雪松远销北京、内蒙古、西藏、新疆、宁夏等地。   雪松,这种形态优美,有着金字塔形树冠的常绿树种,与汝南结缘已近40年。1980年全镇只有4户人家种植雪松,1985年后就发展到了20多户,199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镇雪松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从2000年开始,汝南县调整种植结构,政府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作物,东官庄镇的乡村干部带头搞起雪松种植,极大鼓舞了群众的种植热情,雪松种植面积迎来了增长高峰。   栽下雪松树,引来“金凤凰”。上市公司重庆暄洁集团计划投资5亿元在东官庄镇打造专业的雪松基地。目前,该镇花卉苗木专业户达1200户,50亩以上规模的花木基地就有150多个。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汝南县在以种植雪松为主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广玉兰、红叶石楠、樱花等60多个花木品种,花木种植总面积达10余万亩,并开工建设了汝南县苗木交易市场,打造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花木基地。汝南雪松,正成为越来越多汝南群众的“摇钱树”。

    [更多详情]
  • 24 2018-07

    嵩县旅游扶贫成果可期

     嵩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为支持帮助嵩县推进旅游扶贫工作,把更多的贫困村融入到旅游发展的大局中,7月23日,河南省旅游局与嵩县人民政府举行“旅游扶贫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合唱旅游扶贫之歌。   河南省旅游局局长姜继鼎认为,旅游的下一个爆发点就在乡村旅游。全省旅游系统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伏牛山、大别山、太行山等贫困地区为重点,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促进脱贫攻坚。此次与嵩县的合作,就是河南“十百千万”旅游扶贫示范工程的开篇。省旅游局将支持白云山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嵩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了提升嵩县旅游整体水平,省旅游局还将组织云台山、龙门等全省知名景区、重点旅游企业结对帮扶嵩县天池山、木札岭等景区。   协议还约定,省旅游局将支持嵩县打造县城至车村镇的旅游扶贫精品线路,帮助有旅游资源条件的贫困村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并在宣传营销、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给予支持。   嵩县县委书记徐新表示,有了省旅游局的支持,嵩县有信心将旅游产业发展成为生态经济,旅游扶贫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更多详情]
  • 24 2018-07

    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系列活动启动

      7月23日上午,农业农村部在京启动2018年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系列活动。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在启动活动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利用手机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期待和迫切需求。   活动指出,要把农民手机培训贯穿于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帮助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将优质特色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卖出好价钱”。要开展好“最受农民欢迎APP评选”活动,开发农民会用、爱用、实用的应用软件。   活动强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强化责任落实,细化实化培训方案,充分利用好益农信息社等平台,加快形成政企合作、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让手机培训给农民朋友带来更多便利、更多实惠。   启动活动上还介绍了全年培训方案、“最受农民欢迎APP评选”活动和《手机助农营销实用手册》。本次培训周从7月23日开始,持续至7月29日,届时各地将围绕活动主题,会同相关企业、培训机构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全国范围举办11个专场活动。

    [更多详情]
  • 24 2018-07

    河南:秋粮生产关键期田间管理莫放松

    当前,河南省玉米处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时期,南部籼稻区大部分进入孕穗期,沿黄稻区进入拔节期,大豆处于花荚期,正是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特殊时期。近日,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发布了《加强秋粮中后期管理及防灾减灾技术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各地农技部门要指导农民浇好关键水,施好关键肥,开展好秋粮中后期管理工作。玉米重点要做好防控叶斑病、黏虫、玉米螟等病虫害和肥水管理等工作;水稻重点做好水浆管理、施用穗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大豆重点做好防旺长、防早衰和防治豆天蛾、甜菜夜蛾等虫害的工作。   其次要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防灾预案。我省秋季旱涝、高温热害、阴雨寡照、病虫风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秋粮作物生育期短,田间管理回旋余地小,各地一定要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主动与气象部门会商,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同时要做好防灾减灾预案,提高预防意识,提前做好各项准备。   再次要加强技术指导,科学预防高温热害。据气象局预测,近段时间我省大部分地区将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气温将超过38℃。根据近段时间的气候条件和前两年的教训,各地要加强秋粮作物高温热害的监测预警,指导农民墒情不好时及时灌溉,以水调温,适时喷施磷钾肥等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减轻高温影响。

    [更多详情]
  • 24 2018-07

    河南省中药材协会成立

    7月22日,河南省中药材协会在河南中医药大学正式成立。省内中药材种植(养殖)、饮片加工、制药、流通、经营、科研企业及中医医疗机构共百余家单位成为协会首批会员。河南中药材行业有了共同的“家”。 据介绍,河南作为中医药大省、中药材大省,共有中药材资源2780多种,其中道地药材达37种,占全国总数的23%,拥有省级中药材种植基地8家,中药材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经营、科研、检测机构达数百家,有中药材知名品牌数十个,中药材产量和人工栽培种植面积均居全国前三位。 同时,河南中药材领域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药材品种混杂、退化,中药材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科技投入不够,新药研发能力不足,中药材资源保护力度不够,中药材生产体制和经营体制不够完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侯士良表示,该协会的成立将为全省行业发展引领、规范、自律和充分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行业培养专业人才,为行业科研创新提供服务,制定行业标准,促进我省中药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