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6 2018-07

    河南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7月25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郑州召开,副省长武国定在会上作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武国定说,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全省粮食产能力争达到650亿公斤,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武国定在报告中说,作为农业大省和产粮大省,我省近年来高度重视农业供给侧改革工作,提出以“四优四化”(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为主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我省在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基础上,重点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2018年夏收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率达88%以上,高于市场价格10%左右。我省重点打造沿黄、豫南、豫西南花生生产基地,2018年优质花生面积发展到2200万亩,同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据悉,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6015万亩,粮食产能达到625亿公斤,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0853元增长到2017年的12719元,年均增长8.6%。   下一阶段,我省还将持续推进“四优四化”,到2020年全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500万亩、优质花生2300万亩、优质林果1500万亩;新增优质肉牛60万头、优质生鲜乳60万吨、肉羊125万只、羊奶2万吨左右,优质饲料作物面积发展到30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发展到720万亩,调减玉米750万亩。此外,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

    [更多详情]
  • 25 2018-07

    王国生:共同扛起黄河防汛重任

    7月24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到黄河水利委员会研究防汛工作,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当前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要求,坚决扛起黄河防汛的重任,确保黄河安全度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王国生走进黄河防汛调度中心,看望防汛值班人员,了解当前流域降水情况、天气变化和各项备汛情况,分析研判近期防汛形势。在了解有关情况后,王国生说,近期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汛情,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期,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防汛工作当成当前一项中心工作,时刻绷紧防汛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要以预防大洪水为目标,围绕预警预报、指挥调度、查险抢险等关键环节,强弱项、补短板,靠前指挥、加强督导,用有效的办法扎实做好防汛检查和各项准备。要加强应急值守,全面落实防汛责任,细化预案措施,注重科学调度,做到信息畅通、反应敏锐、组织有力、应对有方,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守得住、打得赢。 王国生说,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扛起黄河防汛的重大责任,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工作,确保黄河安全度汛。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一起研究防汛工作。

    [更多详情]
  • 25 2018-07

    农业农村部部署秋粮重大病虫防控工作

    当前,正值主汛期,也是病虫防控的关键时期。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受近期降水偏多、高温高湿天气影响,水稻“两迁”害虫、粘虫、草地螟、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在部分地区呈重发流行态势,对秋粮生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对此,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下发《关于做好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防控工作,要求各地及早落实防控措施,坚决遏制病虫暴发危害,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通知》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的目标不动摇,立足抗灾夺丰收,把病虫防控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动员发动,狠抓措施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加强督促检查,层层压实责任,赢取秋粮丰收的主动权。 《通知》要求,切实发挥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作用,加密监测病虫源头区、迁飞流行过渡带和常年重发区,密切关注湖、库、湿地等蝗虫潜在发生区蝗情动态,科学研判病虫流行态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做到早预警,早防治。各地要科学制定防控技术方案,加强分类指导,落实关键措施。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要开展联防联控,遏制爆发流行;对突发性的病虫害,要组织群防群控,遏制扩散蔓延。对粘虫、草地螟、蝗虫等虫害,要抓住低龄幼(若)虫期,对高密度发生区进行集中统一防治,严防高龄幼(若)虫暴食危害和迁移、起飞危害。 《通知》要求,各地充分利用现有项目、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防控补贴等多种形式,积极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大力开展统防统治,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防治时间、统一施药作业等“五统一”服务,确保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促进减量增效,持续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要组织农技人员和机关干部,采取蹲点包片、进村入户等形式,开展巡回技术培训,帮助农民解决防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据悉,农业农村部近期将组派病虫防控督导组,深入秋粮主产区和病虫重发区,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

    [更多详情]
  • 25 2018-07

    河南: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7月24日,2018年河南省暨省会郑州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和河南好粮油、放心粮油宣传周启动仪式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启动仪式上,省政府食品安全办主任、省食药监管局局长薛云伟指出,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河南省将通过3-5年努力,完成食品安全省创建。据薛云伟介绍,河南是农业大省、食品生产、消费和输出大省,201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194.64亿斤,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4万亿。同时,全省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稳中有升,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畜产品监测合格率在98.3%以上,食品抽检合格率在97.2%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2230个,基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食品安全省创建势在必行。   据了解,今年河南省食品安全宣传周将从7月18日持续至7月29日,筹划安排了8项重点活动,主题突出、重点丰富,涵盖新闻媒体表彰、专题访谈、系列报道、作品征集、产业论坛、创意展播、大讲堂等食品安全领域。活动在全省地市县乡镇同步举行。

    [更多详情]
  • 25 2018-07

    河南:将建立农村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记者从河南省民政厅获悉,在2018年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450元的基础上,2019年、2020年,河南将协调推动农村低保标准每年以6%左右的增幅提高,确保每年农村低保标准线高于扶贫标准线,稳定实现“两线合一”。 2018年河南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450元,实现“两线合一”,特困人员平均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对2018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低保贫困户和特困贫困户实行政策兜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中的因病致贫人口全面落实医疗救助政策。 在做好农村低保、特困提标工作方面,河南提出2018年省财政人均月补差154元,2019年至2020年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协调争取逐年提高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 为强化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和服务设施建设,河南将分3年为特困供养机构配备安全、清洁、取暖、文化、康复设施设备,实现特困服务机构综合提升。2018年优先配备安全、清洁设施,2019年逐步配备取暖、文化、康复等设施设备,2020年基本完成为特困供养机构配备安全、清洁、取暖、文化、康复等五大类设施设备,有效提升特困供养对象兜底保障能力。

    [更多详情]
  • 25 2018-07

    民权县举办花生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培训会

    为大力推广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全面提高民权县花生机械化种植技术水平,实现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促进民权县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7月20日,民权县农机局在阳光酒店会议室举办河南省2018年花生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培训会,来自全县农机合作社、花生种植合作社、花生种植重点村及花生种植大户代表等100多人参会“加油充电”。 此次培训会县农机局立足于解决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中涉及的专业性强、难理解、难记忆、难掌握的问题,邀请了市县农机、农业、植保、花生种植专家进行现场授课。专家老师们从花生播种、土壤改良、施肥管理、植保管理、机械作业等多个环节进行全方位讲解,利用全息投影、科学理论和现实事例相结合的方式,向参会人员生动地讲授了花生全程机械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优点优势。内容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受到了与会同志的一致欢迎。同时,专家还采取分组与学员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方式,巧妙地解决了大家在生产作业时遇到的难题,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更多详情]
  • 25 2018-07

    渑池县:谷子生产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进度加快

    近年来,渑池县按照“发展特色农机,服务特色农业”的工作思路,大力引进推广使用适合谷子生产的新机具、新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谷子生产周期长,专业性强。从机耕、施肥、播种、间苗、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收获、烘干到包装、出售,经过多道作业工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谷子生产程序复杂,费工费时,农民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严重影响了该县谷农生产规模的扩大,成为制约谷子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该县选择谷子种植面积集中、干部群众科技意识强、积极性高的张村镇漏泉村,依托张村镇聚圣农机专业合作社设立示范点,以谷田深耕、谷田施肥、谷子专用机械化播种、机械化除草、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收获、烘干处理等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实施谷子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面积300亩。   通过试验示范,示范点谷子生产从耕、种、管、收、烘干等环节机械化率均达100%。谷子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降低了谷农的劳动强度,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加了谷农的收入,促进了该县谷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次试验示范,正式吹响了渑池县向谷子机械化进军的号角,对加快该县谷子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开发和推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更多详情]
  • 25 2018-07

    新乡获批建84万多亩国储林基地

     记者7月24日从河南省林业厅获悉,新乡市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方案近日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将建设总规模84.19万亩的国家储备林基地。   新乡市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期限为2017年至2022年。结合黄河滩区移民搬迁、产业扶贫、重点区域种植结构调整等原则,项目建设布局涉及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含平原示范区)、延津县、封丘县和凤泉区7县(市)1区。项目建设总规模84.19万亩,其中人工林集约培育67.53万亩,现有林改培12.47万亩,中幼林抚育4.19万亩。预计项目建成后,将使新乡市森林覆盖率提高6.47%,达到28.79%,树种结构和森林质量显著改善,还将有效带动4.63万贫困人口脱贫。   国储林建设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是国家开发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因期限长利率低且财政贴息,得到我省多地热烈响应。河南国储林建设的国开行授信规模居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新蔡县、汝州市、驻马店市的国储林建设方案相继获批,建设规模分别为8.21万亩、31.78万亩、61.04万亩。

    [更多详情]
  • 25 2018-07

    河南沁阳借土地整治打造田园综合体

    “不久前,西紫陵土地整治项目已经开始动工建设了,这是今年我们即将实施的一揽子土地整治项目中的一个。该项目完成后,预计新增耕地446.85亩,同时将该项目区打造成一个田园综合体。”7月19日,河南省沁阳市土地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詹建武对记者说。 近年来,沁阳市项目建设占补平衡压力凸显,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需求。今年年初,沁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城市规划区外未利用地、农村低效闲置建设用地及工矿废弃地等进行综合整治,整治规模约3.6万亩,预计新增耕地约2800亩。 在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沁阳市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与农村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治理等有效衔接,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科学设计,提高耕地及农田生态系统的质量,统筹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 同时,沁阳市紧密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解决基础设施的同时,重点把握“穿越”“乡味”“古韵”“自然”“繁盛”“大美”六大要素,营造美丽乡村“美”的意境,打造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山水画卷。此外,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编制实施方案,着力打造智慧农业、森林步道古村落修复和田园休闲养生度假等全域旅游综合项目。 据介绍,沁阳市已经实施完成了2017年第一批补充耕地项目(西王召高速公路两侧),新增耕地173亩。此外,西紫陵土地整治、山王庄大郎寨工矿复垦、西万镇等(两)乡镇土地复垦、西万镇校尉营村东工矿废弃地复垦等项目的设计、立项工作已完成,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 “在项目规划设计中,我们坚持做到因地制宜规划设计,一个项目一个方案,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统筹兼顾,倾力将每个项目打造成田园综合体,助力生态沁阳、美丽乡村建设。”沁阳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陈和平表示。

    [更多详情]
  • 25 2018-07

    河南:大白菜领涨 “蒜你狠”偃旗息鼓

    7月24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今年上半年,河南省主要蔬菜价格涨跌互现,部分蔬菜价格波动明显,其中大白菜价格涨幅较大,上涨97.59%;大蒜价格跌幅明显,下跌43.94%。 河南价格监测数据显示,6月11类主要蔬菜价格与今年1月相比,5升6降。大白菜、白萝卜、芹菜、胡萝卜、土豆等5类反季蔬菜涨幅依次为97.59%、46.88%、42.93%、48.78%、2.16%;价格下降的有大蒜、上海青、青椒、黄瓜、西红柿、茄子等6类应季蔬菜,跌幅依次为43.94%、21.43%、41.71%、43.67%、29.92%、34.08%。 省发改委价格调控处相关负责人说,反季节蔬菜历来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供过于求则是今年大蒜市场价格低的一个关键因素。2017年大蒜行情较好,刺激了农户种植大蒜的积极性,虽然受自然灾害影响,今年大蒜的单产比去年略有降低,但总体产量增加,造成供大于求,“蒜你狠”偃旗息鼓。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