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9 2018-07

    孟州市:产业扶贫让小石庄“富”了“美”了

     六米宽的水泥路贯通村庄南北,原本杂草丛生的地面已平整完毕,村民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文化生态园,先进的LED路灯正在打桩……7月3日,记者来到孟州市槐树乡小石庄村,眼前的景象很难让人与“省级贫困村”联系在一起。   小石庄村地处孟州市边远的西部岭区,全村89户、321口人,其中贫困户22户、64人,耕地以小麦、玉米为主,是典型的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小村。在人们的印象中,这里交通闭塞,地理环境复杂,青壮年人口持续流失,村庄渐渐没有了活力。   扶贫政策像东风一样吹来,小石庄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11月,焦作市引沁局与该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确立了“以党建为统领,加强村‘两委’建设;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夯实农村农业发展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根本,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效”的工作思路,仅仅半年时间,一个全新的小石庄村呼之欲出。   修建6米宽的水泥路1861米、4米宽的水泥路300米、3.6米宽的水泥路126米,修建排水沟240米,铺设LED路灯80盏,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54万元的文化生态园让群众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投资70万元的农田水利工程为常年缺水的小石庄村注入了发展动力。筹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发展特色养殖等产业,夯实了该村农业发展基础……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更加坚定了干群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正在实施总投资50万元的黄花菜种植等产业扶贫项目,老少爷们儿积极性非常高。通过产业扶贫,打通致富之路,从源头上帮助群众稳定脱贫。”该村驻村第一书记仝建光信心十足。

    [更多详情]
  • 06 2018-07

    郏县“掌上集市”帮农民增收

    6月30日早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安良镇段沟村贫困户张庭顺和张付祥分别在山坡地里采摘了10捆野生苋菜,两人随后来到村部,打算让村里的“掌上集市”把这些苋菜卖出去。   驻村第一书记张鹏飞马上拿起手机对着苋菜拍照,然后打开手机里的“爱心助贫掌上集市”平台,把图片传到“安良总店”,并附下“新鲜野生苋菜20捆,包邮,每捆1.5元”的留言。   喜欢吃野生苋菜的王先生家住郏县县城,当他从手机上的“掌上集市”发现这一信息后,马上向“安良总店”发出了订购信息,并通过微信转给“安良总店”30元购菜款。   “安良总店”电商管理员接到王先生的订单后,立即在该镇爱心助贫志愿服务车微信群发出了“货找车”信息。当天上午11时许,段沟村一位爱心志愿者在驾车进城办事时,把20捆野生苋菜送到王先生手里,同时,“安良总店”管理员通过微信把30元的菜款转给了张鹏飞。   郏县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叶国旭告诉记者,自今年6月12日郏县“爱心助贫掌上集市”上线运行以来,已有安良、冢头、李口、茨芭等4个乡镇开设了总店,当地农产品也上了架。截至6月30日,“掌上集市”共达成交易70多单,交易额5000多元,让70多户贫困群众足不出村就卖出了农产品。   郏县现有贫困户3400多户6900多人。这些贫困户均从事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都想把多余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增加经济收入。为让贫困群众的农产品销售更便捷,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今年以来,郏县商务局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次洽谈,与深圳铭赫网络公司平顶山运营中心合作开发出“爱心助贫掌上集市”微电商平台,搭建起“微电商+贫困户+农副产品”的精准扶贫新模式,解决了农村贫困户农副产品的卖难问题。   为确保“爱心助贫掌上集市”高效安全运行,郏县按照“县级建平台、乡镇(街道)设总店、村级开店铺”的管理和运营机制,建成了由1000多名干部群众参加的县、乡镇(街道)、村三级农村电商志愿服务队伍,还邀请有关技术人员对服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县社会扶贫指挥部还召开专题会议,利用微信、电视等宣传媒介,加大对“爱心助贫掌上集市”的宣传力度,动员全县党员干部职工及社会爱心人士关注这个爱心公众号,下载使用“小疯驴APP”微电商平台软件。目前,全县已组建了由800多名乡村党员干部和爱心人士参加的“爱心顺风车志愿者”队伍,开启了城乡公益捎货直通车。同时,各乡镇统一建立了销售台账,每笔交易记录可溯源、可核查,既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又保障了贫困户增收,实现了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手中的快速、安全配送。   据了解,目前,“爱心助贫掌上集市”主要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带贫户的农产品提供同城销售服务。

    [更多详情]
  • 06 2018-07

    宝丰科技特派员39个贫困村全覆盖

    “今年俺种植的黑木耳已经采摘两茬了,趁这两天天气晴好,把木耳晒干后统一运到收购点进行销售,按今年的销售形势,俺家脱贫不成问题了,这得感谢科技特派员给俺提供的技术指导和帮助。”7月1日,气温高达35摄氏度,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周庄镇贫困户张军营一边在科技特派员王亚辉指导下翻晒刚采摘的黑木耳,一边告诉记者。   这也是王亚辉定期到张军营家履行扶贫科技特派员职责的“惯常动作”。   “科技扶贫、精准扶贫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宝丰县弘亚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亚辉说,为助力精准扶贫,该公司以“产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差异化帮扶。同时,该公司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给予“三免一补一保障”的帮扶措施,即免租金、免固定投资、免费技术指导;补贴投资额的10%;保障每袋菌包纯利润不低于1元。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排其进厂就业,此外,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企贷企用等方式,每年进行分红。   为保质保量完成科技扶贫任务,该县多次召开扶贫科技特派员专题会议,明确科技特派员助推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结合扶贫科技特派员专长、特点,对科技扶贫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和部署,要求在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入村工作每月不少于5天(次);在做好科技扶贫政策宣传的同时,对贫困户做   好技术培训,优先对有技术需求的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以实实在在的科技帮扶成效助力脱贫攻坚。今年以来,该县扶贫科技特派员深入创业和扶贫一线,帮助贫困群众利用科技优势实现增收,通过创新方法模式,为贫困户找准适宜发展的产业和项目,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科技扶贫成效显著。   在科技扶贫的攻坚道路上,宝丰县涌现出了一大批扶贫科技特派员帮扶的好经验、好典型:王亚辉实施食用菌种植推广等精准扶贫产业项目,解决了周庄镇中和寨村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增收问题,还为大营镇等6个乡镇的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返乡大学生及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近百个工作岗位;彭玉梅指导帮助周庄镇中和寨贫困户丁菊红、刘永奇种植食用菌3.7万袋;卢东亮依托观音堂林站花椒种植基地,开展花椒种植专业科技服务;柴冠军凭借在果树种植方面的技术专长,帮助前营乡岳坟沟贫困户种植果树600棵,使该村10多户贫困农户实现就业增收……   为把科技扶贫工作做到实处,该县专门制作“农业科技服务团”公示牌、规范化管理制度牌和“农业科技服务团”成员联系二维码39块,在39个贫困村和重点农业扶贫企业上墙公示,方便了有技术需求的贫困户;印制“宝丰县科技扶贫告知单”及宣传清单5万份,分发到所有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手中。   “今年1~6月,全县扶贫科技特派员共开展农业科技会诊41次,调研集体经济发展36次,入户帮扶2636次,并通过服务扶贫主导产业,引导带动163户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宝丰县科技局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各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创新帮扶形式,落实科技行业扶贫职责,以产业扶贫基地为依托,围绕贫困村、贫困户技术需求,开展技术讲座、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服务,积极培养本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为打赢脱贫攻坚做出科技服务新贡献。

    [更多详情]
  • 06 2018-07

    鄢陵县:实行“花木+”扶贫模式

    鄢陵县实行“花木+”扶贫模式,积极开创产业扶贫新途径。去年以来,该县围绕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依托65万亩花木产业优势,实行“花木+”扶贫模式,累计带动18个贫困村顺利退出,贫困群众3962户、15640名稳定脱贫,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去年11月,鄢陵县“花木+”扶贫模式得到王铁副省长批示在全省交流学习;今年4月,《河南新闻联播》对该县花木产业扶贫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 主要做法:一是实行“花木+入股”。依托全县1147家花木企业,采取土地流转、土地置换、土地托管等方式把贫困户土地连成片,将土地资源转换成股份入股花木企业。目前,已有213家花木企业、合作社吸纳入股贫困户1056户,流转土地3200多亩,亩产收入8600余元。二是实行“花木+就业”。引导花木企业优先聘用贫困劳动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前该县花木企业共聘用贫困人口1100人,带动3320人稳定脱贫。三是实行“花木+金融”。政府与银行合作,由县财政投入2000万元作为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银行投入2亿元为花木企业提供贷款扶持,花木企业按扶持资金年收益的5%为贫困户分红。目前,已为建业绿色基地、德锦鲜切花基地等10家花木龙头企业发放贷款6495万元,带动全县1895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四是实行“花木+扶贫基地”。由政府出资500万元,引导10个贫困村与河南金杜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修建2500平方米的恒温育苗温室和2000亩杜仲大田种植基地作为扶贫基地,合作发展花木种植产业,按照协议收益分成,带动了10个贫困村1016人稳定脱贫。五是实行“花木+电商”。依托花木产业和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优势,培训贫困户参与网络创业,推行花木“网上直销”模式。目前,全县花木电商网店已发展到1510家,年销售花木21.2亿元,从业人员2100人,其中贫困户从业人员559人。六是实行“花木+旅游”。依托该县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温泉小镇、金雨玫瑰庄园等4A级旅游景区以及鹤鸣湖省级水利风景区、花溪温泉度假区等40多个景区景点带动发展农家乐328家,带动贫困户就业1437人,实现了贫困群众依靠旅游业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11 2018-07

    微信传爱心滞销变俏销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要不然,我的这几万斤桃子就烂在地里了。”近日,在邓州市高集镇沈堂村的桃园里,桃园主人彭成就拉着该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廖渊的手感激地说。   桃园里,桃树长势喜人,鲜桃挂满枝头,阵阵桃香扑鼻而来,闻讯而来的爱心人士你一包、我一袋地正在采摘。彭成就说,他种了50亩桃树。今年雨水充沛,气温光照适宜,鲜桃喜获丰收。可是由于这几天持续高温,桃子成熟得快,家里人手又少,他碰上了销售难题,出现了“卖不动”的现象,每天都要倒掉大量的桃子。   看着挂满枝头的桃子,彭成就愁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邓州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廖渊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刻在单位的微信群里发出爱心助销的倡议,积极联系本单位的同事认购,热心帮助彭成就销售鲜桃,同事们都纷纷慷慨解囊,争购“爱心桃”。   一传十,十传百,彭成就的桃子滞销的事很快在邓州许多人的微信朋友圈传开。随后,众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加入帮助销售“爱心桃”的行列。市二院、市公疗医院、市中医院、市防疫站的白衣天使们纷纷前来购桃。高集镇党委、政府及沈堂村的干部听说后,也纷纷利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动亲戚朋友购买。   随着爱心的迅速传递,彭成就的桃园很快热闹起来。有亲戚朋友组团购买的,有爱心企业集中认购的,有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采摘乐趣的,还有水果批发商来批发的。看着桃子被陆续买走,彭成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更多详情]
  • 06 2018-07

    今年全省唯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落户温县

    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布了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温县成为今年全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不仅能享受国家政策扶持,还将获得中央项目资金支持。   温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及4个乡镇2个街道76个行政村,占地面积145.22平方公里,为“一园两心四区”功能布局:“一园”即现代农业产业园;“两心”即小麦科研服务中心、怀药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四区”即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区、优质小麦良种与四大怀药轮作示范种植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区、沿黄农文旅融合发展区。

    [更多详情]
  • 06 2018-07

    推进九项重点工作让河南“三农”更加出彩

    河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召开后,省委农办立即召开室务会(扩大)会议、全体干部大会,专题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把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奋斗目标。   就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河南省委农办负责人表示,省委农办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发展更出彩、乡村建设更出彩和农村改革更出彩作为工作目标,重点推进九项工作,努力推动实现河南“三农”更加出彩。一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三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四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五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抓好“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等建设,并发挥好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六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重点倾斜,进一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七是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的“三权分置”具体实现路径和方法;八是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资源资产优化配置,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九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收入型农产品保险试点。

    [更多详情]
  • 06 2018-07

    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推进落实会召开

     7月5日,农业农村部在安徽召开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推进落实会,总结交流各地绿色技术模式创新应用情况,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会议强调,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农业部门要务实创新推进,巩固提升粮棉油糖果菜茶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2008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11年来创建理念不断提升、内涵不断拓展、层次不断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农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其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创建作物上,要聚焦重点,向优质稻、强弱筋小麦、高油高蛋白大豆、特色杂粮等有市场需求的品种倾斜。在创建原则上,要坚持绿色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产业带动。在创建路径上,要突出量质并重,突出机艺融合,突出产销对接。   会议要求,各地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上层次、上水平。一是“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集成。集成各环节绿色节本高效技术,总结“最适”种植规模、“最少”药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大”综合效益的绿色生产模式。二是“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企业等为实施主体,大力推行“五统一”,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同时探索应用“互联网+”现代种植技术,提高生产组织化、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三是“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打造。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创建区”“合作社+创建区”等经营模式,推进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推广优质专用品种。拓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事活动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提升产业融合水平。四是“全县域”绿色发展方式引领。以绿色理念为引领,围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减污”,在创建区全面推行节肥节药节水节膜技术,示范带动全县种植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更多详情]
  • 06 2018-07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河南 11个市县(区)成全国新试点

     7月5日,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名单,我省三门峡市、鹤壁市、濮阳市和叶县、商丘市睢阳区等11个市、县(区)被确定为第三批改革试点单位。至此,我省承担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的市、县(区)已经扩大到18个。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之后,又一项管长远、打基础的重大改革。济源市作为全国第一批29个试点之一,重点在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六项权能上进行探索。濮阳市华龙区作为全国第二批100个试点单位之一,探索推行“十五步工作法”,去年底为全区5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了农村经济组织登记证书,率先完成试点任务,打造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华龙模式”。   中央要求第三批试点单位,在2019年10月底前完成试点任务,重点在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作用、发展多种形式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七个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总结经验,为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打基础、做示范。   如何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张道明说,首先要全面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把农村集体所有的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以及长期形成的债权债务查清查全,明晰集体资产归属。总的时间要求是,到2019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目前,我省已召开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会议,制定了实施方案,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这项工作。截至5月底,全省已完成清产核资的行政村有4000多个。

    [更多详情]
  • 11 2018-07

    专家:中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五大新问题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表示,发展现代蔬菜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农村两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资源市场的制约。 尹成杰5日在寿光举行的绿色蔬菜与食品安全研讨会上作主旨报告说,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新态势表现在:蔬菜产业的绿色化发展进一步加快;蔬菜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的结构和布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蔬菜产业向商业化、产业化、信息化程度进一步增强。 他说,但是还要看到蔬菜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仅寿光可能也会遇到,每个经营者可能都会遇到。从市场上看,蔬菜市场的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竞争很激烈,质量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需求的变化也在日益加快,面临着五大新问题:一是蔬菜的价格波动;二是蔬菜规模的数量很大,但是优质品牌、特色的蔬菜品种还比较缺乏;三是一些地方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经营者往往缺乏有效、及时的信息支撑,在结构上出现的结构性趋同;五是一些地方蔬菜生产的现代化水平较低。 他说,提高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深入推进蔬菜种植的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培育蔬菜生产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大力加快蔬菜产业的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加快促进蔬菜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中国蔬菜的总产量超过了8亿吨,种植面积达到3.3亿亩,单产达到3280斤,人均占有量达到1140斤。中国是世界上蔬菜生产的大国,蔬菜总产量占据世界的第一位。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