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7 2023-08

    南乐“乐易办”让企业群众办事更方便

         8月3日上午,在南乐县寺庄乡便民服务中心,闫仲刚仅用了20分钟就办好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他的小超市可以营业了。说到办事的方便,闫仲刚说:“现在政务服务送到了我们家门口,我想办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在家门口扫码得知了事项办理材料和流程,并进行了网上预约,来了以后不到20分钟就办好了,真是又快又方便。”     这是南乐县全力打造“乐易办”政务服务品牌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南乐县围绕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以“好办、易办、快办”为目标,聚焦重点堵点,深化改革创新,通过“就近办、集成办、网上办、有诉办”等服务举措,全力打造服务企业群众最短路径,让企业群众在南乐办事更方便。     如何健全服务体系,实现“就近好办”?南乐县把县乡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展示形象、提升服务的窗口,积极打造具有南乐特色的“乐易办”政务服务品牌,通过第三方驻点辅导、科学设置服务专区、督促部门进驻、畅通诉求渠道等方式,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12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进驻人社、公安、民政等8个部门,为群众办理154项政务服务事项、34项县域通办事项;322个村级便民服务站办理村级事项33项,4月份圆满完成了河南省乡村便民服务试点创建验收工作。     秉持锐意改革,实现了“集成易办”。南乐县上下围绕企业和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48个“一件事”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办结”。开办企业实现了一个环节、0.5天、零成本办结,在“企业准营一件事”环节,该县依托“一枚印章管审批”制度优势,在全省率先探索“一业一证”改革,将行业经营涉及的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发放一张“综合许可证”,超市、饭店等36个行业实现了“一证准营、一码亮证”。今年,共办结各类审批事项5046件,办理一件事1226件,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200余张。     做到线上线下融合,实现“网上快办”。南乐县全力推动实体大厅与网上办事大厅的融合发展,持续做好政务服务统一工作平台操作培训、“豫事办”“i濮阳”推广等工作。目前,南乐县网办率、电子证照部门覆盖率等指标位于全市前列,全县23万人实名认证“i濮阳”小程序、32万人注册“豫事办”、12个乡镇推行“码上门”办事二维码,居民足不出户,通过手机能够办理社保、不动产登记等611项高频“掌上办”事项。     畅通诉求渠道,实现“有诉即办”和“真好办”。南乐县率先建立“有诉即办”工作制度,实行“受理、办理、反馈、回访”闭环机制,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纪委监督岗,由专人全天候在岗,及时受理处置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企业群众提供“兜底”服务。今年以来,南乐县通过“有诉即办”窗口解决群众各类诉求1532件,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接转诉求件2606件,办结率98.7%,位于濮阳市第一;“好差评”系统产生评价126767条,好评率100%。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追赶光芒 绽放梦想

        一次次笔尖与纸面的律动,一次次写作时发出的“沙沙”声,时刻引领着我向一位真正的作家的梦想奋勇前行。     为了这个“远大”的目标,我无时无刻不为此努力拼搏,每次会花更多的时间打磨语言、积累素材、查阅资料,为此坚忍不拔地付诸行动。记得那一次,我在搜集素材时无意看到一张宣传图,在那位成功人士的欢呼中,镌刻着“梦想终将绽放于舞台之上”。     蓦地,我终于明白,这份看似遥远的梦想,终将会在那一次契机中绚烂绽放。空凭读美文还不够,还要寻找那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     于是,在这种想法的引领下,我用一个月的零花钱买来各种报纸和杂志,并密切关注着任何一次可能发表作品的机会。我更急切于完成大量优秀的文章,也不再以务实的标准,开始趋于疯狂地在那狭小的书房中奋笔疾书。     刚开始,这种作为确实有所见效,有好些刊物都陆续发表了我的作品,甚至还获得了一笔不菲的稿费。然而世事难料,接下来的近几个星期,我的作品再没被任何刊物刊发。我自觉应是写作数量不够,又埋头苦写了一整天,但无一例外落选。     郁闷、压抑、不解,负面情绪的爆发促使着我放下心来。刷抖音时,那位发现镭的居里夫人的成功事迹打动着我,她那份为真理迎难而上的精神仿佛时刻在为我敲响警钟。霎时,脑子里闪过一道光,恍然大悟——梦想的绽放,需要脚踏实地、主动迎接曙光,而非受一时名誉的影响,无休止地盲目追求,最终昙花一现。     自此,我不再追求作品的数量,而是走出家门,沐浴阳光,望着那曾被我忽略的最真实的世界。我的作文开始保质保量完成,融入真实的生活气息。     当那篇《蜕变》再次登在刊物上时,“梦想终将绽放于舞台之上”,我成功做到了这一点。当面临逆境时,深呼吸,向广袤天地瞭望——在太阳升起时,终会迎来那份永恒的光芒。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葡萄飘香的日子

        老家的院子里栽有两棵葡萄树,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赤霞珠。     当年父亲栽培葡萄树的整个过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在平地上挖一个一米长、半米宽、半尺深的坑,四周的边缘用砖头砌成,上端砖角朝上,像镶了一圈好看的花边。再把葡萄树微微卷起,卧在这个长方形的土池里,樘上一块块木板,上面覆盖一些土,葡萄树就在我家“安营扎寨”,稳当而妥帖。     在我们姊妹四个朝思夜盼中,葡萄树终于挂果了,从开始的几串、十几串逐年增加,终于等到那一年,结了满满一架葡萄果。眼睁睁地看着头顶上的葡萄,从小米粒长到了黄豆粒,又长到了比男孩子弹的玻璃球稍小一些;眼看着它们神奇地从浅绿色变为深绿色,又渐渐变成浅浅的紫色。我们几个馋得直流口水,趁大人不在,相扶着攀上小木梯,高举着小小的手臂,摘几粒分头品尝,口感微酸带甜,真是乐疯了我们。     每到葡萄飘香的季节,摘葡萄是全家最高兴的事。每次都是由父亲动手采摘,因为他的个子最高,摘起来最方便。他用剪刀轻轻地拨开一片片绿叶,细细端详一会儿,像是不忍下手。我和弟弟端着盆,眼巴巴地等着接收那馋人的果实。当一盆装不下的时候,喜滋滋地又找来一个筐……终于,满架的葡萄不见了,只留下一片绿荫。     母亲找来一些旧报纸,折成好多纸口袋,把这些丰收的成果,分别装到纸口袋里,然后,把我和弟弟叫到身边,叮嘱我们,把这些葡萄给左邻右舍送去。     我很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好的东西要送给别人呢,留着自己吃不是更好吗?     第一次送葡萄,正赶上下雨,我端着装满葡萄的盆,弟弟打着雨伞,一家一家地走进去,又在一家一家大人们的笑脸中走出来。一盆送光了,再回家取另一盆,接着送。布鞋湿透了,端葡萄的手也麻了,我和弟弟仍然坚持着,因为妈妈说,送完葡萄有奖品。     当终于完成任务的时候,我们俩长吁一口气,笑闹着跑回家,找妈妈领赏去,妈妈却给我们说:你们已经领过了啊,那些大人是不是连声道谢,一直夸你们是懂事的好孩子啊。     葡萄结的果实,一年比一年多,而每年给左邻右舍送葡萄,成了我们家的一个惯例。     渐渐地,我不再觉得这是负担了,反倒盼望葡萄丰收的季节,端着一盆盆飘着香气的紫葡萄,走进一家又一家,看着邻家长辈们的笑容、小伙伴们友好的眼神,心里居然有说不出的快乐。     父母当年未必想得出用送葡萄的方式来教育子女,我也从未想过,送葡萄的举动会与日后生活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我发现,当我从蹉跎岁月中走来,过上比较稳定的生活后,很愿意做类似当年送葡萄的事情:资助贫困生上学、给灾区的人们捐款捐物、帮邻居中行动不便的人料理家务……这些平凡微小的布施和善举,方便了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这些年我走过无数次的沟沟坎坎,每到危难时刻总有人挺身而出,而且不求回报。     看来,送人葡萄,手中的馨香也会经久不散啊!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凉风起时又一秋

        炎热的夏季在人们粗重的喘息中一天天熬过去,熬到了中伏将尽,熬到了立秋节气的到来。     我国传统上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标志着暑去凉来。有的地方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便有了“一叶知秋”的成语。     老祖先在年复一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节气的变化,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指导意义的农谚。很小就听父母说过“立了秋,把晌丢”“立了秋,挂锄钩”。还说,“秋不凉,籽不黄”“立了秋,寸草结籽”。小时对此半懂不懂的,也就当童谣了。其实这里面包含了好多时令的道理,都是老百姓千百年来农耕经验的结晶。     我现在还记得几十年前上小学二年级时语文课本上的《秋天到》一课:“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从庄稼到水果,再到蔬菜,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秋天丰收图卷。     秋天是丰满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养活人的季节。在以前饥饿的日子里,人们巴望着秋天的来临。秋天一到,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到处是能吃的食物,各种野菜随意采摘,南瓜、豆角、茄子等,更是能当饭充饥,糠菜半年粮,正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掰下一穗嫩嫩的玉米,张开嘴啃一口,满口白浆,觉得好甜好香。如果把半饱不熟的玉米穗子放锅里煮熟,嚼起来更是有滋有味。小孩子们奔跑着,到草丛中捉大个的油蚂蚱,用细细长长的狗尾巴草梗从脖子上穿过去,一个一个地摞着,像绿色的羊肉串,提回家到煤火上烤着吃。有时候就在地边的石头窝里,找些干树叶点着,在飘动的火苗上烧,待到飘出香味时,便能食用了。还可以到山坡上摘酸枣、觅浆果、捂柿子,秋天就是孩子的天堂。     时代不同了,现在的人们早已摆脱了饥饿的困扰,但还是期盼着风调雨顺,期盼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再来一个乐呵呵的大丰收。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凉风、白露、寒蝉,白描一般,勾勒出一串初秋的印象。特别是寒蝉这个小生灵,很诗意的名词,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通常表达悲戚之情,用于离别的感伤。最具代表意义的当数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该词以寒蝉总领,细腻刻画了情人诀别的场景,凄婉动人,堪称千古名篇。     很喜欢宋代诗人刘翰写的《立秋》:“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乳鸦玉屏,凉枕清风,一叶梧桐,半轮明月,读来别有意境。更喜欢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而刘大诗人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一反过去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读后叫人精神为之一振。     一场秋雨一场寒。气候要一天比一天凉了。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菱角枚枚甜

        地处黄淮平原的老家,村子东边纵卧着一条流水终年不息的灌渠,渠里不乏水葫芦、杂草、漂萍以及菱角之类的水生植物。每到夏末秋初,簇簇深绿色的菱角叶片浮于水面,一朵朵白色小花中便镶嵌出了菱角的果实。     菱因水而更鲜活,水因菱而愈加清澈,而富有生命力。每到农历五月,渠中的菱角就会在水中软泥里发芽,那细嫩的菱苗从水面上悄悄探出脑袋。在暮春阳光的抚照下,菱藤卖力地铺展叶片,发枝分杈,拓展着属于自己的领地。仅月把功夫,菱藤就生机勃勃相互交织,水面上的菱叶便在微风中攒动,与远处铺天盖地的荷一争高下。     由于村子靠近灌渠,对于从小生长在水边的小伙伴来说,如何采摘食用菱角这水里的美味,一点儿也不感到陌生。暑假里,吸足了水肥的秧苗布满大片水面,正是菱角相继成熟的时候。此时,在渠里冲完浪的小伙伴们,三五个相约着去捞菱角,的确是童年生活里的一大乐趣。     碧绿色的叶片挨挨挤挤,覆严了水面。菱角的秧苗特别容易辨认,一根类似“脐带”的海绵状软茎与菱盘主干相连。我们几个小孩子站在齐腰深的水里,微微探出身子,伸手把菱盘拽到手里,轻轻提起,便可发现整簇菱盘周身错落有致地长着三三两两的菱角。这时,只要用手轻轻一掐,一枚枚硕大的菱角便乖乖地跃入衣兜。     菱角有三个角的和四个角的,身上的刺很锐利,稍不留神就会扎到手。孩子们相互提醒着,采摘时要小心翼翼,防止被扎伤。北方水少,很少看到江南水乡舟船桨辑的身影,所以采菱活动就缺少了那种浪漫婉约的风情。然而,对于暑期里喜欢弄水的孩子来说,那段在河里寻找美食的快乐时光,也能真切地体会出劳动与收获的喜悦。     我和小伙伴顾不得头顶上炙热的太阳,边走边使劲地咬着菱角。碧绿色的菱角壳,厚实地包裹着白嫩的果肉。脆生生的菱角肉,白里透红,挤入口中,菱汁便在嘴里肆意弥散,温润濡甜,细嫩爽口。傍晚时分,母亲把菱角放入井水里洗净,在大铁锅里煨熟。煮熟的菱角肉质变得更加紧实,吃起来面面的、甜甜的,像极了野板栗的味道。     菱角味道甘美,可生食,也可熟吃。以菱角入馔,颇受美食家的青睐,煎炒烹炸,红烧酱烤清蒸,处处都有菱角的用武之地。母亲最为拿手的菱角炒瘦肉,配上自家园子里采摘的青椒,白绿相映,色香味俱全,成为暑去秋来时全家人喜欢的食物。那些紫色的老菱角,口感粉糯,用盐水煮是最为常见的吃法,可当零食,也可以炒菜、煲汤,有着吸脂减肥的功效。     熟透的老菱头角峥嵘,质地坚硬,通体漆黑,两只角蛮横地张开,宛若一具带角的牛头。听有经验的老人讲,深秋时节待菱盘枯黄,一枚枚菱角成熟落蒂,靠着自己的重量沉入水底淤泥,吸取了营养后,次年就会出落成一株悠然的菱盘。待到暮春时,菱苗又开始繁荣壮大,执着地孕育着一枚又一枚坚实的生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又是一年秋来到,许多次怀想故乡的梦里,时常会想起熟悉的往事,流淌的渠水,坚固的石桥,飘香的禾穗,还有那浸润着童年里濡甜味道的那枚菱角……依然是那般的亲切而刻骨铭心!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优环境促振兴 擦亮“产业兴旺星”

        乡村不仅要宜居,还要宜业。社旗县晋庄镇抢抓“五星”支部创建机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载体,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擦亮“产业兴旺星”。     该镇以企业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第一导向,与企业主共谋发展方向,共商发展举措,共同解决难题。整合土地资源,采用“企业+合作社+村集体”方式,发展蓝莓、蔬菜、南瓜等特色农业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与集体收入的同时,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智力支持,依托南阳师范学院定期为企业生产经营把脉问诊,推动妙兰包装、鸿鹰硅胶、雷顿电子等一批小微企业破茧成蝶,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引擎”;强化对企服务,借助“万人助万企”活动,全镇党员干部入驻企业精准服务,为企业讲解政策、解决困难。经过多年努力,该镇已发展形成了生猪养殖、蓝莓采摘、蔬菜种植、包装生产四大支柱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提高了村民经济收入,增加了村民就业岗位,将“产业兴旺星”擦得更亮,为晋庄镇铺出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临颍县王岗镇 届中分析找差距 精准研判助创建

        为助力“五星”支部创建,临颍县王岗镇成立7个考核组,对辖区36个村开展村“两委”班子届中评估工作。通过听、评、议、谈,逐村研判形成台账,强化结果运用,为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舞阳县文峰乡 开展村级活动场所“大洗脸”行动

        为进一步提升村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程度,提高为民服务能力,近日,舞阳县文峰乡在全乡31个行政村全面铺开村级活动场所“大洗脸”提升行动。该乡党委下发排查台账,摸清存在问题,制订提升方案,发布督导通报3期,确保各项工作如期推进。开展观摩讲评,对行动迅速、成效显著、质量达标的,给予经费保障支持,全面调动各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企业家回村做群众致富“领头羊”

     黄君然是内乡县知名企业家,也是县人大代表,还是内乡县湍东镇屈庄村的党支部书记。在屈庄村,他高标准落实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肩负起了一名人大代表的担当和使命。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专家团+服务站”助椒农增收

       7月27日,在柘城县牛城乡袁庄村辣椒种植大户关其振的地头,该县农技专家正在指导他进行辣椒病虫害治理。“如今,县有专家技术服务团,乡有农业技术服务站,专家咋说咱咋干,丰产丰收变简单。”关其振高兴地说。     据农技专家介绍,目前辣椒正处于盛果期,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如不及时管理,极易导致病毒迅速传播,降低果实品质,并影响产量。椒农需及时查看辣椒长势,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管理。     除了县农技服务团的人员外,乡农技服务站人员也经常来到关其振地头,开展一对一技术帮扶。关其振种植管理上不发愁,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连年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已规模化种植辣椒100多亩。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