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4 2023-08

    “流”动土地 “转”富于民

         7月25日,在光山县孙铁铺镇江湾村党群活动中心,前来排队领取土地流转金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工作人员严谨、细致地对每户领取金额进行逐一核算,村民们在经过登记对账、签字确认等一系列程序后,依次领取了土地流转资金。     “我们村采取‘企业+村集体+土地+农户’的模式,先把土地从农户手中流转到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再由村集体与光山县豫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把土地划片流转给企业发展产业。这样既解决了农户想要流转土地找不到接盘的问题,又解决了企业想发展产业却难以大规模流转土地的难题。土地集中流转,更有利于小田并大田的实施,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最终实现农户受益、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四赢局面。”江湾村党总支书记江世学介绍说,此次共为519户农户发放土地流转资金105万元,流转土地2100余亩,亩均获利500元以上。     除土地流转获取租金外,江湾村农民还加入劳务合作社就地务工挣取薪金,同时,村集体还获得“反哺金”。豫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每亩50元的价格作为项目协调经费反哺村集体,仅此一项就可带动村集体增收10.5万元。     近年来,孙铁铺镇一直在深化农村五项制度改革上发力,围绕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做文章。按照“土地变资源、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民变股东”的理念,该镇用集中流转的土地进行招商引资,吸引更多适宜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好项目,进一步优化了辖区农业生产布局,提高了农业种植质量与效率,为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基础保障。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准入即准营”激发市场活力

         “填写提交一次材料,在同一个窗口能办结好几个证,简化了流程,节省了时间,好政策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7月31日,西亚超市连锁管理有限公司平桥西亚城分公司负责人李莹感慨道。     短短20分钟,李莹就在信阳市平桥区政务服务中心市场主体准入综合窗口办齐了公司所有准营事项。按以往惯例,像这类涉及食品经营许可等事项的企业开办和许可时间,需要3天才能办理完毕。     如今在平桥区,涉及食品生产、食品小作坊登记、药品经营、医疗器械经营等10余个行业9项许可事项的市场主体,只需一表申请、多部门并联审批,即可实现“一照准营”。     自开展“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试点工作以来,针对企业在准入准营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平桥区市场监管局将市场主体需求量较大、办理频次较高的食品经营许可、食品小经营店登记等行政许可事项纳入集成范围,最大限度减材料、简环节、压时限,让企业、群众少跑腿、不跑腿,实现“办照即办证、拿照即经营”。     截至目前,平桥区共办理“多证集成、一照通行”业务1978户,填报信息要素平均减少60%,申请材料平均压减70%,审批时限平均缩短80%,有效破解了“准入不准营”难题,提升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管道“清道夫”登上大舞台

         “通过工业级高清摄像头,可以清楚看到管道内部的真实情况,方便清理管道内的障碍物。”7月30日,在北京市举办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许昌供电公司隆源集团公司职工赵新卫正向与会参观人员展示管道“清道夫”——智能多功能电缆管道作业机器人的性能。     此次论坛活动以“匠心筑梦、技能报国”为主题,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活动共展示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职工创新成果1200多件。     许昌供电公司此次参展的管道“清道夫”——智能多功能电缆管道作业机器人创新成果,针对人工不可触及的内径150~200毫米管道操作死角,以智能顶壁轮式运动机构作为搭载平台,配备有工业级高分辨率彩色摄像单元、运动姿态检测单元、作业机械手和智能控制影像录制处理终端,辅助强力照明光源和线缆卷收装置的高科技检测专用产品,可以根据应用场所需求,搭载作业机械抓手、泥沙铲、雷达扫描检测仪等专用工具,实现对管道中的各种隐蔽空间障碍、水下、易燃、易爆、辐射等高危场所进行实时影像检测、分析处理、清障、验收及施工建设等,辅助地下电缆管道牵引导引绳,提升电缆施工效率。     该创新成果通过在许昌供电公司地下电缆管道施工进行应用,作业效率提高65%以上,作业人员减少到3人。该创新成果先后获得亚洲质量功能协会质量改进优秀案例二等奖、《中国质量》杂志社全国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活动示范级成果奖。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孝善文化点亮“文明幸福”星

         “吃炮!”“将军!”……8月1日,在渑池县坡头乡韩家坑村老年活动中心,一盘棋局斗得难解难分,两位老人横马跳卒,车攻炮轰,激烈的角逐中伴随着欢声笑语。     自老年活动中心开放以来,村里老年人聚在这里聊家常、下棋、看书、打牌……炎炎夏日,这里成了村里老年人的最佳去处。     近年来,韩家坑村以强化基层阵地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弘扬孝善文化为主要抓手,逐步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及功能,建成老年食堂、老年活动中心、村史馆、文化大舞台、家风家训馆、廉政孝善文化长廊,健全配套设施和健身器材;建成200余平方米宴会厅免费供群众使用,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章程,有效抵制陈规陋习;积极开展“一课”“两餐”“三星”“四节”“五地游”“六参与”的孝善敬老活动;定期组织老年义诊、爱心助老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戏曲下乡活动,丰富老年群体文化生活。同时,在全村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活动,营造爱国爱乡、孝善敬老、邻里团结、勤俭自强的文明乡风。     如今,漫步在韩家坑村,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马路延伸向四面八方,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装点着美丽乡村,景色秀美的游园里老人含饴弄孙,错落有致的庭院里上演着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温馨故事……一幅百姓宜居宜业、和睦安宁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扮靓家园争创“生态宜居”星

          “这两年没回来,咱社区的变化可真大呀!大街小巷整洁干净,到处鸟语花香。废弃坑塘成了垂钓池,空心院变身村史馆、小游园、停车场、儿童乐园,人们有了很多休闲的好去处。”8月2日,通许县咸平街道高寨社区的乡贤看到社区的巨大变化,赞叹不已。     今年以来,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抓好社区“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实现“五星”各有亮点、星星互融互促的良好局面。     “网格长+胡同长”打造“生态宜居星”新亮点。高寨社区积极探索人居环境大提升长效机制,把社区分为6个网格,社区干部为“网格长”,负责监督网格内的人居环境、安全生产、村规民约等工作;6个网格里的25个胡同共推选25名热心党员为“胡同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并负责对胡同里的村民日常提醒、帮扶等工作;坚持门前“三包”周评比活动,利用积分兑换激励村民全员参与,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走深走实。     “绿化+美化+亮化”创建“生态宜居星”新成效。该街道在村民房前屋后、村路游园、村域周边种植樱花树、柿子树等乔木树种,月季、迎春等灌木树种,麦冬、兰花等草坪,打造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同时,结合村民的家庭条件和审美情趣,建设或传统或现代的特色美丽庭院,宜林绿化率达85%。在咸平街道的大力支持和乡贤助力下,入村道路、村内街道架设了100余盏路灯,实现路灯全覆盖,照亮村民回家的路。结合“五星”支部创建、乡村振兴、文明新风尚、环境卫生等主题,村里墙体绘画1000余平方米。     “我们将持续挖掘新亮点,拓宽新渠道,通过深入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咸平街道党工委书记金龙表示。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擂台赛”促乡村增“颜值”

         “这种现场赛,一切工作都摆到了台面上,作不了假,好就是好,差就是差,俺紧张得直冒汗。”7月19日,鲁山县辛集乡人居环境观摩评比现场,高村村党支部书记高国辉说。     为夯实村级整治主体责任,切实提升乡村“颜值”,辛集乡制订方案,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擂台赛”,通过观摩评比、以评促优、以奖代补的方式,调动各村积极性。     该乡组织班子成员、管区负责人、各村责任组长及相关单位人员组成观摩评分组,逐管区开展现场观摩。观摩评分主要以各村人居环境“变量”为参考,打破以往“底子好的村不费功夫就能得先进,底子差的村再努力也白搭”的局面,给各村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也调动了各村主动作为、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乡里开展卫生评比是大好事,能让乡村更美丽、村民幸福指数更高。”白村村干部乔粉说,每天天刚蒙蒙亮,村干部就带领保洁员清理路边、沟塘杂草,打扫房前屋后卫生,已成为常态。     “我们追求的不是一时美、一处美,而是通过常态化观摩评比,达到时时美、处处美的效果。‘擂台赛’增强了各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全乡范围内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辛集乡党委书记范景可说。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和美乡村 宜居宜业

        7月31日,罗山县灵山镇高寨村的文化墙绘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自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灵山镇挖掘古道驿村、农耕民俗、仁义孝道等文化内涵,以“山味书屋”为载体,打造“文化粮仓”。 程超 摄     8月2日,淇县朝歌街道西街村村干部在向村民讲解新上墙的村规民约。该县运用“党建+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模式,引导村民从乡村建设的“旁观者”变为“当事人”,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造力。  张胜旗 摄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在汤阴,外地年轻人有归属感

        人才是事业之基、发展之本。近几年,汤阴县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引进政策,细化关心关爱措施,用心用情为各类人才解决实际困难,营造爱才敬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度打造了“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微生态,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7月27日,走进位于汤阴县创新大厦15层的法律出版社(河南)编校有限公司,办公区里只听见噼里啪啦的打字声,不少外地来汤阴工作的编辑、校对人员正面对电脑和书稿,一丝不苟地埋头工作着。     那么,这群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青年才俊,业余生活又是什么样子呢?     当日下班后,天气虽然有点闷热,但在汤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为来汤创业发展的青年才俊提供的人才周转房——汤阴县永康佳苑人才公寓里,这群年轻人依旧朝气蓬勃、活力四射。     在永康佳苑人才公寓楼前的小广场上,这边,4位羽毛球选手身姿矫健,挥舞球拍,时而大开大合,宛如雄鹰搏空;时而刚中带柔,又似江南细雨。那边,跳绳的、跑步的……一帧帧充满生机的画面,一幅幅活力昂扬的场景,都在彰显着青春的活力。     年轻的研究生、编辑部业务主管王夏茹悄悄地拿起手机,拍了段小视频,发给远在外地的亲人,分享她和同事们在这里健康温馨的业余生活。     来到永康佳苑人才公寓楼顶花园,又是另一番景象:有的坐在椅子上,捧着书本,在慢慢地品读;有的席地而坐,吃零食、喝冷饮、讲笑话、谈理想,其乐融融。宿舍里,喜欢厨艺的姑娘正在厨房,对着手机小视频,尝试着烧制美味佳肴。     “可别小瞧这群孩子,虽然年纪轻轻,可人人身怀绝技。他们曾多次参与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建百年主题出版物《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汇编》等重大法律书稿的编校工作,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同行的高度认可。”该公司行政部主任宋合希介绍说。     “我们都是外地人,来到汤阴,很快就融入了这片沃土,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吕勤笑眯眯地说。这位被大伙儿称为“大姐”的吕勤是热情善良的驻马店姑娘,大学毕业后曾在北京打拼,2020年9月应聘上岗,目前已经是公司工会主席、财务高级主管。     “汤阴县对人才引进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洹泉涌流’人才优惠政策,为外地来汤发展的大学生排忧解难,倾情关照,用事业引人,用服务留人。”汤阴县住建局副局长马文平动情地说,“目前,我们已完成总量600套人才周转房建设,‘筑巢引凤’,期盼更多的外地大学生来汤阴干事创业。”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怀邦戏在尚香村有个“粉丝团”

         “不愧是戏曲名家,80多岁了还登台献艺,并且唱得那么好。”7月31日晚上,在沁阳市王召乡尚香村村委会大院里,前来看戏的群众纷纷为著名怀梆表演艺术家赵玉清的精湛演技和敬业精神鼓掌喝彩。     据了解,为丰富创建“文明幸福星”内涵,助推“五星”支部创建走深走实赋能乡村振兴,尚香村邀请沁阳市文化馆、怀梆剧团演员来村演出,演出连续举办3天。     “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这是我们村‘两委‘’的共识。”尚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成建利说。     怀邦是河南省古老的稀有地方剧种,因起源于旧怀庆府(今沁阳)一带,故名怀邦,目前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演出当晚,著名怀梆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怀梆项目国家级传承人、沁阳市怀梆协会戏师赵玉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怀梆项目国家级传承人、著名怀梆表演艺术家孙国成等大师,不顾年迈亲自登台献艺,赢得观众掌声不断。     “我们村有众多怀梆铁杆粉丝,对赵玉清大师非常崇拜,都是‘草根’传承人。”成建利介绍,尚香村的业余怀梆剧团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春节等传统节日都要登台演出,为村民们送上喜闻乐见的怀梆戏剧目。现在该村仍然保留着剧团,有演员30余人,他们利用闲暇时间排练剧目并演出,不仅本村而且周边村的不少村民也成了他们的粉丝。

    [更多详情]
  • 04 2023-08

    “秸”尽所能 赋能振兴

         “以周边农户的农作物秸秆作为肉牛饲料,不仅成本低,还无污染。现在,公司养的有400多头牛,还有鸵鸟、鹅等,每年大约消化利用7000亩农田的废弃秸秆……”8月1日,正在给肉牛添加饲料的西平县二郎镇健杰综合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康建波说。     近年来,西平县千方百计拓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渠道,积极促进秸秆回收、变废为宝,持续推进秸秆资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切实提高废弃秸秆利用效率,走出了一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方共赢的好路子。     “秸秆粉碎还田,比较容易腐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养分增加,地肥了很多。”芦庙乡潘老庄永征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永征说,“还田”确实比“焚烧”划得来。     从不接受秸秆还田,到自觉进行秸秆还田,王永征把成本账、增收账、生态账算得清清楚楚。     “其实,秸秆不仅可以粉碎还田作肥料,还可以造纸、做饲料等。”西平县农业农村局农村能源服务站站长范俊涛说。在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强力推进秸秆还田的同时,该县还对农作物秸秆进行打捆离田、集中存放,鼓励、引导造纸企业、有机肥生产厂家、食用菌种植业和养殖场及时回收利用,切实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据了解,西平县还有优然牧业、启明肉牛场、丰润食用菌科技等50多家企业、合作社积极收集秸秆,变废为宝,“榨干”秸秆最大价值,在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提高了养殖效益。今年以来,西平县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总面积108万亩,综合利用率96.4%,其中秸秆粉碎还田91万亩,秸秆饲料、饲草加工利用面积9.5万亩,食用菌秸秆基料加工1.2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