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3 2023-07

    虫口抢苗大蒜丰收

        “除了感谢还是感谢!”7月6日,临颍县台城镇祁庄村村民祁锋亮和他的两个老乡,冒着酷暑,带着一面写着“一心为农无私奉献”八个大字的锦旗,再次走进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对该院植保所所长、2023年度漯河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李世民等农业科学家表达真诚的谢意。     今年3月初,近60岁的祁锋亮通过土地流转,在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宋岗村承包地种植的100多亩大蒜出现了一种怪病,田中蒜苗一片一片出现矮苗、死苗,多遍打药仍控制不住蔓延趋势。种了30多年大蒜的祁锋亮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顿感束手无策。祁锋亮通过临颍县农技部门找到了李世民及其专家团队,李世民深入田间“把脉问诊”,查出蒜地怪病不是病而是虫害,在其精心指导下根治了红蜘蛛虫害,枯萎的蒜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本报曾在3月10日一版以《虫口抢苗记》为题予以报道)。     “今年,我种的大蒜亩产平均在4000斤以上,晾干后有2700斤左右,按现在的市场价格,我种的200亩大蒜总产量230多吨,除了留足种蒜至少也能收入200万元。要不是李所长的及时指导,后果不堪设想。”憨厚朴实的祁锋亮将锦旗送到李世民手里,高兴而又激动地说。     一同来的宋岗村村民闫红耀谈起第一年种植大蒜的感受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我跟着亮哥试种了20亩,也沾了大光,净收入也有个10来万元。”与祁锋亮同村的祁自友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今年,我也种了20亩,虽然价格低一点儿,收入也很可观……”三个人回忆着当时发生虫害的情形,情不自禁地算着收入账,报喜似的向李世民等人分享着喜悦心情。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农科院就是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帮农民致富的。”听着他们大蒜大获丰收的喜讯,李世民等人也倍感高兴,并关切地询问他们收了大蒜后种植的玉米现在长势咋样?当得知他们目前种植的玉米长势好但就是草多时,李世民当即协调40瓶约为20亩地使用量的除草剂赠送给他们,并认真向他们讲解了除草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祁锋亮接过赠送的除草剂更是喜不自禁,再次向李世民等人表示感谢:“你们真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

    [更多详情]
  • 13 2023-07

    大豆应该这样管

         当前,我省大豆已播种完毕,正处于幼苗期。7月12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大豆油料产业体系相关专家制定了《2023年大豆田间关键管理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全省种植户及时开展生产管理,提升大豆单产。     《意见》指出,在大豆幼苗至分枝期,要注意田间除草、治虫,培育壮苗。相关专家指出,苗后除草,要选择在大豆1至2片复叶时进行,喷施作业要避免高温作业,可在上午9点或下午5点之后无风时进行。如遇莎草、马齿苋、打碗花等恶性杂草以及大豆田间大型杂草应进行人工拔除。     搭好丰产架子,培育壮苗很关键。《意见》指出,缺苗30厘米以上的田块,要在雨后及时补苗,疙瘩苗则要及时间苗,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将密度控制在每亩1.2万至1.6万株,幼苗长势过旺要注意喷施控旺,幼苗长势弱、肥力较差田块可选择追肥。     大豆花荚期是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也是大豆一生中生长最旺盛时期,肥水需求大,专家提醒,需追肥田块,可选择每亩3公斤尿素和10至15公斤磷酸二铵。如遇旱情要及时浇水,预防花荚脱落;遇涝则要及时排水,保障根系活力,减少病害发生。在花荚期,要做好治虫防病。     针对许多种植户关心的大豆症青难题,专家表示,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点蜂蝝蝽、叶蝉等刺吸式害虫是造成大豆症青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控时应以防治刺吸式害虫为核心,选择合适时期喷施杀虫剂。     大豆收获期如何把握?专家介绍说,豆秆失绿呈灰褐色、茎叶脱落、手摇植株有响声,豆粒变硬呈本品种固有颜色或者豆粒含水量在13%左右最合适。关于豆粒含水量,专家给出了实用“土”办法,可用牙咬豆粒,如果发出“咯嘣”声响,豆瓣裂开,说明含水量合适。     针对大豆收获,《意见》指导广大种植户,要选择露水干后,上午9点左右收获,避免中午收获造成产量损失。

    [更多详情]
  • 13 2023-07

    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活动启动

         7月12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为一步做好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省教育厅近期开展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活动。     据悉,项目推荐范围:各普通高等学校。推荐项目体现高校帮扶特色,符合帮扶地区实际,已经实施一年以上并取得良好成效,具有较大的示范推广价值。     项目包括领域:人才支持方面,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优势,助力加强乡村教师、医生等公共服务及涉农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开展脱贫地区基层干部、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振兴带头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等领域专题培训。     产业帮扶方面,组织动员专家教授、科技特派员、博士服务团等专业力量,帮助制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技术服务、科技攻关、农技推广等,帮助脱贫地区培育特色产业品牌。

    [更多详情]
  • 13 2023-07

    抓好乡村建设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激发农业强省内生动力

        7月12日,副省长刘尚进到新乡市调研乡村建设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等工作。     刘尚进先后来到获嘉县后渔池村、辉县市“四方两园”项目,调研“三通一规范”乡村建设、“五星”支部创建、基层治理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智慧灌溉装备研发生产应用情况。     刘尚进强调,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要运用市场化思维,用好金融工具,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建设成本,解决好“三通一规范”谁来投、怎么干问题;要总结成功经验,研究出台乡村建设资金统筹利用和奖补政策,推动更多项目更好落地;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同中原智慧灌溉装备制造产业园、中原农谷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结合起来,依托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科研优势,大力推进不同场景下灌溉装备的研发、生产、应用、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要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完善灌溉装备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灌溉装备制造产业,助推农业强省建设。

    [更多详情]
  • 13 2023-07

    既卖虫又得豆

         7月10日晚上8点,郏县广阔天地乡知青益农合作社负责人陈增亮正和工人们拿着紫光灯寻找捕捉豆虫,一旁来自禹州的采购商也早早等在大棚旁,等待着成虫的称重、收购。     “广阔天地乡这边的第一批豆虫已经养成了,我们过来采购一批种虫,回家育种带养殖,养成以后再销售。”采购人贾战国说。     豆虫是豆天蛾的幼虫,俗称“豆丹”,以吃大豆叶为生,天然无毒,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     “我们知青益农合作社引进的青豆地里养豆虫这个项目,可以说非常省心,因为它本身就是害虫,青豆地既不用打药也不用管理,收过豆虫后,长的青豆还可以接着卖。销售完这茬之后,下个月还可以再种养一茬,在冬季来临之前还可种一茬西葫芦。”陈增亮介绍,去年,他们了解到江苏连云港那边的人有吃豆虫的饮食习惯,于是就产生了养豆虫的想法。     据介绍,知青益农合作社目前养殖豆虫50亩,从种植豆苗到挂虫卵袋,再到成虫,大概需要一个月的周期,成虫亩产量在150斤左右。养殖到成虫后,来自江苏连云港的采购商会直接到养殖大棚按照“订单”模式统一收购,目前豆虫市场价一斤在30元左右,一茬下来能收入20多万元左右。

    [更多详情]
  • 13 2023-07

    费用低效益丰

         7月9日,在鲁山县四棵树乡合庄村村委会旁边的一大片空地上,3个像大集装箱般的“智慧方舱”设备格外显眼,几名工人正在里面采摘只有铜圆般大小的菌菇。     “这种蘑菇学名为袖珍菇,也叫小平菇,个头只有铜圆般大小,所以我们开玩笑管它叫‘铜圆菇’。”正在方舱里忙活的村民李栓紧说。     据合庄村党支部书记于京涛介绍,去年合和至美公司引进“智慧方舱”种植袖珍菇项目后,效益不错,想找片场地扩大生产规模。“公司老板给我打电话后,就有了公司投资,我们管理,双方合作双赢的想法。”于京涛说。     今年4月,合和至美公司的3个“智慧方舱”正式落户合庄村。方舱每个长12米、宽2.5米、高2.9米,安装2台4匹空气源热泵空调,能够快速升、降温,一个方舱一天用电仅10块钱左右。方舱内通过手机App设定参数,自动实时调控舱内温度、湿度、光照、新风、二氧化碳含量等,操作简单,菌菇在里面可以一年四季生长。     “每个‘智慧方舱’能容纳5000个菌棒,小平菇的菌棒入仓之后,用手机系统操作管理就可以了。20天一个周期,可采摘2茬,平均每个菌棒出8两菇,除去菌棒、水电费以及入仓出仓的人工费,一个方舱的纯利润在5000元左右。”于京涛说。     “我们村方舱种植袖珍菇很成功,合和至美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把我们村的方舱发展到30多个,带动更多群众务工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于京涛说。

    [更多详情]
  • 13 2023-07

    瓜果香丰收忙

         “在村口都能闻到园子里哈密瓜的果香!”7月11日,市民张先生听说新县八里畈镇聂潭村的哈密瓜熟了,特地带着家人来到村内产业园采摘游玩。     “我们也是头一年试种网纹哈密瓜,没想到现在吸引来这么多人。”聂潭村五谷丰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徐勇说。     徐勇表示,产业园是从3月初在两个大棚内开始试种哈密瓜秧苗,通过河南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逐步掌握了种植和管护技术,最终以“一藤一瓜”的种植模式,培育出大小匀称、纹路紧密、脆甜多汁的网纹哈密瓜。“仅这一个大棚,哈密瓜产量就达7000多斤。”     这边采摘忙,那边果香绕。在隔壁的诸多大棚内,阳光玫瑰、夏黑等品种的葡萄,颗颗圆润饱满,产业园内处处生机勃勃,来往顾客不断。     瓜果溢香丰收忙,村美民富乡村旺。聂潭村通过成立五谷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以“农业+科技+文旅”的生态化产业发展模式,建成产业+旅游的多元化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用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业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也助力了乡村振兴建设。

    [更多详情]
  • 13 2023-07

    销路畅收入稳

         7月10日,西平县出山镇罗岗庄村白芦笋种植基地,一辆冷链物流车停靠在基地内的冷库门口,数十名工人拉着拖车将一箱箱码放整齐的白芦笋运送到冷链车上,准备外运。     “这批白芦笋是我们7月2日采摘的,也是春笋的最后一批了。从清明节后到7月初,都是采摘春笋的时期,1亩地平均每天能收15公斤,800多亩地1天就能收将近1.2万公斤,我们在这打工,每天能有近200元的收入。”正在往纸箱中码放白芦笋的村民杨新华说。     白芦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恒涛说:“白芦笋种植一次可采收15年,春秋两季都能采摘。1亩芦笋,头年可采500公斤左右,第二年能达1500公斤至2000公斤,年份越长,白芦笋的根盘越大,产量也越高,这800多亩地已经种植了5年,现在平均每亩地的收益达5500元。”     这么多白芦笋,销路在哪里?白芦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搭上了“订单农业”的快车。     “我们合作社与专业种植白芦笋的农业科技公司签订了合同,公司提供芦笋苗,而且每年都有技术员到田间进行指导种植,收获后的芦笋由公司联系销路,我们只管把好品质关,销路问题不用发愁。”李恒涛介绍,“为进一步提高白芦笋品质,从根本上解决芦笋分等级筛拣、保鲜冷藏、错季销售等问题,合作社专门投资了15万元,建设了保鲜仓储分拣车间。”     “接下来,我们将因地制宜,依托出山镇资源禀赋,进一步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和‘订单农业’,争取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致富增收。”出山镇相关负责人说。

    [更多详情]
  • 13 2023-07

    “我是夏邑黄瓜”

        我是夏邑黄瓜,是河南名特优新农产品。自2020年9月18日起,我又有了新名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为我核发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并纳入2020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有了这个名号,让我在全国蔬菜市场声名鹊起,身价大增,甚至在某些市场,毫不夸张地说:我不卖完,其他黄瓜都无人问津。     是夏邑这片热土成就了我,是勤劳的夏邑人民成就了我。为了让人们更加了解我,我给大家讲讲我的故事。     先前,我都是在露地生长。1983年春,夏邑县刘店集乡吴楼村青年吴保生贷款2000元建了个占地0.5亩的“大棚”,把我第一次请进了温度、湿度适宜、土壤肥沃的新环境,在这里,我大展拳脚,提前一个月上市,当年创收5000多元,不仅让我的主人吴保生还上了贷款,还挣了3000多元。     第二年,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勤跟着种了一亩多。他们不亏待我,我也对得起他们,为他们挣来了“真金白银”。     第三年,吴楼村就有10多户建大棚,有的还是向银行贷款建的。为让我健康成长,他们还专门为我聘请了“保健医生”日夜陪护,他们的精心照料换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从此,我成了最受欢迎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连年增加。直到十年后,该村土地已不适合我生长,他们纷纷把我带到徐马庄、孔祠、刘店等村和车站、北岭、太平等周边乡镇种植。品种也由单一的“长春密刺”更换为716、7-5、8-10等新品种,既抗病、抗虫,又高产,形象好,品质高。亩产由原来的1万多斤,增长到2万多斤,个别地块实现亩产3万斤。     徐马庄村80后青年农民彭艳辉在父亲彭百福的支持下,参加了农广校中专班的培训学习,通过科学种植,精细管理,彭艳辉种植的20多亩大棚黄瓜,年产60多万斤,年纯收入2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黄瓜种植大户,并且还带动周围小伙伴种植黄瓜达1000多亩。     产量和种植面积的增加,倒逼菜农把我们送到更远的地方,走向更多人的餐桌。为此,夏邑县组建了黄瓜销售经纪人队伍,仅刘店集乡就有20多个黄瓜交易市场。     位于刘店集乡王庄村的夏邑县康园蔬菜交易中心,就是我们走向全国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在这里,我们被工人整理、包装、装箱、装车,为防止我们在遥远的路途中变质变坏,经纪人王玉西还为我们请来了冷藏车,有的还加上铺盖和冰块,保证我们到消费者手中还是新鲜的。每到黄瓜上市季节,每天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的黄瓜就有80多吨,最多时可达150多吨。北京、武汉、长沙、深圳等全国各大城市都有我们的身影。     目前,在夏邑县,我们黄瓜家族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万亩左右,并且通过设施农业,实现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黄瓜上市,我们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还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在夏邑,为我们服务的人员就有6000余人,年收益超亿元。

    [更多详情]
  • 13 2023-07

    自然资源部进一步加强临时用地监管

        据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为严格保护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自然资源部将加强监管,进一步遏制“临时用地不临时”问题。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临时用地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12日下午对外发布,通知要求全面实现临时用地上图入库、加快存量临时用地信息补录、做好临时用地政策衔接,进一步加强临时用地监督与管理。     通知要求,农用地或未利用地上的临时用地,全面上图入库。临时用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在20个工作日内上图入库。对未上图入库或经核查不属于临时用地的,不予认可。     通知要求加快存量临时用地信息补录。以2021年年度变更调查认定的临时用地图斑为底数,由地方根据目前临时用地状况分类研究处置,该上图入库的及时补充上图入库。基础设施临时用地总使用期限不得超过四年。为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允许地方探索使用银行保函预存土地复垦费用。     通知要求,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检查把关临时用地上图入库,确保信息填报及时准确,发现违法违规审批临时用地或批后改变临时用地用途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等问题的,严肃依法依规查处,对问题突出的省份公开通报。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