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8 2023-06

    党建引领促振兴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西峡县石界河镇以党建引领,推动菌果药优势产业提档升级,组织技能、电商培训,以“村村联、村企联、户社联”为抓手,搭建乡村振兴平台,带动脱贫户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28 2023-06

    梨园村柿业成气候

         6月20日,安阳县韩陵镇梨园村西红柿大棚里,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工人们分工合作,采摘、分拣、装箱,忙中有序。     “现在正是西红柿销售的旺季,平均每天能销售1.2万斤左右。我们有30余名经纪人,全国各地找市场,产品销往山西、内蒙古、上海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梨园村西红柿交易市场负责人李振飞说。     梨园村是全国闻名的西红柿种植专业村,西红柿品牌“邺城红”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近年来,该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西红柿产业科技成果应用,实现高效发展,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建设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梨园村第一书记、安阳市农业农村局干部陈岩说:“梨园村西红柿种植经历了小范围种植、大规模发展、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2022年,28栋日光温室大棚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当年仅温室大棚租赁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4万多元,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达50万元。这对我们创建‘五星’支部,点亮‘产业兴旺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梨园村带动周边形成了规模5000亩以上的绿色优质西红柿生产基地,年产西红柿1亿斤以上,产值近1.5亿元。全村先后组建昊天、众旺等14家合作社,吸纳群众就业近400户,带动从业人员1500余名。

    [更多详情]
  • 28 2023-06

    豆公镇农民发桃财

         “趁着早上天气凉爽,多摘些桃子拿到果品交易市场上去卖。”6月21日,天刚蒙蒙亮,内黄县豆公镇田大晁村桃农张书林就带着家人在桃园里忙活开来。     “我种的桃子不仅红彤彤的长相喜人,而且皮薄、肉多、个头大。摘几十筐桃子,七八点钟运到市场上,一会儿就被‘抢’光了。”张书林一边摘桃一边高兴地说。     据了解,豆公镇的大桃种植已有20多年的历史,经过持续引进培育新品种、新技术,大桃品质不断提升。除了本地销售商前来采购外,更是吸引了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的客商,每天出货量稳定在10万斤左右。     提到收入,张书林更是喜上眉梢:“目前售卖的鲜桃主要是‘春蜜’‘春美’两个早熟品种,早熟桃子价格高,每斤收购价在1.6元到2元。我家种了10亩大桃,每亩能收入7000元左右,光卖桃一年收入就是7万元。农闲时再在家门口打个零工,也能增加点儿收入,俺的生活像这‘春蜜’桃一样越来越甜蜜了!”     豆公镇田大晁村党支部书记车国红既是该村的“领头羊”,也是种植桃树的带头人。“目前,我们村大桃面积已达1100余亩,占全村耕地的80%,每亩地平均按5000元的收入,一年的销售额就是550余万元。今年桃产量比去年高,就我家来说,目前种有19亩桃树,一亩地比去年能增收七八百元,19亩地就能多收1.5万元。桃树种植成了我们村致富增收的‘钱袋子’。”算起经济账,车国红满脸兴奋。     近年来,豆公镇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积极引导群众种植大桃,现全镇大桃种植面积已达1.2万余亩,共20多个品种80余万株桃树,带动30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28 2023-06

    产业开路 振兴加速

        夏至时节,宝丰县湛河园莲花湿地公园的千亩荷花艳丽盛开,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游玩。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莲花生态旅游,丰富旅游业态,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28 2023-06

    商城县上石桥镇 艾产业方兴未艾

          6月20日,走进商城县上石桥镇王老营村艾草种植基地,机声隆隆,只见收割机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工夫,几亩长势喜人的艾草便整齐有序地铺到了田地里。“快到端午了,趁着天气晴好,赶紧抢割,准能卖上好价钱。”村民谢喜珍黑黝黝的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近年来,上石桥镇紧紧围绕“县域综合副中心”定位,以“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为抓手,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艾草产业。目前,种植规模已达1.3万亩,在32个村均打造了种植基地,并形成了多个示范带。     “艾草是‘懒汉作物’,种一次收5年,一年能割3茬左右。”该镇塘湾村党支部书记赵永峰说,“今年俺村流转土地种植艾草1100亩,第一茬收割在即,预计每亩收割2000斤,亩增收2000元以上。”     在距离塘湾村艾草基地不远的艾思缘艾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飞旋,工人们正忙着加工艾制品。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3月,拥有5套高端加工设备,是一家集基因储备、繁育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艾草制品现代化生产企业。今年,在县乡村振兴局、特产中心及上石桥镇党委的统筹部署下,由该公司牵头,为全镇艾草种植户免费提供艾草种苗、技术培训,并兜底收购成熟艾草,让种植户们无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上石桥镇已招商引资艾业加工厂2个,其中,年产值10亿元的湖北蕲春鼎艾公司即将落地,已形成了集艾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生产加工、线上线下销售、艾灸灸具研发中心于一体的全过程产业链条,“艾草特色小镇”的名片正越擦越亮。

    [更多详情]
  • 27 2023-06

    好风景换来好前景

          6月19日,走进淮滨县栏杆乡王湾村,白云倒映在水面,微风吹过,波光粼粼,路旁的桃园挂满了白里透红的水蜜桃,阵阵果香袭来,让人忍不住前去采摘。     “我们王湾刚举办了‘烧烤节’‘采摘节’,不少游客前来,村民不用到县城赶集售卖,在家等着游客来就好了。”王湾村村民王中宇说,自己的大棚前段时间光靠着15元一斤的圣女果就卖了上万元。     在淮滨县,像王湾村这样的生态村庄还有很多,东乡、刘营、小集、洪香铺……越来越多的村民依托绿水青山吃上了“生态饭”,一幅幅乡村生态振兴的美丽画卷在淮滨徐徐展开。     近年来,淮滨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立足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稻虾共养、林下养鸡,举办了“血布袋桃”采摘节、“猕猴桃”采摘节、邓湾烧烤节。     深化环境污染治理。该县严格落实“七控”措施,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治理和柴油货车污染防治,巩固空气质量二级达标成果;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确保地表水断面水质“保三争二”,建设幸福河湖;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攻坚目标,守护淮滨蓝天碧水净土。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该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实施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土绿化完成造林5000亩、森林抚育5000亩;探索推进“五水综改”,加快淮河干支流应急除险、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2023年农村供水保障、水库清淤扩容综合整治、兔子湖水库综合治理、下元河岸灾后重建等工程建设,配合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和大洪河治理工程,创建省级“四水同治”示范县。     倡树绿色发展方式。该县强化高质量发展资源环境指标考核引领,加快推进节能降碳;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推动重点行业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持续推进“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实施龙山2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加快全省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开发试点工作,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巩固全国节水型城市达标县创建成果。     下一步,淮滨县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开启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更多详情]
  • 27 2023-06

    郑州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调查采样

         6月21日,郑州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调查采样启动仪式在荥阳召开。启动仪式上,该市全面安排部署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任务,推进全市土壤三普工作落地落实。     据了解,土壤三普是一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郑州市要求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高规格组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土壤三普工作,确保郑州市土壤三普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走在全省前列。     郑州市提出,要突出工作重点,抢抓关键窗口期,大规模集中开展外业调查采样,同步开展样品制备、检测和质量控制等工作。要加强培训指导,培训基层普查人员,发挥专家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土壤调查采样工作。与此同时,要落实保障措施,加大协调力度,严格质量控制,把牢土壤普查质量关,抓实抓细质量控制工作,高质量完成土壤普查各项工作。     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举表示,全市土壤三普人员要珍惜这项伟大工程,以实干诠释担当,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奋斗姿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郑州力量!     启动仪式后,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表层样和剖面样的调查样。

    [更多详情]
  • 27 2023-06

    注意六个技术要点 花生苗全苗壮不难

         目前,我省麦茬花生陆续出苗,春花生和麦套花生相继进入开花下针期,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花生专项负责人臧秀旺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员奔赴各花生产区调研苗期长势,开展技术指导。     6月21日,臧秀旺一行到平顶山市调研花生生产情况,指导农户进行苗期田间管理。在郏县花生示范基地,基地负责人刘红伟说,今年采用了花生全苗技术,出苗情况明显好于往年。     据臧秀旺介绍,专项针对花生生产中常见的缺苗断垄问题,组织多学科专家协同攻关,经多年试验示范,集成了包括种子精选、减损剥壳、精细整地、适期适墒适深播种、起垄种植、合理密植等6个关键要点的全苗技术,并拍摄制作成小视频,在专项微信工作群和多个网络平台发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苗技术要点如下:     一是要精选种子,确保发芽率,无论自己留种或是从市场购买,在播种之前要做一个发芽实验,根据芽率确定播种量,如果芽率低要适当加大播种量。     二是如果采用机械剥壳,要选择破损率低的机器,根据种子大小选择合适的网筛;而且不要过早剥壳,一般在播种前一周即可,据实验,剥壳后存放时间越长,芽率越低。     三是深耕细耙,精细整地,做到上虚下实,这样有利于保墒和根系发育,可有效提高出苗率,确保一播全苗。     四是要适期、适墒、适深播种。适期是指当5日内5厘米地温稳定在18℃以上时,春播花生方可播种,高油酸花生大多对低温敏感,建议在20℃以上;麦套适宜播期在小麦收获前15天左右,太早易形成高脚苗,太晚又不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夏播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整地,播种越早越好。适墒是指田间相对持水量在70%左右,即土壤手握成团,一触即散。适深就是播深一般在3至5厘米,墒好宜浅,墒差宜深,但最深不能超过7厘米,过深不但严重影响出苗,而且苗弱,使整个生育进程延缓。     五是起垄播种垄距要达75至80厘米,且最好选择先起垄后播种的机械,做到播深精准可控,利于全苗壮苗。     六是要合理密植,春播每亩种植9000~11000穴,麦套每亩种植12000~13000穴,夏播每亩种植13000~15000穴。

    [更多详情]
  • 27 2023-06

    “四优四化”专项助力 豫东猪肥牛羊成群

        品种保护、降低成本、提升效益……为进一步促进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草畜专项实施成效,加快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专家分别到省“四优四化”优质草畜专项豫东片区的生猪、牛羊健康养殖专题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和技术服务。     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党总支书记闫祥洲参加了全程调研,他说:“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专项是省农科院牵头组织实施的重大农业科技推广行动,作为参与项目实施的科技人员,要不忘初心使命,做好科技服务。”     保护地方品种     丰富我国家畜种质资源     “多亏专家的指导帮助,现在无论是羊的存活率和羊肉的品质,都在不断提升。”6月16日,在沈丘槐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养殖场经理赵建峰正在按照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专家给的建议检测槐山羊的日食数据。     槐山羊是我国著名的地方优良畜产品种,肉质鲜嫩、膻味小、适合烹调,因产于槐店周边且以槐店为主产区而得名。2008年5月,沈丘槐山羊肉被上海世博会组委会指定为清真特供食品。     有了好品种,如何提供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也是关键。     “由于槐山羊生存条件等问题,纯种槐山羊濒临灭绝。”沈丘槐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拥庆说,“提纯复壮,保护槐山羊品种是本工程中心的重点工作。”     近年来,在省农科院养羊专家辛晓玲博士的具体指导下,通过推广示范羊高效繁育技术和配套健康养殖技术,槐山羊核心育种群已由初期的120只增加到目前的200只,示范场羔羊全年繁殖成活率提高了14.3%,促进了槐山羊的保种利用。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降低肉牛养殖饲料成本     “这是湿的苹果渣,我最担心的是霉菌毒素超标,经过咱省农科院专家的化验检测,几种主要的霉菌毒素都不超标,蛋白含量也不低哩。”在柘城莲旺牧业公司饲料原料仓库,负责人白本海抓起一把湿乎乎的原料,满脸的兴奋。     白本海算过账,这种湿苹果渣,送到场一吨才四十元,牛也喜欢吃。近年来,在省农科院马慧慧博士的指导下,白本海重新调整了饲料配方,饲料成本一下降了下来,牛长得也很好。     “要想提高养殖效益,必须精打细算,牛群得分开饲喂,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在牛舍,白本海如数家珍,“这是怀孕母牛,一天的饲料成本5元左右;这是带犊母牛,一天的饲料成本是8元左右;那是500~600公斤的育肥牛,一天的饲料成本是13元左右。”     白本海的做法就是科技人员倡导的“精准饲喂”。马慧慧说,根据肉牛的品种、生长阶段和体重,把牛群分成不同的群,调整饲料配比,这样既可以满足牛的营养需要,又可以节约饲料,避免浪费。     作为柘城肉牛养殖协会会长,对于肉牛养殖行业未来,白本海充满信心:“把握好市场,再加上专家的助力,只要好好养,肯定没问题。”     紧抓市场行情     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     项目示范基地商丘天源饲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饲料研发、生产、销售及生猪繁养于一体的专业公司,年产10万吨优质猪饲料,下属五家养猪企业年出栏种猪2万头,商品猪6万头。     “饲料要无抗,又要把猪养好,这可是个大挑战。”公司负责人刘春旭说,“在省农科院魏凤仙研究员的指导下,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等替抗产品,配合生猪精准饲喂技术,公司下属的五个生猪养殖场全年没有重大疫病发生;商品饲料销量也比往年同期提高了20%。”     如何实现养猪的最大化效益?作为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草畜专项生猪专题示范基地,柘城县三沐农牧有限公司按照专家团队的要求,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严把引种风险关,几年来没有发生过重大疫情和主要传染病。     鉴于目前饲料成本较高,生猪价格低迷的现实,示范基地负责人王克领研究员建议公司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减少育肥猪生产,以销售保育阶段仔猪为主,有效提高了公司的利润空间。     闫祥洲说:“通过以示范基地技术需求为核心,切切实实地为养殖场解决问题,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品牌带动、示范引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提档升级,助力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科技支撑带动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27 2023-06

    西瓜三变 市场无限

        夏日,“中国西瓜之乡”夏邑县空气中弥漫着瓜香气息。     6月17日,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西瓜专家何楠博士一行三人又下乡了:新培育的中蜜系列西瓜新品种终试结果如何?夏邑县西瓜产业总体生产形势咋样?瓜农有啥新建议、新问题?何楠要去现场看一看。     何楠的另一个身份,是河南省西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从2019年开始,河南省西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对口科技帮扶夏邑县,他们摸清夏邑县西瓜产业种植的短板,建设示范基地,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升级栽培模式,改变瓜农传统观念,目的是推动夏邑西瓜产业转型升级,让“中国西瓜之乡”真正成为夏邑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老品种变新品种     夏邑县和永城市的交界处,何楠团队的新品种试验田就选在这里。中蜜系列西瓜新品种观摩品鉴活动当天在试验田旁的乡间小路举行,吸引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围观品鉴。     10个新品种100个西瓜样品,齐刷刷地两排摆开,同行的邵正伟、刘根,依次切开试验西瓜。     测糖度,观性状,何楠一边认真记录,一边仔细观察,不时让群众品尝新品种西瓜。“测试结果显示,新品种西瓜中心糖度最高达15.1%,瓤质细脆,汁多皮薄,果形周正、性状稳定,保护地和露地栽培均可大面积推广。”何楠说。     “中蜜1号太好吃了,含糖量高,非常耐储运!”夏邑县两家育苗基地的负责人高波和常勇刚,很早就开始关注何楠团队的科研成果,新品种终试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经过现场一番对比,当场确定对中蜜1号、中蜜2号新品种进行育苗。     夏邑县是“中国西瓜之乡”,地处黄泛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透气性好,气候适宜,具有栽培西瓜得天独厚的条件,其早春保护地西瓜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在17万亩以上,年总产量约65万吨,产值在20亿元以上,主要分布在北岭、太平、胡桥等乡镇。     “夏邑西瓜品种较为单一,以花皮圆形红瓤早熟的8424为主,该品种果皮薄脆、产量较低、瓤色偏粉红,采收时易裂果,给瓜农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多次调研后,何楠团队发现了传统西瓜品种的短板。     怎样突破?为提升西瓜品质,何楠团队开始培育推广适合夏邑种植的西瓜品种。     “我们培育的中意1号、中彩3号等功能性吊蔓小西瓜,采取吊蔓栽培新模式,深受消费者和瓜农欢迎!中蜜系列新品种经过3年试验,在夏邑县表现优秀,可作为主栽品种大面积推广!”何楠说。     中意1号、中彩3号是功能性吊蔓小西瓜,富含番茄红素和瓜氨酸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从传统的8424升级为更优新品种,西瓜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了夏邑西瓜的品质和附加值。”何楠说。     地上爬变空中吊     6月18日,何楠团队来到夏邑县北岭镇孙营村,北岭镇是夏邑“中国西瓜之乡”的起源地和核心种植区,孙营村是河南省西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示范基地。     种植大户孙建国建了50亩高科技示范园,何楠团队从种植到管理进行科技帮扶。听说团队人员要来基地,孙建国早早地在大棚等候。     “今年大棚小西瓜的产量咋样?”何楠问。“小西瓜亩产超过了1万斤。”孙建国说。     “今年大棚瓜苗移栽时遭遇低温天气,一些地方出现了幼苗冻死的情况,幸亏何博士及时指导,避免了冻害,获得了丰收。”孙建国说,基地的小西瓜被当作精品瓜出售,五月刚上市时最高10元一斤,不出夏邑县就基本卖空了。     西瓜大棚里,植株瓜蔓向空中生长,小西瓜结在半空非常诱人。     何楠蹲下身来,仔细察看根部:“你看,有些嫁接苗嫁接亲和度不好,影响植株养分的吸收,移栽时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他建议孙建国,把大豆煮熟做成有机肥做底肥西瓜会更甜。     按照何楠团队的指导,孙建国的大棚采取现代化的种植管理模式:一垄双行加密种植,用农膜覆盖,内置滴灌管,实行水肥一体化。     “西瓜可以用地爬栽培方式,也可以用吊蔓栽培方式,吊蔓栽培由于向空中长,四面通风、透光,小西瓜糖分高,口感品质特别好。”何楠说,“吊蔓小西瓜虽然瓜小,但因为密植,和地爬西瓜产量基本一样,亩产8000斤~10000斤,8424大西瓜一斤约卖2.5元,精品小西瓜一斤约卖6元,效益差很多呢。”     “上个月,在北京大兴西瓜节上,夏邑西瓜获得中型西瓜综合组冠军、小果型西瓜综合组亚军和新品种奖三项大奖,孙建国的小果型西瓜捧回了沉甸甸的大奖。”何楠说,在全国最高水平的西瓜大赛上获大奖,提升了夏邑西瓜在全国的美誉度。     “何楠博士的团队为北岭镇的西瓜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品种示范、技术培训,带动了全镇吊蔓小西瓜的种植,今年全镇西瓜产值将突破3个亿!”北岭镇党委书记邵明启说。     目前,夏邑推广功能性吊蔓小西瓜1000余亩,孙营村、朱楼村等发展成为功能性吊蔓小西瓜种植专业村。     老技术变新技术     “何博士,我的大棚西瓜出现裂果,还没采摘就烂在地里,这是咋回事?”     “这是西瓜品种和栽培管理的问题,把自根苗改为嫁接苗种植裂果会明显减轻。”6月18日,何楠接到太平镇吕格村瓜农的电话并及时给出建议。     在何楠看来,夏邑西瓜要转型升级实现突破,必须改变传统的自根苗种植,使用砧木嫁接苗种植。     夏邑县的瓜农一般都是流转土地建棚,因传统观念多采用自根苗种植,第二年种植时容易发生枯萎病等,导致大量死苗。     “重茬自根苗种植,容易发生枯萎病造成西瓜死苗。为避免病害和死棵,瓜农种植一年就得挪地,给生产造成了不便和损失。”何楠说。     为转变夏邑瓜农的种植观念,何楠团队在夏邑县建设了300亩功能性吊蔓小西瓜栽培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引导瓜农采用嫁接苗种植西瓜,解决重茬死苗的技术难题。     “我们通过县农广校技术培训平台,定期邀请何博士为瓜农讲解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夏邑县农广校校长王留标说。     “我们建有微信群,种植大户、合作社、瓜农都加了微信,碰到种植难题随时联系,一个电话就能解决。”何楠说,“夏邑嫁接苗种植变多了,还应运而生了三家育苗工厂,满足瓜农对西瓜嫁接苗的需求。”     2019年以来,河南省西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12名专家团队成员,在夏邑县开展线上线下科技服务,室内讲课,现场指导,示范引领,培训学员5000多人次,解决了夏邑西瓜种植中一系列难题,有力推进了小果型西瓜在夏邑的落地。近期,他们又与夏邑县政府筹备建立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西瓜试验站。     “目前,夏邑县有17万亩早春保护地西瓜,其中吊蔓小西瓜有1000余亩,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我们要以小果型西瓜为突破口,布局推进吊蔓小西瓜种植,争取种植面积达3万亩,让西瓜产业实现新的突破。”何楠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