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8 2023-06

    卫辉市 “三通一规范” 乡村添动力

         6月27日,记者在卫辉市后河镇刘庄村看到,经过“三通一规范”工程的实施,曾经的污水塘池水变清了,荷叶成片铺开,成了村民的纳凉胜地。     在刘庄村,家家户户接通了污水收集管道,水塘边建起大三格、污水处理站、过滤池,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到水塘。     刘庄村是“粉皮专业村”,在粉皮制作过程中,粉浆沉淀、上旋蒸糊、投水冷却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用水。污水处理与排放曾是刘庄村最头疼的事。     后河镇党委委员李华芳告诉记者,“三通一规范”解决了大问题。污水经过大三格净化,发酵成有机肥,再返还到农田,当地发展莲藕、桃、蔬菜等特色种植业。     在乡村振兴中,卫辉市坚持落实“二马”机制,以创新“三通一规范”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提升,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除了污水收集户户通,“三通一规范”工程还包括道路、自来水“户户通”,以及弱电线路规范整合。截至目前,卫辉市在“三通一规范”工程中,已投入财政资金约2.1亿元,“户户通”道路已铺设路面546公里,污水收集已铺设管网128公里,供水管网已铺设110公里,8个试点村弱电已经全部入地。

    [更多详情]
  • 28 2023-06

    村“两委”迎来“期中考”

         “换届以来,你村共发展多少名党员?”“每月主题党日和三会一课都是咋开展的?”“四议两公开执行情况如何?”……这是6月27日正阳县永兴镇村“两委”届中考核人员对一些被考核村所提出的问题。     连日来,该镇成立了9个考核工作组,由镇班子领导带队,深入全镇13个村“把脉问诊”,逐个画像,精准研判,取得了良好效果。     该镇紧紧围绕村“两委”班子岗位职责、任期目标、年度计划、工作业绩及党风廉政建设执行等方面,通过召开村干部专题会、党员评议会、群众座谈会等方式,对各村班子换届以来工作运行、整体合力、功能发挥、履职尽责、成效取得、廉洁自律、“五星”支部创建及存在问题逐一进行“体检”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村年度目标考评的一项重要依据。     下一步,该镇将聚焦各村存在问题,统筹把握,建立台账,对症下药,扎实推进全镇基层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更多详情]
  • 28 2023-06

    举办首届蟠桃采摘节

         6月22日,郏县茨芭镇三苏园景区前的锋瑞桃园内外人头攒动,该镇首届蟠桃采摘节在这里拉开了序幕。     “举办这次采摘节,目的是把茨芭甜桃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介,同时推介我镇的观光农业、特色美食、有机农产品和乡村旅游。以‘桃’为媒,以‘节’促市,以‘果’带动大众消费,推动我镇林果及其他产业快速发展。”茨芭镇镇长王红彬说。     近年来,茨芭镇走出了一条以林果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道路。目前全镇有各种小杂果基地50余个,种植面积达8000亩以上。     承办此次采摘节的锋瑞桃园总面积近3000亩,生产的水果有蟠桃、枣、樱桃、梨、水蜜桃等20多个品种,是当地水果产业的龙头企业。     采摘节开幕式上,茨芭镇政府与平顶山顺丰速运公司现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还为林果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者、帮扶带动群众致富做出贡献者和最美采摘工进行了颁奖。

    [更多详情]
  • 28 2023-06

    博爱县鸿昌街道 加强项目管护 赋能乡村振兴

        为确保帮扶项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持续发挥效益,博爱县鸿昌街道对全街道帮扶项目资产进行全面排查并整改,确保帮扶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营,持续发挥作用。

    [更多详情]
  • 28 2023-06

    民权县水务公司 抢修管网保供水

        6月23日晚,民权县嵩山路与消防路交叉口110供水主管网突然爆管,民权县水务公司维修人员接到指令后,带着工具迅速赶往现场。     由于爆管时间段是居民用水高峰期,为保障用户正常用水,在勘察完现场后,该公司迅速制订抢修方案,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带水开展抢修工作。两名维修人员凭着多年的维修经验,迅速确定漏水点,两人精心配合,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抢修任务,保障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用水。     近年来,民权县水务公司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拓展供水服务范围,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有温度”的供水服务,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更多详情]
  • 28 2023-06

    延津县 告知制度暖民心

       今年以来,延津县市场监管局践行“二马”工作机制,积极推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引导和鼓励不良信息主体及时改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社会不良影响。按照“谁处罚、谁认定、谁负责、谁告知”原则,实行“一处罚一告知”,主动告知市场主体失信行为类型、公示网站、最短公示期和修复流程等相关信息。帮助已履行处罚的企业完善修复材料,及时消除行政处罚的不良影响,指导市场主体及时“修复失信”,增强信用意识,重塑良好信用。

    [更多详情]
  • 28 2023-06

    种植小西瓜 走上致富路

         6月26日,尉氏县庄头镇高庙村村民朱伟立的西瓜大棚里,硕果累累,瓜香四溢,前来收瓜的客商络绎不绝。     “以前我们种的都是大西瓜,每亩收入几千块钱。去年,我开始在大棚里种小西瓜,第一年没经验,没挣到啥钱。今年我一共种了1.6亩西瓜、1.6亩甜瓜,镇上专门请了县里的农技人员来指导,产量一下就上来了,这一亩瓜能卖6万块左右。”朱伟立高兴地说。     在朱伟立的大棚里,记者看到,不同于传统西瓜瓜秧贴地生长,小西瓜的瓜苗全都顺着棚架向上爬,一个个排球大小的西瓜吊在半空,分外可爱。     “老朱说的小西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新品种,叫山东红菱。”前来调研的庄头镇党委书记陈伟介绍说,以往那种动辄10多斤的大个头西瓜已不适应市场需求,价格也上不去。在发展特色种植中,镇里请来的专家帮村民选中了“山东红菱”,这种瓜全部采用大棚吊蔓种植,不仅种植密度高,而且产量高、糖度高,市场价格也高。     陈伟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小西瓜从5月下旬开始采摘,到6月中下旬基本能销售一空。上市以来,每天都有人上门收购,销往各大超市。“这一季的西瓜、甜瓜卖完,9月份能再种一季草莓,明年2月份上市。一亩大棚,年综合收入能达10万元以上。”朱伟立说,目前高庙村已经有10多户村民种植了大棚西瓜,种植面积达20余亩。而且周边村的群众也都跃跃欲试,每天有不少人来找老朱参观取经。     近年来,庄头镇依托优异的气候环境、便捷的交通,按照“一乡一业一园区、一村一景一基地”的发展思路,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高效农业上做文章,目前已形成大棚西瓜、羊肚菌、姬松茸、草莓、香瓜等优势特色种植业,村民们通过发展特色种植、流转土地、就近务工等方式实现了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28 2023-06

    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打个电话,动动手指头,电就装好了。现在办电就像网购一样方便,再说从申请到送电全程没有收取一分钱,真是太感谢你们啦!”6月26日,镇平县杨营镇草房梁村村民刘成向上门回访供电服务情况的国网镇平县供电公司纪委人员说。     6月25日,刘成在供电服务微信群内咨询电动汽车充电桩申请事项。国网镇平县供电公司玉都供电所业扩专责张秋琪在群内看到信息后,第一时间与刘成取得了联系,引导其通过手机登录“网上国网”App,线上提交用电申请,随后便和客户经理一起到现场勘查,并同步办理装表接电工作,让刘成真正体会到了方便、快捷、高效的办电服务。     “以前用户办电都要跑到营业厅递交纸质材料,经客户经理核实之后,供电所才开始受理,需要一步一步走流程,现在只要登录‘网上国网’App进行业务申请后,‘豫电助手’随即主动派单,完成现场勘查并同步录入资料,客户不用跑腿就能实现一次办结。”台区经理刘文申表示,自从智能化推广使用以来,服务效率大大提升。     近年来,国网镇平县供电公司始终以“互联网+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构建网格化、智能化于一体的服务体系,将智能化数据与全业务融合,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网上国网”App、“豫电助手”小程序成为台区客户经理手机必备程序,通过小程序开展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全力做到让客户满意。同时,国网镇平县供电公司纪检部门定期开展监督,对电力人员业务水平、服务态度和群众满意度进行回访,全面提升供电服务质效。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为客户通过“网上国网”App办理业务4584次,“豫电助手”现场勘查3678次,工单平均完结时间明显缩短,客户回访满意度达到100%。

    [更多详情]
  • 28 2023-06

    农耕文化视域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漫长的中国农业社会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式农耕文化体系。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中华大地遍布着各具地域与民族特色的传统村落,构筑了农耕文化最小的生产生活生态单位,成为中国7000年农耕文明史的传承载体和基因密码。登封袁桥古村走出了一条弘扬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注重活态保护的中国传统村落发展新路。     一、传承发掘厚重农耕文化     袁桥古村发展新貌与其所传承的根亲文化、民俗文化、古建文化、孝贤文化、红色文化等深厚文化底蕴密不可分。袁桥古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积淀形成了“123456”丰厚农耕文化遗产,有600年古槐树、500年石臼爻、400年避难楼、300年古民居、200年土寨墙和100年私塾学院。袁桥古村朝朝有记载、代代有遗存、处处有故事,其建有牛王庙,供奉镇河神。牛王庙的旁边建有袁桥村祠堂,同时也是村史馆。明代古地道、百年老水井、袁家婚堂、古戏楼、联排四合院、三仙庙、古街老巷、打更道分布古村各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石碑雕刻25块,木匾额9块。袁桥古村65岁以上的村民每月都能从该村慈善工作站领取到300元至1000元的养老金。     二、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     袁桥古村以传统村落保护为立足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着力点,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资源,通过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2022年春节期间,袁桥古村推出了“袁桥传统村落首届春节庙会”,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俗活动不断推出,共接待游客33万人次,实现收入174万元。2021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300万元。2017年成立种植合作社,村民除了在合作社打工获得收入外,还能从流转土地上进行分红。老艺人利用本村千亩梨园盛产酥梨的优势,熬制出零添加、纯天然的梨膏糖,做出了梨膏糖块等10多个系列产品,实现梨果增值。2021年袁桥古村经济发展合作社吸收村民入股,旅游经营项目分红15万元,村民参加袁桥乡村旅游工作,工资收入110万元。     三、提升改造生态人文环境     袁桥古村在旅游景区前期投入和保护性开发基础上,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科学编制景区提升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经过不懈努力和投入改造,景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文化内涵进一步体现,生态功能不断增强。截至目前,袁桥古村已投入保护建设资金3.8亿元,聘请上海交大编制《总体规划》,组织专业施工队伍对古建筑、古民居、古街区、红色教育基地、非物质文物遗产等进行抢救性保护修缮。修建了通往袁桥古村的旅游专线道路,对袁桥古村景区的寨门寨河寨墙、行洪通道、街区道路、游客中心、停车场、卫生间、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呈现出一派依山傍水、城楼巍峨、流水潺潺、古建精美、古木参天、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景象。     四、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     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坚决制止异地迁建传统建筑和依法打击倒卖构件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规定“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在专栏10“乡村文化繁荣兴盛重大工程”中的第5部分专门规定了如何对“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2022年10月31日,由农业农村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公布的首批60家“国家农耕文化实践营地”中,袁桥古村位居河南榜首。近年来,袁桥古村先后被评为郑州市乡村旅游特色村、郑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郑州市慈善示范村、郑州市农业科普研学实践基地、河南省乡村振兴劳模实践营地、河南省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更多详情]
  • 28 2023-06

    议事“小平台”撬动乡村治理“大格局”

        今年以来,淇县各基层党组织通过网格化管理、村级微信群、民意收集箱、入户走访等方式,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建立议事目录清单、交办整改清单、办理情况清单、结果公示清单、结果评议清单“五清单”,确保各项工作问题清、措施准、成效好。     同时,由村(社区)党支部牵头实行“主题党日+民主议事”机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群众代表等召开议事会,切实做到内容符合群众期盼、过程体现民主高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此外,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部署,统筹整改,由村“两委”干部、网格员等各方力量下沉,落实到具体人,确保“人人肩上有责任,一副重担大家挑”。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