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6 2023-06

    小麦的脱水接力

        从30%到12.5%,从田间到粮库,商丘干部群众正在全力协作,开展一场降低小麦水分的“接力”。     小麦水分增高这件事一直悬在民权县花园乡赵楼村坤元家庭农场负责人贾安林的心头。持续的阴雨天气让他农场的部分早熟小麦水分含量达30%左右。6月3日趁雨停间隙,贾安林赶忙到地头查看小麦情况。     “为了不让种子田小麦的水分增加,我用无人机多次开展飞防,通过无人机起飞的风压吹掉麦穗上的雨水,希望能起点作用吧。”贾安林说。趁着雨停间隙,乡里帮他调配多台收割机抢收了700多亩小麦,并及时送去晾晒、烘干。花园乡专门成立了6支由党员组成的“三夏”服务队,积极调配收割机,全力帮助农户抢收。     7公里外的花园乡小老家村旺丰农机合作社烘干车间,随着烘干塔的机器轰鸣声,金黄的麦粒从传送带上倾泻而下,慢慢地堆成了一座“小山”。“因为阴雨天气,这批趁天晴抢收回来的小麦含水量高,一次要烘够4个小时。”合作社负责人张国峰说,“我刚检测过,这些麦子的水分已经从30%降到了13.5%,达到安全出售的标准。”     6月4日下午4时,天又开始下起了小雨,粮食烘干塔微电脑控制系统上显示烘干塔已运行56小时40分,张国峰两天来也只睡了四五个小时,人和机器都在“满负荷运转”。     “刚帮来自绿洲街道亓堂村的村民装卸完小麦。”张国峰说,烘干塔外的厂房里,还有一堆堆的湿小麦排队等待烘干,任务紧迫,不敢多休息。     “晾晒、烘干后,小麦水分在13.5%以下且符合质量标准的我们会尽快入库,进行科学管理,确保粮食品质。”中储粮宁陵直属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芳说。     “入库后的小麦,通过粮面压盖、内环流控温、空调控温等科技储粮技术,可以使13.5%水分的小麦逐步稳定在12.5%以下。”魏芳说,小麦水分含量的高低是影响品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通过控温保水措施,可以合理调整小麦水分含量,使其水分保持在12%~12.5%之间,延缓粮食劣变时间,提高储粮品质,确保危急时刻调得动、用得上。     中储粮宁陵直属库还成立“党员突击队”“青穗志愿者服务队”,对家中劳力不足、没有运输工具等特殊原因的农户,队员会从小麦收购、运输、整晒、售粮全过程提供义务服务。凡是到中储粮宁陵直属库售粮的农民,随时为其提供休息、等候场所,免费供应茶水、降温降暑药品等。     从30%到12.5%,一场降低小麦水分“接力”的背后,是守护中原粮仓安全的责任与担当。

    [更多详情]
  • 06 2023-06

    农田“减塑”农业“增绿”

         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口号是“减塑捡塑”。旨在呼吁人们行动起来,采取行动减少塑料污染。     河南是地膜使用大省。伴随着农用地膜的大面积推广,地膜残留造成的农膜污染治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6月4日,在睢县粮安民富产业园区大棚内,番茄、豆角等蔬菜长势正旺。“多亏了农业农村部门推广的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实现了地膜的‘一膜两用’,不但节约了生产成本,还减少了环境污染。”产业园区负责人郭万刚感慨道。     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强化源头防控,推动地膜减量替代,以地膜“减量、替代、科学使用回收”为主攻方向,在全省示范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50万亩,推动了地膜污染治理和科学使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据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生物降解地膜,不仅在增温保墒、抑制杂草、增产增效等方面表现亮眼,更能在自然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减去了残膜回收的麻烦,省时省力还环保,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是解决农田土壤“白色污染”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目前,全省已示范推广0.015毫米及以上加厚高强度地膜176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44万亩,17个试点县地膜回收率80%以上。

    [更多详情]
  • 06 2023-06

    我省累计创建1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6月5日,省生态环境厅、省文明办、郑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年六五环境日河南主场活动在郑州举行,本次活动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活动现场宣传表彰了我省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最美基层环保人、优秀公众参与案例、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等先进典型,并向第六批河南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授牌。同时,启动了河南省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大地文心·河之情”生态文学作品征集评选活动。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哲在发言中提到,近年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累计创建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7个省级生态县,14个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中原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优美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悉,活动当天,省环保设施单位集中向公众开放,同时举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美丽河南”纪实展览等。

    [更多详情]
  • 05 2023-06

    确保高考用电安全可靠

         “10千伏乾干线、乾马线沿线树障清理完毕,隐患排除。”6月1日,国网襄城县供电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襄城高中考点的电力线路进行树障清理,保障高考期间电力可靠供应。     随着高考进入倒计时,为确保2023年高考期间安全可靠供电,国网襄城县供电公司成立了6个专业小组、5支抢修队共80余人,切实确保各项保电措施落实到位。     该公司有计划地对县域各考点的线路、开关、配电室进行“地毯式”安全排查,实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确保其用电设备正常运行和可靠供电;排查过程中,技术人员积极主动与各考点相关负责人进行联系沟通,听取校方的意见,了解高考期间的特殊用电需求,同时协助学校对校内高压设备和英语听力、视频监控、身份识别、网上巡查系统这四类重要设备的UPS进行检查,确保各个环节用电万无一失。     襄城县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考期间,该公司将持续落实高考保电工作方案各项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恶劣天气突发情况应急保电预案,加强应急抢修力量,做好抢修车辆、备品备件、发电机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安排24小时专人专项蹲点值守,坚持每天昼排查、夜巡视,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全力守护莘莘学子顺利应考。

    [更多详情]
  • 05 2023-06

    高考临近小心招生诈骗

        高考临近,一些不法分子又动起了“歪脑筋”,借高考实施诈骗。6月4日,省教育考试院特别提醒考生及家长,高考期间,所谓能直接或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形式提供考题和答案的,均为诈骗行为,切莫轻信上当。     在高校招生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和中介组织,会利用考生求学心切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打着种种幌子以谋取钱财为目的,进行招生诈骗活动。诈骗方式为:冒充高校招生人员或谎称自己是院校招生代理,与学校领导和招办人员有“特殊关系”,标榜或暗示可帮人上大学;故意混淆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蒙骗考生;声称“低分高录”,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进一本院校。     此外,还有的炮制所谓“小计划”“外省指标”“内部指标”等借口哄骗;以“定向招生”“自主招生”“单招”诱骗,甚至扬言录取不用网上操作,直接把纸介质档案交给他们,再交几万元钱,一切都可“搞定”。凡此种种,诈骗分子总是“能耐”无边,敢于“许愿”,他们往往以亲朋好友的面目出现,表面看,非常“诚恳热情”,实则图谋钱财。     考生和家长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

    [更多详情]
  • 05 2023-06

    考生将进行高考入场模拟演练

         6月4日,记者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为帮助考生熟悉考点环境、入场流程,各考点将在考前一天进行入场模拟演练(不进考场)。届时,考生们可穿着高考准备穿的衣服,接受金属探测器、智能安检门检查,熟悉入场要求。     据悉,和往年一样,今年我省高考仍统一配备考试文具,考生所用文具仍由考点提供,不得自带。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考场统一配备的文具,考试结束后应收好放回原处,严禁带出考场。省教育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高考期间要提前规划好出行路线及所需时间,时间安排留有余量,确保能提前到达考点,按时进入考场。需要注意的是,外语科目开考前15分钟,即6月8日14:45之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场;其他科目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能进入考点。     今年我省高考把防范手机作弊作为高考安全的重中之重,开展手机作弊专项治理,加大人员入场检测力度,严格执行考生进入考点(考场)安全检查工作规范,确保手机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在此特别提醒广大考生,手机等通信工具不允许带进考点,请不要携带或提前交由老师家长妥善保管。

    [更多详情]
  • 05 2023-06

    全力以赴战“三夏”

        保     6月2日,在确山县任店镇东杨冲村烘粮中心,国网确山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对夏粮烘干设备进行排查。连日来,该服务队对全县36个烘粮中心走访,保障设备用电安全。本报记者黄华通讯员陈岩张永生摄     帮     6月2日,正阳县青年志愿者在慎水乡喻廖村帮助群众收麦。“三夏”期间,正阳县多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困难群众抢收、晾晒小麦。本报记者黄华通讯员贺永明摄     种     6月4日,洛阳市洛龙区龙门石窟街道西草店社区的志愿者帮扶队在帮助困难户抢种玉米。连日来,洛龙区各乡镇(街道)成立党员志愿者帮扶队,帮助缺少劳力户、空巢老人、残疾人家庭等开展夏收、夏种服务。 本报记者杨远高通讯员张俊望摄     送     6月1日,汝阳县小店镇板棚村志愿者给正在收割小麦的商孟良父子俩送来晚餐。为确保小麦收割进度,小店镇各村成立了“三夏”服务队,为50余台收割机司机送餐、送水,切实保障后勤服务。 康红军摄

    [更多详情]
  • 05 2023-06

    争分夺秒收麦忙

         6月4日,荥阳市司法局驻该市崔庙镇石井村工作队队员抓住连阴雨天气中零星的雨停间隙,奋战4天,顺利完成了全村的麦收任务。     持续的阴雨天气打乱了今夏麦收的节奏,为抢收小麦,驻村工作队队员分片督导,抢抓阴雨天气中时断时续的雨停间隙,协助村民抢收小麦。村里无劳动力和劳动力外出无法返乡参加麦收的农户居多,驻村工作队根据前期的摸排情况,组织协调了7台收割机,帮助困难农户收麦。目前,全村1300亩小麦已全部收割完毕。驻村工作队抓住时机,变阴雨天气的被动为主动,全力推进夏种工作,确保了夏收夏种两不误。

    [更多详情]
  • 05 2023-06

    地里有支抢收队

        近日,为最大限度减少阴雨天气对小麦收割的不利影响,焦作市马村区演马街道集中力量展开机收会战快割抢收,保障丰产丰收。     “大家再加把劲,争取天黑前把有山家的地收完。”小卢庄村党员胡同银刚割完一捆麦子,站在地头,对身后的党员们说。为帮助村民抢收小麦,演马街道第一时间发动党员,在各村组织成立党员抢收队,帮助孤寡老人、困难家庭进行小麦抢收,党员们夜以继日地奋斗在每一块成熟待收的麦田里,确保有需要的农户有人帮扶。     “前蒋村有200亩小麦需要收割机,联系人张新忠。”面对有限的设备和不同长势的田地,演马街道的干部们准确掌握辖内小麦种植面积、大型农机设备持有数量等信息,通过微信群转发小麦收割情况及农机使用动向,科学组织调度,保证机具及时赶赴收割现场,提高收割效率。同时积极与气象部门对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制订灾害天气防控预案,做足应对,确保小麦熟一块,收割一块。     为了保障“三夏”生产安全,该街道通过蓝天卫士24小时值守、发放禁烧旗、发动网格员成立巡逻队开展安全巡逻等方式,杜绝焚烧麦茬秸秆等现象。     目前,演马街道已抢收810亩小麦,共有47名党员参与小麦抢收工作,将有更多党员陆续参与到抢收队伍中。

    [更多详情]
  • 05 2023-06

    户企对接迎新粮

         “每天都会收到农业农村、气象等部门的服务提醒,知道近期有雨,就趁着晴好天气收割,最近几天都是紧锣密鼓,天不亮就开始干。”6月2日,温县岳村街道三家庄村村干部王军说。     在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的成熟麦田里,几台履带式收割机正在紧张作业。“镇里提前协调了东环路、王廷大街等5000余米道路,作为临时晾晒场地,并设置好警示标志,这样一来也不怕没有地方晾晒,我们也安心多了。”陈家沟村村民任战军说。     为应对近期不利天气给夏收工作带来的挑战,该县及时加强农机调度,启用烘干设备,严格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因时因地协调场地,开展烘干晾晒。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访民情、解难题、促增收、保稳定”专项行动,各级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对种粮大户、涉农专业合作社有针对性地开展小麦助收帮扶工作,全力保障抢收工作迅速开展。截至目前,全县已抢收小麦6316亩。     “全县53家种子企业已经完成机器检修和熏仓工作,并与1128名种植户完成户企对接,全力护航新粮入仓。”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桑卫江说,“县里还成立了11个‘三夏’生产技术指导组,6支农机检修服务队,逐村、逐户、逐地块开展服务对接,预计6月15日前能基本完成抢收任务。”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