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5 2023-06

    整合场地好晒粮

         记者从洛阳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根据最新农情调度,截至6月4日15时,洛阳市小麦收获面积174.33万亩,占麦播总面积352.89万亩的49.4%,整体接近一半;秋作物播种面积258.61万亩(含春播作物面积),占预计秋作物播种总面积551.8万亩的46.87%。     近两天,洛阳市农业农村局在强化现有联合收割机科学调度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对接山西、陕西、安徽等外省农机入洛,累计调入联合收割机267台。     为方便阴雨天湿粮晾晒,各地开放各村乡里中心广场、整合闲置厂房、室内大型活动场所,方便群众晾晒。比如,宜阳县白杨镇在放开田间小路、房前屋后、文化广场晒粮的基础上,腾出室内仓储、车间等5000余平方米场所,免费供群众晾晒。     针对受阴雨天气影响受损的小麦,洛阳市认真落实省相关部署要求,明确受损小麦的认定和处置原则。其中,对于符合食用标准的小麦,积极组织产销对接,引导实行市场化收购;对于只能用作饲料和工业用粮的超标小麦,分类做好收购。目前,洛阳已设立受损小麦收购点89个,实行敞开收购。     今年,洛阳小麦投保面积192.52万亩,实现产粮县区全覆盖。其中,完全成本保险178.72万亩,亩均保额1000元。目前,各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已全面展开小麦保险理赔工作。6月4日,中原农业保险洛阳首笔小麦受灾预赔款140万元已拨付到位,将陆续发放到受灾农户。

    [更多详情]
  • 05 2023-06

    麦穗上的帮扶

        6月3日早上8点,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原阳县阳阿乡董庄村今年的麦收工作打响“第一枪”。     “早就开始联系收割机了,这台机器是今早到的。”董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治鑫告诉记者,村里今年种有1300亩地,需要五六台收割机,如果天气晴好,全村的地差不多两天就可以收完。     正值“三夏”麦收关键期,夏粮抢收工作刻不容缓。新乡市乡村振兴局积极践行“马上办理、马路办公”机制,充分发动驻村工作队投入“三夏”工作,进行麦穗上的帮扶。     不到中午,一刻也没闲着的收割机已经完成了近20亩地的收割工作。     “俺这是村里收的第一块麦地!”脱贫户董世普有些自豪,自己一共有17亩地,但比较分散,当天收了两亩半,后续帮扶队还会继续帮助收割麦子。     “大家伙儿抓紧干啊,就怕一会要变天,赶快把这麦子都收起来。”当天,在延津县东屯镇小屯村,驻村第一书记高维鹏也忙活着叫上帮扶队成员一起给脱贫户王金报晒的麦子收起来装袋。     今年70岁的王金报是小屯村困难户,因为腰伤干不了重活,家里又只有自己一个人,村里的帮扶队总是对他格外关注。     “真是多亏了村里的帮扶队啊,没有他们真不知道麦收该咋弄!”王金报提起帮扶队时总是忍不住地夸赞起来。     针对近期多雨天气,高维鹏带领驻村帮扶队,和村干部一起指导麦收。     为有效解决群众小麦晾晒难题,该村组织开放村办公场所、宽敞水泥路面等公共区域,为群众晾晒小麦“腾地”,力保群众种粮效益最大化。同时对在外务工、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无劳动力等困难群众,进行“一对一”帮扶,开展抢收、烘干、抢种等。     农时不等人,“三夏”生产各项工作环环相扣,不仅要夏收,还要抢种秋作物。     在小屯村村民王金祥的麦地里,收割机和三轮车合作,麦粒直接转运到王金祥的家里,同时,另一边地头的播种机也开始“待命”。     随着机器轰鸣声越来越大,一辆满仓的收割机来到地头准备卸仓,小屯村村“两委”成员李学玲、姚佩旭快速上前,协助农户将金灿灿的麦粒卸到车厢里。已经收割完的地块里,王金祥已经联系了播种播肥一体机,趁着墒情好,及时把玉米种下。     “雨后很快就能出苗。”王金祥边往车里放化肥和玉米种子边说。     为确保下一季度农作物可以按时产出,该村帮扶队及时对接协调机械设备,抢抓收获时机,确保收获一片、抢种一片,不落一户,真正做到夏粮颗粒归仓,秋粮种足种满,为秋季丰收打下基础。     这几天,新乡市乡村振兴局派出党员干部到卫辉市、辉县市、封丘县等县市各村现场指导,督促驻村第一书记做紧夏粮抢收、做细夏粮晾晒、做准秋粮入田。

    [更多详情]
  • 05 2023-06

    中原农谷龙舟公开赛举行

         6月3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暨“国印杯”中原农谷·凤湖龙舟公开赛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4A级景区凤湖开赛,来自中原农谷“一核三区”的24支队伍500余名队员齐聚于此,争夺标准龙舟200米直道赛冠军。     据了解,本次比赛由河南省体育总会、新乡市人民政府主办。在凤湖搭建龙舟赛事平台,旨在擦亮中原农谷品牌,展示中原农谷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成果,推动农业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新乡实践。

    [更多详情]
  • 05 2023-06

    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登封站)举行

        6月4日上午,461名参赛选手、450余名骑行爱好者,沿嵩山脚下,在“行走是吾乡”2023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登封站)暨“中国体育彩票”“美利达·正新杯”郑州市自行车锦标赛中进行激烈角逐。     赛事由郑州市体育总会、登封市人民政府主办,共设男子公路精英组、男子山地甲组、男子山地乙组、女子山地车组、全民健身骑游组5个组别,沿登封市风景绝佳的禅武大街-少林大道西段-西环山路-大禹路-禅武大街展开,旨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当地经济、文化、旅游及体育事业发展。     “近年来,登封市先后承办了十二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四届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旅游+体育’‘运动+文化’已成为登封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引擎。”登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雪霞说。

    [更多详情]
  • 05 2023-06

    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6月2日,我省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由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气象局等部门共同编制的《2022年河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并进行相关解读。     “《公报》显示,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顺利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赵杰介绍,这些改善主要体现在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以及城市声环境和辐射环境四个方面。一是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为242天,多于国家目标8天;重污染天数为9.9天,少于国家目标0.3天。二是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国家考核的160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31个,占81.9%,高于国家目标7.6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国家考核的64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三是全省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以及地下水质量稳定达到国家目标;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四是城市声环境和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全省昼间声环境等效声级平均为53.3分贝、质量评价等级为二级(较好);电离辐射环境和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稳定。     据了解,每年的6月5日是六五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更多详情]
  • 05 2023-06

    打造惠农惠企消费帮扶新旺季

         6月2日,河南省2023年消费帮扶“土特产”产销对接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漯河市举行,全省共有1104家企业3600余种产品参展,参展规模创历年之最。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保仓出席并讲话,漯河市委书记秦保强致辞。     据悉,此次消费帮扶产销对接专项行动采用线上线下互动融合模式,以“打造土特产名优品牌,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为主题,通过搭建名特土优精品展台、对接合作交流平台、宣传推介购销舞台,推动建设一批“土特产”金字招牌,旨在合力打造一个“惠民、惠农、惠企、惠商”的消费帮扶新旺季,助力全省农副产品产销对接。     刘保仓说,2023年要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行动,依托全省各地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做实做好“土特产”文章,有效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致富。     秦保强说,漯河市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构建完善常态化交流平台,更大力度地促进各地市各相关单位、线上平台公司、各类市场主体的沟通联系、深度对接、携手共进,助推全省消费帮扶实现更大突破,为全省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漯河力量。     刘保仓表示,消费帮扶行动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多个环节多个主体,希望各级各部门、帮扶高校、帮扶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多方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共同推动2023年河南省消费帮扶“土特产”产销对接专项行动在全省各地落地开花、走深走实,推动消费帮扶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更多详情]
  • 05 2023-06

    给土壤做“体检”摸清质量“家底”

         6月2日,全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三普)调查采样现场观摩会在开封市祥符区召开,向全省发出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土壤普查工作的总动员,我省土壤三普外业作业正式拉开帷幕。     按照国务院“一年试点、两年铺开、一年收尾”的总体安排,土壤三普计划用4年时间,全面调查土壤资源情况,准确掌握土壤质量家底。2022年,我省兰考、舞阳、邓州、潢川4个县(市)圆满完成了全国普查试点工作,为全面开展土壤普查工作探索了技术路径,积累了有益经验。     2023年是土壤普查全面铺开的关键之年,迈入了实操实战的重要阶段。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谢长伟说:“三普是一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40年来对土壤的一次全面‘体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为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产能、河南省新增100亿斤粮食产能提供关键保障。”     据了解,根据年度工作安排,今年12月底前,我省将实现调查采样任务大头落地,样品制备完成50%以上,检测化验完成30%以上。

    [更多详情]
  • 05 2023-06

    托管小麦地头“进厂”

        6月3日,在延津县塔铺街道大柳树村,几台联合收割机驶入金色麦田。收割、脱粒、装车,站在地头看收麦,李元智的笑容藏不住。     作为延津县供销合作社延寿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今年李元智手里经管了4万亩的小麦,辐射原阳、封丘、卫辉等地。     连阴雨后,麦粒饱满没有发黑,品质满足订单要求,这是李元智高兴的原因。“小麦争气,胜在田间管理。”李元智说,土地托管后实现了“五统一”的小麦管理模式。     “从播种开始,每个重要节点都有特定方案指导,农户的执行情况也会被记录。”李元智介绍,种、管、收的专业化,让群众每亩麦田投入节约了至少300元,更重要的是,造就了托管麦田的高产、高质、高价。     身处黄河故道的延津县,特有的“蒙金”土壤与光热充足、降水适中的气候,让小麦茁壮成长,加上又是全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这里逐步形成了成熟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种植。     有“延津小麦”这块金字招牌,不少企业慕名而来找上李元智。贵州习水、克明面业与李元智签订订单,相比普通小麦,统一销售的托管土地,卖种子每斤高出1毛钱、卖给酒厂每斤高出5分钱。     去年中原农谷“东区”主体落地延津县,承担小麦全产业链布局、粮油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功能食品研发等功能。现在,延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82家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超153亿元,李元智手握的订单也跟着猛增。     “提前套种延长生长期,高产更有戏。”在一处还未收获的麦地,李元智拨开麦秆,指了指地里刚刚长出的花生苗,翠绿翠绿的。十天前,在李元智的托管田里,花生种子下地。     另一边,收割机停下“卸货”,货车已经满载麦子。李元智说,收获后的小麦,会从地头直接送到延津等地的面粉厂、酒厂。

    [更多详情]
  • 05 2023-06

    龙口“抢”粮记

        6月1日,赶走连绵阴雨,太阳冲破乌云,普照大地。     麦熟一晌,龙口夺粮。     “抢收!抢晒!抢种!”在新一轮降雨来临之前,开封市示范区水稻乡双河铺社区抢抓晴好天气,应收尽收每一粒粮食。     安心收粮     成熟一块收割一块     机器轰鸣,麦壳飞扬,一台台“坦克”式的履带式收割机,来回奔跑在双河铺社区田间,15分钟就吞进一亩小麦,“吃饱”的收割机在地头吐出十几袋麦子。     “我这一亩半地,收获了2000余斤湿麦。麦子没有倒伏,没有发芽、霉变现象。”6月1日,在地头装麦的王大娘说,“那个抢收麦子的小伙儿,不是俺孩儿,是村‘两委’干部,俺孩儿在外工作,俺掌柜回家开车拉粮了。”     仔细一问,装粮食、抬粮食,正在汗流浃背抢收麦子的五六个人,竟没有一个是王大娘的亲人。“年年如此,不用打招呼就来收麦啦,亲人一个样。”王大娘笑容温暖。     “现在麦子有七八成熟,摸起来有些湿,但是为了跟天抢,最大限度保粮,俺村1200亩地,这两天就能收完。新麦拉回去晾晒两三天就可以归仓了。”村干部李伟说。     “成熟一块收割一块。目前全市有1万多台轮式收割机、312台履带式收割机,可以满足收割需求。而且为应对大面积收获,我们还在积极调度农机,确保收割机有序流动,精准对接到村、到户、到地块。”开封市农机中心办公室主任朱家智说。     放心卖粮     加大力度应收尽收     “有芽麦怎么办?”6月2日,双河铺社区居民李忠开车拉着刚刚收获的一亩多地的麦子,疑惑地询问。     连续六七天的阴雨连绵、高温高湿天气,导致部分已成熟小麦发芽。     “收获好、分类处置好、销售好每一粒麦子。”开封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回答,对发现查实萌动和穗发芽的小麦田块,帮助指导农民及时收获、烘干晾晒,并主动对接饲料和工业企业设点收购不符合食用标准的粮食,帮助农民售粮变现,尽量减少农民损失。     悉心种粮     收获一块播种一块     “能早播一天是一天。”6月3日,在双河铺社区查看玉米种植情况的开封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张佳佳说,“我们正抢抓土壤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抢时早播,加快夏种进度,确保收一块、种一块,全市10个督导指导组分包县区下沉一线,开展‘三夏’生产专项督导指导,所有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确保技术到村到户到人。”     “另外,我们对全市14.46万亩的种子田全面进行排查检验,逐田块开展摸排,优先调度,优先收获,优先使用烘干设备,全力保证种子质量,为今年秋播小麦用种做好准备。”张佳佳说。     引导收割机收获、帮扶外出户收割……开封市2064个志愿帮扶队16548名干部下沉到村;电力、交通运输、农机、粮食收购……所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联动,打响粮食保卫战。     截至6月4日,开封市小麦面积440.32万亩,已收获142.06万亩,占总面积的32.26%。全市预计秋作物播种总面积为640.39万亩,秋播总进度为339.88万亩,已播53.07%。     开封市干群齐心协力,一边抢收抢种,最大化保障农民利益,一边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为秋粮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多详情]
  • 05 2023-06

    打场晒粮

        6月3日,西华县黄泛区农场的晒场里,一位老人正弯着腰,挥动木锨,翻动着晾晒的小麦。     老人叫蔡坤峰,家里一共种了600亩小麦,这是昨天上午趁降雨前抢收的一部分小麦,他抓起一把麦子放手里说:“基本没发芽的,我们去年种的晚,现在看问题不大。”     前一天的一场降雨,打乱了原本的抢收计划,直到临近中午,收割机才能下地收割,子女在地头等收割、拉小麦,蔡坤峰则在晒场帮忙。     又拉回来一车小麦,从车里哗啦啦倒出来,周边的人都围了上来,赶紧抓一把看看,“咦,这麦湿,可不管捂了”“这么好的粮食,不能让坏喽”。     木锨、刮板齐上阵,不一会儿便把麦子摊成了一片。     黄泛区农场总农艺师罗家传也匆匆赶来,查看后,他估计小麦水分在30%左右:“按正常来说,籽粒水分在25%以下最保险,因为还有雨,不能等了。”     罗家传说,这里收获的小麦全部是种子,籽粒水分过高,堆放容易起热,会影响种子发芽率,只能抓紧晾晒。     黄泛区农场按照每100亩麦田对应有一亩的晾晒场,这给抢收抢晒带来了不少便利。     种植户仍然担心:集中抢收,晾晒场一时难以满足全部需求。     黄泛区农场相关负责人根据情况,与种植户商议,测算晾晒场面积、晾晒时间,提前规划好,既要能收尽收,还要科学规划晾晒。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