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9 2023-05

    农业农村部部署安排防汛抗旱工作 全力夺取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当前全国已进入主汛期,近期南方出现多轮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情,防汛抗旱进入关键期。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降水呈南北两条多雨带,北方降水偏多、可能出现较重汛情,长江中游降水明显偏少、可能发生高温干旱,台风主要影响华南和华东沿海,北上的可能性大。为科学有效应对不利气象条件,近日,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农业防汛抗旱工作,努力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全力夺取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高度重视细化落实责任。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把农业防灾减灾作为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技术指导,细化灾前防御、应急救灾、灾后恢复等环节责任,做到灾害来了事情有人管,技术有准备、物资有储备,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扎实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强化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沟通会商,进一步完善会商研判、监测预警、协同处置等工作机制。加强对本地区灾害的预测预判,制定完善针对性、技术性、操作性更强的预案。扎实开展汛前检查,全面排查整改渔业、农垦、农机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真碰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安全度汛。抓紧调度救灾种子、抗旱排涝机具等物资储备情况,及早检修设施机具,备足应急救灾物资。依托农机、植保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常态化应急服务队,经常性开展应急培训演练,确保关键时候能拉得出、用得上、顶得住。 分区分类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北方地区要防汛抗旱两手抓。要及早搞好沟渠清淤疏通,提前备好排涝机具,调剂调运柴油、水泵等救灾物资,及时抢排积水。同时提早做好局部抗旱准备,特别是传统易旱区要多打抗旱机井,检修灌溉设施,多备引水调水提水拉水送水设备,做足农艺抗灾准备,一旦旱象露头,及早浇水保墒、喷施抗旱保水剂。长江中下游地区要防汛防高温干旱。要会同水利部门,搞好水情监测,加固堤坝设施,及时疏通沟渠,抢排田间积水,确保安全度汛。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调蓄能力和供水潜力,及时修缮建设集雨窖、山塘水坝等设施,蓄积雨水,拦截地表水;及早做好抗旱机井检修、农灌渠道清淤等工作,改善引水条件,保障抗旱应急用水。高温干旱来临时,要采取浅水勤灌、日灌夜排等措施,以水调温减轻损失。华南和华东地区要重点防台风。密切关注台风生成和移动路径,尤其紧盯北上台风,坚持保人员安全和保农业生产并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动员相关海域做到渔船进港、渔民上岸,提前修整加固种养设施,尽量减轻灾害损失。灾后及时抢排积水,促进倒伏作物恢复生长。西南地区做好抗旱,防止旱涝急转。目前西南局地旱情持续,要算好水账、以水布局,做到“有水种稻、无水改旱”,确保种足种满。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秧和地膜覆盖等旱作节水技术,确保种在适播期。有水源的地区及时浇灌保苗,因旱绝收地块,及时犁翻整地,因地制宜搞好改种补种。同时,做好“旱涝急转”的防范准备。 搞好抗灾救灾指导服务。加密雨情、墒情、灾情调度,及早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会同气象部门联合发布预警信息,提早做好应对准备。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第一时间调度掌握灾情,科学评估灾害损失。建立包保联系工作机制,组织农技人员和科技小分队深入生产一线,包片蹲点、进村入户分类指导,开展各种形式在线培训,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措施。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示范带动小农户科学抗灾。搞好种子、肥料、农药、柴油等农业生产救灾物资调剂调运,确保抗灾救灾需要。

    [更多详情]
  • 09 2023-05

    信阳市浉河区审计局举办迎“五四”演讲比赛

        为弘扬“五四”精神,担当时代使命,4月27日,信阳市浉河区审计局举办“弘扬五四精神,展现青春风采”演讲比赛。该局的青年审计干部从审计工作实践、感悟、梦想等多个角度,充分展现了青年审计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更多详情]
  • 09 2023-05

    郑州市郑东新区杨桥办事处开展燃气安全整治行动

        为切实加强辖区瓶装液化气的安全管理工作,深入排查整治瓶装液化气存在的问题隐患,近日,郑州市郑东新区杨桥办事处城管办联合郑东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杨桥执法中队,在辖区内开展瓶装液化气安全排查整治行动。     整治行动中,工作人员着重对餐饮场所使用的瓶装液化气罐进行逐一排查,重点查看是否存在违反安全规范操作的行为,并向商户负责人普及规范使用瓶装液化气的安全常识,要求他们时刻保持警惕,切勿麻痹大意,做到气罐不靠近热源、明火,同时,勤于检查气罐开关,发现有老化现象的要立即更换,做到隐患早发现、早整改,力争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据介绍,杨桥办事处将以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加大排查力度,强化安全监管,切实有效严防燃气事故发生,守护辖区百姓用气安全。

    [更多详情]
  • 09 2023-05

    牛专家帮咱过上牛日子

        “石教授,这头牛不吃不喝,您赶紧帮俺看看!”5月5日,宜阳县董王庄乡武坟村楚雯博家生病的奶牛,在石教授的“精准施治”下,有了好胃口。     自从石教授这个“牛专家”担任科技特派员送科技下乡、送服务到场以来,养殖大户们养牛的信心倍增。“多亏了‘牛专家’,才让咱过上了‘牛日子’。”养殖大户们纷纷表示,“刚开始只养了几头牛,在石教授的指导下,现在养到了二三十头。下一步,还想再扩大养殖规模!”     脚踩泥土心系农民     乡亲们口中的“牛专家”,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究院院长、湖南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硕士生导师石冬梅教授。     石冬梅是2009年我省首批科技特派员,2018年,在举国上下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之际,她积极报名,被选派为省科技特派员,对接武坟村和滑县虹阳种养合作社两个扶贫点。     当时的武坟村,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养殖户们大多分散居住在不同的山坡上。为了不让养殖户们翻山跑路,石冬梅就开车上门为他们提供服务,很多养殖户的家开车也无法到达,她就徒步前往。     多年来,围绕疫病防控、健康管理、高效养殖等,石冬梅进乡村、到牛舍,向当地养殖户(场)传授养殖技术、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常常是进场两脚粪、出场一身臭。可是,看到“疑难杂症”解决后养殖户开心的样子,她的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潜心科研成绩斐然     石冬梅1985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主要从事临床兽医学教学、科研与科技服务工作。     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名师、河南省建功立业先进个人……一项项有分量的荣誉称号背后,是石冬梅几十年如一日投身科研、开拓创新、潜心教学的真实写照。此外,她还被聘为河南省奶牛单产提升行动专家,被评为河南省提升奶牛单产优秀专家等。     在科研上,石冬梅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持人、河南省动物医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主持人、河南省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持人等,教学效果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主持我省多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面对一个个沉甸甸的荣誉称号,她却很淡然:“荣誉称号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科研是永无止境的,我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投身科研、传播技术,为广大养殖户(场)解决养殖难题。”     立足专业以身示范     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石冬梅一直担任中兽医本科专业的主讲教师。     据了解,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中兽医本科专业于2020年开始招生。该校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开设有中兽医专业的本科院校,该专业也在最新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中兽医学专业排名(应用型)中居于首位。     近日,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以《牛马患病中兽医来把脉》为题,报道了石冬梅利用中医技术施治奶牛的过程。在这些有理论有实践的专家示范下,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培养出了一批批业务精湛的毕业生,他们在我省广阔的农村大地,默默地为使养殖户过上“牛日子”奉献着。

    [更多详情]
  • 09 2023-05

    木瓜深加工 效益成倍增

        5月6日,在位于方城县柳河镇段庄村的南阳道地金木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女工正在生产木瓜饮料。近年来,该村通过“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对当地盛产的木瓜进行深加工,使其经济效益成倍增加,激发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动能。

    [更多详情]
  • 09 2023-05

    老树新枝共著花

        春雨后的武陟,薄雾轻笼,绿意盎然。在田畴乡野间,一座座现代化种植养殖大棚鳞次栉比,一个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蓬勃发展,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展现在了人们眼前。     近年来,武陟县以产业振兴为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有力抓手,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围绕高效种植养殖、农牧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一手抓“小微”项目培育发展,一手抓龙头企业、支柱产业提质增效。如今,老树新枝共著花,迎来产业发展的“葳蕤春天”。     找准特色 产业富农见实效     “跟着村集体养毛驴,我们收入比以前高多了,致富的底气更足了。”5月5日,武陟县小董乡楼下村村民贾雷雷说。     楼下村立足本村资源优势,按照“党建+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拓宽强村富民路。2021年7月,楼下村上马了毛驴养殖项目,由村“两委”干部牵头,成立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     合作社股份由村民自愿认购,当年年底,楼下村利用筹得的资金,建成了畅想养殖场。养殖场有2个草料仓库、5座养殖大棚,可养殖500头毛驴。     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交由农户种植管理,收获后,粮食归农户,秸秆回收做饲料。仅秸秆回收这一项,就可使每亩减少70元收获成本,带动50户群众增收。     目前,养殖场已经实现养殖、繁育、销售一体化,主要养殖耐粗饲、生长快、肉质好的德州黑驴。这些毛驴吃的是农作物秸秆和生态饲料,肉质好、成本低、收益高。     “毛驴不易生病,养殖风险小,经济效益高。养大一头小毛驴,利润有2000多元。通过延长产业链条,一头毛驴的利润差不多能达到5000元。”楼下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流说。     为了增加收益,楼下村在武陟县城开办了畅想驴肉馆,加工、销售卤煮驴肉。驴肉馆的收益,分别在2022年12月、2023年3月给参股村民进行了分红。首战告捷,增加了楼下村拉长产业链条的信心。     “楼下村有种植花生的传统,下一步,我们打算免费向农户发放花生苗,收获后把花生秸秆用于养殖,进一步降低毛驴养殖成本。同时,建立花生油加工厂,这样每亩花生又可增收500元。”王海流信心满满地说。     楼下村毛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是武陟县产业富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陟县推动特色产业项目快建设、早竣工、见实效,一个个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加工厂等遍地开花。据统计,2016年以来,该县共投入财政资金1.81亿元,实施产业项目292个。     重点帮扶 “头雁”带动乡村兴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武陟县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及时服务指导,严守财政资金使用底线、拨付红线、管理警戒线、绩效达标线,将资金向重点产业企业倾斜,在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前提下,使之发挥联农带农最大效用。     “河南旭瑞公司是乡里重点帮扶企业之一。从2017年开始,经过县、乡严格把关,先后为该公司养殖项目、食品加工项目注入衔接资金700多万元。”三阳乡政府项目专员张宇说。每年,旭瑞公司按固定比例返还乡里部分资金,其中60%用于公益岗位等支出、40%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建设。     在旭瑞公司冻品生产车间里,十多名身穿洁净服的从业人员正麻利地刮鸭舌。“我们公司有2000余名员工,几乎都是周边农民。在这个车间干活的大多是残疾人,活儿不累,他们都能胜任。”旭瑞公司项目主管孙倩介绍说。     冻品生产车间工人昝小军,是三阳乡前刘庄村脱贫户,从2016年开始,已在旭瑞公司工作7年多了,是熟练工,现在每月工资7000元左右,2018年他家就实现了稳定脱贫。     像昝小军一样,通过在旭瑞公司就业实现稳定脱贫的还有100多人。这些重点企业吸纳当地农民,使其变身“乡村工人”,有效促进了农民稳定增收。     据统计,2022年武陟县产业带动3226户脱贫户和三类监测对象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更多详情]
  • 09 2023-05

    让兰考葡萄产业提质增效

        兰考县地处黄河故道,土壤多为弱碱性沙质土壤,不适宜大田作物的种植。近年来,兰考县围绕“强县富民”的政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适合弱碱性沙质土壤的葡萄产业迅速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但是果农却面临增产不增收等问题,原因主要是品种选择不当、盲目跟风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品品质,也影响了果农收益和葡萄产业发展。     如何选择适合的葡萄品种和栽培模式,提高果农收益,助力兰考葡萄产业发展?2022年,河南省科技特派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姜建福博士在兰考县进行科技帮扶,着力提升葡萄品质、增加果农收益取得了良好成效。近日,“三农会客厅”栏目邀请姜建福博士,就“优化品种结构、提升葡萄品质”这一主题进行了采访。     嘉宾 姜建福     主持人 本报记者张莹 通讯员马凌珂文/图     嘉宾档案     姜建福,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果树技术工作组组长,中国园艺学会青年分会理事,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育种人才,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美国际合作项目、植物新品种保护等项目17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lantPhysiology》《HorticultureResearch》《园艺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6篇,主编或参编书籍14本,授权专利10项,参加葡萄新品种审定12个,制定农业行业标准1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     主持人:我们知道兰考土地多为弱碱性沙质土壤,其葡萄种植情况怎样?     姜建福:近年来,兰考县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其鲜食葡萄品种以阳光玫瑰、巨峰、户太八号、红地球、玫瑰香等为主。2022年,我成为兰考葡萄产业科技特派员,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问题随着产业发展而日益突出,主要是盲目选择品种、重视产量忽略品质。近年来,兰考县阳光玫瑰发展迅速,“高投入高回报”使其受到农户的高度重视,“香脆甜”的口感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独特标签,这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农户的种植水平、刷新了大家对于精品葡萄的认知。然而,盲目跟风种植也使得阳光玫瑰的品质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品质参差不齐造成市场萎靡,另一方面品质高、口感好的高端市场,却供不应求。     主持人:作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您对口科技帮扶兰考葡萄产业的思路和做法是什么?     姜建福:调动农户积极性,推动技术下乡,提高果实品质,打造地理标签,都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对口帮扶兰考葡萄产业,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完成:一是完善和改良栽培设施,减少自然灾害影响。兰考位于中原,雨热同期,在每年7月~9月葡萄成熟的时节,易出现高温暴雨天气,避雨设施的不断完善,减少了病害的发生,为优质果品的生产提供了基础。同时,要对配套滴灌设施进行改良。二是改良土壤,优化施肥方案。沙质土壤透气性十分优越,但漏水漏肥问题也尤为突出,可以通过果园生草、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为葡萄的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三是科学选择葡萄品种。可以依照销售模式来确定葡萄品种,采摘园区要求品种多样化,从而丰富采摘体验、拉长采摘季节;常规的生产园区,品种数量不宜过多,以1~2个为主,使管理更集中、上市时间保持一致。目前,兰考县葡萄种植区域较为集中,果农种植时可以结合自身管理水平,根据周边消费水平、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选择是做生产还是采摘。同时,定期筛选和调整新优品种,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总之,无论是“一枝独秀”的单一品种种植,还是“百花齐放”的丰富采摘,最终目的还是尽可能提高果农收入。     主持人:适合兰考葡萄产业的栽培模式是什么?     姜建福:以我对接的兰考县仪封园艺场为例,一方面迎合采摘需求,为其提供了4个新品种:阳光玫瑰香甜耐储,综合性状好;郑艳无核成熟极早,香味浓郁;红艳无核香甜可口,小巧精致;玉波二号果肉细腻,软糯多汁。众多新品种的引进,改变了园艺场品种结构单一的问题,实现了“有采摘,能批售”。另外,结合目前全国葡萄市场行情,重视葡萄品质的提升,指导园艺场新园区采用“飞鸟架”进行栽培,改善棚内通风透光,结合果园生草改善棚内生态环境,为生产优质葡萄提供更好的栽培环境。这个模式在兰考是可行的。     主持人:对口科技帮扶取得了什么成效?请谈谈您对兰考葡萄产业前景的展望?     姜建福:随着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在较高种植收益驱动下,兰考县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迅速提升。在帮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普及种植技术、推广新型设施,在兰考县闫楼乡、谷营镇、仪封镇等乡镇,示范推广新品种6个,技术覆盖面积近千亩,示范园亩均增收5000元以上。2022年,受疫情影响,我们还开通了线上直播,积极与果农进行对接,持续进行技术服务。在未来,兰考县葡萄产量仍将继续保持增加趋势,我们将持续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果品品质,不断加强与合作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组织力量,强化市场调节手段,为兰考葡萄产业发展提供专业、便捷的学习交流和培训服务,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精品园艺、观光采摘、体验式消费等新型营销模式,助力兰考葡萄产业提质增效、良性发展。

    [更多详情]
  • 09 2023-05

    彩虹西瓜“吊”着长

        “我一直认为西瓜都长在地上,今天来这儿采摘才知道西瓜也可以像葡萄一样长在藤蔓上,这一个个圆滚滚的袖珍西瓜真是好看,我要多拍些照片留着纪念。”5月5日,在汤阴县韩庄镇李家湾村三禾农庄温室大棚里,吊蔓西瓜散发的阵阵果香使游客李丽芳沉浸在采摘乐趣中。     “我们种的这不是一般的西瓜,而是吊蔓‘彩虹西瓜’!”三禾农庄负责人苗海清介绍道,“这个品种的西瓜瓜肉颜色很特别,红橙、乳黄相间,因横切面带有隐约的花朵形状,纵切面似一道美丽的彩虹而得名,瓜皮薄,整瓜可食率在95%以上,瓜心含糖量高达13.9%,并伴有特殊的清香。这可是我们农庄的特色‘明星’产品。”     近年来,韩庄镇李家湾村依托“一河两岸”乡村振兴示范带,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理念,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农产品加工等深度融合,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化、规模化、持续化发展。     韩庄镇党委书记蒋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实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精准有序衔接,带领群众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更多详情]
  • 09 2023-05

    “花经济”玩出新花样

        “正在打包,颜色很多,喜欢哪种拍下后马上就可以发走。”5月3日,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石沟村千卉谷鲜切花种植基地,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赵曼和同学放弃休假,在直播售卖芍药鲜切花。“现在鲜切花销售火爆,我们打算长期在这里直播,既是一种社会实践,也能帮助花农拓展销路。”赵曼说。     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朝看芍药。每年4月至5月,石沟村都是一片花的海洋。     “今年基地牡丹种植面积增加约200亩。赶上牡丹文化节,鲜切牡丹卖爆了,现在芍药鲜切花‘接棒’牡丹,马上就将进入销售旺季。”洛阳千卉谷农业科技公司运营总监柳院喜说。     近年来,孟津区朝阳镇通过规模化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石沟村结合自身地理环境优势,确立了发展“花经济”,依托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流转400多亩土地,招引乡贤返乡创业,建设了千卉谷鲜切花基地。如今,该基地花卉种植面积达670亩,有牡丹品种600余个、芍药品种20余个,预计今年鲜切花总销量130万枝,经济效益可观。     鲜切花开出“花经济”。眼下,石沟村成了花的海洋,一株株饱满艳丽的芍药亭亭玉立、含苞待放,村民穿梭花海间剪切,而后分拣、清洗、包装、冷藏。随后,将被运往全国各地,还远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     “村民基本上都在基地打工,普工一天70元,技术工身价更高。”石沟村党支部书记张鸿卿介绍说,高峰期基地每天用工170人左右。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8万元,全村853名“股东”人均年增收1465元。     “颜值”变“产值”。今年,石沟村进一步延伸“花经济”产业链,在做好鲜切花产业基础上,玩出了更多新“花样”。规划“赏花区”,吸引游客深度“打卡”,赏花、摘花;开展幼儿牡丹研学活动,介绍牡丹历史、讲解牡丹文化;定期举办插花课程,吸引插花爱好者……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花经济”驶上了发展快车道。

    [更多详情]
  • 09 2023-05

    拇指生煎包“捏”出特色产业链

         调馅、和面、压皮、包馅、冷冻、包装……5月5日,在汝阳县三屯镇北保村产业园内,洛阳屯创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格外热闹,工人们正忙着制作拇指生煎包,这种特色美味通过物流网络发往各地市场。     食品产业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市民餐桌,是实现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北保村经多方考察,引进社会资金,盘活村内闲置厂房,投资300多万元,成立洛阳屯创食品有限公司,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带动130余名村民务工增收。     “以前在家闲着也没工作,现在村里有了食品厂,我就来这儿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心里可高兴了!”员工霍爱民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同时,为彰显地域特色,保障产品品质,北保村流转土地1100余亩,大力发展高筋小麦、水果玉米、糯玉米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抓手,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收购,在村内形成“粮头食尾”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我们现在开发有6个单品,下一步,将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拓展电商销售渠道,让全国的消费者品尝到我们这里的农副产品,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对村集体产业发展,北保村党支部书记李愉乐充满信心。     北保村的发展成效只是汝阳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汝阳县坚持以富民强村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乡村特色产业。从比水果还好吃的“汝阳水果红薯”,到伏牛山的掌上明珠“汝阳花菇”;从蔡店乡奶牛养殖产业园打造的智慧牧场“龙头”,到内埠镇食品加工产业园抢抓预制菜产业“风口”;从小店镇李村“长在牛粪上的甜瓜”走出“致富路”,到靳村乡石寨村“靳水山蔬”推动乡村运营……从种植养殖产业到加工产业,汝阳的特优产业之路越走越宽。此外,“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种植养殖衔接、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乡村特色产业的潜力被一步步挖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产业动能。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