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4 2023-05

    叶县首届汉服文化节精彩纷呈

         穿汉服、游古街、逛景区……4月29日,叶县首届汉服文化节在该县叶园广场开幕。汉礼展演、汉服走秀、打卡巡游等活动精彩登场,让游客穿梭于“历史”和“现代”之间,在风雅古韵中感知“近者悦、远者来”的澎湃脉动。     据悉,此次汉服文化节由叶县县委、县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旨在持续丰富优化文旅业态,让叶县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使八方游客更好地了解古城叶县,沉浸式感受不同时期的汉服文化魅力,推动全县文旅事业再上新台阶。     “叶县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用好汉服引流元素,推出更多汉服体验新方式,拉长产业链条,持续擦亮‘叶县文旅’这张名片。”叶县县委书记徐延杰说。

    [更多详情]
  • 04 2023-05

    南阳月季花开迎宾朋

         4月28日,绿色中国行——走进大美南阳暨2023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开幕,月季博览会期间,南阳市举办了《绿色中国十人谈:“两山”路上看变迁(南阳篇)》、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公益晚会、经贸合作项目签约、南阳名优产品展等活动,以花为媒、以节会友、以友兴业,为南阳全面加快现代化建设注入绿色动力。     节会期间,还举办了月季博物馆展、月季文化艺术展、月季主题馆(室内展)、月季专项国际竞赛展、月季花车城市巡游等活动,让四方宾客徜徉月季花海的同时领略月季艺术之美。

    [更多详情]
  • 04 2023-05

    屈沟村吃上﹃生态饭﹄

        “汁多核小,皮薄脆甜,等到9月份收获期,满山的翡翠梨果香四溢,那情景才喜欢人呢。”5月2日,登封市徐庄镇屈沟村果农、近万亩果园的“大管家”屈存怀望着满园生机勃勃的梨树对记者说。     五旗山,山连着山。屈沟村便位于五旗山腹地,典型的山区丘陵地貌,全村林木覆盖率达73.6%,自然生态良好,但因煤炭、铝矾土等矿产资源丰富,曾一度被无序开采。2008年,村“两委”干部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建设绿色村庄,实施对废弃矿山的治理修复,累计投资1.16亿元,先后建成了五旗山万亩林果观光园、中心公园、中心社区等项目,全村面貌显著改善。     站在五旗山山巅,满目苍翠,翡翠梨、樱桃、李子、葡萄、甜杏、核桃等果树连片成林。打“富山牌”、吃“绿色饭”、走“生态路”,一幅转型发展、果农增收、果乡秀美的美好图景正在屈沟的绿水青山间渐次铺开。“土地被流转后,我就全身心投入林果种植上。合作社种植模式非常好,相信我们村会越来越好。”村民屈西军主要负责2000多亩果园管理工作,对于未来,他信心满满。     据了解,2022年,该村仅翡翠梨这一项就收入300多万元。在发展林果产业方面,该村成立了登封市五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由资源型向种植类转变,由村支部、村委会统一流转村民土地交给合作社经营,村民以土地入股、收取租金等形式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监督,目前已整理流转土地8600余亩,种植了五旗山翡翠梨、软籽石榴、核桃、樱桃、油桃等各类果树64万余株。     该村还通过林果设计总体规划,打造了生态旅游自由采摘、农垦体验,园区共设有翡翠梨区、油桃区、樱桃区、休闲观光区、餐饮区、农垦体验区6个区域,通过举办梨花节、九九重阳节采摘、桃花节等活动,实现了农旅融合、品牌化发展。2020年,屈沟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2021年,该村被确定为“郑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河南农业大学合作,力争利用1~3年时间实现水果产量4500吨,产值5500万元以上,安排400余人务工就业,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徐庄镇相关负责人说。     过去     因煤炭、铝矾土等矿产资源丰富,曾一度被无序开采     现在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治理修复废弃矿山,先后建成了五旗山万亩林果观光园、中心公园、中心社区等,去年仅翡翠梨这一项就收入300多万元

    [更多详情]
  • 04 2023-05

    姜庄村的﹃双绑﹄实践

        “以前我们种的是普通小麦,现在通过跟滑丰种业‘双绑’,进行良种繁育,让我们的收入更有保障。”5月2日,在麦田里察看小麦苗情的滑县枣村乡姜庄村村民刘登廉高兴地说。     刘登廉所说的“双绑”是滑县按照“五星”支部“产业兴旺星”创建要求,探索实施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农户绑定合作社的“双绑”机制,实现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互惠共利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     姜庄村是全县首批“双绑”试点村。该村位于全省最大的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全村成方连片耕地7187亩,有着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生产网络,具备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但受传统思想影响,村内历来以单户散种粮食作物为主,品种上无特色,价格上无优势,农户收益不高。     针对如何科学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这一课题,在县委组织部的牵线搭桥下,滑丰种业积极对接姜庄村党支部,帮助该村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市场需求量大、具有广阔前景的良种繁育作为村内主导产业。     2022年7月,姜庄村党支部领办成立和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动员567户农户入股合作,统一进行小麦良种繁育。     “我们在成立合作社的基础上,和滑丰种业签订了近6000亩的订单,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共同发力,实现双向共赢。”姜庄村党支部书记薛思胜说。     在种植过程中,滑丰种业根据协议为农户提供种源,并定期选派人员到村内进行种植和管理培训,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最大程度降低育种风险。同时,收获的农产品由滑丰种业统一以每公斤高于市场0.2~0.3元的价格进行回收,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在把良种繁育作为主导产业的同时,姜庄村也积极发展果蔬大棚特色种植,提高农户稳定持续增收能力。“我们以合作社绑定农户和濮阳一公司,主要种植水果黄瓜、杭椒等农产品。”薛思胜介绍说。     在“双绑”机制的探索实施下,2022年,姜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4万元。     过去     以单户散种粮食作物为主,品种上无特色,价格上无优势,农户收益不高     现在     探索实施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农户绑定合作社的“双绑”机制,农户的收入更有保障,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4万元

    [更多详情]
  • 04 2023-05

    半数农户做电商每年交易超六亿

        5月2日,在长葛市大周镇双庙李村,村民李志超正坐在电脑前,一边打单处理发货,一边回复着客户信息。门外,蜂箱、蜜瓶快递装上了车,发往广东、陕西、四川等地。     “我从早上忙到晚上,这个过程其实是很难熬的,但是感觉很兴奋,因为有付出就有收获,每天都有进账,这也促使我有了更大的发展决心和热情。”李志超说。     双庙李村历来就有做蜂机具、卖蜂产品的传统。2012年,20岁的李志超结束打工生涯回到双庙李村,开始跟父亲一起卖蜂产品。2017年,在朋友的影响和帮助下,李志超在阿里巴巴上开了第一家网店,做起了网上生意,成为双庙李村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     在李志超等第一批电商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双庙李村村民开始在网上卖蜂产品。双庙李村逐步形成集生产、销售、物流、服务于一体的完整蜂业产业链条。     2022年,双庙李村438户村民中有“河南电子商务经营许可证”的达到238户,成为远近闻名的电商村,每年线上交易额超6亿元。     每年春天销售旺季,李志超利用网络就能收到近千个蜂机具、蜂产品销售订单,爆单的时候销售额一天能达到3万元。     今年,双庙李村举办直播培训班,李志超又成为村里的第一批利用抖音等新媒体直播的卖货人。他白天处理发货、售后、打理网上店铺,晚上做直播。     “村里鼓励村民根据市场行情,发挥传统蜂产品加工优势,发展庭院经济,凭本领创造甜蜜幸福生活。”双庙李村党支部书记张志辉告诉记者。     华灯初上,村里街道静了下来,忙碌了一天的李志超和村里许多年轻人一样,又在直播间里编织着新的梦想和希望。

    [更多详情]
  • 04 2023-05

    反对餐饮浪费有“标”可依

         5月1日,许昌地方标准《餐饮服务单位7S现场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规范》对防止餐饮浪费,保障食品安全,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规范》以6S管理为基础增加了“节约Saving”这一新概念,旨在提升餐饮服务单位节约意识,倡导用餐者自觉践行“光盘行动”。该标准中反对餐饮浪费不仅是针对普通社会餐饮单位,并且对团体用餐服务、自助餐服务、餐饮外卖平台都有相对应的行为规范,以不同方式提醒消费者适量点、取餐。     许昌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规范》的出台,有助于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

    [更多详情]
  • 04 2023-05

    7.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工

         4月28日,随着西华县大王庄乡方庄村最后一段道路的沥青铺面,由西华县农开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引资开发的7.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施工任务。此举标志着西华县农业生产向着智能高效、生态友好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西华县有耕地面积110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2022年以来,西华县农开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抓住国家财政专项债券资金扶持支农的有利时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部分乡镇,编制项目规划申报国家专项债资金22500万元,财政资金8279万元,分别在大王庄乡、迟营镇、黄桥乡和西夏镇的31个行政村规划建设7.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示范区建设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为核心,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的“六化”建设标准,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竣工验收、统一上图入库,坚持质量、数量和生态并举,实行田、土、路、林、电、技、管、气象综合配套,在全县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技术集成、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据分析,项目实施后每年可新增生产能力1063.5万公斤,总增效益3971.36万元;示范区6.21万人人均增收639.51元。

    [更多详情]
  • 04 2023-05

    蒜农不用担心种蒜赔本了

       4月27日,中原农险杞县营销服务部完成了河南省首单大蒜种植收入保险出单工作。“有了中原农险为我们种植的大蒜提供收入保险,今后再也不担心种蒜赔本了。”当从中原农险杞县营销服务部工作人员手上接过保单,大蒜种植户孙燕永喜上眉梢,“买保险还有政府补贴,感谢政府、感谢中原农险,让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保障!”     杞县大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0万亩,总产量90万吨。大蒜产业已成为该县的农业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大蒜种植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三高”特点,对于蒜农而言,最关心的是大蒜产量和价格波动,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收入增减。     据中原农险杞县营销服务部负责人丁水生介绍,开展以保障大蒜收入为基础的农业保险,可以保障大蒜种植户因自然灾害导致的产量损失和因价格下跌而产生的收入损失。此次,中原农险为杞县50000亩大蒜提供了约2.19亿元的风险保障,当投保区域内每亩大蒜实际收入低于每亩大蒜保障收入时,中原农险将按保险合同约定进行赔偿。     近年来,中原农险积极构建“大农险”格局,在乡村振兴方面开展多领域探索,围绕服务壮大村集体经济、特色农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金融保险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本次大蒜收入保险首单的落地,正是中原农险助力产业振兴的生动写照。

    [更多详情]
  • 04 2023-05

    门口存取钱村里学技能

        4月27日,嵩县闫庄镇店上村党群服务中心,洛阳市政协副主席、嵩县县委书记宗玉红和县长辛俊峰亲自为店上村“普惠金融服务站”“人人持证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学校”揭牌。同时,该村第二期焊工培训班45名学员正式开班。店上村技能培训学校和金融服务站的揭牌,标志着嵩县乡村建设打造的中心村,全部实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金融服务和技能培训。     “嵩县紧盯乡村发展、深耕富民产业,紧盯乡村建设、提高运营水平,紧盯群众需求、建设乡里中心,紧盯技能培训、培育职业农民,紧盯基础保障、蓄能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嵩县,让群众参与和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宗玉红说。     嵩县围绕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提升工作,推进“党建+金融”深度融合,确定了6家涉农金融机构,以整户整村授信为切入点,推动中心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嵩县的每个中心村确定一家主办银行,每个中心村普惠金融服务站辐射周边3个行政村,每个金融服务站能够服务5000户群众,为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众可办理2000元以下存取款业务,可代收水电费、医保、社保等业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嵩县出台了“有场所、有平台、有计划、有证书、有品牌、有基地、有就业、有创业、有产业、有增收”的“十有”举措,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3737人次,新增技能人才4300人,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由普工型向技能型转变。嵩县打造出“嵩州家政”“嵩州焊工”“嵩州建工”等劳务品牌,先后到杭州、上海、广州等地开展嵩县劳务品牌推介,使176名务工人员实现了培训、持证、就业。

    [更多详情]
  • 04 2023-05

    村庄自己住环境自己护

              来到淇县乡村,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干净、舒爽。赵庄村、小滹沱村、黑龙庄村……有的整洁端庄,有的秀美安静,有的清爽亮丽。一路走访下来,发现和美秀丽的村庄背后,都离不了村民自我管理机制的建立。     当下,农村都很重视环境整治。党员干部带头,制度建设,资金支持,长效机制,等等,各地经验很多,措施也不少。然而,怎样让乡村一直美美的,依然是一些地方头疼的待解难题。     而淇县通过多种方式和措施,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建立自我管理机制的做法无疑值得关注。     他们发挥“村规民约”的引领作用,让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主动维护优美环境成为行为自觉,成为很有“面子”的事。他们引领村民把村里的公共场所当成自家的院子、厅堂,把“家”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而且自觉地保持下去。     村庄自己住,环境自己护,责任自己负。他们让村民明白,村庄干净了、漂亮了,自己住着舒服得劲有面子,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可以搞乡村游,可以吸引来投资,连小伙子们找对象都比过去容易。     淇县建设和美乡村能取得显著成效,还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效明显先进县,正是抓住了村民自我管理机制建立这一关键。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