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5 2023-03

    建设农村幸福院

         3月12日上午,宝丰县赵庄镇泥河村幸福院内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老郭,有几天没在一起下棋了,等会儿忙完了来一局!”泥河村党支部书记郭现文刚进院,就收到了老伙计下的“战书”。     “行,等着我啊,马上来!”郭现文边回应边介绍,“咱们村的幸福院是利用闲置村室改造的,房间多,功能全,很受村民欢迎,很多老伙计们闲来无事就喜欢聚在这里下下棋听听戏,就算孩子们不在家,幸福指数也很高。”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赵庄镇以创建“文明幸福星”为切入口,鼓励各村有效利用闲置的村室、学校或民房资源,打造集生活照料、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农村幸福院。     “孩子们一年到头都在外辛苦工作,留我一个人在村里还总是不放心。现在好了,我隔三岔五来幸福院和大家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一群人热热闹闹的感觉真好。”提起村里的幸福院,一73岁的郭姓老人说。     赵庄镇作为远近闻名的“魔术之乡”,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众多,随着留守、空巢、独居老人大量增加,赵庄镇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将建设农村幸福院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整合资源,将幸福院建在村民家门口,提升留守老人“幸福指数”,让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放心、安心。     目前,赵庄镇已先后建成农村幸福院9个,以满足老年人就餐、活动、休息等基本需求为出发点,正在逐步实现农村老人养老离家不离村,提供“生活有靠”的保障,通过打造农村幸福院让老人实现从“空巢”到“暖巢”的转变。

    [更多详情]
  • 15 2023-03

    发力农村电商,冀屯镇底气何在?

        商务部运用商务大数据对重点电商平台监测显示:“2022年中国农产品网络零售增势较好,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9.2%。”这表明,农村电商正蓬勃发展。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位于太行山脚下,一向“逢旗必夺、逢冠必争”的辉县市冀屯镇投资350万元,在镇里建起建筑面积达900平方米的电商孵化园,免费的电商培训班已累计培训600人次,引数十家创业团队入驻,并与京东、抖音电商供应链云仓、申通等多家快递公司达成合作。     大胆在乡镇建孵化园,全力发力农村电商,冀屯镇有何底气?     有硬邦邦的农业产业     借助互联网,让特色农产品从田间直达全国百姓的餐桌,这就是农村电子商务中所说的“农产品上行”。如果没有特色农产品,发展农村电商就是纸上谈兵。     特色农产品冀屯镇当然有。20多年间,冀屯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向了全国人民的餐桌。作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冀屯全镇有1.2万个食用菌大棚,年产食用菌2.25亿公斤、产值超10亿元;投资11亿元的新乡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冀屯镇落地,日产金针菇300吨,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     “也正因为多年的市场积累,我们对镇里的平菇、金针菇上行有强大的信心。”冀屯镇党委副书记马新合坦言,食用菌产业是以镇党委书记赵化录为首的冀屯镇党员干部一手培育起来的,已成为冀屯镇的一张名片,这是全镇干群用努力结出的果。     通过传统渠道,冀屯的食用菌已经叫响全国,但通过电商销售还是短板。“建设电商孵化园,就是要发展电商于政府的‘有形’之手,大力扶持并愿意为电商信誉‘背书’,给农产品质量安全上保险,让它们走得更远。”赵化录坦言,农村电商要搞起来,靠农户自己肯定不行,光靠政府吆喝作用也不大,建设电商孵化园,冀屯镇就是要打通农户、专业合作社、网商、平台、消费者之间的障碍,让冀屯食用菌、冀屯休闲食品等本土产品叫得更响,通过农产品上行,建设更多响当当的农产品品牌。     有贴心的扶持和服务     面对企业,赵化录有本“生意经”:“答应企业的事一定办到,不能让客商笑着来、骂着留、哭着走,政府更得讲诚信。”这本“生意经”,深深刻在冀屯镇党员干部的心上。     “在这里,短短两个月,我们有了十多人的直播团队。”李金涛是首家入驻冀屯镇电商孵化园企业的负责人,公司经营生猪饲料、药品等,几年前他错过了电商红利,去年决定再试一把,在郑州组建团队后,经人介绍,李金涛转战冀屯镇。“办公设施好且免费,最重要的是群众素质高,来应聘的都懂电商。”这让李金涛一度觉得自己不是身处乡镇。     在农村电商逐渐发展的背后,人才、物流等也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短板。如何把短板拼接,让农村电商的发展之路越来越顺畅?冀屯镇主动施策,促进农村电商发展。     电商孵化园建设前期,冀屯镇就提前请来专业老师,对有意愿的群众进行电商培训,每期培训时间最短一个月,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该镇还持续加强农村宽带、公路等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新建的电商孵化园更是为刚起步的电商团队雪中送炭。     有满满的发展劲头     面对工作中的困难,赵化录有个“两必论”——“党员干部走在前,各项工作都不难”“逢旗必夺、逢冠必争”,如今不只是党员干部,面对电商这个新事物,冀屯镇群众也有着“誓要拿下”的劲头。     “再核算下成本,这个作为引流产品是否合适。”3月4日下午1点多,冀屯镇电商小组负责人周岍再次拨通镇里一家生产休闲食品企业的电话,为冀屯开“官方号”直播做准备。     益三村27岁的小伙儿史中政敲响了周岍办公室的门。“我想通过电商卖婴儿围栏,能申请去孵化园吗?”史中政开门见山,周岍耐心倾听解答。     史中政是冀屯镇最新一期电商培训班的学员,如今跟着老师进入了实操阶段,此前在浙江从事电商行业的他,看到家乡对电商的支持力度这样大,史中政决定自己创业。     亮马台村的学员张艳粉收获也不小:“我是养羊的,在培训课上学了短视频制作的技巧,了解了更多的平台规则,近几期视频流量大增,好多人联系我要买羊!”     培训班的早期学员郭晶晶已开始直播带货,某短视频平台粉丝量由原来的四千多人增加到了现在的近一万四千人,并成功实现流量“变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产业重镇,干好电商,冀屯镇义不容辞。”赵化录展望,今年,冀屯镇计划直播电商销售额新增500万元,努力打造辉县市直播经济新高地。

    [更多详情]
  • 15 2023-03

    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3月13日,记者来到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发展热潮扑面而来:项目工地上,人来车往,焊花飞溅,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企业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忙碌,正开足马力抢订单、赶进度、扩产能……     创新驱动、科技支撑,让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跑出发展“加速度”。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位于许昌市前列,智能电力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被科技部纳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跻身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优化产业结构     打造产业高地     围绕产业延链补链,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相继规划建设了许继新能源产业园、许继智能电网产业园、5G创新应用产业园等一批高新技术园区,拥有许继电源、许继仪表、开普检测等一大批电力装备行业龙头企业。     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抢抓数字经济机遇,积极布局5G产业,连年举办中国·许昌5G泛在峰会,获批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腾讯新工科研究院、中科院软件中心等项目顺利落地,累计实施5G产业链项目49个。     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扶持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带动形成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目前,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设立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     “我们始终坚持在产业‘转型调优’上下大力气,以智能制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等为重点,推动产业项目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主任袁树林告诉记者。     构建一流生态     打造“双创”高地     “当初,我们来办厂时,有技术,少资金,没经验,内心是忐忑的。没想到,这里不仅有场地租金减免优惠,还有‘保姆式’贴心服务,让创业者安心、放心!”回忆起当初入驻许昌市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时的情景,许昌联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广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欣慰。     如今的联桥科技,成为异军突起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供应商,从原来的占地500余平方米、年产值400多万元,发展到今天的占地4000多平方米、年产值1.5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双创”企业的典型代表。     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了华为(许昌)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制定了专项补贴政策,助力企业云上转型,推动了产业提质增效。同时,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深入实施企业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推进“企业上云”“机器换人”等专项行动。2022年,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能源链网研究中心在该区设立河南分中心,许昌5G创新应用产业园获批河南省首批软件产业园区,许昌智慧信息产业园获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今年年初,许昌“智慧岛”上升为省级智慧岛。     目前,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共建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个、企业技术中心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3个,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孵化载体8个,为有效实现高新技术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     扩大开放招商     打造开放高地     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只有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才能打造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招商引资、招大引强为抓手,聚焦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不断创新招引模式,推动近1000个项目落户。     “经济新常态下,随着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拼资源、拼成本、拼政策的招商理念和方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袁树林表示,对此,他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变抓大盯小为招大引强、变单个企业招商为培育产业链招商、变政策招商为环境招商。     在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招商团队的“拼命三郎精神”赫赫有名。该区招商局局长赵蔚然常常连续五六天在飞机上、高铁上,一次辗转三四个省份,被称为“空中飞人”“陆上超人”!     正是这种精神支撑,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逐步完善了许昌跨境电商基地、许昌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平台服务功能,积极培育跨境及国内电子商务、电商产业配套、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了保税物流中心(B型),2022年实现进出口1.54亿美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续高扬创新驱动龙头,聚精会神抓项目,驰而不息抓营商,全力开启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袁树林信心满满地说。

    [更多详情]
  • 15 2023-03

    软硬件给力 丰产有底气

         3月13日上午,郏县白庙乡赵庄村村民赵军阔和妻子在利用从广阔渠引来的北汝河水灌溉小麦。“这是春节后浇灌的第二遍水。广阔渠有水了,现在灌溉很方便,今年小麦亩产最低还得1200斤。”赵军阔高兴地说。     近年来,郏县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科技为农力度、大力发展农业机械等措施,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郏县争取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通过系统治理恢复河流基本功能与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提升地下水水位,为农业灌溉提供可靠保障。另外,通过项目争取、县乡自筹、社会资本投入等形式,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先后建成了橡胶坝蓄水工程、节水灌溉扩建工程,灌区面积由最初的6400亩扩大到目前的10.02万亩。     2022年以来,郏县投资1.28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拨出专款200万元用于小麦、玉米保险和病虫害防治。组织农技人员到一线开展技术指导1万余次;组织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种植大户及农户开展农业主推技术现场观摩会、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培训10余场次。针对小麦茎基腐病、赤霉病、草地贪夜蛾高发态势,开展调查38次,召开防治现场会16场次,培训农民5600余人次,较好地解决了此类问题。     郏县持续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补贴政策带动下,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22年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6.39万千瓦,拖拉机及配套机械达35548台,各种粮食作物收获机械达1232台,种植机械达22391台,排灌机械达19696台,田间管理机械达740台。

    [更多详情]
  • 15 2023-03

    中原大地春潮涌 春耕春管正当时

        3月14日,新安县铁门镇千唐红5G数字辣椒种植基地,无人驾驶辣椒直播机正在田中作业。张怡熙 高月 摄

    [更多详情]
  • 15 2023-03

    无人机上天打药变简单

         3月14日,在封丘县赵岗镇老庄村,两台无人机正在对小麦进行农药喷洒作业,雾状的农药随着气流散落在麦田中,工作人员在距离喷药的麦田50米外进行配药工作。不一会儿,一大片绿油油的小麦就喷洒完了。     “我种了8亩小麦,如果让我自己背上喷雾器打,最少得一天时间。镇政府统一组织了无人机喷洒农药,效率很高,也不用人到地里去了。”老庄村村民王长信说。     相比传统的人工打药模式,无人机喷洒农药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飞行过程中向下产生的气流能吹动一片片麦苗,使麦苗接受农药喷洒更加均匀,效果大幅度提升,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为做好这次飞防工作,赵岗镇政府合理确定飞防区域,科学制定作业方案和作业线路,同时农技人员跟踪服务,为飞防工作解除后顾之忧。”赵岗镇镇长杨楠表示,本次无人机飞防作业共涉及赵岗镇9000亩小麦,可以达到小麦防病虫害、保水抗旱、增粒增重的目的。

    [更多详情]
  • 15 2023-03

    “农机管家”贴身服务农户

         时下,正是春耕备播关键时期,固始县农机中心立足服务职能,积极开展农机护农行动,多措并举抓好农机服务春耕备播工作。     该中心组织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和农机监理人员到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家中,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耕种播收等技术进行宣讲,并指导春季田管以及农机具保养、维修服务、安装调试等工作,为春耕备播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已帮助3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24个家庭农场、18个种田大户开展机械化育插秧等技术指导97次,培训技术人员142人,发放技术手册600余册,“送检下乡”指导维修保养拖拉机2875台、育秧播种机386台、插秧机1326台、植保机175台。     在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上,该中心组织干部职工走进农户家中,详细讲解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办法和申报流程。截至目前,已发放农机购机补贴宣传手册300余份,帮助256位农户联系农机经销企业咨询购买农机;组织经销企业、生产企业备足货源,确保市场需求。     固始县农机中心还组织维修企业,成立春耕备播农机维修服务队37个,坚持全天候服务,保证维修服务质量。目前,已检查指导3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安全生产,培训农机安全操作规程200余人次。

    [更多详情]
  • 15 2023-03

    放心农资下乡村 打假护农保春耕

         3月14日,2023年全省农资打假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驻马店市驿城区水屯镇关帝庙村举行。活动以“放心农资进乡村,打假护农保春耕”为主题。     春耕备耕,农资先行。农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开展此次活动是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宣传农资法律法规,增强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意识,普及农资识假辨假知识,提高农民群众防范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启动仪式上,通过设置展板、发放资料、农业专家答疑等多种形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指导、法律维权、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宣传惠民惠农政策和打假维权知识,吸引了近千人参与。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耕要求,农业农村部门要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加强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违规行为,营造执法有力、企业自律、群众参与的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新体系,培育和公布一批守法诚信经营企业和放心门店,宣传推广展示一批质量安全的品牌优质农资产品,指导农民群众科学规范使用农资,曝光一批假冒伪劣农资,促进放心农资供应,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更多详情]
  • 15 2023-03

    通许 让假劣农资无所遁形

         近日,通许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守护农资安全”为主题的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向群众讲解了农资识假辨假常识等知识,引导人民群众科学购买、合理使用农资产品。     这次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45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35家,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发现问题6个,均已责令整改。     通过本次执法行动,有力地打击了农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切实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该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说:“我们将进一步保障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更多详情]
  • 15 2023-03

    长葛 消费烦心事件件有回音

        “投诉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一个电话就解决了问题。”3月14日,长葛市的王女士提起不久前向12315投诉的事儿,话语中充满着喜悦。     王女士前不久在长葛市长兴街道某超市购买了一外地食品厂生产的“京卷”,发现是过期商品后,便向长葛市12315投诉。“没想到,当天市场监管部门就对该超市进行调查取证,并依法对该超市进行了处罚。”王女士说。     长葛市对大量投诉、举报及咨询进行统计溯源,认真梳理消费者反映问题,通过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数据,生成定量和定性分析报告,进一步提高解决消费诉求效能。2022年,长葛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消费者咨询1027件,投诉605件,举报189件,办理诉转案86件,按期办结率100%,答复满意率100%。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