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1 2023-03

    打造邻里中心 为幸福生活“加码”

        “培训了一周,已经基本掌握了面包、蛋糕制作方法和烘焙技术,等拿到面点师证书,我也开店挣钱!”2月27日,洛阳市伊滨区李村镇的邢红霞对即将到手的“西式面点师”证书充满期待。     不久前,邢红霞和45名宝妈在新源嘉苑小区刚改建的“邻里中心”参加了糕点制作培训。     新源嘉苑小区是2016年将李村镇的两个社区“合二为一”组建的。一个小区,两个社区,两套班子,体量庞大,系统管理难度大。为破解这一困局,去年12月,李村镇组织社区到上海、苏州等地学习管理经验。回来后,启动了邻里中心建设改造,对原有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进行重新规划布局,投资1200万元打造了商贸型邻里中心和社区体育公园。     “刚搬来的时候没有娱乐场所,经常搬着凳子到小区空地上打牌,现在建起邻里中心,早上可以在广场练练气功,下午去棋牌室打打牌。”70岁的小区居民朱香娥对眼下的生活很满意。     “以前,小区没有看书的地方,孙子要跑到几公里外的书店,现在真是方便!”说到小区里的“阅享馆”,居民白苗娥也有同感。     一项项贴心举措,让居民幸福满满。在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过程中,李村镇坚持“1+7+N”模式,即以党的建设为中心,聚焦居家养老、托幼托教、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生活便利、便民办事、技能培训等7个功能,拓展至其他公共服务,实现了“步行可达、活力便捷、高效复合、共享共赢”的目标。

    [更多详情]
  • 01 2023-03

    “赶”着毛驴奔富路

        2月25日,泌阳县泰山庙镇毗河姚村李广甫的养殖场内,100余头膘肥体壮、体形健硕的毛驴正在饮水、吃饲料,还有几头小毛驴在圈舍内撒欢嬉戏,整个驴舍干净整洁,基本闻不到驴粪的臭味。     2017年,眼光独到、敢想敢干的李广甫去内蒙古养驴基地考察后,认定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于是率先建起了驴场,开始了养驴事业。     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由于不懂技术、缺乏资金,李广甫走了不少弯路。但他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一边总结经验、查找资料,一边饲养,攻克一道道难关,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     “一年能出栏两到三批肉驴,总量300余头。每头驴的收益能达1000元左右,年收入30余万元。”李广甫介绍说,“我们做的是订单养殖,没等肉驴出栏,就被山东东阿阿胶集团订购了,他们都是开车直接上门收购!”     不仅驴肉、驴皮可以出售,就连驴粪也很抢手。李广甫说,驴粪是很好的有机肥,这些驴屎蛋成了当地种粮大户的抢手货。     率先致富后,李广甫成立了肉驴养殖合作社,广泛吸收当地村民加入,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致富的梦想。     “我计划再多买些驴,把养殖场扩大,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并带领更多村民发家致富。”展望未来,李广甫信心满怀。

    [更多详情]
  • 01 2023-03

    绿染青山满目景

         春日的阳光,洒满尖山坡,刚刚发芽的桃树在风中摇曳。慕名而来的游客,寻访山间美景,观层峦叠嶂。     谁能想到,曾经的荒山秃岭,如今竟成了游客的“打卡地”。     挥锹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2月26日上午,观音堂示范区石板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周现同往年一样,利用春季时光带领全村群众义务植树,不多时,五角枫、女贞等苗木便在此“安营扎寨”。     “真没想到咱这遍地石头的地方,如今也能长树了!”62岁的村民袁小捞说,自打吃上“生态饭”,建起了不收门票的乡村休闲景区,村民们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村里的山山水水,谁要破坏一草一木,大家都不答应。     “我们组织全区18个行政村开展植树补种活动,通过确定种植地点、落实苗源,并根据苗木品种特性和成活率分批进行种植。”该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商科峰介绍,今年以来,全区已栽种五角枫、女贞、百日红等共8600棵。     近年来,观音堂示范区大力发展荒山造林,仅2022年就完成大面积造林3500亩,国储林完成2000亩,种植大户造林200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5%,马堂、北水峪被评为市级森林乡村。     如今的观音堂示范区,青山环绕、产业兴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更多详情]
  • 01 2023-03

    乡镇社工站实现全覆盖

         2月25日,郸城县民政局社工张芬芬、张莉莉带着慰问品来到汲冢镇邢营村困难户史全英家,帮她收拾家务,和她聊天谈心。像这样的走访,隔三岔五都会进行。     据了解,今年48岁的史全英,丈夫6年前因病去世,3个儿子正在求学,精神打击加上经济压力,让她一度崩溃。张芬芬、张莉莉在走访中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经常来她家里慰问、聊天,帮其找工作,让史全英重拾希望。     郸城县民政局局长胡晓兰告诉记者,目前郸城县23个乡镇(街道)已实现社工站全覆盖,社工成为民政工作伸向基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触角。他们围绕“一老一小”服务对象,开展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基层社会治理、社会事务等事项,先后入户走访上万人,受益群众4万多人,在困难群体的心坎上浇开了幸福之花。

    [更多详情]
  • 01 2023-03

    “寻·年味”豫北年味摄影展颁奖

        “寻·年味”首届豫北年味摄影展颁奖仪式在郑州文化馆举行。     此次摄影展由郑州文化馆、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郑州市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主办。自活动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高水平摄影家积极参与,共收到涵盖春节元素、年俗、非遗文化等领域作品1100余幅(组)。经过组委会专家严格评选,共评出一等奖4幅(组)、二等奖6幅(组)、三等奖10幅(组)和优秀奖作品40幅(组)。这些作品真实记录了中原文化形式各样的年味瞬间,对传承传统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将发挥自己的专长,将专业优势转化为城市形象提升的强大动力,聚焦郑州大发展趋势,传承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更有效地讲述郑州故事,传播郑州声音,为推动郑州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更多详情]
  • 01 2023-03

    主播忙带货 工人赶订单

         “各位宝宝,大家上午好,这是一款春季新款百搭鞋,配裙子、裤子穿都好看,关键是我们自产自销,质优价廉保修期长,需要的宝宝可打开小黄车自行购买。”     “中午饭已给大家备好,大家加油干,这批订单如果提前交付,我给大家发奖金。”     2月23日,宝丰县张八桥镇电商产业园内一片忙碌。前边销售展示大厅里,时装男女鞋、马丁靴、休闲鞋摆满了货架,女主播正在现场卖力地开着直播销售;加工车间里,机器在女工们的熟练操作下飞速运转,一批批鞋面经流水线生产出来,在最后一个女工面前摆成了小山。     “俺是张八桥村的,孩子在电商产业园对面上小学,平时也出不了远门,去年镇里办了产业园,我就在这里干活。如果订单足,一个月我们都能拿到5000元以上,关键是不耽误接送孩子,感觉很满足。”车间工人铁亚晓说。     张八桥镇电商产业园位于镇商业街中心,总投资600万元,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该园采用“前店后厂”建设模式,内设产品展厅1个、时尚女鞋和渔具配件加工车间各1个、直播间8个,多功能电商孵化培训教室1个……整个产业园可实现产品设计创意、实体生产等多种功能。     去年因疫情等原因,单个企业的订单不足以满足工人的加工需求,为避免熟练工人流失,该镇多方招商,引进本地乡贤回乡创业,在电商产业园里建起了自己的鞋子加工厂,同时招聘大批本地网红销售厂里生产的鞋品。     “年前年后,我们通过本地网红直播,累计在网上销售鞋子6000多双。现在厂里的女工技术逐渐熟练,生产能力较原来有了大幅度提高。最近,我们还要招更多的工人,大批量生产鞋子,采用‘线上+线下’‘批发+零售’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的父老乡亲一起增收致富。”百诚鞋业负责人李二铅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下一步,我镇会继续争取上级扶持,在原有电商产业园的基础上有序扩大规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入驻企业服务,同时,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们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带动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张八桥镇党委书记吕跃红说。

    [更多详情]
  • 01 2023-03

    产粮万吨 惜粮如金

        2月15日,西华县西华营镇常武营村全国种粮大户盖会章,开着大铲车,将库存的百万斤玉米铲到晒场上晾晒,以防玉米霉变虫蛀。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金灿灿的玉米粒倾撒整个晒场。     盖会章的妻子杨密芝端着一个小盆,把“蹦得高、跳得远”的玉米,一粒粒从地上捡回来,保证“颗粒归仓”。     盖会章生长在农村,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一生种地,在土地中寻找致富之路。     盖会章最早承包土地300亩,后来增加到2000亩、3000亩,目前已经扩展到8400亩。“他是个大能人,能从地里挣钱,俺想都不敢想。”提起盖会章,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     2006年,在村民的一致推举下,盖会章出任村委会主任。     盖会章靠种粮发家致富,成了省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2008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种粮大户标兵”、2010年被评为“河南省粮食高产种植能手”、2011年被授予“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称号。     “这两台拖拉机是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奖给我的,值二三十万元,平时都不舍得用它们。”盖会章拍着两台“大块头”奖品,特别自豪。     借着一系列支农惠农好政策,2007年年底,盖会章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大型农机具20多台、社员150多户,土地耕种、防虫治病、收割运输,统一机械化。     2020年,他在郸城县流转土地2800亩,夏种小麦,秋种玉米,加上与专家的试验田相近,他虚心向专家学习技术,实行科学种田、配方施肥,粮食年年丰产丰收,创出了年产万吨粮的奇迹。     盖会章高兴地说:“我去年夏季小麦亩产650多公斤,秋季玉米亩产700多公斤,实现了千亩田、万吨粮的梦想。”     耕种数千亩土地,盖会章一年四季忙不闲,妻子杨密芝也同样忙碌地守护着几千亩农田。从种植前的准备到农作物收获、晾晒、出售,每一个环节,杨密芝都精心呵护。     为了给丈夫减负,杨密芝刻苦学习农业植保技术,做好病虫害测报。每年几千亩农田的防病治虫,都是杨密芝直接“配方”“兑药”,防病不见病,治虫不等“虫开口”,确保粮食丰收。     多年来,盖会章带领群众每年给种业公司繁育优质小麦种子300多万公斤。从原种引种,到精细管理、除草去杂,都是杨密芝具体操作,手把手教农民实施。20多年来,5000亩种子田累计让群众增收2000多万元。     民以食为天。杨密芝深知粮食的重要性。在家中,她践行光盘行动,量人做饭,为家人树立勤俭节约的好榜样。她时常告诫子女不剩饭、不剩菜,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杨密芝为两个儿子办结婚宴时,使用了“大锅菜”加馍、汤;为两个孙子办满月宴时,也使用了“大锅菜”加馍、汤,为全村“兴粮节粮”带了个好头。     虽家中产粮万吨,但杨密芝却爱粮、惜粮如金。正因为如此,杨密芝被评为“河南省节粮爱粮巧媳妇”。

    [更多详情]
  • 01 2023-03

    农技服务早 技术培训快

         “一定要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分蘖成穗,提高亩穗数,为丰产打下好基础!”2月28日,赴洛宁县小界乡进行麦田管理技术指导的洛阳市农技中心梁晶博士,给群众开出了“药方”。     眼下,洛阳市小麦进入生长旺盛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该市352.89万亩小麦,一、二类苗面积277.3万亩,占比达78.6%,小麦总体长势良好,但同时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为此,当地农技部门早部署、早安排,科学运筹肥水,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促进幼穗发育,进一步夯实夏粮丰产丰收基础。     农技服务注重“早”。2月初,及时出台“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深入粮食生产重点乡、村,通过张贴小麦技术挂图、讲授田间防控措施等,让农民第一时间知道当下季节小麦管理技术措施。     技术培训注重“快”。组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合作社、农户等,认真收听收看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线上技术培训。春节过后,举办麦田技术管理培训班17次,组织农技人员线上技术培训700人次,举办农民田间实用技术培训班35期(次)。     春耕生产注重“稳”。为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扛稳粮食安全生产重任,新安县计划种植辣椒5万亩、红薯5万亩、高粱2万亩、鲜食玉米2万亩、桃1万亩,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每亩奖励扶持资金200元。     洛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红艺说,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头等大事,要抓紧抓实春耕生产,加强田间管理,搞好技术服务,及早谋划全年粮食生产,抓实各项保障措施,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

    [更多详情]
  • 01 2023-03

    田间有喷灌 浇水更方便

        连日来,淮滨县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当地农户正抢抓时节,进行春管春灌。2月23日,在淮滨县赵集镇廖庄村的一处高标准农田里,由政府引进的全自动伸缩式喷灌系统正在对种粮大户简宏伟家的200亩弱筋小麦进行抽水喷灌。     “有了这个喷灌系统,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完成小麦生长各阶段的轮灌作业,从大水漫灌,到小水勤灌,不仅节水,还能严格控制土壤水分,使土壤湿度始终保持在作物生长的适宜范围,极大地降低了人力物力。”简宏伟说。     2021年以来,淮滨县先后投资3.05亿元,依托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因地制宜进行了水、田、林、路、桥、渠、井、电灌站等综合治理,建设高效节水喷灌系统,让繁琐的田间管理变得便捷高效。     “往年浇水要自带喷灌机、抽水机,效率低,现在不同了,我们镇打了450多眼机井,这地里就有出水机井,只需要打开地头的供水开关,清澈的井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到麦地里,别提有多方便了。”防胡镇农户甘彩运开心地说道。     近年来,防胡镇党委政府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完成对全镇16个村8万亩耕地配套设施提质,稳步推进农田林网建设,配套路、林、桥、涵、井、电灌站等,着力解决制约农业生产的现实问题。     目前,淮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规模20万亩,逐步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全面提升了高标准农田地力水平及土壤治理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供水情况,进行合理调度,派出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流动服务,为农民提供设施维护及抗旱技术指导等服务,助力春灌,确保全县84万亩小麦全部受益,实现夏粮丰产丰收。”该县农技专家王振旭表示。

    [更多详情]
  • 01 2023-03

    “串门认门”搭平台 观摩交流谋发展

        “‘五星’支部创建中,我们的‘产业兴旺星’还差点火候,听了大家的思路感触良多,吸取很多经验,回去要尝试一下。”2月24日,在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党建会议室里,来“串门”的东齐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正饶说道。     为了进一步加深驻村第一书记之间的工作交流,共谋乡村发展思路,姬家山乡组织开展了市派驻村第一书记“串门认门”活动,10名市派第一书记通过座谈会交流、现场观摩的形式,围绕“2023年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的话题畅所欲言,碰撞思想火花。     “红薯、南瓜耐旱易活可以在山区尝试种一些。”“山里空气好,乡村游还要继续加大力度。”“村企联建今年谋划开个风筝节,让人气更旺些,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驻村第一书记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学习,互相赶超。座谈会后,驻村第一书记现场观摩学习了娄家沟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张陆沟村的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等。     姬家山乡党委副书记杨洋表示,下一步,姬家山乡将分阶段开展“串门认门”活动,为驻村第一书记搭建好沟通交流和干事创业的平台,通过座谈会、观摩等活动,不断提升驻村第一书记履职能力,形成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