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0 2023-10

    腐竹产业旺 带富能力强

       10月7日,内黄县井店镇西冯村村民张利娟正围着香喷喷、热气腾腾的豆浆忙活着。“我和我老公在我们村党支部书记李国伟的腐竹厂里务工,我每天工资200多元,我老公负责打浆,他的工资比我的还高,我们俩每个月收入加起来有1.5万元。”张利娟说。     据了解,西冯村把发展腐竹产业作为“五星”支部创建助力群众增收和集体经济增长的切入点,带动本村和邻村30余人就业,在线下销售的基础上,还不断拓宽线上销售渠道。     随着天气变凉,腐竹产业也迎来了产销旺季,在井店镇兴旺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内,工作人员胡小敏正坐在电脑前对照着买家信息打印客户订单。“这样的订单我们在这个季节每天平均都要打印出4000单左右,比起夏天多了近1000单,我们现在正加班加点生产,为‘双11’大售做准备。”胡小敏一边打印快递单一边说。     “我们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方式,全年销售额可达3000万元,现在我们正在扩建厂房,带动我们村和北冯村集体经济收入各增收6万余元。”西冯村党支部书记、兴旺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李国伟说。

    [更多详情]
  • 10 2023-10

    移民村成了产业特色村

        10月8日,在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清淮新村,一栋栋雅致的楼房格外显眼,一条条平坦的道路通往每家每户,村文化墙上镌刻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处处呈现出移民新村生活新气象。     据了解,在修建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出山店水库时,村民们从20多里外的平昌关镇整体搬迁到明港镇清淮移民新村。清淮新村占地700余亩,安置移民1353户5235人,是平桥区最大的移民村,2018年4月整体搬迁至此,在明港这片土地上扎根。     在建设清淮新村时,明港镇坚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镇政府聘请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科学规划,明确了清淮新村的规划定位,制定了产业发展、生态建设规划。为了让移民群众“搬得进,能致富”,明港镇一方面依托产业集聚区,引导适龄劳动力就业增收,一方面大力支持清淮新村的项目发展。2020年,通过招商引资,信阳艾尔康实业有限公司入驻清淮新村,流转土地2700余亩种植艾草,通过艾草耕种、艾产品加工生产,带动就业300余人。以发展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创业一批,产业集聚区务工一批,实现全村每户群众至少有一人就业,让移民群众就业有渠道,收入有保障。近年来,清淮新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等荣誉称号。

    [更多详情]
  • 10 2023-10

    3.3万亩花生喜获丰收

         “今年种了500亩花生,收成不错,每亩地花生产量超过800斤,价格也比去年要高,毛收入能达到3500元,花生秧和花生壳也可以增加收入,真是大丰收!”10月8日,卫辉市庞寨乡兴康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忠江高兴地说。     “今年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从花生种植开始,全程做好技术指导服务,以提升单产为目标,推广应用了一批新技术、新机械。”庞寨乡乡村建设办公室主任李栋芳表示,下一步将为花生收获做好服务,确保颗粒归仓。     卫辉市今年种植花生面积约3.3万亩,该市坚持落实“二马”机制,大力推广先进植保机械和科学用药技术、精准施药技术,实施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安全、优质、高效控制花生主要病虫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同时不断推进花生种植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更多详情]
  • 10 2023-10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坚持解放思想创新赋能

        10月7日,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精神,对全厅主题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对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进行安排,对加快建设农业强省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蓄势赋能,奋力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中建“高地”成“高原”起“高峰”。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万里主持会议。     孙巍峰指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按照省委安排部署,在第十六巡回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厅党组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紧扣目标任务,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贯穿始终,深入开展“豫农铁军大练兵”,在大战大考大事中激流勇进,坚持凝心铸魂筑牢根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淬炼思想更加自觉;坚持锤炼品格强化忠诚,捍卫“两个确立”的行动更加坚定;坚持实干担当促进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内生动力更加充足;坚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坚持廉洁奉公树立新风,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更加巩固,推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势能不断集聚,持续巩固了我省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人力资源五个方面的先发优势,在农业农村大省上建起了一个个“高地”,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巍峰指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关键在于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正确理解把握“十个关系”,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上,要正确理解把握思想和行动的关系;在把握新发展阶段上,要正确理解把握农业强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关系;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要正确理解把握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要正确理解把握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在推进融合发展上,要正确理解把握工农和城乡的关系;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上,要正确理解把握产量和产能的关系;在树牢大食物观上,要正确理解把握“吃得饱”和“吃得好”的关系;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上,要正确理解把握生产和生态的关系;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要正确理解把握增产和增收的关系;在树立政绩观上,要正确理解把握“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关系。要坚持专家思维、系统观念、答卷意识、平台理念,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折不扣守牢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安全底线,推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常态化,不断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加快建设现代粮食产业强省、畜牧业强省、优势经济作物强省、种业强省、农产品加工业强省和农机装备制造强省,在农业农村大省的“高地”上形成新的“高原”。     孙巍峰强调,要瞄准“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找准工作的突破点、创新点、关键点、支撑点,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加快打造“六大平台”,在打造农业强省“高原”的过程中树立起一座座新的“高峰”。一要以“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为基础,加快搭建大良田平台。坚持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六化”引领,推行“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形成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配套融合增产方案,让中原亿亩良田成为建设农业强省最稳固的“基本盘”。二要以“中原农谷建设”为牵引,加快搭建大科创平台。聚焦种业发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管委会+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运作模式,建强高能级农科教研平台,推动形成“研究—开发—转化—产业化”全链条科技创新生态圈,让大科创平台成为建设农业强省的“驱动器”。三要以“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为抓手,加快搭建大产业平台。强化龙头引领带动,实施创新强链、数字融链、转型延链、多元稳链、招商补链、生态畅链行动,推动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从“原字号”“食字号”向“健字号”“药字号”“妆字号”产品不断升级,加快培育一批新的百亿级、千亿级产业,让大产业平台成为建设农业强省的“强大引擎”。四要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为重点,加快搭建大服务平台。在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龙头、建设区域级农业服务中心、开展全过程全链条社会化服务上下功夫,打造多主体参与“大三农”服务圈,引领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让大服务平台成为建设农业强省的“全能保姆”。五要以“设计河南、美丽乡村”为引领,加快搭建大乡建平台。推进“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高质量打造20个乡村建设示范县、100个示范乡镇、1000个示范村,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重构重塑乡村价值,打造出一批“美丽乡村+数字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共富乡村”的未来乡村形态,让大乡建平台成为建设农业强省的“新天地”。六要以“农业数字化应用”为目的,加快搭建大数据平台。围绕数字化管理服务、场景应用、决策分析、数据支撑、基础设施五个层面构建数字农业“一张网”,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农民生活智慧化,让大数据平台成为建设农业强省的“智慧管家”。

    [更多详情]
  • 10 2023-10

    乡村小店的夜市经济

        “爷爷,我的作业写完啦,你可以带我去张伯伯的店里看电影吗?”     “写这么快?我检查检查,写得好再带你去……”     “你快点,你快点,去晚了就没位置了!”     “好好好,咱这就去……”检查完作业,李爷爷带着兴高采烈的孙子出门了。     这是今年夏季唐河县张心一村很多家庭晚饭后都会发生的一幕,孩子提到的张伯伯是张心一村购物超市店主张华平。免费播放电影吸引客流,是他琢磨出来提升夜市经济的一个“金点子”。     张心一村是唐河籍革命烈士张星江同志的故居,也是唐河县定点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白天到这里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但是一到晚上,就只有周边居民到这里纳凉。     如何提升小店夜晚的人气?张华平琢磨了很久。     “晚上也是消费高峰,咱们村周边散客比较多,为啥不尝试走夜市经济的路子呢?”在唐河县烟草分公司客户经理宗世超的建议下,张华平豁然开朗。     “以播放电影提升店铺客户流量,好办法!”考虑到店前场地很大,张华平配备了投影仪、幕布、音响等设备,又配备了纳凉休憩的桌椅板凳。因为夜晚周边多是儿童、老人,张华平就制定了单日放电影、双日放戏剧的播放单,还采购了唱卡拉ok的麦克风。     就这样,每天晚上露天电影开播,吸引了方圆几个村的村民和游客驻足观看,小店的人气迅速火爆起来。     “张伯,你这电影夜市可出名了,能不能给我留个小场地,我带俺们的产品做做宣传?”     “好事啊!尽管来,大家合力才能共赢嘛!”     就这样,露天电影场又陆续有售特产、卖衣服、做烧烤的摊位进驻,张华平的店铺前逐渐成了乡村夜市经济的小舞台。     “乡亲们晚饭后纳凉休憩,露天电影场提供了一个好去处。我已经跟村里申请了,今后再增加免费体检等服务,回报给乡里乡亲!”张华平高兴地说道。

    [更多详情]
  • 10 2023-10

    烟叶丰收赶“烤”忙

        10月2日,走进宝丰县闹店镇火神庙村,但见上棚、烘烤、分拣等烟叶烘烤工作紧凑有序地进行着。在电烤烟房内,随着烟农牛雪玲家的烤烟新鲜出炉,阵阵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工人忙着把一杆杆烤好的烟叶从炕房里拿出来准备分拣,一派繁忙景象。     “我家今年种了100多亩烟叶,前期管理比较好,出炉的烤烟品质不错。”看着一杆杆烤好的“黄金叶”,有着5年种烟经验的牛雪玲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据了解,牛雪玲家的烟叶今年预计产量可达15950公斤,总收益可达48万元。为了能够在集中烘烤期完成烟叶烘烤工作,每天都有20余名群众前来帮工。     “干活的人多,说着笑着也不感觉累,每天收入100多元,工资都是一天一结。”正在分拣烟叶的谷官营村村民胡东枝笑着说。56岁的胡东枝介绍说,烟田从移栽、除草、施肥、打杈到采收、分拣,只要自己肯干,从每年“五一”到“十一”都有活干,比外出打工稳定、踏实。像胡东枝这样长年在烟田务工的群众还有很多,顾家、增收两不误。     近年来,为提升烟叶质量和增加烟农收入,闹店镇因地制宜,选择烟农集中度高、配套设施好、有发展潜力的洪寺营、周营、范营、洼李、司庄等中北部10个村作为核心烟区,推进烟叶产业连片规模化种植,烟田面积达到全县烟叶种植面积的1/3以上。同时,由烟草部门、镇农业服务中心共同为烟农提供相关技术培训、业务指导、物资储备和育苗供应及收购等服务,实现了烟叶种植集中育苗、适时移栽采收、专业化烘烤等,进一步降低了种植成本,为持续发展烟叶种植奠定了良好基础。

    [更多详情]
  • 10 2023-10

    薛战锋 依靠科技种好烟

        “今年我家种了55亩烟,烟叶产量高、油分足,预计每亩能收入六七千块钱。多年的种烟经验告诉我,要想把烟种好,获得高收益,一定得依靠科技。”10月6日,在郏县安良镇酸庄村,57岁的科技示范户薛战锋说。     郏县是全省烟叶种植核心县、浓香型烤烟核心引领区,常年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以上。位于北部浅山丘陵区的安良镇酸庄村非常适合种植烟叶。从22岁开始种烟算起,薛战锋已有35年的种烟经历,算得上“铁杆”烟农。     1988年,薛战锋高中毕业回家务农,觉得种烟虽然烦琐,但好在收入可观,同时认为种烟大有学问,自己乐此不疲。后来,他多次参加县里的技术培训,逐步掌握了播种育苗、翻耕起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成熟采收、烘烤等烟叶种植的全套技术活儿,成为种烟、烤烟方面的技术大拿。     几年前,在郏县烟草分公司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薛战锋建起全县第一家漂浮育苗工场,从事集约化育苗,烟苗除了自家用外,还低价供给周围烟农。在郏县政府和上级烟草、电力等部门的帮助下,酸庄村陆续新建或改建20座全电能烤房,薛战锋因为烘烤经验丰富,经过系统技术培训后,成为该县首批专业烘烤师,管护村里的这20座全电能烤房。     提起全电能烤房带来的实惠,薛战锋脸上不由洋溢着喜悦。他说:“全电能烤房温度、湿度由电脑程序控制,烤出来的烟通杆金黄。比燃煤烤房每炕节约能源、用工等成本近1000元,省心、省力、省钱。”     薛战锋还组织成立烟叶采烤一体化志愿服务队,帮助解决附近烟农劳力少、种烟难、烤烟难等问题,今年代烘烤烟叶300多亩。     今年,薛战锋又一次被郏县政府命名为科技种烟示范户。薛战锋说:“我要通过示范推广,让全村种烟户实现科技种烟、多多收益。”

    [更多详情]
  • 09 2023-10

    “中药鸡蛋”走俏市场

       10月9日,上蔡县小岳寺乡得全养殖有限公司现代化立体式大棚蛋鸡养殖基地内,一排排鸡舍整齐划一,鸡舍内明亮清洁,工人们忙着配制饲料、熬制中草药。     “我们用党参、当归、黄柏、黄芩、黄芪、板蓝根、蒲公英、金银花等80多种中草药配制饲料和熬水喂养,有效提高了蛋鸡的成活率和产蛋率。”该公司负责人张华说。     张华、张得全夫妇于1998年涉足蛋鸡养殖行业,2019年成立了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上蔡县得全养殖有限公司。在积累了大量蛋鸡养殖技术经验的基础上,他们近年来致力于研究纯中药调理,将中药技术应用到现代化养殖中,显著提高了蛋鸡的体质和鸡蛋的品质,蛋鸡产蛋率高,所产的“中药鸡蛋”蛋黄橙黄、浓稠不散,蛋液清澈、层次分明,口感细腻、醇香无腥,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商家青睐,供不应求。     据张得全介绍,他们公司目前养殖蛋鸡2万多只,日产鸡蛋4000多斤,年产值达400多万元。

    [更多详情]
  • 09 2023-10

    进村入企排查监督

         “双节”前夕,唐河县桐河乡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村入企,帮助企业查找安全隐患,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生产现场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为确保企业高质量、有序安全生产,桐河乡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深入企业生产现场,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安全生产把脉问诊,多措并举助推企业安全发展,大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双节’过后,我们一方面将继续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大力开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消除安全隐患,认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企业应急处置能力,一方面组织专家深入重点企业走访指导,在技改投入、安全生产等方面为企业排忧解难,筑牢企业安全生产基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10月4日,桐河乡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说道。

    [更多详情]
  • 09 2023-10

    空闲庭院成了增收地

         立秋之后,冬枣进入采收期。“今年院子里的枣树结了上百斤枣,自家吃不完的都拿到集市上卖,约莫着能卖1000来块钱,也算一笔意外之财。”10月2日,武陟县大虹桥乡西温村的脱贫户牛发才看着树上一颗颗饱满的冬枣高兴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大虹桥乡因地制宜,把庭院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鼓励村民整理自家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资源,让这些方寸地化身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成为农户增收的“聚宝盆”。     西温村就是让小果园发挥大作用的例子之一。     以森林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发展庭院经济为抓手,西温村村委创新发展林果产业,由村委牵头,从山东引进冬枣树苗种在村里的各处闲置地。这些树苗的购买和栽种全部由村集体统一出资,村民只负责栽种后的照料,收成归村民。依据自家闲置土地面积的大小,全村165户村民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种上了枣树1~5棵。除了房前屋后,一些空庄空院也没闲着,村里建设了4个村级小果园,收成归村集体所有,道路绿化的工作也由这些辛勤“站岗”的枣树承担。     “前几年可不是这样”,村干部牛建敏笑着说,“自从这些树种下以后,乡亲们美化环境的积极性都提高了。树要打理,树打理好了,一看院子不整洁,也得整吧,这一整干干净净的,人心情都好了,这属于种树的附带情绪价值,是无价之宝。”种植枣树不仅优化了村居环境,而且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激发了村民对生活的幸福感,增强了整个村的凝聚力,可谓一举多得。     “成本低、效益高的庭院种植模式,发挥了空闲庭院的最大价值,不仅能让农户学到一技之长,还能让农家小院变成农民增收的‘聚宝盆’,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大虹桥乡乡村振兴办主任说,大虹桥乡将持续挖掘庭院经济潜力,扩大庭院经济产业规模,畅通产销衔接,激发农户特别是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内生动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