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9 2023-10

    优质林果专项助力豫西梨优质高效栽培

        为提高豫西果农科学素质,促进三门峡梨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省“四优四化”优质林果专项豫西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培训暨现场会在卢氏县召开。培训会主要根据三门峡地区,特别是卢氏县梨果产业情况高质量发展“量身定制”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推动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助力豫西梨优质高效栽培。     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处长李秀杰,卢氏县副县长翟新潮,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优质林果专项负责人、研究员王东升,省市县各级园艺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和卢氏县各乡镇梨种植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等90余人参加。     据介绍,卢氏县现有梨种植面积1万余亩,其中秋月梨品种2000亩、玉露香品种8000余亩。围绕梨产业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培训会上,山西太谷综合试验站站长杨盛讲解《玉露香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王东升、林果专项梨专题负责人吴中营副研究员和其他与会专家分别就品种、苗木繁育、高标准建园、栽培模式等方面分享经验。专家的讲解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强,受到果农们一致好评。     会后,参会人员到三门峡鑫生源绿色果业示范基地进行了现场观摩。该基地的2000亩秋月梨实行省力密植树形,应用花果精细化管理、果园生草、病害综合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防雹网、5G智慧果园管理系统、智能选果分级系统、气调冷藏保鲜等技术,亩产3000公斤左右,全部采用订单销售模式。项目负责人吴中营从新优品种示范引领、品种适栽、品种结构布局优化、示范配套标准化轻简化技术以及如何提升当地梨生产技术水平、协助绿色农产品基地认证、助力品牌打造、加强技术指导培训、培养乡土技术人员等方面汇报了项目实施成效。     李秀杰对项目实施成效给予了肯定,并提出,示范推广人员要从一线中发现产业问题,总结提炼出影响产业发展的学科基础问题,从而进行深入研究。此次会议促进了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最先进的栽培技术成果在豫西梨产区的快速转化,以科技助力豫西梨产业兴旺。

    [更多详情]
  • 09 2023-10

    做好特色文章 带动乡村提质

         又是苹果飘香季。10月6日,在“亚洲第一高山果园”灵宝市寺河山果园里,香气馥郁、鲜红透亮、饱满圆润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摘、装箱,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来自永辉果业公司的工作人员鲁国丽告诉记者:“别看苹果还挂在树上,其实早已被全国各地的20多家客商预订了,根本不愁销……”     以寺河山优质苹果基地为基础,灵宝市坚定不移抓紧抓实特色产业发展,全力做好老果园改造、绿色生产、示范园创建、龙头企业培育、追溯体系建设等工作,建成国家灵宝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灵宝苹果品牌价值达200.28亿元。     围绕果、菌、药、烟、牧五大产业,灵宝市持续做足土特产文章,利用修剪下来的苹果树枝条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布局香菇设施化种养小区建设,食用菌生产总规模达1.3亿袋,灵宝香菇品牌价值达21亿元;发展中药材13万亩、烟叶7万亩;在沿黄生态廊道,一条蜿蜒的绿色飘带串联起万亩古枣林、万亩特色水果、万亩优质蔬菜、万亩油菜(油葵)、万亩荷塘、万亩彩色小麦等6个万亩基地。     立足沿黄1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灵宝市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函谷关镇东寨村通过旅游观光、农家乐等配套项目,群众增收致富,乡村环境变美变靓。黄帝铸鼎原、汉山、亚武山等山水人文景观同步发展,现代农业与休闲、康养等深度融合,带动乡村产业全面提质。生态廊道“葡醉田园”集观光采摘、农耕研学、电商直播、商贸服务等多种业态功能于一体,赋予农业更深层次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内涵。

    [更多详情]
  • 09 2023-10

    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博爱县许良镇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发展松茸、竹笋、冰菊、雪茸菇、肉丸等特色优势产业,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促进现代农业一二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游等,大力推进农业和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

    [更多详情]
  • 09 2023-10

    乡村旅游火火火

        10月3日,在汝阳县陶营镇举办的“第二届中原大虎岭体育文化节”上,选手在踊跃参加拔河邀请赛。国庆节期间,陶营镇举办“第二届中原大虎岭体育文化节”,主要比赛项目有篮球邀请赛、半程马拉松、弹弓大赛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名选手参赛。     10月3日,清丰县纸房乡梅庄百虎园,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投喂老虎,乐享国庆假期。

    [更多详情]
  • 09 2023-10

    诗画乡村不思归

       粮票、面罗、石磨、铜锁,置身于烟雨蒙蒙的白庙民俗文化村,仿佛时空错位,勤劳质朴的农民农耕风貌再现眼前。作为央视一套《山水间的家》栏目的取景地,西峡县白庙民俗文化村随着节目的热播迅速走红,成为“十一”期间群众热捧的打卡地。     国庆长假期间,从深圳回乡的马良看过节目后,一大早便带着父母来到白庙,驾车行驶在乡村旅游专线上,小雨淅沥,万亩猕猴桃翠色欲滴,与云雾萦绕的青山构成一幅绝妙的水墨画卷。“陪父母来这里听他们讲讲这些传统农具,回忆下他们的青春时代,再吃一碗地道的河南焖面,这才是回家的感觉。”马先生告诉记者。     而在老界岭下的西峡县太平镇东坪村,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夜幕时分,藏身在青山乳雾下的老界岭6号农家院热闹非凡,来自郑州的宋先生一家正围坐在一起品尝太平镇名吃炝锅鱼,火锅蒸腾的热气在窗户上挂满了晶莹的水滴。“谁能拒绝在海拔1100米的半山上来一顿热辣浓香的火锅呢。”宋先生开心地说。进入秋季,太平镇炝锅鱼、地锅鸡等地方名菜成为广大游客驱寒尝鲜的当家菜品。老界岭景区地处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最高峰海拔约2212米,是一个集观光体验、科普考察、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近年来,太平镇积极推动农游产业深度融合,全镇建成各类民宿超过420家,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     白庙村与东坪村只是西峡长假乡村热的缩影。去年以来,西峡以美丽乡村为阵地,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老界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旅游公路示范县“三区一县”联合创建,在全县打造“三区五镇十八景”,形成了“水墨龙乡·生态西峡”全域旅游品牌、“避暑养生地·南阳老界岭”康养度假品牌和“界领华夏·美鄀西峡”文旅文创品牌,探索出“三金两收益”农旅融合新模式,形成了景区带动、景镇联动、农游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局面。

    [更多详情]
  • 09 2023-10

    乡村吸引近10万名游客

         10月7日,记者从漯河市郾城区文化旅游局获悉,“双节”期间,该区共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同比增长79.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85.6%。     据悉,郾城区作为漯河市“行政文化服务中心区”,紧抓市场“引流”新机遇,顺势而为,创新文旅业态,开展特色活动,汉服巡游、国潮演出、文创集市、花船表演、十里灯河游园、新版元宇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景让这里成为当仁不让的“人气王”。     市区文娱活动精彩纷呈,乡村民俗节目轮番上演。裴城村文化合作社组织“丰之韵”主题“双节”晚会,铿锵的曲调将游客的爱国热情唤醒;李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推出“经典古诗朗诵”活动,用浓缩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着前来听众……各乡村丰富的节庆主题活动吸引近10万名游客,在游玩中让人们充分感受郾城厚重的历史底蕴、淳朴的民风民俗,塑造出新时代郾城文旅名片,推动了文旅市场加快复苏。     “‘双节’期间人流集聚,郾城区作为市‘行政文化服务中心’,致力于将文字、文化、文脉与文旅产业充分融合,发挥文旅作为综合性产业‘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效应,同时推出高质量的文旅产品,打造舒适放心的市场环境,提升游客满意度,让游客不虚此行。”郾城区文化旅游局局长李小青说。

    [更多详情]
  • 09 2023-10

    800多处农家乐座无虚席

        10月6日,微雨过后,新县田铺大塆清新素雅,景色怡人,黄墙黛瓦的古朴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来往游客们笑容满面,放慢脚步,行走于村内的青石板路上,游览特色创客小店,挑选豫南传统手工艺品,好不自在。     “早就听说田铺大塆充满了豫风楚韵,今天来到这里,算是亲身感受到了!”来自江苏的游客李维正带着一家人在大塆村内的景点处开心打卡。     假日不停档,乡村游客旺。“双节”期间,新县乡村旅游势头强劲,各乡村景点车水马龙,停车点位均达到最大承载量,田铺大塆、西河湾等乡村景点平均每天接待游客均超过2万人次。假日8天,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89.6万人次,占游客总量的62%。     据介绍,“双节”期间,新县共接待游客14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97亿元,全县800多处农家乐座无虚席、126家民宿入住率均达九成以上,红色纪念品、山区农副产品、特色文创商品装进游客后备箱,老区群众在旅游产业链条上获得了真实惠。

    [更多详情]
  • 09 2023-10

    市民热衷乡村“微度假”

         金秋十月,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广袤的田野里稻田染金,“丰”景如画。10月5日,该市某青少儿舞蹈队的10多名队员穿着演出服,在稻田里拍摄视频。     “湛河区的乡村离市区不远,风景优美,空气也清新,我们舞蹈队经常来这里寻找创作新灵感。”该舞蹈队负责人赵娟说。     在曹镇乡杨西村,具有苏州园林风格的“壹亩荷香”生态休闲民宿园里,不少游客在此赏景拍照。     “昨天俺在齐务、谢庄和白龟湖大坝玩了一整天,中午在农家院吃了野生鱼和蟠桃园里散养的柴鸡,玩得开心,吃得舒心,所以今天又来了。”家住市区西市场的游客刘亚飞说,以前,国庆长假他们一家四口都是去外地的风景名胜区游玩,今年假期天气不好,带着孩子外出不方便,就“跟风”来到湛河区,没想到家门口也这么有意思。     “整合、提升生态资源,优化旅游服务环境,突出‘微旅游、慢生活’主题,打造‘家门口的好去处’,让游客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一直是湛河区文旅产业发展的努力方向。”该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张爱民说。

    [更多详情]
  • 09 2023-10

    第六届郑州农博会开幕

         10月8日,2023第六届河南(郑州)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本届农博会由河南日报社、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商务厅共同主办,大河报社承办,以“产业化、品牌化、数字化——河南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总展示面积超20000平方米,河南特色农业产业县、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国内龙头农业企业以及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纷纷参展,湖北襄阳、吉林长春、新疆哈密等兄弟省(自治区)市政府组团也远道而来,集中展示特色产业、智慧农业等农业农村发展最新成果。     2018年以来,郑州农博会已成功举办5届,升级蝶变中,始终与河南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更多详情]
  • 09 2023-10

    杞县大蒜种植全面展开

         10月6日,走进杞县田间地头,到处可见蒜农们忙碌的身影。眼下正值大蒜种植的季节,杞县广大农民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投入大蒜种植中,为明年大蒜的丰收播下希望。     作为全国重要的大蒜生产、加工、贮藏和出口基地,近年来,杞县大蒜产业通过实施“区域化布局、模式化栽培、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实现了规模稳定、品质优良、销售完善、助农增收、辐射带动的显著效果,成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