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农村疫情防控屏障
随着春节临近,流动人口增加、返乡人员增多,怎样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是我省正在面临的一次“大考”。连日来,全省各地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进一步完善措施,齐心协力开展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最大程度维护好农村群众身体健康和农村地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即日起,本报开设《筑牢农村疫情防控屏障》专栏,持续关注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动态。 “让乡亲们花小钱也能看好病” □本报记者宋广军通讯员刘艳红 “从你这片子里看,肺部炎症不大。我给你打上针,再配合着吃点药,一周就能基本痊愈。”1月5日,在禹州市方岗镇刘屯村诊所里,村医刘玉卿正在指着肺部造影片,为67岁的朱春枝开出治疗方案。 在这个小诊所里记者看到,4位病人正在输液,身穿防护服的刘玉卿正在为十几位排队的病人逐一会诊开方,在医专上学的二儿子刘沙洛利用假期帮助父亲配药,并仔细地交代病人按时按量服用。 刘玉卿今年60岁,他的爷爷、父亲都是医生。18岁从平顶山卫校毕业后,刘玉卿回村当了村医,一干就是40多年。算上同样从医的大儿子、大儿媳,一家人是四代行医。特别是由于医术高、医德好,他在附近十里八乡名气很大。他的行医理念是“让乡亲们花小钱也能看好病”。 不论是刘屯村还是周边村,每个来就医的病人,他都建立完整的病历档案,对每个老年人的病情了然于胸。 火龙镇关帝庙村80岁的杨叶鼻塞、浑身疼、咳嗽有痰,由女儿带着前来就诊,刘玉卿先给她做了血氧饱和度检测,随后开方取药。“她是我的老病号了,身体情况非常了解。这次她的血氧值正常,开点药回去吃吃就好了。”刘玉卿说。 刘玉卿对待病人非常热情耐心。去年12月中旬以来,他每天从凌晨5点就开始接诊,首先为病人做免费的抗原检测,确定是不是新冠感染,再根据确诊病症以及轻重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晚上9点多才能休息。 “孩子发烧39.5℃,抗原显示阳性,属于新冠感染,现在是高烧,第三天就会退烧,如果出现了喉咙疼、嗓子哑,一定要多喝水,服药一周左右就会好转。”和沟村村民郝营娜带着儿子来看病,刘玉卿仔细为她儿子做了抗原、量了体温后叮嘱道。 “别看咱村的诊所小,可玉卿几包药就能治好病。”不少村民纷纷称赞道。 “医”靠来了! □本报记者刘亚鑫 1月5日下午,结束了上午的门诊,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卫生院医生张慧敏和护士秦学静,在短暂的午休后,挎上诊疗箱驱车赶路。 “我又来了阿姨,这两天胃口咋样?”来到小店镇飞翔社区李凤云老人家中,张慧敏笑着熟络地拉家常,并给李凤云送上了装有酒精、口罩、毛巾等物品的防疫“大礼包”。 “可好了!你们快坐!”搬好凳子,李凤云还立马打开了电暖扇。 看着老人精神十足,张慧敏松了口气,在秦学静的协助下,开始为老人测血压、听心率,因为李凤云刚刚“阳康”,这次张慧敏还多测了血氧饱和度。 “恢复得很好!但血压还是偏高,药一定要按时吃……”检查完成,张慧敏二人边收拾东西,边向老人及其家人交代注意事项。 “上午‘坐诊’,下午‘走诊’,每3天一次。”前往下一户人家的路上,张慧敏告诉记者,面对疫情新形势,小店镇政府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协调卫生院医生同全镇23个村的村医,网格化分包了100多名重点人群及700多名次重点人群,通过网络、视频、电话或线下方式健康监测、健康咨询及用药指导,持续关注“老弱病残”和监测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的健康状况。 小店镇郭庄村的赵维云今年67岁,身有残疾,得知她感染新冠后,张慧敏和卫生院的大家格外挂心。“之前看你咳嗽得厉害,今天好多了,不方便及时就医给我打电话。”再次上门,除了问诊,秦学静还特地强调了防疫“大礼包”中84消毒液的用法,“一瓶盖消毒液兑一大瓶水后用,不能不稀释。” 近些天,除了免费诊疗、送医上门,小店镇卫生院还向社会公布卫生院及村卫生室24小时咨询电话,并为辖区内群众免费发放了1000多片退烧药,救护车随时协助转诊。得益于各方协调,如今小店镇卫生院药房各类医疗药品、物资供应充足,患者就医有序。 “孩子不能一直在身边,他们就是依靠!”提起小店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郭庄村83岁老人王素琴连连称赞。 郸城 织密三级医疗服务网 本报讯(记者巴富强通讯员徐松)“一天30多人发烧就诊的高峰过去了,现在一天还剩三五个人,主要症状是咳嗽,出现重症都及时转到县中医院了。医共体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我们最缺药的时候,乡卫生院给我们提供了50多盒退烧药。”1月5日,郸城县李楼乡孔集行政村卫生所所长刘智玉说。 据悉,郸城县自2018年在全省率先实行医共体改革,成立由人民医院、中医院、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4家公立医院牵头的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实行人财物共管、责权利统一。刘智玉的卫生所属李楼乡卫生院统一管理,李楼乡卫生院属中医院牵头的第二医健集团管理,县乡村实现了医共体“一家人”。 “我们属于由中医院牵头的第二医健集团,同时也是中医医共体牵头单位,在这次感染高峰中,中医院除了保障我们所有成员单位的西药供应以外,还特别为每位乡村医生和重点监测患者配发了中药包。紧要关头,医共体让我们有‘医’靠,有信心。”李楼乡卫生院院长代俊峰激动地说。 随着疫情形势变化,该县充分发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效协同、县乡村三级医疗健康服务网络全覆盖的优势,出台了《郸城县充分发挥紧密型医共体高效协同优势分级分类诊治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方案》,围绕“保健康、防重症”,按照“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应治尽治”要求,全县8个二级以上医疗机构、20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60个村卫生室和147家个体诊所全部开设发热诊室,坚持24小时开诊。 该县按照“健康监测、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的原则,优化医共体内部转诊机制,健全绿色通道,建立村-乡-县重症患者就医转介便捷渠道,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连续性。同时发挥全县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作用,承担了全县80%的发热患者的诊治任务,充分发挥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 在医疗物资储备和供应方面,医共体更是优势突出,保障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用药。目前,该县加强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备足退热、咳嗽、消炎类药物60多万份;加强药品市场供给力度,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