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0 2022-12

    守好百姓“钱袋子”

    12月19日,笔者从省公安厅获悉,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先后破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1.6万余起,全省电诈案件立案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50.3%、61.5%。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坚持打防管控多管齐下,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省公安厅党委多次专题研究,组织开展专项行动,精准部署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成为各地“一把手”工程和民生工程。     同时,全省公安机关深入推进“云剑”“断流”“断卡”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高发类案和大要案集中攻坚,严厉打击犯罪集团“金主”、骨干。同时联合有关部门持续强化科技反制水平、增强预警劝阻成功率、提升宣传防范实效。今年以来,累计封堵涉诈网址、域名340余万条,发送宣传短信9.8亿条,开展预警劝阻1960余万人次,持续开展反诈宣传培训20余万人次,推广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达3000余万人,有力地遏制了案件高发势头。

    [更多详情]
  • 20 2022-12

    人人是股民 致富不掉队

    12月16日,在禹州市寨子社区的“寨子区美食街”,街内的米皮店、老母鸡汤葱油饼店、火锅店、海鲜店等已经入驻,路南的一家砂锅居负责人正在指挥着工人装修门脸店牌:“伙计们,加把劲啊,争取早完工早开业!”     在“五星”支部创建中,寨子社区党委书记洪志敏带领党员干部经过广泛调查论证,厘清了“双绑”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社区全部4827名居民以集体土地等资产作价4918.66万元,入股绑定成立寨子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注资1000万元成立禹州市颍畔实业发展公司,绑定辖区年产值15亿元的禹州市恒达房地产公司,以商贸服务为主导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居民户”的模式,带动社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颍畔实业发展公司与所有社区居民的临街商业房绑定,结合各条商业街道的业态特色,对居民的商业房统一招租,打造成街街有主题的餐饮、装饰、校外培训、汽车服务、美容美发等特色商业街。目前,已引进餐饮服务及小吃店306家,商超96家,装饰装修74家,美容美发54家,医药零售39家,保健服务67家,特长培训班58家,广告传媒27家,家政服务23家,汽车服务54家。社区居民既可自主创业经商,也可把自家商业房交给公司对外租赁,收取租金和分红。     “双绑”发展推动了社区主导产业的做大做强。今年以来,寨子社区新增居民就业1413人,主导产业商贸服务业实现收入超过1.39亿元,占社区总收入的76%;带动居民从事主导产业890户,占居民总户数的85%,人均可支配收入3.9万元。

    [更多详情]
  • 20 2022-12

    培育乡风文明“星”风尚

    “这牌子是村干部来给挂上的,是我们全家的荣誉,今后我们会好好保持,努力做好文明户。”12月7日,走进商城县双椿铺镇黄楼村,刚获评“三星文明户”的村民徐继生指着墙上的牌子高兴地说。     “通过此次授牌活动,广大群众争做文明户,争创文明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全镇形成了以‘星’为荣、创‘星’、争‘星’的良好氛围。”双椿铺镇党委宣传委员、副镇长王同刚说。     今年以来,该县把“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着力培育文明“星”风尚,厚植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我县以狠抓‘四免一优先’政策赋能落地工作为抓手,提高群众参与‘三星文明户’创建活动积极性,创建工作取得了实效,获评文明户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商城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建国介绍。     自“三星文明户”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商城县成立工作专班,层层抓落实,指导交通运输、卫健、金融等单位制订印发本行业“三星文明户”政策赋能实施方案,确保2982户“三星文明户”创业有资金、子女上学有荣誉、出行有优惠、健康有保障。     截至目前,该县共发放免费乘车卡6000张、免费景区卡2982张;已有876名成员进行了免费体检;已为326户发放文明户授信金额277万元;文明户子女被评为“新时代好少年”50名、市县校级“文明学生”62名,享受助学金346名,共获资助19.79万元。

    [更多详情]
  • 20 2022-12

    “监督+”赋能乡村振兴加速跑

    12月19日,驻马店市驿城区水屯镇禾绿农业园,一座座错落有致的蔬菜大棚内,绿油油的蔬菜经过自动喷淋系统浇灌后,叶片上挂满晶莹的水珠,生机盎然。“这些设备都是申报的农业项目,现在无论是项目申报审批,还是项目资金拨付,都不用我们自己操心,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方便得很。”农业园负责人李俊山对前来走访的驿城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说道。     连日来,驿城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扶贫产业园,把监督“探头”直插乡村振兴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紧盯过渡期的痛点难点问题,督促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以有力有效监督保障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推动清廉乡村建设走深走实。     该区纪委监委将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列入日常监督工作重点内容,组成专项督导检查组,紧盯资金拨付、使用等环节,深入一线,对照监督清单,分步骤有重点地展开嵌入式监督,督促相关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在服务保障上做“加法”。同时,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廉情监督员的“探头”“哨兵”作用,积极探索监督新模式,念好基层微权力“紧箍咒”,推动村级组织权力规范运行,打造一批“清廉乡村”。对查处的典型案例通报曝光,深刻查摆剖析问题漏洞,精准提出整改建议,做实以案促改,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更多详情]
  • 20 2022-12

    智慧养牛“犇”出新天地

    “以前从来没想过牛还住空调房,还有‘身份证’。从选种配种到饲料喂养都是经过大数据计算出来的,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我们是上海‘光明奶业’的供货商!”12月19日,走进位于洛阳市孟津区横水镇的君荷牧业,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厂区,一应俱全的库房、消毒室、饲料加工间,负责人刘海台自豪地介绍起“智慧牛场”。     据了解,以前的传统养殖,每年夏天需要大量用水对牛场喷洒降温,不仅成本高,而且污水处理是大问题。现在君荷牧业引进的智能喷淋系统,可以实时感知牛舍温度变化,随时为奶牛冲凉降温,每头奶牛都可以享受到专属的空调房。     利用大数据精准识别技术,君荷牧业给每头奶牛进行编号,进行科学化配种、智慧化养殖。在环保和循环利用方面,同周边群众签订了秸秆供应合同,实现秸秆回收再利用,将牛粪通过管道输入沼液池,处理转化为粪肥,送入周边村庄田地,改良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在解决就业方面,为当地2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为村民创收1000余万元。     近年来,横水镇把返乡创业作为发展乡村产业的重要抓手,立足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种植,借助科技手段、智慧帮扶本土产业做大做强,同时筑巢引凤,吸引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更多详情]
  • 20 2022-12

    召陵区老窝镇“一村一品”争创“产业兴旺星”

    今年以来,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以创建“五星”支部为契机,围绕争创“产业兴旺星”想方法、谋出路,积极打造党建产业联合体,成功申创为河南省首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为党建促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赋能。     为改变群众个体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老窝镇各村党支部引领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双绑”机制,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发挥党员带动作用,组织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发力。通过发挥专业合作社优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目前,全镇共引领创建联合社3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75家。     在此基础上,各村党支部书记、“两委”干部、党员示范带头发展产业,形成“村‘两委’干部主导、党员主责、群众主体”的长效发展机制。村党支部组织带领党员干部和青年群众前往周边省市学习种植经验,引进优良品种,培养种植人才,指导群众因地制宜、积极挖掘本镇优势产业。目前,全镇已有20个行政村形成了规模性辣椒种植,建立了万亩辣椒基地,形成了现代辣椒产业园。下堤于村辣椒种植面积突破800亩,干辣椒年出货量达20万吨。该镇已建成全省知名的高辣度辣椒主产区和销售集散地,“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壮大。     在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共同引领下,全镇37个行政村均成立“产业兴旺星”议事协商组,积极引导发展特色产业。目前,武湾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有入股农户211户、流转土地431亩,主要种植姣红玉兰、大叶女贞、丝棉木等绿化树3万余棵,并在树间套种小麦、花生、大蒜、红薯等,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老许村实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果蔬种植大棚基地150余亩、大棚39座,主要种植吊西瓜、辣椒、豆角等,年产值可达500万元以上,增加了农户收入,调动了广大村民发展果蔬产业的积极性。     “接下来,我们要创新产业发展理念,聚焦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争创省级‘产业兴旺星’,确保老窝镇‘五星’支部创建取得新成效。”召陵区老窝镇党委书记张鹏勤说。

    [更多详情]
  • 19 2022-12

    鹿邑县 “五星”创建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在鹿邑县马铺镇完楼村许庄田园综合体内的知行农场里,镇村干部正在安装标识牌、划分地块,一派忙碌景象。     “知行农场流转村民土地47.5亩,设置农耕体验、共享菜园、劳动实践基地等区域,其中划分72块‘共享菜园'。”马铺镇党委书记代丽玲介绍,市民、企业或机关单位有偿认领菜园,村委会提供农具和蔬菜种子,通过托管的方式打理菜园,进一步增加了完楼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完楼村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进一步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是鹿邑县“五星”支部创建取得实效的生动体现。今年以来,鹿邑县把“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作为县、乡、村三级书记党建项目,聚焦“五星”支部创建任务,定准“争星”目标,细化“评星”标准,全县565个村(社区)党组织扎实开展创建活动,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到今年年底,全县拟创成“五星”支部6个,“四星”支部35个,“三星”支部146个。     坚持高位推动,科学规划。“五星”支部创建之初,鹿邑县委制订全县“五星”支部创建方案,成立创建“五星”支部引领城乡基层治理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和十个争星创评组。同时,各个“星”均指定一个牵头单位,全面统筹“五星”支部创建有关事宜。     坚持靶向发力,精准制导。鹿邑县聚焦“五星”支部创建标准和创建重点任务,指导各村(社区)立足各村自然风貌、产业基础、文化传统和群众发展意愿等因素,充分挖掘各村优势资源。以“逐村求突破,争创特色星”为基础,以“一星”带动“四星”为目标,着力推动“一星”“二星”全员创建,“三星”“四星”努力创建,“五星”支部不断涌现。各村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集体资产入股等方式,参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的生产经营,在发展“一村一品”中壮大集体经济。同时,鹿邑县财政还出资对全县6个申报“五星”支部的村(社区)和争创“五星”支部的后备村进行资金奖补,邀请一流团队帮助指导设计村级规划,真正将“五星”支部创建作为高速发展的“检验场”。     坚持夯实责任,狠抓落实。鹿邑县坚持倒排工期,将重点工作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实施“挂图作战”,逐项梳理“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清单。将“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纳入全县督导督查重点项目,通过巡回督查、专项检查、定期通报等形式,定期对“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动态检查评估。     “鹿邑县将推动基层党组织加大‘追星’力度,为基层治理赋能,为乡村振兴加力。”鹿邑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袁航表示。

    [更多详情]
  • 19 2022-12

    郏县 高质量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

    位于郏县长桥镇楼王村的红伟农机专业合作社院内,免耕播种机、喷灌机、旋耕机、秸秆还田机、小麦(大豆、玉米)收获机、辣椒移栽机等近百台大中型农业机械一字排开,合作社理事长、“农机司令”刘红伟正带领员工忙着用黄油泵对机械进行保养。     “我们合作社今年秋季共深翻土地3万亩,全年累计作业面积23万亩。我们服务的地块,农作物产量年年有增,病虫草害发生率连年下降,土壤也得到了较好的改良。”刘红伟说。     近年来,郏县坚持藏粮于“机”、藏粮于技、藏粮于地,不断挖掘现代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潜力,搭建农机服务平台、推广农机新技术,大力推进“机械强农”,加快“智能农机”“数字农机”的推广应用。截至今年10月底,该县农机总动力达45.2万千瓦,年完成机收小麦46.5万亩、玉米27.02万亩;小麦机收率达98%以上,玉米达90%。目前,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种植机械、联合收获机、高效植保机械总量达5万多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3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5家。农机装备数量和结构的不断优化,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高质量推进,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持续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郏县以全面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核心,以耕整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和秸秆处理6个主要机械化生产环节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机科技创新,培育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主体,促进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经营与管理相协调,有力提升了全县小麦、玉米和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2021年,郏县成功获得“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成功主办了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河南(郏县)分赛区比赛,成功承办了全省“三秋”农机化生产暨秋粮机收减损工作现场会,成功举办了郏县“东方红”杯农机操作技能安全大比武暨农机安全应急演练活动。     另外,郏县还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用,做到应补尽补、应发尽发,推动农机装备升级换代,全面提升机械作业能力。2022年已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10.843万元,补贴机具1200台(套),受益农户874户。同时,郏县创新农机培训服务,通过定期开展农机技术培训、派遣农机技术指导员开展指导,不断提升机手技术水平,今年已培训300多人。     “我们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发挥好政策导向作用,激发农民种田热情,促进农业装备向高质高效机械化升级,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郏县县长李红民说。

    [更多详情]
  • 19 2022-12

    南乐县 “五星”闪烁照亮乡村振兴路

    12月中旬正是大棚西红柿集中上市的时节,每天从南乐县张果屯镇联富现代农业园区运出的新鲜西红柿就达到1万公斤,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2亿元。“产业兴旺”的背后不仅包含了当地群众的勤劳与付出,也得益于当地“五星”支部创建所汇聚的强大发展合力。     南乐县张果屯镇烟之东村党支部书记赵战秒说:“今年我们村联合了周边6个村的党支部共同成立了西红柿产业发展党委,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基地联营、品牌联创,使我们村跟周边村种植的西红柿,不仅在规模上实现了集中连片,而且市场销路也越来越广了。”     据了解,成立产业发展党委是南乐县争创“产业兴旺星”的有力举措。今年5月份以来,南乐县按照省委统一部署,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聚焦产业兴旺,先后成立了西红柿、胡萝卜等4个产业发展党委,立足做大做强优质瓜果蔬菜种植产业。通过推行“三资盘活”“三权分置”“村社合一”“飞地共建”“合作共赢”“三产融合”等六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五星”支部创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活水。     走进谷金楼镇谷金楼集村委会,“五星”支部创建“挂图作战亮灯”展示墙格外醒目。原来,南乐县将“五星”支部创建重点内容细化为了5方面30大项78小项工作任务,并将每个方面、每个大项、每个小项对应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灯盏。每完成一项创建工作任务,就会点亮对应的灯盏,这样使各村“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一目了然。     南乐县谷金楼镇党委书记邢晓伟说:“‘五星’支部创建以来,我们通过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采取连片宅院变游园、残垣断壁建花园、房前屋后成果园、闲置庄基种菜园的模式,持续扮靓了乡村颜值;还通过‘一产一链’拨响了村民致富增收‘金算盘’,目前使25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同时依托依禾农庄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了种植、销售、物流、电子商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带动就业500余人。全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强村富民工作蹄疾步稳,整体提升。”     南乐县拟创建的“五星”“四星”支部村有44个,通过“五星”支部创建,使南乐县的乡村产业更兴旺了、生态更宜居了、乡风更文明了、生活更富裕了。特别是村集体经济发展,2022年预计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将达到282个,占比87.6%;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将达到93个,占比28.9%。南乐县以“五星”支部创建带动了乡村发展整体跃升,朝着“产业兴、生态优、百姓富”的目标稳步向前。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重大工程。南乐县将把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为强基固本的重要举措、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点带面、以面带全,促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多点开花,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使‘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照亮南乐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路。”南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艳虹表示。

    [更多详情]
  • 19 2022-12

    年出口韩国橡子仁300吨

    在鲁山县背孜乡长河村的文化广场上,七八名妇女正在摊开的大片橡子仁上捡拾一些从脱壳机中“漏网”的带壳橡子,然后二次脱壳。而在另两处河滩地上,成片的橡子仁正在晾晒,场面壮观。     “我们村现有余章全、赵天水、余方敏3家收购大户,一年能收购、加工出300多吨橡子仁,全部出口到韩国。”长河村党支部书记田建生自豪地介绍道。     橡子是野生栗树的果实,每当深秋橡子成熟季节,栗树林下到处都是自然成熟后掉落的橡子,但很多山区落到地下的橡子无人捡拾,造成极大浪费,甚为可惜。     而在长河村周边,这些无人问津的橡子却成了宝贝疙瘩。据余章全介绍,他收购橡子已有20多年,村里三家大户一年能收购700多吨橡子,加工出300多吨橡子仁,近几年出口价格每吨在7500元左右。另外橡子壳也可以当做中药的原材料或者卖给生物质发电厂,售价每吨在450元上下。     据悉,背孜乡及周边乡镇约有500名群众年年在山上捡橡子,一个半月时间内,有些手脚勤快的人一天能收入100来块钱。     余章全介绍,出口到韩国的橡子仁,被当作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用来制作凉粉和面条食用,很受欢迎。“我们正在考虑上马加工橡子仁淀粉设备,提高橡子的附加值,把橡子的收购及深加工当作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背孜乡党委书记闫勺安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