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4 2022-12

    抢手萝卜干价格翻几番

    12月8日,在信阳市平桥区查山乡干菜茶加工厂生产车间,几名工人正在对收购来的萝卜进行清理、分拣、切片。只见两台机器急速旋转着,工人将萝卜整个放进去加工,片刻工夫就变成细细的萝卜条。     当下正值萝卜丰收的季节,大量萝卜等待收购。查山乡干菜茶加工厂一方面帮助周边农户解决萝卜滞销问题,一方面加紧生产,将收购来的萝卜全部加工成萝卜干在电商平台销售。原本滞销的萝卜就变成了抢手的萝卜干,价格也翻了几番。目前,该加工厂共收购周边农户萝卜70万余斤,已加工成品萝卜干2万余斤。     在查山乡电商服务中心,加工好的萝卜干正在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我们平桥的萝卜水分大、脆度高,制成的萝卜干口感脆甜,可以炖肉、凉拌、炒菜,我现在就给大家讲讲萝卜干的9种吃法……”     “我们充分利用抖音等网络平台实现带货创收。现在,正是吃萝卜的季节,我们的萝卜干在网上卖得相当不错。”2021年,刘刚成立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掘有网络基础的留守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发展抖音网红直播卖货及抖音达人带货模式,通过“电商+工厂+基地”的模式,间接带动种植、采摘、加工、购销等600个岗位,仅2021年一年,线上线下销售额就达100万元,利润近20万元。     “你别小看这萝卜干,现在真是供不应求。”刘刚一边忙着指导工人生产,一边喜不自禁地说。“明年我们将扩大加工厂的生产规模,集中收购更多的野油菜、香地菜、洋槐花、干豇豆、干扁豆等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包装、销售,为周边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着大伙儿共同致富。”谈起未来,刘刚信心满满。

    [更多详情]
  • 14 2022-12

    孟津区白鹤镇 老粗布“织出”乡村振兴路

    “人家玉道真中,出去了那么长时间,心里还想着老家!”11月29日,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苇园村党支部书记张献冬对许玉道竖起了大拇指。     这缘于一次爱心购买。半个月前,在北京的知名青年经济学者许玉道,看到家乡老粗布的推介视频,联系张献冬后,不但自己购买,还积极在校友圈、朋友圈进行宣传推介,促成了10多名爱心人士累计采购118套老粗布纺织品的交易,成为今年的最大一笔订单。     苇园村地处白鹤镇西部丘陵地带,是传统农业村,脱贫攻坚前没有任何产业,年轻人在外务工,村里大多为留守儿童和老人。该村传统手工老粗布远近闻名,2019年8月,在白鹤镇的指导帮助下,建成老粗布加工车间,日产床单70余条,让2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集体经济年增收9万余元。     近年来,白鹤镇不断开拓思路,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网络平台,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以消费促振兴,让农民稳定增收。

    [更多详情]
  • 14 2022-12

    鲁山县林楼村 烘焙鸭蛋畅销市场

    12月5日,在鲁山县下汤镇林楼村三合农牧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挑选个头匀称的鸭蛋,准备清洗后腌制,然后再制作成烘焙鸭蛋上市销售。     “我们推出的烘焙鸭蛋很受市场欢迎,虽然只是多出一道烘烤的工序,但比咸鸭蛋每个能多卖0.5元。和咸鸭蛋、松花鸭蛋相比,烘焙鸭蛋效益是最高的,目前已成为公司的主打产品,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左右。”三合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钱三强自豪地介绍道。     林楼村一带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这里的生态蛋鸭养殖基地2021年5月建成,引进蛋鸭10万余只。目前,养殖基地已形成雏鸭饲养、产蛋、销售鲜蛋和鸭蛋后期加工一条龙的生产体系,并申请注册了“多一点幸福”商标品牌。三合农牧有限公司蛋鸭产蛋后,使用本地红黏土、叶县深井岩盐腌制鲜鸭蛋,产品畅销平顶山、洛阳、南阳、郑州等市,并通过电商渠道远销浙江、湖南、湖北等省。     “三合农牧有限公司年产鲜蛋1500吨,目前推出有鲜鸭蛋、咸鸭蛋、松花鸭蛋、烘焙鸭蛋等多个品种,并带动当地60人务工,年发放务工费130万元,已成为鲁山县养鸭界的佼佼者,有效地带动了乡村振兴步伐。”鲁山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魏建运说。

    [更多详情]
  • 14 2022-12

    淮滨县 茅草变宝富乡邻

    过去,生长在田地里、沟渠边的茅草、芦苇无人问津,用农药都除不掉,如今它们“变废为宝”,对于具体从事茅草、芦苇编织的农户来说,既能为生活增添乐趣,又能增加收入,它不仅颇受欢迎,还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12月8日,在淮滨县王家岗乡,腾飞草编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编织草绳。据了解,凌晨4点,四河村村民徐西明已经起来了,拿着镰刀在磨石上划拉几下,接着三轮车的马达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我就顺着村路往北一直走30里地去割茅草,一天最多能割500斤,少的也能割200多斤。”上午11点,徐西明已经带着丰硕的战果回到自己家门口进行晾晒了,“这在以前都是人们不要的东西,现在八九毛钱一斤收购,我们这儿闲散在家的有1000多人,已经形成‘人人争相割茅草’的局面。”     据了解,草编的原材料主要有茅草、柳子、芦苇、麦秸等野生植物或农产品下脚料,不仅耐荫、耐瘠薄,而且还特别耐干旱,给个闲田大梗就能长成一大片,价格便宜,绿色环保,被山东草编公司看中,在当地设立了收购点,收购后运到山东加工编织成工艺品,出口日本等国。

    [更多详情]
  • 14 2022-12

    生态种养巧赚钱

    12月7日,记者走进禹州市方山镇庄沟村的一处生态养殖园里,一群毛色鲜亮的土鸡和体型肥壮的大白鹅,穿梭于柿子树下,或埋头觅食,或追逐嬉戏,给柿园平添了无限生机。     “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山,我花了20多万元建了这个养殖园做林下养殖,种养结合既赚钱又环保,土鸡和鹅散养在果园里,可以吃地里的杂草、虫子,有利于果树生长……”庄沟村村民都红伟告诉记者,村子背靠五旗山,林业资源丰富,山上丛林郁郁葱葱,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有着适合禽类养殖的天然基础。2018年,在外打工多年的他看中家乡良好的发展前景,返乡创业,打造了这个林下养殖园,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致富路。     据都红伟介绍,养殖园建成之后第一年先试养了50只土鸡,当年就获得不错的收入。     如今,都红伟的养殖园里有100多只土鸡和鹅,马上就能出售,种植的柿树明年就是盛果期,到时候又能产生一笔可观的收入。     据了解,为多渠道促进村内产业发展,庄沟村“两委”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积极鼓励像都红伟这样的新乡贤返乡创业,并以合作社经营、农民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发展果树种植、桑蚕养殖、家禽养殖等种养产业,让村民获得稳定租金的同时,还能通过农闲时务工获取工资,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如今,全村已建成生态养殖庄园5个,拥有各类养殖大户15户,预计今年全村仅种植养殖业可实现30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

    [更多详情]
  • 13 2022-12

    探索“葡萄+草莓”高效间作种植新模式

    魏志峰,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果树栽培课题组助理研究员,河南省农学会葡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伊川县路庙村及路氏精品农业园区科技特派员。长期从事葡萄省力化栽培技术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省部级项目多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鉴定科技成果4项。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著作5部。连续两年获评“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  嘉宾 魏志峰     主持人 本报记者张莹     “葡萄+草莓”高效间作种植新模式,能让果农的亩收益在10万元以上!从2018年开始,伊川县酒后镇路氏精品葡萄园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科技特派员的帮扶下,探索实施“葡萄+草莓”高效间作种植新模式取得成功。 2020年8月,“路氏精农”葡萄高效种植推介会成功举办,“葡萄+草莓”高效间作种植新模式成为观摩讨论焦点,获得业界专家一致高度评价。 12月7日,记者对话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果树栽培课题组助理研究员、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青年专家魏志峰,谈谈“葡萄+草莓”高效间作种植新模式在伊川的成功探索和实践。     主持人:路氏精品农业园区建园的定位是什么?为何这样定位?     魏志峰:自2017年路氏精品农业开始建园,就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我从选址、规划、选种到种植,全程进行技术指导。2018年正式成为路氏精品农业的科技特派员,至今已经服务了5年。     园区规划之初,就决定从事高端精品农业,高端精品葡萄是选定的主产业。因为当前我国的鲜食葡萄产量已远超过市场的实际需求,中低档葡萄在市场上已经有滞销苗头,同时中高档的优质葡萄仍供不应求。面对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产量优先的传统做法,将产量降下来,把品质提上去,以优质果品供应市场,以应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     主持人:为什么在路氏精品农业园区探索实施“葡萄+草莓”间作种植新模式?     魏志峰:葡萄采收后,园区有近半年的土地空闲期;园区的2名长期工人在葡萄采收后也处于农闲。通过套种草莓可充分利用土地、光、热、人力等资源,有效提高设施大棚、人工使用率,同时培肥地力、抑制杂草生长、增加观赏性、提高经济效益,达到多种、多产、多收的目的。草莓栽培周期短、采摘期长,可跨越元旦、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正值水果空档,采摘价格不菲。采用葡萄架下套种草莓模式,每亩除了生产葡萄1500~2000公斤外,另外增收草莓1000公斤,草莓按照市场价格40元/公斤计算,每亩增加产值4万元左右。     主持人:园区种植的都是什么葡萄品种?新建葡萄园如何选择品种?     魏志峰:园区种植的葡萄品种以阳光玫瑰为主,搭配夏黑无核、浪漫红颜。新建葡萄园要看建园定位。若是以观光采摘为目标,品种选择尽可能要丰富一些,要求红色、黑色、绿色品种搭配,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无核与普通品种搭配。另外,还要注意选用果实外观奇特的品种,以满足部分旅游者的猎奇心理,如金手指、葡之梦等;若是以市场批发为目标,品种不应太多,应选择优质、耐贮运、市场受欢迎的品种,如阳光玫瑰。     为追求高产,河南葡萄种植户多采用密植、矮秆的栽培模式,这种传统的栽培模式不仅果实品质较差,而且容易导致多种病害发生,同时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劳动力成本高。建立稀植、高秆的栽培模式,通过稀植缓解长势,不仅可以提高品质,还可以减少枝梢管理工作量,降低人工成本。     主持人:葡萄园区有没有必要采用设施栽培?为什么?     魏志峰:这个十分必要,因为发展避雨栽培和促成栽培,可以提高品质、拉长鲜果供应期。河南省大多数葡萄产区年降水量在500~900毫米,成熟季节过多的降水明显降低了果实品质。要适应新的市场竞争,必须发展避雨栽培,利用河南产区良好的光照条件,可以生产出品质优于南方产区的鲜食葡萄。特别是作为现阶段的主栽品种阳光玫瑰,成熟期在9月,病害重,设施栽培可以有效隔绝雨水,减少病害侵染。同时,适当发展促成栽培和延迟栽培,通过拉长葡萄鲜果供应期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主持人:现在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而采摘葡萄用工量更大,如何降低劳动成本?     魏志峰:近年来,河南省外出打工人数增多,果农老龄化问题严重,导致劳动力成本快速增加,葡萄园的经济效益大幅降低。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通过推广适于机械化管理的葡萄园农艺技术,提高机械化设备的利用率,实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其次要采用标准化的树形和花果管理、水肥一体化管理等技术,以此来减少劳动用工,降低成本。     主持人:5年来,科技特派员工作对路氏精品农业园区的帮扶成效如何?     魏志峰:我现在不仅是路氏精品农业园区的科技特派员,2020年与园区所在地路庙村也结成科技特派员帮扶村,每年到伊川县开展葡萄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培训达100余人次,推广了“葡萄+草莓”高效间作种植新模式、避雨设施栽培技术、花果高效管理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经过5年的技术服务,我所服务园区的葡萄栽培技术取得了实质性发展,果农种植水平明显提高,园区的葡萄亩产值基本超过了3万元以上。今后我将继续增加技术服务次数和服务力度,向种植户推广葡萄种植新理念,持续帮扶果农增产增收,同时及时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助力伊川县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

    [更多详情]
  • 13 2022-12

    “微菜园”盘活闲置地

         12月8日,记者在禹州市文殊镇暴沟村看到,虽是冬日,但村民房前屋后却是一派生机盎然,盛开的月季,青翠的蔬菜,一幅赏心悦目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     今年以来,暴沟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不断适应群众需求,把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打造成一个个青翠的“微菜园”,为村庄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暴沟村党支部书记刘金圈告诉记者,以前家家户户门前的闲置土地长满了杂草,有些村民还时常堆放一些杂物,村里组织保洁员清理一段时间后又会恢复原状。现在该村本着多利用少浪费、多绿化少硬化的原则,引导群众种上各类蔬菜,可观又可食,还美化了环境,一举多得。     “微菜园”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使用竹篱、旧木料、石块等材料,因地制宜打造菜园围栏,村庄环境得到改善,村民喜笑颜开。一个个小小的菜园,使家家户户都有了环境卫生“责任区”,村民们自觉参与到公共空间的环境治理中来,从“坐享”变成“共治”,推动了村容村貌持续提升。     “各家种上菜之后,大家隔三岔五打理着自己家的小菜园,乱扔垃圾、乱堆杂物的现象不见了,门前的卫生也收拾得干净利落了!”该村保洁员顾花然说。     村民付根堂每天都会精心拾掇自家门前的“小菜园”,他说:“我种的有白菜、菠菜、生菜,在家门口实现‘蔬菜自由’,环境好了,住着也舒心。”     据了解,今年以来,暴沟村在引导村民打造“微菜园”的同时,持续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植树增绿活动,使乡村更具生机和活力。

    [更多详情]
  • 13 2022-12

    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

    近日,2022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入选名单在北京发布,我省多项精品项目榜上有名。其中,新县和焦作市同时入选“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     据了解,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推介是“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旨在打造一批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线路、赛事、目的地,促进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冬日暖阳高照,位于新县城北的大别山登山健身步道盘卧在山间,前来登山的游客三五成群。这条绵延300余公里的登山健身步道,不仅连续举办过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还曾连续荣膺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精品线路,串联起了全县数十家旅游风景区和传统村落。     如今,借着体育旅游的东风,步道沿线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百余家精品民宿、农家乐宾客盈门,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带动了周边3万余名群众创业就业。     做强体育产业,助推老区振兴。近年来,新县坚持“山水红城、健康新县”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大体育、大健康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集休闲度假、运动体验、康体养生、赛事观赏于一体的体育旅游线路,高标准建成大别山体育公园、阮湾体育小镇等一大批特色体育旅游项目,承办了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新县站)等国家级体育赛事10余场,以体育旅游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加快老区振兴发展的强劲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索‘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整合体育旅游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县体育旅游产业更好发展,为实现‘美好生活看信阳幸福体验在新县’绚丽篇章贡献力量。”新县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局负责人汪宗军表示。

    [更多详情]
  • 13 2022-12

    罗山县 整合资源推动全域旅游

    12月6日,记者走进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的一家名为“有稻山房”的民宿,屋内茶台上正泡着秋茶,一抹青绿在热水中翻腾,淡淡的茶香弥漫,在清朗的晨光中,氤氲着这座古色古香的小院。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我想用自己的方式推广家乡的茶,让信阳茶旅融合传播得更远。”有稻山房负责人黎杰说。     在乡村旅游进行新一轮升级的背景下,罗山县依托自然生态、田园景观、红色文化、特色产业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产业,打造山水康养、精品民宿、古村风情等点“绿”成“金”的示范项目,有稻山房的知名度也在逐渐打开。     “最近在网络上频繁看到大家来这里喝茶晒暖,很是惬意。趁着今天天气好,也带着一家人过来游玩。”家住信阳市区的冯女士开心地说。     近年来,罗山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出一条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2021年,该县旅游接待量585.8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2.45亿元,形成了以红色资源引领绿色生态发展的乡村振兴“何家冲模式”。     罗山县秉承“旅游+”和“+旅游”的发展理念,着力突出罗山特色的“红+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按照“一心、五极、三轴、三板块”的总体布局,整合一山、一河、一菜、一茶、一红等综合优质旅游资源,把“红色洗礼、教育研学、生态康养、茶旅融合和文化体验”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五大体系。同时,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点燃“罗山全域旅游”,以国家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聚焦“罗山特色旅游”,着力构建“灵山秀水”生态圈,展开一幅宜居宜业乡村振兴新画卷。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市委‘1335’工作布局,高质量打造具有豫南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将不断通过规划引领,守好乡村振兴的生态基底,努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现代乡村。”罗山县委书记周哲说道。

    [更多详情]
  • 13 2022-12

    汝阳县 连线成面建设宜居乡村

    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内道路平坦整洁,房前屋后种菜栽花……12月8日,走进汝阳县小店镇马庄村,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美!     村容村貌是“面子”,农户家的环境就是“里子”。在村民李书国家,卫生间里面瓷砖锃亮,坐便器、洗手池、花洒、浴霸一应俱全。“过去村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如今门里门外处处美景,居住条件不比城里差。”李书国笑着说。     马庄村的美丽嬗变,在汝阳县并不是个例。近年来,该县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硬任务,全力推进环境集中整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今年10月底,该县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双月攻坚行动,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在攻坚行动中,该县不搞大拆大建,坚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通过微景观、微场景的塑造,赋予美学观感,提升村庄颜值。在内埠镇池子头村,村民把盖房剩下的旧砖瓦、砂石等利用起来,在自家门前改造出小菜园,为冬日里平添了几分生机。“我们坚持就地取材,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建毅说。     在城关镇武湾社区、小店镇马庄村,当地利用废旧的轮胎、油桶制作的花池别具一格,把曾用来储水腌菜的坛子栽上了绿植,形成了怡人的微景观。     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东升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就是要保留乡村风貌和乡土味道,挖掘每个乡村的独特之处,留住乡愁。     “流动红旗挂到俺家,让俺打心眼儿里感到自豪。”12月2日,看着村干部把“卫生示范户”的流动红旗送到自己家,十八盘乡干里村村民吉笼娃满脸笑容。     如今,在“卫生示范户”“五美庭院”“卫生家庭”评比措施的激励下,群众变被动为主动,纷纷自觉投身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小店镇付庄村建立起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划分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区,除了本村专门保洁人员外,还发挥妇联组织作用,推荐能力强的妇女担任片区卫生监督员。城关镇罗沟社区发动乡贤力量,以1∶1配捐方式激励乡贤捐钱捐物,筹集捐款9万多元,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今年,该县创建美丽乡村10个、美丽小镇1个,并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了美丽乡村示范带,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正在形成。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