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6 2022-11

    产业兴旺 日子红火

    11月9日,登封市颍阳镇范寨村服装加工厂车间内,四五十名工人正在忙着生产。“这些工人都是范寨村和周边村庄的村民。工厂实行的是计件制,所以大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来干一会儿。”范寨村党支部书记范建超说,在家门口干活,既不耽误田间劳动,也能照顾家里,还能增加一部分收入。     范寨村曾是省级贫困村。2014年,郑州市委办公厅派驻范寨村帮扶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引进产业项目8个、培育支柱产业两个,帮助销售农副产品12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由2018年的零收入增加到2021年的20余万元。范寨村也由过去的贫困村发展成现在的“产业发展红旗村”“郑州市文明村”。     “这几年,我们在范寨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切切实实让老百姓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郑州市委办公厅驻范寨村第一书记周传武介绍说,近几年,范寨村286户居民接通了自来水,整修硬化了6公里生产路,安装了100多盏太阳能路灯,新建村文化广场、公园游园累计1600平方米,实施了美化亮化、公共服务建设维护试点等提升项目,建起了“范寨儿童之家”,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我们正是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建立了服装厂、杂粮加工厂,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项目,让村子脱了贫,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大步奔跑。”周传武说。

    [更多详情]
  • 16 2022-11

    菊花经济成“支柱”

    11月8日,记者走进叶县廉村镇闫庄村菊花种植基地看到,200余亩菊花竞相绽放,在阳光的照耀下愈显娇艳。300余名工人将一朵朵完全盛放的菊花采摘入篮,之后将这些菊花送到该村村集体厂房进行分拣、烘干,制成成品后进入市场销售。     “我家的土地流转给了村集体,我近期每天都在菊花种植基地采摘菊花,一天能挣七八十元。”闫庄村村民闫建省说。     闫庄村共有327户1145人,耕地面积1458亩,人均耕地1.19亩。以往的闫庄村没有支柱产业,村民主要从事传统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收入微薄,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     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该村“三委”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多次到安徽省黄山市考察学习,最终决定流转200余亩土地种植观赏性强、经济价值高的金丝皇菊和贡菊,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产业发展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带动村民增收,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据了解,金丝皇菊和贡菊都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每年11月是采摘期,本月底可采摘完毕。目前,闫庄村种植的金丝皇菊和贡菊主要采取订单式种植,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根据菊花品质不同定价,烘干后的菊花价格每公斤可卖到120~180元,预计今年每亩地可收800公斤鲜花,烘干后综合收益可达50万元,菊花种植已成为闫庄村农户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更多详情]
  • 16 2022-11

    栗子去皮 就地升值

    11月8日,在鲁山县熊背乡宝山村,几名村民正手工辅助机械对板栗进行去皮作业。     “常言说,栗子好吃皮难剥。栗子不但有一层厚厚的外壳,里面还有一层贴紧果肉的内皮,想要吃上香甜的果肉并不容易。所以我们合作社采购了两台栗子剥皮机器,试着把栗子去皮后卖,结果很受市场欢迎。”当天正在指导工人作业的宝山村党支部书记梁学义说。     板栗素有“千果之王”的美誉,有健脾补肾的功效。     宝山村地处浅山丘陵区,总面积12.9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7万亩。该村日照充足、降水适宜,独特的地形气候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优质黑油栗,宝山村也被誉为“板栗之乡”,目前该村板栗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年产量100余万斤。     2019年1月,该村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投入160余万元建成400平方米冷库及板栗加工车间,购买了脱壳机、去皮机、真空包装机等加工设备。同年4月,合作社成功注册了宝山黑油栗商标。2020年,宝山黑油栗又成功申请了绿色食品证书。     2020年9月,宝山村举办鲁山县首届板栗节,此后名声大振,与多家大型商超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我们的工人到外地学习过剥壳技术,剥壳效率高,剥出的栗子果肉完整、美观,真空包装后再批发给各大商超,相当于一斤栗子卖出两斤多栗子的价钱,去年合作社卖出剥壳栗子30多吨,就地增值20多万元。”梁学义说。     目前,宝山村一带的优质黑油栗已进入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合作社也准备对板栗进一步加工,如做成开袋即食的小食品,还将发展一些板栗饼干、板栗罐头等,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的农户通过种植板栗增加收入。”梁学义说。

    [更多详情]
  • 16 2022-11

    产业振兴忙 发展劲头足

    “天气转凉,饲料供应有保证,养殖户心里才踏实。”11月9日一大早,长葛市坡胡镇新庄坡村党支部书记朱宝祥就匆匆赶到养殖户张红敏的家中,了解饲料供应情况。     养殖场饲料充足,一切正常,没有问题,朱宝祥又来到村北边村民王凤针的种植园里,查看葡萄长势情况。进入11月,天气变冷,可王凤针的种植园里依然挂着葡萄,地上的散养鸡正在觅食。     “我种葡萄7年了,也学会了管理,种植和养殖相结合,收益不错,葡萄口感也好,很受市场欢迎,多亏了村党支部书记给指引了一条致富路。”王凤针说。     近年来,新庄坡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年增强。目前,新庄坡村有养殖场3家、以机械铸造为主的企业17家,发展势头好。     特别是今年以来,村里新修水泥路7条,加宽主大街柏油路560米,硬化排前路1200米,新建健身场所两个,修排水沟1400米,植树2000多棵,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新庄坡村还成立了艺术团,欢庆的盘古、翻舞的红绸、轻快的舞步,歌颂着生活的好光景。

    [更多详情]
  • 16 2022-11

    蜜薯“种”出甜蜜生活

    近日,开封市祥符区袁坊乡徐庄村再现丰收季,在徐庄村瑞丰祥家庭农场蜜薯种植基地,数十名村民正在拣拾刚刚翻出的蜜薯,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瑞丰祥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国付激动地说:“我们村利用120亩抛荒地种植优质蜜薯,与传统蜜薯不同,我们种的蜜薯颜色更深、个头更大,在产量上大大超过从前,增加了村集体收益。与大型农产品商户签订蜜薯产销对接合同,让蜜薯提前找到了‘婆家’。通过统一销售,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近10万元。同时,大范围的蜜薯种植不仅使种植户的腰包鼓了起来,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近工作的机会,每人月均可增收2000余元。”     据了解,为更好地发展蜜薯种植产业,瑞丰祥家庭农场还为蜜薯注册了“莲正公薯”商标。推动蜜薯种植向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积极探索引进蜜薯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条,丰富蜜薯产业发展内容,依托蜜薯发展旅游、餐饮以及食品加工等项目,使小蜜薯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新杠杆。

    [更多详情]
  • 16 2022-11

    “大棚经济”铺起群众致富路

    11月10日,太康县马头镇贾庄村村头的40个果蔬大棚内,100多名群众在村党支部书记李红伟的带领下,正在大棚内栽种西芹。刨坑、浇水、封土,现场热火朝天,一片繁忙景象。     “目前,我们村40个大棚的这一轮作物已经收完了,现在棚里全部种上了西芹,通过轮作,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能全年带动群众务工增收。”李红伟的话引来一片叫好声。     同样的景象也在马头镇郭寨村上演。据了解,郭寨村目前有平菇、西芹、草莓等高效经济果蔬大棚30座,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种植合作社,村民可以用土地入股分红,也可以到合作社务工,让村民实现流转土地有租金,到大棚务工有薪金。     发展果蔬大棚种植,增加群众经济收入,贾庄村、郭寨村是马头镇的缩影。近年来,马头镇依托资源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实施乡村振兴,不断在“大棚种植”上做文章,大力发展“棚膜经济”,使大棚特色种植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同时,马头镇还从产业扶持、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大棚种植”提档升级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让“大棚种植”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更多详情]
  • 16 2022-11

    传承藤编技艺 助力乡村振兴

    11月2日,记者走进商丘市睢阳区临河店乡程白村,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厂房内,大大小小的藤编制品随处可见,吊篮、藤椅、蹦蹦床、摇椅等藤编制品琳琅满目。     据悉,近年来,程白村在临河店乡商会的精心管理带领下,不断开展技术指导和生产经营服务,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拥有藤编加工厂19家,带动周边村庄300多人就业,产品畅销安徽、江苏等20多个省。

    [更多详情]
  • 16 2022-11

    多渠道发力促脱贫户增收

    今年以来,通许县邸阁乡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治本之策,通过龙头企业牵引、专业合作社示范、群众土地入股和就近打工等渠道,有效增加了脱贫户及易返贫致贫户的收入。     据了解,邸阁乡通过134座种植大棚和聚兴物流产业园带动180名脱贫户及易返贫致贫户劳动力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通过41座蛋鸭养殖大棚和两个肉牛养殖场带动60名劳动力年均增收5500元以上;通过河南怡味源有限公司、开封味之灿食品有限公司、通许舒山达鞋业有限公司带动50户脱贫户及易返贫致贫户劳动力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通过电商平台帮助脱贫户及易返贫致贫户销售农产品,带动他们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更多详情]
  • 15 2022-11

    河南21个村镇榜上有名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超亿元村名单,河南共21个村镇上榜。其中,开封市杞县苏木乡(大蒜)等14个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郑州市中牟县万滩镇孙庄村(蔬菜)等7个村(社区)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据悉,根据《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监测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农业农村部对已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监测数据经专家审核,初步确定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超亿元村505个。(本报记者)     河南上榜村镇名单         开封市杞县苏木乡(大蒜)     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樱桃)     鹤壁市浚县善堂镇(花生)     焦作市博爱县孝敬镇(蔬菜)     漯河市临颍县王岗镇(小辣椒)     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花卉苗木)     南阳市西峡县双龙镇(香菇)     南阳市西峡县太平镇(山茱萸)     商丘市夏邑县北岭镇(西瓜)     商丘市夏邑县车站镇(双孢菇)     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茶叶)     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信阳毛尖)     信阳市潢川县卜塔集镇(金桂)     周口市郸城县汲冢镇(红薯制品)     郑州市中牟县万滩镇孙庄村(蔬菜)     开封市杞县葛岗镇孟寨村(大蒜)     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南石山村(唐三彩)     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平乐社区(牡丹画)     洛阳市栾川县白土镇马超营村(无核柿子)     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     平顶山市叶县龙泉乡草厂街村(食用菌)

    [更多详情]
  • 15 2022-11

    2000亩生姜带起一条产业链

    11月6日,在宝丰县商酒务镇柳林村南200亩生姜种植基地里,拖拉机在轰鸣中犁耕,40余名群众正忙着捡拾、掰叶去土、分拣、装箱,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生姜个头饱满,产量喜人。”益康农业生姜种植基地负责人李伟旗说。     2019年,李伟旗从山东生姜研究院引进全新产品“生姜1号”开始试种,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2020年,他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储藏地窖,有效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他还花17万元引进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该系统可以精准浇水施肥,提高了生姜的质量和产量。     “今年夏季气温高,造成生姜产量有所下降,尽管如此,每亩仍收获生姜8000斤左右。来年我一定要抢抓时机,科学管理,争取每亩达到1.2万斤。”说话时,收姜客商的电话打来催促李伟旗赶紧收姜装车,要连夜发往山东等地。     “我种的生姜味辣、鲜脆、皮薄、肉嫩,每年这时候外地客商都抢着来收购,根本不愁销路。明年我打算再种300亩。”说起自己的种姜经,李伟旗一脸的自信和自豪。     近年来,商酒务镇加大生姜产业扶持力度,依托益康农业生姜种植基地,示范带动25个行政村的群众发展生姜种植,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推进生姜产业化发展,使生姜种植面积近2000亩,益康农业生姜种植基地还研发推出了姜丝、姜茶、姜糕、姜糖等深加工产品,拉长了生姜产业链条,形成了蓬勃发展的生姜产业和当地农户增收的特色产业。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