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2 2023-09

    因地制宜做好麦播期病虫害防控

         9月21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为做好今年麦播期病虫害防控工作,保护小麦正常出苗、健康生长,夯实小麦安全生产基础,省植保站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河南省2023年麦播期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全省农户科学防控病虫害。     《意见》明确,今年我省麦播期病虫害防控主攻对象是茎基腐病、纹枯病和地下害虫,南部地区要突出条锈病和黄花叶病,北部和西部地区要突出白粉病和蚜虫,同时要因地制宜做好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孢囊线虫病等防控工作。     专家指出,麦播期病虫害防控,要坚持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防控病虫与促长抗逆相统一的策略,重点落实种植抗耐病品种、科学耕作栽培、精准种子处理等关键技术措施。     《意见》要求,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研究制订麦播期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分区分类细化技术措施,形成可操作的技术明白纸,指导种植户及早做好麦播期病虫防控准备。加强种子企业、种子市场和经营门店种子质量抽检。各地植保机构要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农资经营户的作用,以乡村或种植大户为单位,实行机械深耕耙压连片作业,统一使用大中型机械进行包衣拌种和土壤处理,努力扩大统防统治面积,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

    [更多详情]
  • 22 2023-09

    展双创成果献丰收礼赞

         甜瓜老产区探索种植新模式、数字化育苗工厂用科技改变农业、苦瓜酿造甜蜜生活……9月21日,在“农行杯”河南省2023年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决赛上,来自全省各地的高素质农民带上好产品、用上新模式、讲述“三农”好故事。     赛场上,选手针对项目的技术、产品,商业模式、行业及市场等一一阐述;提问环节,专家轮番上阵,问题直指关键;打分环节,选手期待不已,评委公正研判。     本届大赛共征集参赛项目273项,创大赛举办5年来最高纪录,共选拔84个项目和选手进入决赛。     “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20岁。”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本年度参赛项目业态丰富、门类广泛,参赛项目更趋向产业化、智能化、融合化,选手更趋年轻化、知识化、高素质化。农业产业发展成果显著,农民主体层次持续向深发展。     今年大赛参赛项目产业类型不断拓展,从农业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拓展到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种类型。农产品加工、生态农业、乡村文旅、农村电商、智慧农业、农业生产服务、农业科研和推广培训等类项目数量持续增加,涉及领域越来越广,一、二、三产业融合趋势日益凸显。     参赛选手中,不仅有在乡创业的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还有大学生“村官”、村“两委”成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3.6%,本科以上超过1/3。     举办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是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为乡村振兴强产业、聚人才、扬创新的关键一招。     “希望参赛选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新征程中再建新功。”决赛现场,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说。

    [更多详情]
  • 22 2023-09

    安家淇滨共建睦邻

        进社区,走街巷,看治理,探效能。鹤壁市淇滨区中心城区容纳最密集的人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迫在眉睫。     “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鼓励引导支持基层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在鹤壁市淇滨区党务工作会议上,区委书记闫浩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提出寻访基层善治之道。     淇滨区委组织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安家淇滨、共建睦邻”城市党建品牌创建如火如荼,网格化治理模式全域铺开,一大批组织有力、治理有效、邻里有爱、生活有质、和谐有序的“睦邻家园”竞相出圈。     淇滨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朝栋说:“‘安家淇滨、共建睦邻’的要义就是通过组织与组织睦邻共建、组织与居民睦邻共治、居民与居民睦邻共享,让建设淇滨、家在淇滨的人民享受更美好、更有品质的城市生活。”     魅力淇滨,活力澎湃。     “小巷总理”全能基层基础更强     小区治理由“社区自转”向“多元共转”转变     “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尽管提。”9月18日,泰山路街道清华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孙易杰与几个老党员正在讨论,社区治理是他们常谈常新的话题。     汇总完意见的孙易杰将问题清单一一排序:“社区内能自办自结的事情与居民商量着来,不能解决的问题上报至社区网格化社会治理服务站,转交给区直分包单位或相关职能部门。”     “五星”支部创建后,淇滨区每个社区多了一张淇滨区网格化社会治理“吹哨”流程图,社区党支部书记处理问题越来越驾轻就熟。     在淇滨区,社区党支部书记有个称号叫“小巷总理”,也是社区“大管家”。     社区充电桩安装,群众意见不统一,物业对政策拿捏不准;环境卫生不达标;物业收费不合理;养老服务不到位……“小巷总理”全盘兜底。     淇滨区针对利民便民问题,以社区“大党委”为主体,将城管、园林、市政、环卫、物业五大城管职能部门下沉网格,弥补基层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区治理实现“一网揽尽”。社区“大党委”成为“全能型选手”,提供全要素服务,基层治理主体更为明确、责任更加清晰。     群众需求千差万别,治理工作千头万绪。淇滨区给出解决方案:把“安家淇滨、共建睦邻”城市党建品牌创建作为破题之策,区、街道、社区、小区、楼院,上下贯通、协调联动,构建起“5”级组织体系。     ——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分管基层组织、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的相关区领导任副组长,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网格化社会治理领导小组;     ——设置街道网格化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容纳五大城管职能部门,街道党工委书记负总责,涉及重大事项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启动街道“吹哨”制度,召集相关单位协商处置社区事务;     ——设置社区网格治理委员会,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网格治理委员会主任,街道、社区、区直分包单位、城管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等为成员,具体负责社区治理工作;     ——设置小区(单位、街区)网格理事会,小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理事会主任,社区“两委”成员、物业经理、业主委员会成员担任副主任,凝聚社区多元自治合力;     ——按照单独楼栋、联合楼栋或以片区为单位划分微网格,由党小组组长、楼栋网格长、保洁员、治安员、物管员、调解员担任“两长四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推动基层治理,争创“共建共享星”“平安法治星”“幸福和谐星”“宜居宜业星”“支部过硬星”,淇滨区从区委到基层党组织一竿子插到底,势不可当。     7月27日,暴雨来临,淇滨区依托五级联动机制对易涝区域重点布控,区四大班子、分包区直单位党员干部、社区干部全部下沉社区、农村。     实践证明: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     “小区领袖”试点凝聚各方力量     小区由“行政末梢”向“治理末梢”转变     “王诚是个了不得的人。”这是黎阳路街道锦绣江南小区5000余名住户的共识。     退休老干部王诚是党员,也是锦绣江南小区公选的业委会主任,还是小区党支部书记。     “脏乱差的小区在王诚的带领下实现了小区完全自治,小区房价比周边房价还高出几百块钱。”淇滨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肖宇靖说,“群众实实在在受益了。”     黎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建武道出了锦绣江南小区基层治理的秘籍:“要想群众听你的,你就要先听群众的。”     一场关乎基层治理的改革,在锦绣江南小区试点先行。     群众当家做主,共建共治共享——实行小区党支部、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双测互评机制”,将治理小区的参与权、话语权、决策权、监督权交给居民。     小区物业公司打造“红色物业”,实行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红色物业”三方参与物业管理机制,“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每半年开展一次物业服务和业委会工作“双测互评”。     居民代表对“红色物业”进行上半年测评,指出整改问题,下半年跟踪解决;“红色物业”、业主代表对小区党支部、业委会进行测评,提出今后重点工作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居民“当家做主”的小区治理意愿被彻底激发。     “办法是,把人组织起来。”王诚说。     淇滨区城市社区“五星”支部创建处处渗透着“红色”,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成立红色业委会83个,党员占比57%;“红色物业”党员人数由32人增加到274人。     “楼栋管家”管事焕发共治活力     小区居民由“陌邻”向“近邻”“睦邻”转变     “暴雨期间,楼栋长扛沙袋、排积水、清淤泥,我们喊出了‘我的楼栋我作主,我的邻里我服务’口号。”漓江社区党支部书记黄涛说,“两长四员”小区微网格,让社区治理变得简单,邻里变得和睦。     淇滨区持续实施睦邻党建,建设社区党建综合体,打造15分钟睦邻生活服务圈,睦邻服务大厅、睦邻学堂、社区大食堂等一应俱全,邻里议事亭、家门口服务站、板凳会等应运而生。     政力有限,民力无限。曾上过抗美援朝战场、江南社区80多岁的老党员张希有,给党员上党课,在“支部过硬星”创建中发挥余热;漓江社区水岸枫情小区党支部书记张守生协调居民自治、整治小区环境,在“共建共享星”创建中积极作为;怡乐园社区成立暖阳服务队、新城社区成立红肩章志愿服务队……“幸福和谐星”比比皆是。     淇滨区创新培育15名以退休干部为主体的“银龄明星”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开展“五星团队·星耀淇滨”党员亮星行动,6500余名党员认“星”领“星”,1120余名党员获评星级党员,解决群众实际困难868个。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淇滨区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开展敬老、扶幼、就业助残等服务,“平安法治星”“幸福和谐星”“宜兴宜业星”纷沓而至。     “解决好楼栋问题,小区争‘星’就不是问题;解决好小区问题,社区创‘星’就没有问题。”王朝栋说。     开展睦邻文化节、楼长节、物业经理接待日;培育暖阳服务队、七老巡河队,100余支“五星”团队融入共治;孵化逗号社工、斑马救援等社会组织49个,招募6100余名志愿者。共建单位协同联治,实现小区楼栋长、先锋团队、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大合唱”。     在党旗的引领下,淇滨区积极探索以“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从“生人社区”变成“熟人社区”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实践,有效推动基层治理有破有立、有章有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正在淇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更多详情]
  • 21 2023-09

    “以工代赈”助力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拓宽脱贫群众和监测人口增收途径,武陟县西陶镇立足各村实际,结合农村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实施农村风貌提升“以工代赈”项目,项目内容涵盖人居环境整治、道路维护、禁烧禁燃等。     农村风貌提升“以工代赈”项目把岗位搬到了村民“家门口”,实现村民就地就业,带动53位脱贫户、监测户务工增收。

    [更多详情]
  • 21 2023-09

    发展“一村一品”争创“产业兴旺星”

         临颍县繁城回族镇大韦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争创“产业兴旺星”,在县领导调研指导下,经镇村两级谋划,确定了发展香菇种植产业的思路。目前,两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香菇种植大棚已搭建完成,预计可增加收入10万元。

    [更多详情]
  • 21 2023-09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以来,沁阳市西向镇为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工作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统筹脱贫攻坚时期以来考核评估反馈的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和其他各渠道反映的问题,进行大盘点、大整改。确保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更多详情]
  • 21 2023-09

    风里雨里守护着你

     近段时间降水较多,武陟县谢旗营镇陈堤村第一书记刘自杰担心群众的安危,带领驻村工作队一家一家地走访,一户一户地排查。发现脱贫户杨守通家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出现漏雨现象,就立即联系了村里的施工队,不到两天时间,屋顶就铺好了彩钢瓦,墙壁也进行了粉刷涂白,杨守通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更多详情]
  • 21 2023-09

    社旗“老干达”芝麻产品受青睐

         9月8日,走进位于社旗县下洼镇井湾村的老干达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百亩黑芝麻种植基地,只见成片的芝麻秆上硕果累累,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老干达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开设在下洼街上的一个小油坊。作为油坊的第四代传人,李玉宝接手后,自主研发了零添加剂、零防腐剂、零香精、零色素的香辣芝麻酱、芝麻盐等芝麻产品,并于2018年成立公司,注册了“老干达”品牌,带领当地群众发展芝麻产业。     “芝麻全身都是宝,从叶、秆到果实,通过加工,可以‘吃干榨净’,层层出效益。”李玉宝介绍说,下洼镇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非常适宜种植芝麻。     李玉宝介绍说,在芝麻开花的时节,将植株中下部的叶片摘下,焯水后使劲揉搓,再彻底晒干保存,食用时可以用水泡发调制,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芝麻秆可以用来做食用菌培养基的原料;芝麻可以制作芝麻油、芝麻盐等芝麻产品。     公司成立以来,李玉宝研发生产的“老干达”系列芝麻产品,乘着政策的东风越走越远,销往广东、福建等地。“老干达”香辣芝麻酱在第六届欧亚(中国)郑州博览会餐饮食材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如今在社旗,走亲访友掂上一箱“老干达”芝麻产品,是一件十分有面子的事儿。     在老干达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在县乡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帮助下,有30多户脱贫户靠种植芝麻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通过土地流转、参股分红、订单种植等措施,引导周边群众逐渐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群众在产业增值中共享红利,让下洼镇芝麻产业走得更远更好。”提及未来发展,李玉宝信心满满。

    [更多详情]
  • 21 2023-09

    鲁山“马九烧鸡”年销4万余只

        9月17日,在鲁山县鲁阳街道大同社区西穆路北段,一家名为“马九烧鸡”的店铺前挤满了食客,大家伙儿你一只、我两只地争相购买。     “大家都以为我叫马九,其实我身份证上的名字是马九贞,因为我在同辈姐妹中排行老九,小时候街坊邻居都喊我马九,时间久了,我就从马九贞变成了马九。”店铺老板马九贞笑着说。     马九贞今年50多岁,她16岁就跟着父亲学做烧鸡。“我给父亲当帮手时学会了这门手艺,出嫁后就开始单干,算起来已经做了36年了。”马九贞说。     “马九烧鸡”有自己的特色:选用的是从乡下收购来的、散养一年半左右的柴公鸡。“长不够天数的,肉质嫩、没嚼头;长得太久的,吃起来又有点柴。”马九贞说。     “马九烧鸡”色香味俱佳、肥而不腻、鲜香筋道,数十年来味道始终如一。据马九贞介绍,她制作烧鸡一直沿用传统工艺:柴公鸡宰杀煺毛后,还要手工去掉残留的绒毛,然后开膛破肚去掉内脏,清洗干净后用盐水浸泡10分钟祛除腥味。     “接下来,从盐水中捞出鸡子控水,然后再用姜片、葱段制成的料包涂抹祛腥。把百年老汤烧开后,锅中放入秘制的料包煮10分钟,其后再放入鸡子大火煮制半个小时、小火慢炖一个小时,然后捞出鸡子和料包,撇出锅内的浮沫。”马九贞说,“关火后,把鸡子放入锅中腌制4个小时,捞出控水,再在表皮均匀涂抹一层小磨香油,就可以出售了。”     由于“马九烧鸡”在鲁山县名气大,店铺地理位置优越,淡季时每天能卖出去七八十只烧鸡,旺季时能卖出去100多只,逢年过节一天能卖二三百只。     近年来,马九贞还在抖音上推销自己的烧鸡。“我在抖音上一天也能卖出去一二十只烧鸡,全部算下来,一年能卖出去4万余只。”马九贞说,“今年,我的烧鸡制作技艺也正在积极申请‘非遗’呢。”

    [更多详情]
  • 21 2023-09

    莲蓬丰收景美民富

         眼下正值莲子成熟采摘期,9月18日,记者来到光山县晏河乡詹堂村的千亩荷塘,只见村民们穿梭在绿色的“波浪”中采摘莲蓬,呈现出一幅美丽的丰收图景。     “今年,我们村种了1000多亩‘太空莲’,采摘期比较长,可以从6月下旬持续到10月中旬,这段时间正好不是农忙时节,附近的村民可以到加工厂务工。”詹堂村党支部书记詹齐斌介绍道。     从2020年年初詹堂村“两委”决定小范围试种“太空莲”,到如今的千里荷塘飘香,经过4年多的不懈学习探索,詹堂村逐渐形成了莲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模式。     每年6月份开始,詹堂村千亩荷塘太空莲绚丽盛放,游人络绎不绝,节假日更是车水马龙,带动该村的民宿及农家乐增加收入20余万元。初夏荷花初绽,盛夏莲蓬丰收,通过发展莲子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当地助农增收的“聚宝盆”。今年5月,詹堂村“太空莲”基地被评为“2023年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今年村里从湖南引进了先进的莲子加工生产线,实现了去莲壳、脱莲膜、通莲芯一体化自动加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能。预计今年莲子亩产能达400斤以上,莲子总产量15万斤,村集体收益超100万元。”詹齐斌说。     据介绍,詹堂村经过加工的莲子,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除销往本地商超、农贸市场、社区生鲜店外,还远销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