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1 2023-09

    见证·丰收

        9月15日,宁陵县阳驿乡鲁楼村果农忙着采收酥梨。眼下,宁陵县22万亩酥梨成熟上市,梨园处处呈现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酥梨产业,不断在提升种植技术、酥梨质量上下功夫,年产酥梨6.5亿公斤,产值超过10亿元,梨农年均收入超万元。

    [更多详情]
  • 21 2023-09

    软弱涣散村﹃蝶变﹄展新颜

         “新村室建好了,党员开会再也不用在露天场所了。”9月18日,谈及村里的变化,漯河市召陵区东城街道康洼村的老党员李发根首先提到了新建的村室。     2022年6月,康洼村被认定为软弱涣散村。实施整顿前,康洼村的村干部配备不齐,村室面积不达标,村里道路不畅,村民生活环境较差。     为改变这一状况,召陵区始终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重点,对软弱涣散村因村施策,从法检、纪检、组织等单位选派工作队,并通过讲座培训、实地观摩、定期交流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     康洼村在区住建局、区城投公司等单位的支持下,积极争取资金,开展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建设,实施康平路建设工程,新建道路1600余米,硬化路面1300平方米,疏通排水管道1000米,建设100平方米休闲游园,彻底扭转了村容村貌“脏乱差”的形象,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为满足群众需求,康洼村进一步拓展了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协调370万元资金高标准打造集公共服务平台、办公场所、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妇女儿童之家、综合治理中心等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解决了阵地建设滞后、配套功能不齐全等问题。     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康洼村利用地处物流园区的区位优势,规划建设康平路夜市,有望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实现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     “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是‘五星’支部创建中难啃的硬骨头,必须凝聚合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到‘三抓’,抓党建引领、抓责任落实、抓产业发展,确保全区软弱涣散村全部整顿到位。”召陵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更多详情]
  • 21 2023-09

    “五星”创建绘制和美乡村新画卷

        今年以来,舞钢市枣林镇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精准发力,跑出“五星”支部创建加速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群众幸福的新蓝图正在逐步实现。     培育多元产业,助推村强民富     9月18日,走进枣林镇吕店村淼淼建材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着打包晾制好的石膏板,机器运行的轰隆声,工人打包材料的哗啦声,形成了欢快的奏鸣曲。     “我每天负责把晾干的石膏板收起来,十个一捆进行打包。活儿不累,操作简单,每月能挣3000多块钱,而且离家还近,日子比以前不知道强多少。”脱贫监测户任光耀高兴地说。     “今年我们利用废旧小学场地新招回来了工厂,老板是本村返乡创业村民,厂里的员工大部分也都是本村的,工厂不仅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更解决了3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吕店村党支部书记傅东阳笑着说。     乡村搭台,企业唱戏,三方受益。枣林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擎作用,深入发掘本地人才、在外经商能人等资源,建立能人台账,因地制宜利用闲置土地,开展“以商招商、以情招商”,通过返乡创业人才引进项目,逐渐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发展、能人返乡创业、村企合作经营、村民参与创收”的产业发展道路。     今年以来,枣林镇创建“五星工坊”3家,箱包配件、服饰制作、玩具加工等10家企业入驻该镇,把就业岗位送到了村民家门口,带动上千名村民就近就业,让村民们在农忙之余有活干、有钱赚。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共建和美乡村     走进该镇生刘村,干净整洁的入村道路,房前屋后的娇艳花朵、道路两旁整齐的菜园,构成了一幅恬淡优美的和美乡村画卷。     “今年3月,村‘两委’通过‘向群众借砖’的方式,在全村收集到4万余块旧砖瓦和20余立方米沙料,修建出2米宽、650米长的特色菜园,种上应季蔬菜。”生刘村党支部书记蔡松波欣喜地介绍,“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村民们自家“菜篮子”供应的问题,还美化了环境,大家都养成了自觉的好习惯。     生刘村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据了解,枣林镇各村充分利用资源禀赋,通过村集体出料、村民出工的方式,开展村内排前路、游园广场等整治建设行动。苗洼村紧邻舞阳县,通过与当地水泥搅拌生产企业协调,每天在企业下午下班前到厂区内低价购买当日余料水泥进行村内广场、凉亭的修建;张营村立足村集体经济发展苗圃种植特色项目,把全村内荒宅荒园全部种上花卉苗木,整治环境的同时实现村集体与村民收入双提升……     枣林镇坚持把“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融入和美乡村创建中,把环境整治与“一宅变四园”工作有机结合,结合村内规划制定具体的改造、修补计划,引导村民把房前屋后闲置地、村内空闲地、荒废宅基地变为游园、果园、花园、菜园,形成了村村有特色、一村一亮点的格局。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聚力乡村振兴     在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66岁的退休职工孟彦如正在用手中的笔墨为乡风文明添彩,随着笔尖在纸面滑动,一幅工整的书法作品呈现眼前。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寓意太好了,我要挂在孩子的卧室,激励他好好读书,培养他的忠厚品德。”村民马国军说。     “老孟可是我们这的大书法家,2022年参加全国书画比赛拿过优秀奖,我们镇里很多树文明乡风的倡议标语都是他主持编写的。”枣林镇文化站负责人胡曦月说。     据了解,枣林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书法交流、课外阅读、广场舞等活动,为群众提供技能培训、科普教育、健康义诊、文明宣讲等志愿服务,将理论宣讲与文娱活动相结合,扎实开展矛盾化解、移风易俗等工作,形成孝老敬亲、邻里和睦的文明新风。该镇还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乡贤等创建评选活动,先后评出模范典型人物30余人,在全镇形成向榜样学习的良好氛围。     2023年,枣林镇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年内成功创建“四星”支部6个、“三星”支部17个、“二星”支部16个的目标。该镇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坚持“一星一专班”,形成镇党委把握全局、“专班”分类细化、村委会认星创星相结合的创建工作格局。     “我们将坚持以党群连心工程为抓手,把创建任务纳入网格化管理,从乡情亲情入手,认真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做到资源、力量双下沉,抓实抓好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枣林镇党委书记孙彦峰说。

    [更多详情]
  • 21 2023-09

    “技能课堂”进村入户

        “大家往这里看,做好屋顶防水首先要把施工面清扫干净,不能有杂土等灰尘混入。施工面清洗后要充分干透……”9月18日,在项城市孙店镇火张营村张向阳家中,正进行一场新颖别致的技能课,来自项城中专防水专业部教师赵猛边给大家讲解边演示,村里26位即将从事防水施工的年轻人听得非常认真,遇到不懂的问题立即向老师提出。     项城是著名的防水之乡。为更好助力乡村振兴,让从事防水务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专业高效,项城中专一改往期班内授课单一的培训模式,将“技能课堂”全部进村入户,精心制订课程设置和培训方案,组建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和专业技术骨干等党员教师团队,通过“理论+实践”“外训+拓展”双促进的模式,采取参与式、互动式、分段式、重实践的培训方法,组织学员到村到户进行观摩学习,既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丰富了学习内容,又提升了培训效果。

    [更多详情]
  • 21 2023-09

    产业兴旺力促“五星”闪耀

         “我们园区被评为了省级休闲观光园区,这是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很好机会。”9月19日,地处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漯甜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负责人王春林高兴地说。     王春林所在的漯甜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成立了智博巨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近1000亩土地,种植了多种瓜果及其农副产品,其中漯甜桃、猕猴桃、水果花生远近闻名,园区还有休闲采摘、垂钓等娱乐项目,已成为城里人新的周末休闲娱乐好去处。     “借助‘五星’支部创建的东风,给园区带来了更多游客资源、资金流动,我们也会用好政府政策支持,把园区做大做强,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对于未来的发展,王春林信心十足。     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示范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围绕和美乡村建设,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指导各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发展理念,立足本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同时,建立龙头企业精准绑定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增收。今年,示范区规划创建“产业兴旺星”的5个村,集体经济均已达20万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示范区围绕“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的目标,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抓手,大力推广“村集体+合作社+订单农业+农户”的特色经营模式,不断盘活资源、用活资产、激活潜力,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好提品质、扩规模、育龙头、建园区、强链条五篇文章。目前,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园内创新创业活跃度明显增加,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了有效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二三产业从业人数达到1220人,园区农户参加合作社比例达到6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335元,高于示范区平均水平10%以上。     不仅如此,示范区不断加大土地保障、农业生产技术服务、贷款支持等力度,充分发挥乡贤能人、创业青年等群体示范带动作用,凝心聚力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示范村。     目前,示范区各个村的产业发展呈现出了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其中,老应村的“柳塔湖”小米、姬石村的订单高粱、西街村的红心火龙果基地、河沿李村的艾草种植基地、土城王村的干菜深加工基地,还有坡杨村的进口大樱桃和草莓采摘、姬石村的万吨级冷库仓储、范寨村的小辣椒种植等,这些叫得响的特色产业“名片”,不仅拓宽了群众致富路,还点亮了“产业兴旺星”,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更多详情]
  • 21 2023-09

    东保村的幸福生活

        9月17日,汝阳县三屯镇东保村稻田小镇的千亩稻田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青山为背景、稻田为画布、水稻为颜料,游客或漫步田间,或拍照留念,身临其境,感受稻田里的诗和远方。     东保村地处岘山脚下、马兰河畔,不仅景美如画,而且住在这里的村民幸福感爆棚:学前教育实行全免费,村里给65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生活、医疗补贴,给45至60岁村民交纳养老金,对患大病村民进行救助……     村庄如此美丽幸福,带头人丁建胜功不可没。1984年1月,入伍三年的丁建胜退役回到村里,1986年开始任村党支部书记,到现在整整干了37年。     特色产业     点亮群众致富路     稻田小镇牌坊两侧,就是该村集体经济两大支柱产业——食用菌基地和肉牛养殖场。     在辉煌养殖场,数千头肉牛膘肥体壮,圈舍干净卫生。“这都是标准化养殖和循环农业带来的结果。”丁建胜说,为做到无污染养殖,实现生态循环,村“两委”积极谋划,村里土地全部流转,并整体实现农业机械化,秸秆全部拉到养殖场当饲料,形成种植、养殖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辉煌养殖场建于2017年,目前存栏肉牛1500余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0万元以上,带动村民务工40余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     除此之外,东保村还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香菇产业,一个集菌种研发、菌棒生产、基地出菇于一体的现代化食用菌基地在2020年落成。该村年种植香菇700万袋、产香菇1300万斤,带动周边群众230多人务工,为群众增收致富再添新动力。目前该村集体产业年产值达4000万元。     同心共铸     构建治理新格局     东保村是汝阳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全村总人口将近5000人,其中回族人口906人。在发展产业和壮大集体经济中,东保村始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融,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汉回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局面。2021年,东保村被授予“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东保村坚持党建引领,创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幸福院、家风家训馆等,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村干部、组长、党员分片、分包制度,充分发挥干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加强。     为了让村民共享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东保村对学前教育实行全免费,为全村65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放生活、医疗补贴,为45至60岁村民交纳养老金,孤寡老人可免费居住村幸福院,并对患大病村民进行救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乡村运营     描绘振兴好前景     以稻田小镇文旅项目为抓手,东保村积极开展乡村运营,一年一度的“稻田音乐节”在全省独树一帜。     但丁建胜不满足于现状:“随着稻田小镇运营日益成熟,如何推动村民共同富裕,成为摆在村委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我们不能躺在荣誉簿上,还得再加把劲。”     今年汝阳县引入北京初心农道运营公司,实施“数字赋能、集体统筹、村民参与、共同富裕”的全域乡村振兴模式。东保村抓住机遇,成为这一合作模式的重点村庄。     “乡村运营合伙人”招募令发出后仅仅5天,村委会就收到了近百人报名。最终经综合评测,51人成为东保村首批“乡村运营合伙人”,60岁的刘长水就是其中之一。     “我入股的是热气球项目,我觉得这个运营项目一定会很火爆。”在上个月首批乡村运营项目村民入股签约仪式上,刘长水签订了合同。     51位“乡村运营合伙人”入股了东保村第一批乡村运营的5个项目,分别是观光小火车、观光自行车、无轨小火车、升空热气球、小吃车,他们将共享乡村运营带来的红利。     一份小小的合同,在村民与市场主体、村集体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起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目前场地建设已进入尾声,项目设施陆续进场。东保村计划在今年“十一”期间举办大型“稻田音乐节”,打造美食街、亲子乐园、稻草王国等业态,让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汝阳县委农办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东升说:“东保村在‘头雁’的带领下,在发展中突出差异化、个性化定位,多元化、多途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文旅融合发展,蹚出乡村美、产业兴、村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更多详情]
  • 21 2023-09

    铸诚信提信心促消费

         9月20日下午,由河南省商务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等13个部门共同举办的2023年河南省“诚信兴商宣传月”主题活动在郑州启动。     河南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费全发在致辞中表示,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此次活动以“铸诚信提信心促消费”为主题,旨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广诚信理念,大力弘扬诚信文化,提升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和诚信营商环境。     据了解,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河南省商务厅已会同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及相关商协会连续举办18届“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推动形成了“重诚守信”的社会风尚,使得诚实守信深入人心、诚信精神蔚然成风。     今年是“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连续开展的第十九年。活动期间,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组织开展“做诚信之人铸法治社会”“信用交通”“‘信用+’助力文化和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等多项专题宣传活动。同时,鼓励各地进一步丰富创新活动形式,坚持贴近市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采取群众和市场主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特色宣传活动。进一步发挥信用建设在改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出更多信用便民、信用惠企、信用兴商的实招硬招,让更多群众和市场主体享受宣传月活动成果。     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吕承启表示:“通过以诚信体系建设和服务质量为抓手,全面提升了我省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文化和旅游信用体系建设迈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形成了以落实法规为引导,以评估评价为手段,以信用系统为支撑,以培训宣传为保障的工作格局。”     主题活动现场,省电子商务协会、胖东来商贸集团公司、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鹤壁淇河家政有限公司、郑州好生活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郑州石油分公司等协会企业代表发表了诚信宣言。     省电商协会秘书长张苏丰代表2023年“诚信兴商”典型案例企业和行业发出倡议:以诚实守信为根本准则、坚持合规经营,恪守契约精神、坚持公平竞争,不图短期利益、坚持真诚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严格把关,提供放心产品、坚持言行合一,杜绝虚假宣传、坚持热心公益,履行社会责任。我们将不断强化“诚信兴商”理念意识,积极构建“诚信兴商”市场环境,在践诺守信中彰显担当,以诚信兴商共筑美好未来。     本次活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等12个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省商务厅机关各处室有关同志,以及省电商协会、胖东来商贸集团公司等商协会和企业代表200多人参加。

    [更多详情]
  • 21 2023-09

    鱼菜共生 产业兴旺

        9月15日,在民权县庄子镇堤北生态湿地“鱼菜共生”基地,农民在管护空心菜。近年来,该镇财政所加大生态湿地“鱼菜共生”等新型立体种养产业扶持力度,发展养殖水面3000亩、莲藕种植水面6700亩、水稻种植水面1000亩,实现了产业兴旺。

    [更多详情]
  • 21 2023-09

    稻虾共养一季双收

        9月17日,在武陟县乔庙镇韩村的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稻虾共养”基地,成群结队的小龙虾在沟渠里游来游去,村民们在一旁拉网捕虾、喂料除杂。     “‘稻虾共养’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仅小龙虾一项每亩就能增收500多元,每亩稻田的总收益超3000元。”该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王会平说。今年,该合作社将“稻虾共养”的规模扩增到100亩。     近年来,武陟县积极探索推广“稻鱼共养”“稻虾共养”“莲鱼虾共养”等生态种养模式,形成了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循环农业生产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力。

    [更多详情]
  • 21 2023-09

    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9月19日,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全省秋粮收购工作视频会议,传达国家9部委秋粮收购工作通知和全省“三秋”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分析研判收购形势,调度各地秋粮收购准备情况,安排部署收购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抓好秋粮收购,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是河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担当。一要提前做好秋粮收购准备,扎实做好仓容、资金、人员、车辆等各项准备工作;二要精心组织市场化收购,持续引导各类粮食购销、加工、贸易等企业开展市场化收购,积极开展订单收购、代收代储等,拓宽农民售粮渠道;三要扎实做好政策性收购,认真组织做好稻谷最低收购价相关工作,切实加强价格监测,科学合理布设收购网点,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四要优化为农为企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广预约收购,做好储粮技术指导,指导农户售粮时坚持“一手粮、一手款、现款结算”,让农民卖“舒心粮、放心粮”;五要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和保供稳价,定期发布粮食市场形势、价格等信息,帮助农民有序售粮、企业均衡收粮,提高应急保供能力,确保粮油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六要强化收购执法监管,坚持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充分运用“双随机一公开”和“四不两直”检查方式,严厉打击各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会议强调,各地各单位要加强统筹组织,强化协调会商,确保秋粮收购工作顺利开展。在秋粮收购期间,省局将派出18个指导组,分赴各地开展各类技术指导服务,加强组织保障,确保收购活动平稳进行。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