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3 2022-07

    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

    通许县邸阁乡冯庄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据了解,冯庄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建设高档林果300亩、蔬菜100亩、温室拱棚30座,形成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新局面,不仅缓解了本地产业资源不足的矛盾,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发展,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加快项目区农民增收致富和社会稳定。

    [更多详情]
  • 13 2022-07

    “主题党日+”跑出振兴“+”速度

        为进一步丰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载体,今年以来,杞县泥沟乡创新推行“主题党日+”模式,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见成效。     主题党日+理论学习,点燃学习教育新引擎。创新推出“普通话+方言”的“双语”讲堂,邀请扎根本土的村党支部书记、老党员组成“方言”党员宣教队。借助钉钉视频、微信交流群等平台,推出“指尖课堂”,带动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竞争。     主题党日+岗位练兵,架起党员群众连心桥。创新开展“群众微心愿,党员来接单”等服务活动,通过设置文明劝导、乡村治理等志愿岗位,将党员主动领岗练兵效果与个人量化考核、评先评优等挂钩,鼓励党员立足志愿岗位钻研业务。     主题党日+走访帮扶,开拓增收致富好路子。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依托三级党建网格,积极开展“辖区企业+村”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帮助群众搭建创业就业平台,精准把服务送下村、让技术落到地。

    [更多详情]
  • 12 2022-07

    商城县:村美业兴引客来

    “周末没事,就想带孩子来乡下乘凉、放风,来这里很方便,孩子也很高兴。”7月10日,距离县城十几公里的商城县伏山乡余子店村、里罗城村到处可见游人,大多数人都是从周边过来玩的,家住县城的游客刘薇说,乡村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很吸引孩子。 从游客处了解到,吸引人的不仅是乡村好风景,还有越来越好的人居环境,走进余子店村,曾经杂物堆积的房前屋后,如今变得干净整洁;曾经满是柴草垛的道路两旁,如今绿树摇曳;曾经的沙石路,已是柏油路、水泥路……整治环境打造特色,栽树种花育果,整个村子乡韵悠悠,村风融融,如诗如画。 “自从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开展以来,村子环境的改观让群众很满意,也让咱乡村旅游更火了,还带动了村里现代农业的发展。”余子店村党支部书记廖少义说。 在余子店村平顶铺生态种养殖基地,110多亩桃树郁郁葱葱,基地负责人吴泽发正在查看桃子长势。2009年,吴泽发回到家乡余子店村,流转土地,种植多品种桃树、桑树,养殖黑猪、桑蚕。 “当时就是看中了村上交通便利,而且环境好,适宜周边群众前来赏花采果,体验乡土风情。”吴泽发表示,近年来,村里的环境越变越好,来体验乡村游的人变多了,自己的种养殖基地发展地也越来越好。 “现在村里有观光点,还有很多果园,一到成熟季,特别是周末,来采摘、游玩的人特别多。”据廖少义介绍,余子店村有500余亩茶园,还发展了300余亩蓝莓、桑树、桃树、樱桃树,产业发展让村庄焕发了新活力,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纷纷回乡发展,参与产业生产和管理,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收入大大增加。 以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大战略”。余子店村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打造特色乡村,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让村民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廖少义表示。

    [更多详情]
  • 12 2022-07

    鹤壁市淇滨区“三堂课”培训聚力赋能乡村振兴

    2022年以来,鹤壁市淇滨区坚持把红色课堂铸党魂、田间课堂增技能、网络课堂长知识作为乡村振兴基础战略,上好“三堂课”,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红色课堂铸党魂。充分利用毛连洞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举办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村党组织书记等培训班,通过观看一次视频,重走一次革命路线,共听一次战斗故事,重温一次入党誓词,齐唱一次革命红歌“五个一”教学模式,让参训学员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信仰之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党性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乡村振兴奠定信仰之基。 田间课堂增技能。聘请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群众充分认可的“土专家”“田秀才”,积极开展“定点、定向、订单”服务;邀请农业专家与脱贫户、监测户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指导。不断深化“室内课堂+教育基地”两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农民点单、财政买单、党组织接单”培训模式,围绕红薯、猕猴桃、火龙果种植和肉牛、种驴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学堂”;有效利用专家工作站、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等平台,举办4余期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脱贫群众和农户1200余人次,为群众在发展致富上传经,助力乡村振兴。 网络课堂长知识。 充分利用“魅力淇滨”“淇水乡韵”“淇滨先锋”等微信公众号,及时刊发转载乡村振兴相关知识、经验做法、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工作本领、提升业务素质。积极开展科级领导干部乡村振兴网络培训,科学部署全区33个单位、400余人次参加培训,定期督导通报学习情况,确保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更多详情]
  • 12 2022-07

    河南商城:田间地头谋振兴

    “茶山入口处的标识设计不够吸引人,还需要提升,要有乡土特色。” “民房的改造要加快,既要方便群众,又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的招商引资,要立足优势,坚持结果导向。” …… 7月8日,烈日灼灼,步履匆匆,商城县委书记胡培刚、县委副书记陈世玉,以及该县县委办、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美丽乡村建设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深入到道路村庄、田间地头,调研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工作。 在该县电商大厦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紧张施工,工人们挥汗如雨;在鄢岗镇余寨村白鹭园,夏花璀璨,游园如画,数万只白鹭枝头翩飞;在双椿铺镇金寨村,灌河岸边新建起一座座蔬菜大棚,新型种植模式正鼓起老乡的腰包;在河风桥乡观音山连绵起伏的岭坡,新栽种的油茶苗长势喜人,山脚下,立新村吴楼组的房屋立面改造和绿化小品建设如火如荼…… 据了解,此次调研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位于该县县域北部,覆盖河凤桥乡、鄢岗镇、双椿铺镇3个乡镇69个行政村,总面积355.1平方公里,总人口15.2万人。示范区内交通便利,国道G220贯穿示范区,沪陕高速出口、宁西铁路商城站坐落在该区域;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达40%;产业优势明显,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油茶、茶叶、果蔬等特色产业集群;组织基础扎实,已创建党建示范村43个,有“四有四带”村党组织书记49人;当前,该县正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编制“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着力打造“田园风光、灌河粮仓”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既然是示范区,就应该坚持高标准,既要有导向引领意义,又要体现示范带动作用。”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调研组的思想高度一致。 调研到该县河风桥乡田湾社区时,已是中午十二点多,该县政协副主席、财政局局长何秋彦赶来了,县交通局和相关乡镇主要负责同志赶来了,大家就围坐在社区旁的凉亭下,恳谈发展举措,共谋振兴大计。 “目前示范区所涉乡镇的启动资金为500万,整合资金量已达8000万。”“示范区的建设一刻不能耽搁,要对项目建设倒排工期,形成通报机制。”“县直单位包联乡镇,要同担当、共荣辱,同心协力把示范区建设好。”…… 正午的气温越来越高,讨论交流的气氛越来越热烈。 “商城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家园,建设好商城、服务好商城人民,我们责无旁贷。”胡培刚语重心长,“思路一变天地宽。同志们的思想要更解放些,善于从大别山老区振兴政策中寻找机遇,创造性破解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作为示范区乡镇,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定要牢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谋振兴,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位乡镇负责同志的感言引起大家共鸣,此刻,大家的心里都憋足了一股劲。

    [更多详情]
  • 12 2022-07

    鹤壁市山城区:特色水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西酒寺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种植特色水果,水果产业不仅成为当地群众持续增收的“摇钱树”,也为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走进西酒寺村奇异果蔬生态园,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运输,一片热闹的景象。在西酒寺村驻村第一书记郭纪伟的带动支持下,成功帮助村里引来奇异果蔬生态园项目。西酒寺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力发展火龙果、芭乐、百香果、莲雾、菠萝等绿色热带农产品,成功塑造了“南果北种”典型案例,并且成为全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火龙果产业基地。 “火龙果具有果大色艳、皮薄肉厚、汁多味美等优点,非常受消费者欢迎。”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村民的脸上。同时,西酒寺村还搭乘乡村振兴的东风,大力发展近郊游,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旅游带来的惬意。“这儿的水果又大又甜,非常好吃。”游客们采摘品尝后,赞不绝口。 令人高兴的是,如今的奇异果蔬生态园建设有5G数字科普展厅、热带水果示范棚、培育棚等标准化温室大棚20余座以及萌宠乐园、农耕体验园、拓展训练中心等研学配套设施。 下一步,西酒寺村还将按照“集聚连片、农旅融合”的思路不断引进新品种,着力在育苗、新品种试验和深加工方面做文章,做大做强水果产业,打造集旅游、采摘为一体的农业观光产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双翼。

    [更多详情]
  • 12 2022-07

    河南省淇滨区“三堂课”培训 聚力赋能乡村振兴

    2022年以来,河南省淇滨区坚持把红色课堂铸党魂、田间课堂增技能、网络课堂长知识作为乡村振兴基础战略,上好“三堂课”,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红色课堂铸党魂。充分利用毛连洞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举办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村党组织书记等培训班,通过观看一次视频,重走一次革命路线,共听一次战斗故事,重温一次入党誓词,齐唱一次革命红歌“五个一”教学模式,让参训学员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信仰之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党性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乡村振兴奠定信仰之基。 田间课堂增技能。聘请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群众充分认可的“土专家”“田秀才”,积极开展“定点、定向、订单”服务;邀请农业专家与脱贫户、监测户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指导。不断深化“室内课堂+教育基地”两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农民点单、财政买单、党组织接单”培训模式,围绕红薯、猕猴桃、火龙果种植和肉牛、种驴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学堂”;有效利用专家工作站、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等平台,举办4余期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脱贫群众和农户1200余人次,为群众在发展致富上传经,助力乡村振兴。 网络课堂长知识。 充分利用“魅力淇滨”“淇水乡韵”“淇滨先锋”等微信公众号,及时刊发转载乡村振兴相关知识、经验做法、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工作本领、提升业务素质。积极开展科级领导干部乡村振兴网络培训,科学安排全区33个单位、400余人次参加培训,定期督导通报学习情况,确保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更多详情]
  • 08 2022-07

    持续开展六清六治集中整治行动 规划建设具有河南特色美丽乡村

    7月7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在兰考县召开,会议总结前一阶段农村人居环境“六清”“六治”集中整治行动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副省长武国定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深入开展“六清”“六治”集中整治行动,将集中整治行动延续到今年年底,组织开展集中整治“回头看”,确保达到整治效果,让人民群众满意。     武国定强调,要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科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务实开展厕所革命,整体提升村容村貌。要规划建设具有河南特色的美丽乡村,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开展美丽乡村“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创建。要加强组织领导,凝聚部门合力,加大资金投入,注意方式方法,加强宣传引导,严格督导考评,真正让乡村更加美丽,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会议还观摩了兰考县仪封镇粪污资源利用中心、堌阳镇民族乐器产业园、三义寨乡白云山村等地。

    [更多详情]
  • 08 2022-07

    “助力乡村振兴研修班”在洛阳开班

    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高级研修班”在洛阳正式开班,本次培训活动由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洛阳理工学院承办。来自全省各市、县(区)人社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涉农高校及多家涉农企业负责人等共计5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研修班旨在持续深化涉农干部、专家、农村经济经营者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推动巩固拓展脱贫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副处长高第介绍,举办此次培训活动是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立足洛阳理工学院优质教育资源,通过高端人才引领、创新理论研讨、重点知识更新,解决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打造新型城乡关系。

    [更多详情]
  • 08 2022-07

    用镜头记录劳动美

    7月6日,由省总工会主办,郑州市总工会、河南省工人文化宫承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河南省职工摄影展在郑州五一公园拉开帷幕。     此次摄影展旨在浓墨重彩宣传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壮阔历程和历史性成就,激励全省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力奏响“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河南强音。摄影展共征集作品2000余幅(组),经过专家认真评选,近200幅(组)精品佳作入选此次展览,其中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随手拍”优秀作品80多幅。这些参展作品主题突出、意境深远,或讴歌时代风尚,或赞美城市新姿,或展示职工风采,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和时代感染力,体现了新时期广大职工爱党爱国、敬业奉献、拼搏奋斗、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