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9 2022-04

    鹤壁市山城区:环境整治再发力 乡村蝶变展新颜

    “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之前道路修整了,现在墙上又画了画,村规民约也上墙了,真不错!”近日,在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中石林村,村民张海山指着干净平坦的柏油路和清新淡雅的墙绘说。 在距中石林村2公里的南唐宋村新建的党建游园,十几名工人正在栽植麦冬、金叶女贞球、海棠球等。“种上花草后,我们还计划打造几处绿化小品,提升绿化效果。”该村党支部书记琚欣说,今年该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不仅实行网格化管理,每条道路都有专人负责打扫,还邀请志愿者绘制墙画10余处。 山城区石林镇副镇长张卫华介绍,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石林镇立足实际,以“开展六清,整治六乱”为总体目标,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并认真对照整治要求、明确整治范围、严格整治标准。今年年初以来,该镇动用挖掘机等大小机械1万余辆,发动群众参与整治5.5万余人次,清理荒草等垃圾2.8万余立方米,清理小广告3.3万余处,清理残垣断壁2150处,清理违建200余处。 同时,石林镇以“一轴一山两廊多点”为总体思路,全力推进荒山绿化、全域绿化工作。目前,新增绿化美化面积2000余亩,栽种了花椒树、白皮松、桃树等苗木和果树,着力打造自然林地景观带,让群众乐享绿色生态福祉。 石林镇还完善小城镇建设规划,改造提升石林大街,助力乡村振兴。目前,石林大街强弱电已全部入地,铺设沥青路面2公里,改造老旧房屋50余座,安装仿古路灯50余杆,建设景观小品30余处,3D墙绘30余处。

    [更多详情]
  • 28 2022-04

    洛宁县:“小草坪”成就大产业 带村民走向致富路

    走进洛宁县王范回族镇中原村,康迈斯人造草生产车间里生产好的人工草坪宛如一块块绿毯整齐的排列在货架上,返乡创业乡贤李勇正仔细检查着产品,“去年的产值能达到4000万,现年产人造草坪可达到300万平方米,受疫情影响,产值可以更高。”李勇说。 雁阵归来,反哺家乡。洛宁县回族镇乡贤李勇是一名“80后”,早年曾在江苏、陕西等地从事销售管理工作,2013年返回家乡后,在王范回族镇中原村创办了一家生产人造草坪的企业,从事包括足球草、门球草等体育竞技类人造草坪及休闲景观绿化用草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乡贤返乡创业支持政策不仅坚定了我回乡创业的决心,还帮我们公司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李勇表示,在回族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努力,如今该公司已经拥有超越同行业制造工艺的先进生产线,以及先进的仿真草坪簇绒设备和全自动多功能涂胶设备等。2020年,该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体育用人造草‘专精特新’企业,洛阳市科技局“企业研发中心”洛宁县对外贸易工作先进企业,以及洛宁县统战部颁发的“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 随着产业的逐步扩大,目前该公司生产车间已由600平方米扩展至1.4万平方米,并广泛吸引在外工作的年轻人返回家乡共同参与生产经营,同时该企业还为周边村镇提供70余个就业岗位。 “根植于故土,富裕不忘乡邻,为父老乡亲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一己之力,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荣耀。”李勇表示,对于未来,他也有自己的新蓝图,“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的扩大生产规模,发展体育产业,带动更多的人一起致富,让洛宁制造走得更远,为洛宁地方经济和乡村振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更多详情]
  • 28 2022-04

    农行郑州分行: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昨天刚把材料送到了银行,今天就收到通知可以签合同放款了,真快真省心啊!”在郑州市某企业工作的王先生,近期感受到了“光速银行”带来的快捷服务。据悉,农行郑州分行坚持优化信贷服务,推行“上门办贷”“限时办贷”,通过不断优化业务流程,精简申贷手续,提高客户体验。 近期,针对季节性春耕工作,该行积极走访调研农户资金需求,配置专项信贷资金支持春耕备播,以“优先受理、优先服务、优先发放”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截至3月31日,该行各项贷款余额1264.33亿元,较年初增长36.2亿元,其中新增春耕备播贷款2522笔,金额2.81亿元。 此外,该行还创新开展了廉洁信贷监督工作,获得辖区内企业一致好评。廉洁信贷监督对象主要是该行客户经理,该行将监督内容在网点显著位置张贴告知,客户经理逐人签订廉洁办贷承诺书,同时在客户首次办理贷款时向客户发放廉洁信贷监督卡,明确告知客户监督事项、投诉渠道、受理部门电话等相关内容,如有“吃、拿、卡、要”等不廉洁行为,客户可据以举报,在贷款发放两个月内和到期前一个月内,该行采用随机电话回访和上门拜访的方式,对用贷客户在贷款发放、使用中是否存在需要帮助解决问题,客户经理办贷过程中有无不合理收费、收受礼品礼金、其他物品等不合规、不廉洁行为进行回访。截至目前,该行已张贴印发廉洁信贷监督卡7000余张,客户经理全员自觉签订廉洁办贷承诺书,电话或上门拜访客户500多户,帮助客户解答贷款业务问题。

    [更多详情]
  • 28 2022-04

    淅川:“三面红旗” 领航乡村振兴路

    这厢,“江山论”红色广场呼之欲出;那厢,千亩智慧草莓大棚建设如火如荼……时隔一年,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惊喜变化,使人眼前一亮;精彩蝶变,令人赞叹不已! 发生“惊喜变化”的,还有上集镇大关帝、毛堂乡龙泉村等,美丽乡村依山傍水,百姓和善笑颜如花,富民产业产销两旺……一幅乡村振兴的斑斓画卷正徐徐铺开。 “让乡亲们栽下‘摇钱树’、端上‘金饭碗’,绿水青山间走上生态富民路。”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表示,全县上下牢记嘱托,笃行不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争创“三面红旗”(“产业发展红旗”“文明宜居红旗”“社会治理红旗”)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注入持续动能。 “头雁”领飞 邹庄树标杆 邹庄移民新村,距渠首枢纽闸不过五六里地,联动下孔、孔北、水寨等4个村,启动“大邹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产业一体、路网相连、服务互享、乡风同构的目标。 乡村振兴,党建领航。淅川县委组建大邹庄联合党委,九重镇成立联合党总支;村级建立联合党支部,由乡贤王爱东担任联合党支部书记。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把民心聚到一起,以创促建、以创促变。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去年成立了掘井人农业专业合作社、大邹庄旅游公司和大邹庄劳务公司等3个经济组织。发展方向选择了收益好、见效快的草莓产业,村民争先恐后踊跃参与,创造了“邹庄速度”——3天内流转土地2367亩,收齐合作社入社股金263万元。 当前,邹庄五大产业板块逐渐浮出水面,草莓种植移民产业园、智慧农业园、京都果园猕猴桃产业园、藤编车间加工厂和红色旅游路线。 今年,邹庄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信心满满:“不负众望,定要扛回乡村振兴‘三面红旗’。” “红旗”指路 凝聚向心力 大邹庄,是淅川移民发展的示范村,也是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2月21日,淅川县启动“三面红旗”争创活动,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全县村(社区)争创“产业发展红旗”“文明宜居红旗”“社会治理红旗”,奋力开创比学赶超、竞相跨越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 把好“方向盘”,绘就振兴路。高标准成立争创“三面红旗”活动领导小组,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牵头抓总,县处级领导分包乡镇,县直各单位结对帮扶各村,选派“振兴特派员”。同时,县里在为每个乡镇先行解决300万元项目资金的基础上,明年起为每个乡镇配套不低于1000万元的衔接资金,支持乡村振兴。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乡镇街道作为责任主体,排名前3名者分别拿到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对班子给予集体嘉奖,对党政正职、分管副职予以记功,优先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优先晋升晋级。 筑牢“桥头堡”,激发新动力。各村(社区)作为直接责任方,每成功创建一面红旗,村支书月工作报酬增加300元,其他干部增加100元,可累计叠加;每村奖励100万元项目发展资金、10万元工作经费;对“三面红旗”全部创建成功的,本村人员考录县内事业编制加5分,本村学生中招考试在县内高中就读的加5分。 “雁阵”齐飞 美景入画来 “真没想到这好事也能落到我身上!”大石桥乡郭家渠新村89岁高龄的宋长有原居住在深山,面临着吃水难、行路难等诸多困难,连他自己也没想到,通过移民避险解困项目一下子住进了“海景房”。 近年来,淅川县总投资3.63亿元实施6批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建成43个集中安置点,为库区1997户7921名移民群众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另有3万移民通过易地搬迁等项目解决了安居问题。 去年统计显示,淅川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同比增长8.4%;近5万移民群众吃上“生态饭”。当前,全县移民村正踊跃投身于“三面红旗”争创大潮中。 淅川县县长王兴勇说,大邹庄是“头雁”,移民村作示范。有了这些引领,全县469个村(社区)已组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雁阵”。雁阵齐飞,渠首美景必定入画来。

    [更多详情]
  • 28 2022-04

    河南宝丰:一片清新绿 扮靓乡村“新颜值”

    4月26日,宝丰县周庄镇孙庄村村民李静静在自己家门前,为刚种植的决明子幼苗浇水、除草,新长出的嫩绿枝叶在竹栅栏的映衬下格外清新。 “这闲置地块儿整理出来种上决明子,家门口干净整洁,开花的时候可以装饰村庄环境,成熟采收后还可以入药,我每天从门口过看着心里就高兴,咱住着更舒服了。”李静静说。 一直以来,周庄镇将人居环境改善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连日来,该镇26个村(社区)组织党员干部、文明志愿者、农民群众,一起开展环境卫生提升行动,清理背街小巷、沟渠、道路的垃圾,重点对道路两边、房前屋后闲置地块儿整地施肥,移栽决明子幼苗,村庄一片生机勃勃。随着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持续推进,村容村貌大为改善,受到了百姓的广泛支持。 为提高决明子成活率,周庄镇于4月15日开展决明子种植技术培训会,会上,该镇孙庄村支部书记余建通从选地、整地施肥、适时播种、播种技术、除草间苗、水肥管理等方面进行一一讲解,并对种植各阶段的注意事项做了重点培训。通过培训,不仅转变了群众产业种植观念,为下步种植好、管护好决明子提供了技术保障;还提高了闲置土地的利用效率,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为美丽乡村建设锦上添花。 “决明子是中草药,具有清热明目的作用,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采摘后,可以增加村集体收益。”余建通介绍。 美丽乡村村民建,乡村美丽惠村民,近年来,宝丰县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步构建了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在综合环境整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践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径,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斑斓画卷在宝丰次第铺展开来。

    [更多详情]
  • 28 2022-04

    平顶山高新区遵化店镇:加强作风能力建设 提升乡村颜值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这路走着真得劲,又宽又平又干净,下水道也整了,下雨天也不怕了,村庄越变越美,这心里可真舒坦。”4月26日上午,高新区遵化店镇桑庄村民王贵干指着村里新修的柏油路高兴地说。 据桑庄村党支部书记袁学峰介绍,村中心的柏油路刚刚在4月23日铺好,铺设面积2000多平方米,连同200多米下水管道,总投资近30万元。这段时间,除了做好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外,村“两委”干部、党员和志愿者,共同清理围村垃圾,整治乱堆乱放,仅围村垃圾就清理出200多三轮车。 据了解,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升乡村整体面貌,遵化店镇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干净、整洁、有序、宜居”为目标,紧抓乡村环境绿化美化有利时节,围绕违建拆除、杂草垃圾清理、树木涂白、美化墙体、沟渠清淤等,掀起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新热潮。 该镇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形成“领导包联包片、干部紧盯任务、村‘两委’抓落实、干群齐参与”的工作机制。同时,将环境卫生整治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将治理重点向村庄周围、房前屋后延伸,全面治理“脏乱差”顽疾。 据统计,3月至今,该镇共清理垃圾堆、垃圾带270处,清理农村生活污水130处、塘沟52处,整治乱堆乱放184处、乱搭乱建159处、残垣断壁45处、“空心院”61个,整治荒芜宅基地、空闲地32个,规范整治集镇市场5个,整治广告牌(栏)208个,硬化道路2696米,安装路灯98个,进一步提升了美丽乡村的颜值。

    [更多详情]
  • 27 2022-04

    红叶石楠带富水寨乡邻

    4月26日上午,在叶县水寨乡伍刘村,红叶石楠种植大户刘自超正带领20多名工人对红叶石楠幼苗进行排盆、种植、移栽……     “先把盆里面的土装满,然后摆成一条线,这样育出来的苗比较好。”刘自超一边指挥工人干活一边说。     今年46岁的刘自超是水寨乡伍刘村人,初中毕业的他为分担家庭负担,早早外出打工。经过多年打拼,手里有了一定的积蓄,刘自超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2012年年底,刘自超了解到绿化苗木市场前景不错,走访调查之后,辞职返乡创业,先在自家地里试种2亩红叶石楠苗,结果失败。     正是这次失败,让刘自超了解到苗圃种植红叶石楠技术含量较高,于是专门到山东考察学习。学成之后,刘自超开始回乡种植。2015年,红叶石楠试种成功,刘自超筹资1000万元注册了叶县友顺农业种植合作社。     “去年,我以合作社的方式加入进来。今年准备再扩大规模,继续投资发展。”村民刘大涛说。     目前,叶县友顺农业种植合作社有务工人员50余人,带动伍刘村9户农户种植红叶石楠,种植面积450余亩,1000余万棵;带动水寨乡种植红叶石楠共800亩,并与相邻的邓李乡、廉村镇的种植户合作种植1000余亩,预计能收入1000余万元。

    [更多详情]
  • 27 2022-04

    巧打文化牌做活乡村游

    “今天星期六,70多人耍了一天,进账差不多6000元,这是个好兆头!等疫情过去,俺村游人肯定会爆满,好日子还在后头呢!”4月23日傍晚,送走洛阳市区最后两拨客人,新安县磁涧镇石人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张红超感慨道。     石人洼村属于丘陵地区,有10个村民小组207户1100余人,耕地1500余亩,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群众主要经济收入靠务工,发展较慢。但该村文化底蕴深厚,村子背后的凤凰山(廆山)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故事发生地王祥河的源头。     近年来,石人洼村以“三清两建”(清资产、清“村霸”、清矛盾,建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强群众自治组织)为主要抓手,盘活乡村资源,巧打文化牌,做活乡村游,乡村振兴有声有色。     “三清两建”开展以来,石人洼村清理登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旧宅基地330余亩,清收集体资金26万余元。整合120万元完成了休闲运动广场、生态护坡、民宿、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洛阳驴肉宴餐饮民宿等公司与该村达成5个产业合作项目,投资近600万元。窑洞宾馆、户外拓展、美食广场等项目的快速落地,使昔日默默无闻的小村庄蝶变为网红打卡地。     “预计村集体收入能达10万元,80余户260余人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每户年收入可达2万元,项目全部实施后预计能带动80人家门口就业。”张红超说,“现在,务工的村民陆续返回村子,改建院舍开农家乐、发展特色种植等。明年将发动群众种植向日葵等经济观赏作物,造景补景,留客留人,吃上旅游饭,大步走向前。”

    [更多详情]
  • 27 2022-04

    鹤壁市山城区:延伸产业链 拓宽致富路

    “不用自己投资建棚、购农资、跑销路,只要种好菜就能获得收益。”64岁的郑秋平高兴地说。 4月24日早,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郑沟村村民郑秋平,骑车来到郑沟高效绿色蔬果种植基地,他包下一个占地7亩的大棚,在这里,他既是务工者也是经营者,既有固定收入,也参与效益分红。今年,他和另一位工友共同承包的这个大棚种了一季西瓜,挣了1万多元,如今正值春末夏初,这一季的西红柿预计能挣3万多元。 像郑秋平这样,在基地承包温室大棚和拱棚的农户还有好多人。“我们经过筛选,确定承包户,向他们统一提供种苗、肥料、生物农药。什么时候浇水、施肥,怎么间苗、疏果等种植技术都由合作社培训指导。”郑沟高效绿色蔬果种植基地负责人说道。 2021年以来,鹤壁市山城区突出抓好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持续深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通过发展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示范园提档升级,打造辐射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山城区960户村民致富,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更多详情]
  • 27 2022-04

    鲁山县仓头乡:“四项举措”夯实脱贫成效 助推乡村振兴

    “俺家里养了100多头猪,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没有那么多资金,乡里帮我贷款5万元,可真是帮了我大忙!”4月24日,鲁山县仓头乡刘河村脱贫户王春和感激地说。 据悉,仓头乡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通过“四项举措”开展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春季提升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应纳尽纳,应帮尽帮。放宽监测对象操作程序,简化帮扶介入退出流程,实现应纳尽纳,应退慎退,通过帮扶人算保障、算收入、算产业、算帮扶措施,确保监测对象都自食其力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成效。 产业帮扶,稳定增收。建立完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产业帮扶台账,通过金融扶持保障监测对象发展项目的资金需求,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短板,因地制宜帮助监测对象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真正让发展产业成为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根本出路。 促进就业,拓宽增收。全面清查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家庭劳动力状况,紧盯就业帮扶措施,开展精准就业服务。确保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家庭劳动力实现多样就业模式。 基础保障,守牢底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基础生活生产保障,排查整改帮扶措施单一、帮扶措施与返贫致贫风险不匹配等问题,及时消除返贫风险,守牢返贫底线。 截至目前,仓头乡发放种植奖补956户18万余元,养殖奖补340户近55万元,其他产业增收项目13户3万余元,实现10余类421户公益岗人员就近就业;鼓励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脱贫户监测户群众外出务工,对外出务工人员发放务工交通奖补413户553人105余万元,实现了脱贫户、监测户、脱贫不稳定户的稳定增收。 “健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推动各项帮扶政策落地见效,集中力量做好春季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举措更加精准、更加务实、更加有效。”仓头乡党委书记陈强说。

    [更多详情]